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
民間故事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文學(xué)形式,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燭之武退秦師》
公元前630年,秦國和晉國聯(lián)合進攻鄭國。當時,秦軍駐扎在鄭國都城的東邊,晉軍駐扎在鄭國都城的西邊。處于團團包圍之中的鄭國十分危急,鄭國君主文公連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
有個大臣說:‘‘面對兩大強國的左右夾攻,我國的情勢真是危在旦夕!但是,只要我們能夠說服秦國退兵,剩下的敵人只有晉國,那么我國就能夠轉(zhuǎn)危為安。”
鄭文公急切地問他:“您看派誰去勸退秦軍比較合適呢?”
那人推薦說:“大夫燭之武可以。”
半夜時分,外面黑漆漆的。在城東,鄭文公親自將燭之武送到城樓上,命令士兵拿來一只大筐,上面用繩子吊著,讓燭之武坐進筐中,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墻根處。
燭之武偷偷地跑到秦營,被帶進大營之后,一看到秦穆公就傷心痛哭。
秦穆公看到他這樣,便怒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跑來這里哭什么?”
燭之武說:“我是鄭國大夫燭之武,在哭我們鄭國快要滅亡了。”
秦穆公說:“你哭你們鄭國,為什么要跑到我們的軍營里呢?”
燭之武說:“我也是為你們秦國而哭啊!”
“你這是什么意思?”聽了他的話,秦穆公感到很奇怪,“我們秦國快要打敗你們鄭國了,為什么你還要來哭我們秦國呢?”
燭之武說:“我們鄭國的國土和貴國并不相連。我們在東,你們在西,中間還隔著一個晉國。因此,在我們鄭國被滅之后,只能被晉國占領(lǐng)。那時候,晉國就會比以前更加強大,而貴國的國力也會弱于晉國。為別人打仗爭奪土地,最后又拱手將打來的土地送給人家,這是明智之舉嗎?況且,晉國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滿足的日子,它東邊滅了鄭國,難道就不想向西邊的秦國擴張了嗎?”
聽了他的話,秦穆公沉思良久,說:“你說得對。”
燭之武說:“您如果同意解除對鄭國的包圍,我們鄭國從此一定心向貴國,做個‘東道主’,貴國使者在東方道上往來經(jīng)過的時候,我們鄭國一定盡東道主的責(zé)任,好好招待貴國的貴賓,希望您能好好地考慮這件事情!”
聽了燭之武的話,秦穆公+分滿意,便立即答應(yīng)撤兵,并且和燭之武歃血立盟。秦軍悄悄班師回國,還留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軍,帶領(lǐng)兩千秦兵,幫助鄭國守城。后來,晉國文公看到秦穆公不辭而別,只得也下令撤軍。鄭國轉(zhuǎn)危為安。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逄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