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房謀杜斷的典故簡介
成語房謀杜斷的典故簡介
房謀杜斷指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你知道房謀杜斷的成語故事嗎?下面請欣賞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姆恐\杜斷內(nèi)容,大家一起來學(xué)習(xí)吧。
房謀杜斷的意思
[釋義] 房:唐朝宰相房玄齡;謀:計謀;杜:唐朝杜如晦;斷:決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佳話。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語出]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近義] 天作之合
房謀杜斷的成語典故
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計謀,傳為美談。后人因以房謀杜斷喻指同心協(xié)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謀劃國家大事。元雅琥《上執(zhí)政政四十韻》:“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蕭規(guī)曹隨)。
房玄齡(579-648),字喬(一說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隋末舉進士,任隰城尉。唐兵入關(guān)中,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貞觀元年(627年)為中書令。后任尚書左仆射,監(jiān)修國史。他長期執(zhí)政,與杜如晦、魏征等同為唐太宗的重要謀臣。后封梁國公。曾受詔重撰《晉書》。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隋末曾任滏陽尉。唐兵入關(guān)中,助李世民籌謀,臨機善斷,官陜東道大行臺司勛郎中。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書右仆射,與房玄齡共為輔弼,訂定各種典章制度。時人合稱“房杜”。
杜如晦少年時聰明伶俐,悟性極高,精神豐采超乎常人。歸唐后,李世民任用他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改任陜州長史。李世民封王后,開府置屬,廣攬人才,羅致博學(xué)之士18名,命畫家閻立本作肖像,文學(xué)家褚亮題像贊,辟文學(xué)館,令18人輪三番值班。李世民早晚入館討論文籍政事,徹夜不倦,時人稱為“十八學(xué)士登瀛州”。房杜兩人名列前茅,高居榜首。
且說房玄齡聞知杜如晦外遷,便對李世民勸道:“王府僚屬升遷外調(diào)的人很多,其他人都不足惜。惟杜如晦聰明過人,洞達事理,是輔佐您治國安邦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您僅想保住自己的封地,就可以不用他;如果一定要得天下的話,那么非用杜如晦不可。”于是,李世民便留杜如晦為秦王府掾史,封建平縣男,補授文學(xué)館學(xué)士,并為之作像贊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
唐太宗貞觀初年,房玄齡、杜如晦任左右相,珠聯(lián)璧合,為“貞觀之治”立下汗馬功勞。杜如晦比房玄齡小6歲,卻先房玄齡18年去世,可謂英年早逝。有一天,唐太宗在吃味道鮮美的甜瓜時,忽然想起了杜如晦,不禁潸然淚下,吃了一半便停下了,派人將另外的半個甜瓜放到杜如晦靈位上,以示悼念祭奠。后來,唐太宗將黃銀官帶賜予房玄齡時,又對他說:“杜如晦曾經(jīng)和你一起齊心協(xié)力輔助我,今日賞賜,卻只有你一人了!”言罷不禁又黯然淚下。因為當(dāng)時民間有黃銀帶能祛除鬼神惡氣的說法,所以不便賜給杜家黃銀帶。太宗便叫人取來金帶,派房玄齡親自送到杜家去。魏征死后,太宗駕臨吊喪,親視大殮,撫棺哭別,自制碑文書石,語侍臣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征歿,朕亡一鏡矣!”不久,下詔在凌煙閣(后人稱功臣閣)中繪功臣像,為二十四名開國元勛樹碑立傳,長孫無忌,趙郡王孝恭以下,杜如晦名列第三,魏征居四,房玄齡第五。
用房謀杜斷造句
1) 如果沒有房謀杜斷,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
2) 看著老李得瑟的臉,氏族就想上去踹一腳,沒膽量,第二天早朝上的官員任免傳遍長安,百姓拍掌稱快,尤其是老李最后說的“房謀杜斷”。
3) 尤其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楊侑心頭巨震,最后一頁就一個名字,同時也是楊侑在歷史書上耳熟能詳?shù)拿?mdash;—杜如晦,歷史上房謀杜斷,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4) 看到被侵略者洗劫后的村莊,真使人房謀杜斷,一股復(fù)仇的怒火不由得從我心底燃燒起來。
5) 怪不得說房謀杜斷,原來是多謀少斷。
6) 就是那個與老爺并稱‘房謀杜斷’的房大人啊,前幾天他還曾到過府里,少爺怎么會不記得了呢?
7) 李世民時有房謀杜斷,說的是房玄齡出謀,杜如晦決斷。
8) 人才濟濟,文治,房謀杜斷,長孫輔機,武功,秦瓊尉遲,軍神李靖。
9) 原來是房謀杜斷的房大人,久仰久仰。
10) 房玄齡和杜如晦被稱為房謀杜斷,都是貞觀時期李世民的重要助手。
11) 我的意思是李叔你以此書好好教導(dǎo)李申兄長,讓他成為房謀杜斷之類的人物。
12) 在李世民左側(cè)的是房玄齡,左房右杜,房謀杜斷正是讓天下膽寒的兩大謀臣。
看了房謀杜斷典故的人還看:
1.最有名的帝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