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典故強詞奪理介紹
三國成語典故強詞奪理介紹
強詞奪理指沒有道理硬說成有理,你知道強詞奪理的成語故事嗎?下面請欣賞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膹娫~奪理相關(guān)典故內(nèi)容,大家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吧。
強詞奪理的意思
[釋義]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語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座上一人忽曰:‘孫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正音] 詞;不能讀作“chí”。
[辨形] 理;不能寫作“禮”。
[近義] 蠻不講理 蠻橫無理
[反義] 理直氣壯 不言而喻
強詞奪理的成語典故
據(jù)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載,東吳孫權(quán)赤烏年間,天竺僧人康僧會為在江南弘法,來到建業(yè),奉勸孫權(quán)信佛并建寺塔,顯示佛骨舍利神跡,于是孫權(quán)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篤信佛教。
后來孫皓繼位,他暴虐無道,施行苛政,并且要拆毀廟宇,不相信有神佛之事。他的臣子們都勸他不可那樣做,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要后悔就來不及了。
孫皓決定派張昱先去試探僧會的實力,張昱是一個好辯的年輕人,又不相信鬼神之事,向僧會提出了不少難題。僧會雖然年紀已大,但面對張昱的詰問仍回答得頭頭是道,使張昱折服,只好回去向?qū)O皓覆命。
孫皓知道了僧會的辯才無礙之后,召僧會來到宮中,也提出許多問題想要辯倒僧會,他問僧會說:“佛教所宣揚的是什么道理呢?”僧會回答:“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yè);人民能懂孝悌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后反問:“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酌现匾暼藗?,但是佛法更加廣泛,因果輪回、諸行無常,這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
后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里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用強詞奪理造句
1) 誠實為上策,我不愿強詞奪理,掩過飾非。
2) 他的話開頭還有些道理,但到后面就完全是強詞奪理了。
3) 你先動手打了別人,強詞奪理,真是不講道理。
4) 他的話簡直是強詞奪理,不要管他。
5) 你先動手打了人,卻還強詞奪理要人道歉,真沒天良!
6) 他那些強詞奪理的話,反倒使我忍俊不禁。
7) 你這番話擺明著是在強詞奪理,我懶得跟你辯了。
8) 證據(jù)如此確鑿,還能容他強詞奪理,混淆黑白嗎?
9) 從性格方面講,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性格懦弱、內(nèi)向、意志比較薄弱。這種人對于別人的誤解與無端責(zé)難總是習(xí)慣妥協(xié)、沉默忍受。但不等于說內(nèi)向型的人不具備堅強的性格,內(nèi)向型堅強性格的人不喜歡表露自己但有韌性,不熱情奔放但有主見,不強詞奪理但堅持正確意見,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養(yǎng)成堅強的性格。
10) 在接下來的幾周內(nèi),約翰慢慢地變了:變得聽話而不再故意作對,遇事能心平氣和地商討而不再強詞奪理。
11) 只有缺乏智慧的人才會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借口,強詞奪理,他這樣做,只能使自己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12) 真正的理論家是不會強詞奪理的。
13) 他們仗著人多勢眾,強詞奪理,以勢壓人。
14) 他這么說是強詞奪理,站不住腳的,沒有人會信服。
15) 此事法官自有公斷,不容他在法庭強詞奪理,狡辯耍賴!
16) 他的話簡直就是強詞奪理,你不要信他。
17) 國王強詞奪理地回敬了他幾句,隨后轉(zhuǎn)過身來拿我出氣。
18) 也許有人會強詞奪理、喧賓奪主地說,加拿大的本質(zhì)是信仰自由,非要信仰“同一價值觀、同一國家”,其理何在?
19) 他是老愛強詞奪理的人,有誰愿意跟他討論問題呢?
20) 你明明錯了,為什么還強詞奪理呢?
21) 事實勝于雄辯,你再強詞奪理,也改變不了大家信念。
22) 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卻還要強詞奪理,硬說自己是對的。
23) 這事眾目昭彰,你不必再強詞奪理了。
24) 他先動手打人,還強詞奪理,真是豈有此理。
25) 你這番話擺明著是在強詞奪理,我懶得跟你辯了。
26) 這事眾目昭彰,你不必強詞奪理了。
27) 可是博齊澤先生與本巴先生卻強詞奪理地否認一切惡行,這不得不將兩位的大名列入要打擊的名單之內(nèi)。
28) 他個性好強,明明理虧,也要強詞奪理辯解一番。
29) 語言美就是和氣、謙虛,不說臟話、粗話,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
30) 你對別人的指點和勸告,不能強詞奪理。
看了強詞奪理典故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