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范文7篇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講授之語,形式為語錄問答體。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關(guān)于哲學、藝術(shù)、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代表了儒家文藝思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論語》讀書心得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1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nèi),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tǒng)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yǎng),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yǎng)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nèi)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lǐng)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2
近期,我認真閱讀了孔夫子的名著——《論語》。其中,我對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傳不習乎?”感觸頗深。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了呢?
我認為曾子說得非常正確!的確,既然是為別人做事,那么我們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朋友之間要講誠信,不能搞陰謀詭計;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及時復(fù)習,如果不復(fù)習的話,會前記后忘,這樣是學不好的。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人物,他們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標準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們傳誦。三國時期,蜀國戰(zhàn)敗,劉備病逝,劉備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請諸葛亮來輔佐他的兒子。諸葛亮不負劉備的重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光復(fù)漢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說話算數(shù),從不反悔,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敝淖骷野徒馉敔敎毓识隆Kx書的方法有點奇怪,他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一點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總會有新的觸悟,新的理解,新的收獲,新的認識。
三省吾身,是古人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做人和做學問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會得到別人的稱贊,取得成功的。我們應(yīng)該多多學習古人的優(yōu)點,傳承他們的思想和智慧,使我們的言行永遠不敗于古人。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3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墩撜Z》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nèi)ジ形蚺c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wèi)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xiàn)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yīng)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快樂。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4
《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tài),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
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白釉唬翰换既酥患褐疾恢艘?。”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lián)系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yīng)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復(fù)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墒牵藗冇袥]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jié)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jīng)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yīng)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5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
《論語》中有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quot;……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畢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guān)系問題上,所強調(diào)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鬃影研⒌膯栴},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外,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
"孔子向我們強調(diào)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
2、"先引其炎而后從之。
"則教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
3、"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
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來自孔子的著作《論語》,而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在我成長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會我許多道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了我對父母一定要孝順,要謹遵父母的教誨?!扒裳粤钌?,鮮矣仁?!辈灰鲆粋€花言巧語,虛偽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對人也要仁德,禮貌?!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句話吿訴了我孔子他從小便有遠大的志向,堅持不懈地學習,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對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礎(ch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讓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學,還要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收獲很多的知識。兩樣少了一樣,都會讓學習變的學習變的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W習要常常復(fù)習回顧以前的知識,進行理解、掌握。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孔子的那些話語讓我歷歷在目,深深銘記于心,對我來說,《論語》中的每句話都是座右銘,指導(dǎo)我前進的方向!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篇7
小時候,媽媽讓我看《論語》,我看了好幾遍,也能背出幾句來,可我卻沒有理解任何一句話的意思。
我是獨生女,所以大人們將我視為“掌上明珠”。小時候我不懂事,吃飯時,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媽媽見了說:“虧你還讀了那么多遍《論語》,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但媽媽訓(xùn)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錯事了。
二年級的一個中午。我們班發(fā)生了一場“魚丸____”。我班的二號胖子小陳,看著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魚丸,差點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竇看著魚丸卻皺起了眉頭。小陳看見了皺著眉頭的小竇,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邊嘰里咕嚕說了一通話。說完后,小竇眉開眼笑地把魚丸一股腦兒地倒給了小陳。我和一些同學見狀,也把自己不要吃的魚丸倒給了小陳。沒過多久,小陳的碗里矗立起一座宏偉的魚丸金字塔。這時朱老師進來,看見小陳苦著臉,捂著餓扁的肚子,對著“金字塔”無從下手。朱老師急忙走過去,從他碗里扔出了許多魚丸。終于讓小陳吃到了飯。當朱老師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在黑板上寫下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并且對我們講了這句話的由來。這時,我聽了朱老師的話,我才漸漸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強行別人。我們這么做,給小陳添了很多麻煩。
通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孔老夫子寫的《論語》蘊含著許多我們做人的道理,我還會再讀《論語》的。
《論語》讀書心得范文7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