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楊絳散文選讀后感

楊絳散文選讀后感

時間: 樂平653 分享

楊絳散文選讀后感

  楊絳是文學(xué)家,是翻譯家,寫的散文也很是感人!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楊絳散文選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楊絳散文選讀后感1

  這本書是那種古樸莊重的裝楨,一如老一輩學(xué)人嚴(yán)謹(jǐn)樸實的為人,又仿佛是久藏窖底的陳年佳釀,讓人望而生敬,聞之欲醉.

  決定買這本書是因為看了幾本雜志上的介紹,買前幾日,我有種渴望見到久別的戀人那樣迫切的心情;買下后挑燈夜讀一口氣看完,感慨頗多.

  書中文字皆從肺腑流出,行文用筆皆由情牽系,讓我也為之而牽腸掛肚.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的深摯親情,永恒戀情和愛書癡情以及淡泊名利的性情.

  作者以母性的慈愛訴說一生對女兒的牽掛,還有生女兒時的艱難,以及伴著女兒的成長的撫育教化,時時處處流露著一位母親對晚輩的深情厚愛.父女倆的親情加友情使我除了感動還有驚訝.女兒長大后對父母的關(guān)心呵護(hù),都讓我想到為人子女的責(zé)任.他們一家三口同甘共苦,風(fēng)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生歷程讓我感慨良多,羨慕不已.他們的相處既有各不相擾的專心讀書,又有融洽愉悅,妙趣橫生的溫馨幸福,這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遇合.三人艘歷經(jīng)坎坷與磨難,卻音問一起的彼此寬慰,共同承擔(dān),從而創(chuàng)造樂趣和甜潤.這樣的家庭,這樣的人生,真讓人羨慕!

  錢鐘書和楊絳的戀情更是永恒深摯,歷久彌新,讓我感慨萬端,不由的想起了古詩里說的:"只羨鴛鴦不羨仙".兩位攜手走過六十余年的坎坷人生路,彼此互相支持,成就卓著,情深意重.錢先生人生的最后四年臥床不起,楊絳先生也已高齡,但仍侍奉湯藥,悉心照料,使他平靜的走完最后的人生歲月.這種永恒的愛情,這樣莫逆于心的人生伴侶,可感天地日月,讓普天下的人們由衷生羨!而這永恒愛情的源頭是兩人對書的熱愛.正是志同道合成就了這一對文學(xué)大師夫妻.

  生活的困苦,因為有書香的沁潤而變得甜美快樂;時局的動蕩,因為有閱讀的充實而保持著內(nèi)心的寧靜鎮(zhèn)定.正因為沉入書海的濡染,造就了他們的博學(xué)多才和聰明睿智;修養(yǎng)成了淡泊名利,不憂不懼的仁者氣概.因為讀書著述,而卓然挺立于世間,道德文章,深受世人的尊崇與愛戴.先生不朽,先生永生.先生的不要名聲,但其著作的魅力在崇敬的心中永遠(yuǎn)留下了鼎鼎聲名.先生雖未期,身后人緬懷,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一家人,并慶幸自己也是一個純正的書癡,這一點上可以靠近先生.此生此世,能向先生靠近一點點將是我永生的追求!

  先生淡泊名利的性情實為古今少有,讓人肅然起敬.楊絳先生在書中寫道:"嚶其鳴兮,求其友聲. 友聲可遠(yuǎn)在千里之外,可遠(yuǎn)在數(shù)百年之后.錢鐘書先生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xué)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多幾個知己,不求有名有聲."

  達(dá)觀的智者甘坐冷板凳,深知名氣之累,但求幾個琴瑟相和的知音.張學(xué)良有詩云:"白發(fā)催人老,虛名誤人深"蔡元培說:"縱留萬古名何用?但求霎那心太平"此皆久負(fù)盛名之人的切身體會,<詩經(jīng)>中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知否心靈自由人.知音是骨子里相互體諒,深切理解,旗鼓相當(dāng)?shù)呐笥?多求不得,也不可求,有幾個就足矣.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

  錢鐘書個性鮮明,也讓人尊敬 ,不見蔣介石,從不炫耀曾翻譯<毛澤東文選><毛澤東詩詞>,不參加國宴,不當(dāng)文學(xué)所顧問,不社會科學(xué)院的副院長,這些都是多少世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光環(huán)與榮耀,先生卻惟恐避之而不及.這是何等的心胸?其卓爾不群之狀怎能不折服?

