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計算機硬盤分區(qū)要從C盤開始?
導語:以下是學習啦OMG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文章,希望您喜歡:
所謂的硬盤分區(qū)號就是盤符,也就是驅動器號,是微軟體系的電腦對驅動器(Driver)的命名方式和標識符。對UNIX和LINUX系統(tǒng)的電腦而言,沒有盤符的概念。
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IBM PC是高端的象征,硬盤價格阻礙了微型電腦的普及。其它廠商因此推出了不帶硬盤的兼容機,因其價格低廉而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電腦沒有系統(tǒng)就無法發(fā)揮作用,在那個年代,DOS系統(tǒng)盛行,尤其以微軟成立初期收購的86-DOS以及此后大紅的MS-DOS為最。它們早年間就開始給外部插入的驅動器分配盤符,那時候默認的第一個盤符其實就是A盤,對應的是當年主要的存儲設備軟盤。
早期的軟盤尺?有8?之大,不利于微型計算機的設計和普及,在MS-DOS紅火的年代,真正為微型計算機所接受的是5.25?軟盤。
按照摩爾定律指引的方向發(fā)展,5.25?軟盤的技術不斷成熟,同時價格不斷下降pc0.com,而另一方面系統(tǒng)對驅動器存儲空間的要求越來越大,因此微型電腦配備雙驅動器的做法也開始普及。
為何電腦從C盤開始?A和B盤去哪里了?
因此,A盤和B盤都留給了軟盤驅動器,并且都是5.25?盤。
1982 年,微軟盤業(yè)委員會(MIC)統(tǒng)一了3.5?盤行業(yè)標準,3?盤開始成為主流配置。3.5?盤的優(yōu)勢在于容量是5.25?盤的數(shù)倍,體積卻更小。隨著3.5?盤的出現(xiàn),雙軟驅的分布也逐漸變成了5.25?+3.5?。
摩爾定律同樣也在硬盤領域生效,隨著硬盤技術的發(fā)展和價格的下降,硬盤逐漸成為微型電腦主要的存儲介質。前兩個盤符已經(jīng)被軟盤驅動器所占用,所以從MS-DOS 5.0開始,系統(tǒng)強制將主硬盤主分區(qū)命名為C盤,window誕生后也沿用了這一慣例,此后無論是新增的硬盤分區(qū)還是光盤、U盤、SD卡和移動硬盤等新的驅動器都只能順延使用D盤之后的盤符。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光盤驅動器、U盤等閃存介質驅動器的發(fā)展,軟盤逐漸被取代。
2007年2月,歐洲最大電腦零售連鎖店PCWorld宣布停止銷售軟盤以及軟盤驅動器。
2010年4月,曾于1981年率先推出3.5?軟盤,擁有該市場70%份額的日本索尼公司宣布2011年3月徹底停產(chǎn)3.5?軟盤。
但盡管如此,當年確立的盤符命名規(guī)則卻從此確定下來,在A盤和B盤成為歷史名詞的同時,C盤已然是windows電腦中默認的第一硬盤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