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民俗文化 > 猜成語 > 張大嘴筷子打一成語

張大嘴筷子打一成語

時間: 玉珊879 分享

張大嘴筷子打一成語

  嘴巴我們都有,張大嘴和筷子打一成語,你們知道這個的答案是什么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帶你去看看吧。

  張大嘴筷子打一成語

  膾炙人口

  膾炙人口的詞語解析

  kuài zhì rén kǒu

  [釋義]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語出] 五代·王定?!短妻?middot;卷十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正音] 膾;不能讀作“huì”;炙;不能讀作“jiǔ”。

  [辨形] 膾;不能寫作“燴”;炙;不能寫作“灸”。

  [近義] 喜聞樂見 愛不釋手 交口稱譽

  [反義] 平淡無味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復雜式。

  [辨析] ~和“喜聞樂見”;都有(文藝作品)被人喜愛;受到人們稱贊的意思。不同在于~含義廣;除了含有人們普遍傳誦意思外;還可指受人喜愛的肉菜;“喜聞樂見”只表示“受人喜愛”;語義比~窄。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到了戰(zhàn)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膾炙人口造句

  1 在這美不勝收的地方,流傳著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歌。

  2 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櫻花季,素來膾炙人口。

  3 他秒筆生花,寫出不少膾炙人口的抒情詩。

  4 他的生花妙筆與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膾炙人口。

  5 李白的詩歌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6 我要好好學習寫作文,好讓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詩那樣膾炙人口。

  7 李白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詩、好詞。

  8 這家的小籠湯包膾炙人口,許多人慕名而來,天天高朋滿座。

  9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很感人、很細膩,并且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10 這部小說雅俗共賞,膾炙人口。

  11 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冰燈游園會早已膾炙人口。

  12 賀敬之創(chuàng)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

  13 桌上擺滿了膾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14 真正的經典,往往能傳誦不絕,膾炙人口。

  15 這部電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則為何能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16 談到武俠小說,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金庸的作品。

  17 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

  18 凡一代文學作品,有膾炙人口者,亦有默默無聞者。

  19 著名的唐代詩圣李白先生,他創(chuàng)作的詩總是膾炙人口。

張大嘴筷子打一成語相關文章:

1.按拼音排序歇后語大全

2.有關于手機的腦筋急轉彎

173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