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民俗文化 > 傳說 >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

時間: 宇晴1008 分享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

  五臺山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淵源,同時它們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篇一

  相傳五臺山原名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熱難當,農(nóng)民們根本無法到田里種莊稼。文殊菩薩碰巧到這里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里的氣候。

  文殊菩薩了解到東海龍王那里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干燥的氣候變得濕潤,于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借歇龍石。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巨石。還沒有走到跟前,已經(jīng)感覺到一股涼氣迎面撲來。文殊菩薩見到龍王,說明來意。龍王很抱歉地說:“大法師借什么都行,唯獨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為它是花了幾百年工夫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清涼異常,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yǎng)神,你若借去,龍子們就沒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薩反復說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為了造福于人間特地來求援的。

  龍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絕文殊菩薩的請求。估計這位老和尚一人無法將石頭運走,龍王勉強答應說:“神石很重,沒有人能幫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動,就拿走吧!”

  文殊菩薩謝過龍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刻使巨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文殊菩薩將彈丸塞進袖筒,然后飄然而去。老龍王驚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因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們遭受著深深的苦難。文殊菩薩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跡發(fā)生了: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于是,這條山谷被命名為清涼谷,人們又在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涼山了。

  至今,五臺山又叫清涼山。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篇二

  五臺山原先并不叫五臺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這里曾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到了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白馬寺來到五峰山一帶,認為這里是文殊菩薩講經(jīng)說法的道場,于是就想在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墒沁@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漢明帝在洛陽白馬寺主持,舉行道士與兩位高僧的賽法,結果兩位高僧獲勝。從此,佛教界在臺懷鎮(zhèn)一帶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權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顯通寺。從此,歷經(jīng)各個朝代的修建、擴建,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的寺院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直到今天還保留著100多座。因此,五臺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位于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為五臺山,這里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jù)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shù)匕傩湛嗖豢把?,時逢文殊菩薩在那里講經(jīng)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發(fā)大愿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里尋求幫助。他在龍宮門口發(fā)現(xiàn)了一塊能散發(fā)涼風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帶了回來。當他把那塊大青石(東海龍王的歇龍寶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時,剎那間,那里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此后,那條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涼谷。人們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為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

  后來,隋文帝聽說此事后,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臺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即東臺頂?shù)穆斆魑氖?,西臺頂?shù)莫{子吼文殊,南臺頂?shù)闹腔畚氖?,北臺頂?shù)臒o垢文殊,中臺頂?shù)娜嫱氖?。在東臺頂能看日出,西臺頂能賞明月,南臺頂能觀山花,北臺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臺山的由來。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篇三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視五臺山為“祖宗植德之所”。李淵在起兵反隋時,就對佛教許下大愿,如果當上皇帝,一定大弘三寶。武德二年(619)李淵便在京師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務。唐太宗即位后,重興譯經(jīng)事業(yè),使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舊戰(zhàn)場各地建造寺院。貞觀九年(635),太宗下詔曰:“五臺山者,文殊必宅,萬圣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臺山建十剎,度增數(shù)百。”

  武則天在爭奪皇位的斗爭中,非常重視佛教的作用。長壽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呈上新譯《寶雨經(jīng)》,稱菩薩現(xiàn)女身,為武則天上臺大造輿論。證圣元年(695),武后命菩提流志和實叉難陀重新翻譯《華嚴經(jīng)》。圣歷二年(699)譯畢。新譯《華嚴經(jīng)》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F(xiàn)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長安二年(702),武則天自稱“神游五頂(清涼五臺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臺山的代表寺院清涼寺。竣工后,命大德感法師為清涼寺住持,并封其為“昌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主掌京國僧尼事。”

  這是五臺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統(tǒng)治地位的發(fā)端,也是五臺山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fā)展成為名山圣地的開始。


五臺山的經(jīng)典傳說相關文章:

1.五臺山傳說故事

2.山西傳說故事

3.關于山的傳說故事

4.天臺山傳說故事

5.天臺山傳說故事

6.關于天臺山的傳說故事

359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