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詞語大全 > 典故 >

司馬穰直的典故講了什么

時間: 書榮1192 分享

  戰(zhàn)國上承春秋亂世,中續(xù)百家爭鳴,后啟大秦帝國。戰(zhàn)國時期有一段司馬穰直的典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司馬穰直的典故講了什么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大軍事家司馬穰苴是一個信守軍規(guī)的軍事將領。有一次國君的親信莊賈視察軍隊,不按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軍營,司馬穰苴依軍令要將莊賈斬首。國君派人為莊賈求情,這個人未經允許就將馬車駛入營門。司馬穰苴就殺了此人的仆人和駕車的馬,以示懲戒。這種不畏權貴、信守軍令的作風,使司馬穰苴樹立了威信。打仗的時候,士兵們個個奮勇殺敵,最終打敗了敵人。

  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介紹

  戰(zhàn)亂頻繁

  公元前403年,東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冊命了韓、趙、魏三家列位諸侯,由此戰(zhàn)國七雄局面正式形成。從春秋時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諸侯,經過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戰(zhàn)國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國,東媯姓齊國,中原三晉(趙國、魏國、韓國),南羋姓楚國,北姬姓燕國此七國最強。史稱“戰(zhàn)國七雄”。各家的兼并戰(zhàn)爭使得諸侯變少了,勝出者疆域變大了,人口變多了,財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財富,都集中在了少數幾個諸侯手里。

  天下從成百上千個小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大實體國家,原本的戰(zhàn)略緩沖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殘酷競爭的格局。資源的集中使得各國間的戰(zhàn)爭規(guī)模,戰(zhàn)爭烈度也急劇上升。在彼此間不斷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謀求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并且富國強兵成了各國決策層的首要考量目標。在此時代出現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變法改革應時展開,戰(zhàn)國時代的大幕也隨之拉開。

  據統(tǒng)計,從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zhàn)爭二百三十次。戰(zhàn)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zhàn)國策》,從此,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zhàn)國時期。

  七雄并立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混戰(zhàn),國際社會非常不穩(wěn)定。戰(zhàn)國初期東周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

  后來晉國內亂,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瑤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于前453年消滅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恒,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前386年田氏代齊)。后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xù)的被吞并或淪為附庸。到了戰(zhàn)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zhàn)國七雄。

399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