讀書筆記有哪些作用
讀書筆記有哪些作用
讀書筆記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單純的閱讀是不夠的,最好的方法是你隨時把閱讀時的想法記錄下來。
寫讀書筆記的過程,是眼、腦、手同時并用的過程。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雖然眼在看是,可是大腦卻在想著別的事情,特別是長時間看書會發(fā)生此事,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手、眼、腦并用,開小差的現(xiàn)象就會大大減少。
所以說,寫讀書筆記有助于集中閱讀的注意力,提高閱讀效率。
讀書筆記有助于理解
作讀書筆記必須在認真閱讀之后,因為作讀書筆記不是抄書,必須以對所閱讀的內(nèi)容有清楚的理解為前提。閱讀后就要好好想想究竟哪些內(nèi)容值得記,應(yīng)該記。這樣,就不能只看一遍,而且要看兩遍、三遍,通過作筆記,又促進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更深入理解。特別是有的學者主張“博覽、精摘、勤思”,把一些帶有哲理性的警句、精彩的鍛煉摘錄下來,不經(jīng)過反復(fù)、多次思考,不對所讀的內(nèi)容透徹的了解是不成的。
所以,作讀書筆記是一種讀書與思考過程的產(chǎn)物。通過做筆記,可以促使閱讀者更好的把握問題的重點和實質(zhì),這又可以鍛煉判斷和概括的能力。通過作讀書筆記,頭腦中模糊的問題可以變得清晰起來,零亂的東西可以變得有條理。
總之,作讀書筆記,是加強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讀書筆記有助于積累資料
有人打個比方,讀書不作讀書筆記,猶如“熊瞎子掰包米,學多少仍多少;記筆記就像“燕子壘窩”,點點滴滴積得牢牢實實。這形象地說明,記不記筆記,效果絕不一樣。
積累資料是學習、工作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功課。大凡做學問和善于讀書學習的人,都非常重視累積資料。“讀書應(yīng)做有心人。”要善于在平時逐漸搜集對日后有用的資料,把它們寫成筆記。有各種各樣的筆記:有些是簡單的摘錄;有些是加了自己的見解,成了創(chuàng)作的半成品;而另一些則是相當完整的精美短篇。零件概備,大器何難!一但需要時,就可以把它們組織起來,使之成為有價值的著作。
我國古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24歲便開始行醫(yī),研讀《內(nèi)經(jīng)》、《傷寒論》、《本草經(jīng)》等醫(yī)學書籍,一邊讀,一邊把書中哪些對、哪些錯、哪些需要驗證、哪些需要補充的地方,都一一記錄下來。他還把歷史、地理、文學書籍中有關(guān)于醫(yī)學方面的知識,反復(fù)推敲并做成詳細筆記。在近30年的時間里,他參閱了800多種書籍,走了幾萬里路,請教過上萬人,親手累積了大量單方、驗方和醫(yī)案、讀書筆記等,記下了幾百萬的筆記。
他將搜集的資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壓縮、修改、核定、終于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有190萬字、11000多幅插圖的中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該書已翻譯成拉丁、英、法、日、德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魯迅先生也很重視資料累積。為了研究中國小說史,他從上千卷書中尋找所需要的資料,《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等書就是他辛勤輯錄的結(jié)果。正如他自己所說:“廢寢輟食,銳意窮搜。”魯迅積累資料的勤奮和認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積累資料是一項長期工作,要從點滴積累,不能靠突擊。在讀書時,最好隨身攜帶一些空白卡片,無論是聽報告、看展覽還是上書店、到閱覽室,隨時可以記下所需要的東西,十分方便。如果一天累積十張八張,一年就是幾千張,幾年下來,就有上萬張;一張平均100字,就有上百萬字的資料,這是相當可觀的。所以,現(xiàn)在還沒有作筆記習慣的人,應(yīng)趕快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應(yīng)該說,要想“做學問”,這種習慣是非養(yǎng)成不可的。
讀書筆記有助于記憶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讀書筆記則是彌補這種腦力不足的最有效的辦法。讀書筆記是人們記憶力的延長,是人腦有效的外存貯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清代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在他的《章氏遺書》中說,讀書不及時作筆記猶如雨落大海沒有蹤跡。因為經(jīng)過作筆記,思維經(jīng)過加工整理、頭腦里形成了系統(tǒng)的思路和表現(xiàn)形式,因而不易遺忘。特別是某些頭腦難以精確記憶的數(shù)字、公式,有了文字的記載,也便于查找和回憶。
所以,即使記憶力很強的人,也從不放過利用筆記等方式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