  書末有兩段話也讓我深思.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這真是智者將歷盡滄桑后體悟出來的人生箴言,聽著這些伴著淡淡的憂傷的訴說,我也受到些引導(dǎo)和啟發(fā).沒有永遠(yuǎn)這才是真切實在的人生."永遠(yuǎn)"只能在永遠(yuǎn)的追求中,沒有長久的永遠(yuǎn),只有永恒的短暫,快樂也罷,憂傷也罷,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歸于淡漠.這都是教人正視世間的悲歡和人生的坎坷磨難.平靜的面對,坦然的接受.盡管快樂總是夾雜著煩惱和憂傷,我們還是心甘情愿的憂傷并快樂著,同時,積極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的結(jié)果都將是老病和死亡,而重要的是追求時體驗生命的過程和充實心靈的過程.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就是曾經(jīng)擁有的.體驗,感悟,擁有,這就是充實自我生命的過程,也就不曾虛度此生,也就沒有辜負(fù)父母和歲月賜予的生命!

  楊絳散文選讀后感2

  本卷收入楊絳《干校六記》、《丙午丁未年紀(jì)事》、《將飲茶》、《雜憶與雜寫》四部單行本散文。前兩部記述她在&ldquo;“”&rdquo;中的親歷親見,《將飲茶》包含了她回憶父親、姑母、錢鍾書的文字,《雜憶與雜寫》選收懷人憶舊的文章、序文、小品文等。

  楊絳取舍標(biāo)準(zhǔn)很嚴(yán),在&ldquo;自序&rdquo;中說:&ldquo;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刪棄。文章?lián)P人之惡,也刪。&hellip;&hellip;被逼而寫的文章,盡管句句都是大實話,也刪。&rdquo;于是我們看到的,很少敷衍之作。但也不全是精品。但凡老人懷舊,在作者有可圈可點之處,在讀者則未必,哪怕楊絳的文筆出神入化,亦難以把每件往事都回憶得引人入勝。

  楊絳的文字沒有八股腔,帶著些文言,帶著些家鄉(xiāng)話,帶著些歐式表達(dá),很耐讀。一向私心認(rèn)為,楊絳是學(xué)寫文章的最佳范本,好過魯迅,甚至比錢鍾書也不遑多讓。如果非要?dú)w納一下,大概有這么幾條:

  實話。&ldquo;我想到解放前夕,許多人惶惶然往國外跑,我們倆為什么有好幾條路都不肯走呢?思想進(jìn)步嗎?覺悟高嗎?默存常引柳永的詞:&lsquo;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rsquo;。我們只是舍不得祖國,撇不下&lsquo;伊&rsquo;。&rdquo;(48-9頁)

  反話。&ldquo;這些(帶去干校的)木箱、鐵箱,確也不如血肉之軀經(jīng)得起折磨。&rdquo;(6頁)

  細(xì)膩。&ldquo;食堂到菜圃的路雖不遠(yuǎn),一路的風(fēng)很冷。兩手捧住飯碗也擋不了寒,飯菜總吹得冰涼,得細(xì)嚼緩?fù)?,用嘴里的暖氣來加溫?amp;rdquo;(32頁)

  妙喻。&ldquo;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象,經(jīng)驗好比黑暗里點上的火,想象是這個火所發(fā)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yuǎn)遠(yuǎn)超過火點兒的大小。&rdquo;(167-8頁)&ldquo;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mdash;&mdash;&lsquo;隱身&rsquo;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xué)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jìn)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lǐng),還可以不辭而別&hellip;&hellip;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rdquo;(446-7頁)&ldquo;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干爽;軟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讓給梅馥了。&rdquo;(478頁)

  &hellip;&hellip;

  讀完這本書,眼中是一個瘦小、善良、堅強(qiáng)、樂觀的老人形象。不是堅強(qiáng)樂觀的人,怎能挺過那個年代?不是對人性有精準(zhǔn)把握,怎會在遭厄之時,體悟到&ldquo;難友會賣友&rdquo;,反倒革命群眾是&ldquo;披著狼皮的羊&rdquo;?真的,多虧了這么多崇敬知識的好人,對錢楊夫婦照顧有加,讓他們得以熬過烏云見日出,為我們留下豐富的作品,印證了那句西諺: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如果給本書加一個副題,我會選&ldquo;烏云與銀邊&rdquo;。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楊絳散文選讀后感

  

38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