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讀后感>

蒹葭讀后感

時間: 木蘭832 分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得這么美,看看讀后感是不是也讀出了這么美的意境了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蒹葭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蒹葭讀后感篇一

  《蒹葭》是《詩經(jīng)》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在秦風中與《無衣》《小戎》這樣表現(xiàn)同仇敵愾、英御外辱、斗志昂揚、情緒樂觀的戰(zhàn)爭詩相對,風格顯得別樹一格。其傳唱的廣泛性幾乎不亞于《詩經(jīng)》開篇《關雎》。詩全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人用極為簡短的幾句話,向人們描繪了一副意境極美且纏綿悱惻的感情。詩中的寥寥數(shù)語將金秋時季,河水之中蒹葭蒼蒼,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蕭瑟秋風的吹過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煙波萬狀,空中霧氣迷蒙,遠方彎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遠處處佇立。雖一水間隔,liuxue86.com河道阻礙,伊人詩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癡情的男子,卻不顧艱難險阻與漫漫長路,苦苦追尋那位佳人。他為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躊躇,但內心中追尋不到的痛苦卻不可言喻。每當他傷心欲絕即將放棄之時,伊人的身影又不斷的在眼前閃現(xiàn),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閃爍不定,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于是滿腔情思溢于文字之間。此詩讀來令人覺著情調凄涼,悲痛哀婉,意蘊無窮。

  此詩意境極美。細品詩中文字,金秋時季,天色將明之時,蒹葭蒼蒼,白露成霜,瑟瑟秋風的吹皺茫茫的秋水使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蒙,遠方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旁有位佳人在此處佇立。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不顧多阻難又漫長的路途,苦苦追尋那位佳人。但盈盈一水間隔,河道阻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的不可言狀。正當追求者傷心欲絕時,伊人的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xiàn)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所謂相思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滿溢于文字之間。此詩讀來令人覺著情調凄婉,意蘊無窮。

  蒹葭讀后感篇二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于“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云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癡人耶?夢境耶?每讀到此,不由喜《蒹葭》選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大約是255年以前產(chǎn)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ldquo;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臍’、‘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讓”,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自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讀后感篇三

  《蒹葭》的采用了起興的寫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對詩中所抒寫的執(zhí)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這種手法使此詩具有了十分突顯的意境美和朦朧美。

  意境美在于詩人營造了多重的意境,這幾重意境相互交織,重疊,構成了絢爛無比的世界。第一重,詩人為追求伊人的如癡如醉,與蒼蒼的蒹葭,煙霧迷離的景色交融為一體。仿佛這迷茫的煙水晨霧就是此時詩人的夢幻化而成,情景交融,難分難解。第二重,詩人追求伊人的綿綿情意與伊人仿佛還在,但尋覓是卻之無蹤影,這種若隱若現(xiàn)若即若離的境界渾然為一。如果不是仿佛還在,則詩人不會不斷追求,也正因為若隱若現(xiàn),總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在眼前閃爍,才不斷牽引著詩人熱烈的情思,不肯作罷。第三重,詩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與“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渾然為一。“溯洄”、“溯游”二詞的連續(xù)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種焦急之情與可望而不可即,可見而不可求的境況相輔相成。

  朦朧美是可意會但難以言傳的朦朧含蓄的美,在此詩中詩人未平鋪直敘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景物中蒼蒼的蒹葭、茫茫的秋水來烘托寂寥、感傷的氣氛,借此抒發(fā)自己失望惆悵的心情。詩中也從未寫自己的信念,卻從“道阻且長”還要“溯游從之”看出了詩人苦苦追求的決心。詩中許多意象都具有朦朧美。首先,“秋水”這一在詩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意象其本身就是朦朧凄迷的。再者,“伊人”也是一個朦朧不清的意象,其高潔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在詩文中并沒有描寫,是從追求者那熾熱執(zhí)著的感情、通過清露秋水的烘托出來的。

  讀完《蒹葭》,心中感觸頗多,不僅為詩中重重疊疊的美感所陶醉更為詩人為追尋美麗的堅持與執(zhí)著感動。于是將心中所想與所得敘述出來,日后便會時時刻刻將堅持二字銘記在心。

  看過蒹葭讀后感的人還看了:

1.詩經(jīng)讀后感

2.《白說》讀后感3篇

3.《老師你好,我的好老師》讀后感3篇

4.《林清玄散文》讀后感4篇

5.《自控力》讀后感

107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