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作文 > 作文文體 > 議論文 > 關于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

關于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

時間: 藝潔4659 分享

關于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最新

美術,作為一種美的表達形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歡迎閱讀!

關于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1

鑒賞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書畫,畫家為其師弟鄭樗(ch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后段稱《無用師卷》(無用是鄭樗的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藏有此畫的仿本。

畫的作者黃公望,擅長畫山水,多描寫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淺絳風格為主,與吳鎮(zhèn),王蒙,倪瓚zàn并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據記載,黃公望三十一歲開始作畫,由于際遇的坎坷,到五十歲左右,也就是出獄后才專心從事山水畫創(chuàng)作?!陡淮荷骄訄D》是黃公望七十九歲高齡時開始創(chuàng)作的。這幅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的長卷,是他生活在富陽,又以富春江為題材推出的力作。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于富春江兩岸,觀察煙云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并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謝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傾注了大約七年的心血,(也有說82歲創(chuàng)作,歷時四年的)這是畫家與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結晶。被后世譽為“畫中之蘭亭”。故而歷代都有著名畫家模仿。

這卷寶圖既備受贊頌,也歷盡滄桑。在輾轉流傳過程中,曾引發(fā)出乾隆年間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顛倒,誤判真?zhèn)?也曾因收藏家的酷愛而遭焚燒毀容之災。乾隆年間,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圖進入清宮。前者稱“子明卷”是后人偽造;后者是“無用師卷”,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并在假畫上加蓋玉璽,并和大臣在留白處賦詩題詞,將真跡當贗品處理。直到近代學者翻案,認為是乾隆皇帝搞錯了。從而保住了一個完整的無用師卷。

對美術及美術鑒賞的認識:美術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種,美術是人類運用一些物質和材料工具,通過點、線、面等各種要素通過一定的造型性、構成性、空間性的表現手段,在平面或立體的空間中塑造出具體直觀的可視形象。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來的,它創(chuàng)造美的形象,抒發(fā)美的情感。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建筑藝術及影像藝術等主要藝術形式。另外,我也覺得美術是一種愛好,直接貼近人們的生活。于美術鑒賞而言,就是對一件藝術品的欣賞,你從心底大量一件東西,覺得它漂亮與否,這就是鑒賞。讀者對一件藝術品進行審美,不是消極、被動的地去看一個東西,而是積極主動的進行著審美再創(chuàng)造活動。一件物品被創(chuàng)作出來,必然會有人去評判,評判時融入自己的品味與感情,再將自己的藝術理想與理解、藝術觀念經過若干個環(huán)節(jié)的變通、換位、異化,通過重組詞匯與語法將自己要表達的內容表述出來,這就是鑒賞。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2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往往是形容我國古代藝術文化、悠久歷史的最佳詞匯。一個線條,一個輪廓,一抹色彩,看似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家卻能夠用遠近呼應、以動襯靜等手法將人物、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唯妙唯俏,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繪畫的精髓所在!

從遠古的陶瓷繪畫,到魏晉的墓室彩繪磚,再到隋唐的壁畫,個人感覺,相比較于西方油畫的死板,我們中國美術講究的是形散神聚,畫家們舉手投足之間一揮筆墨,就能表達自己對人物、事物的態(tài)度與看法——不論是一種巫術,還是諷刺官僚、表現民生疾苦,抑或是細致刻畫某種動物等等。通過這幾次選修課,我覺得古代的畫家不僅僅是畫家,他們往往能夠用筆墨批判現實或者是表達某種愿望或抱負,總之,繪畫的目的已經遠遠超越了欣賞,我們能夠從眾多的繪畫之中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內涵美、意境美,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術鑒賞這門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顧愷之大師。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老師上課細心地講述了洛神賦的故事, 《洛神賦》是古代有名的詩人曹植用神話隱喻著失落了愛情的感傷的詩篇《洛神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愛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親曹操的決定下,為他的哥哥曹丕奪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沒有得到穩(wěn)固的愛情死得很慘,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遺留的玉鏤金帶枕給了曹植。曹植在回歸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經過洛水,夜晚夢見了甄氏來會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賦》,塑造了洛神的動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兒子曹睿將它改名為《洛神賦》。

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他的畫師法衛(wèi)協(xié)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而在我國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時期,也不乏優(yōu)秀的作品出現。比如在《步輦圖》中,唐太宗被一群宮女所環(huán)繞、包圍起來,并且就連座椅都是宮女們抬起來的,這些許表現了閻立本對當時唐太宗、當時整個唐朝的不滿與諷刺,但同時,從來使的衣著與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龐的豐潤、目光深邃、神態(tài)威儀而不失和藹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所在??芍^是既表現了對吐蕃的蔑視,又在表現唐太宗風貌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唐朝不敢與吐蕃對抗的看法和諷刺。

古代繪畫給我留下無窮的回味,而當代大師的作品亦能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由,略通古今之變。”一代書畫名家范曾用這二十四個字評價自己。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開人物畫一代風氣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于一爐,集詩、書、畫三絕于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chuàng)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畫,識者謂其氣韻生動,神彩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形象生動。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鐘馗雅趣圖》,正是范老“鬼才”的一個集中表現。范老擅作寫意人物潑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諸人,筆墨渾厚,造型生動。他繼承了南宋梁楷以來簡筆潑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人物作品之傳神,固出于其才氣之敏悟與博學好思之修養(yǎng),至于其筆墨之能得其神,則應出于其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這幅《鐘馗雅趣圖》

1.筆法洗練、形象生動豪放。簡單幾筆構型有狀,神采豪放,線條有樣,生動鮮活。鐘馗的坦胸開衫的簡潔筆法將健碩灑脫的形象描繪得入木三分。臥蠶雙眉,紅臉多髯,使鐘馗的戾氣漸隱,英氣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點點,不可謂不惟妙惟肖。頸肩與手部的洗練線條使人物更具質感,躍然紙上。

2.用墨有方,濃淡變化得體,則墨色活潑精神,有光彩,妙趣橫生。前人論畫謂“氣韻生動”,常以用墨佳劣為主要衡量標準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一幅畫是否達到“氣韻生動”,還包括畫體的內在精神刻畫,作者情感的傳遞,以及用筆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現主客體的諧調一致。所有這些最終還是要靠墨色的變幻來體現的。

這幅《鐘馗雅趣圖》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豐富,“墨分五色”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鐘馗的衣衫以淺淡與中度墨色為主,將白衫的褶皺與光影差別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寫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現出來。而濃密的髯發(fā)更是展現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糾結濃密卻不凌亂,恣意張揚卻不繁雜,漸變與層次感以一種特有的手法顯露,下筆猶如閑庭信步一氣呵成。最可賞的便是范老整個人物的筆觸與構圖,人物有骨有肉,多利豐筋,形象飽滿。

3構思精巧,構圖簡潔爽利,人物神態(tài)傳神,別有妙趣。范老多畫鐘馗,這幅卻備受矚目,這和此幅鐘馗的“與眾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氣”賦予了此畫別樣的感受。范老打破傳統(tǒng),一改鐘馗兇神惡煞的民間形象,以雅趣為旨,將鐘馗塑造成一位氣質介于文人與武將之間的另類,使人頓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頭鼠竄而是站在肩頭搔弄。舊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鐘馗,在畫中以這些情態(tài)出現,詫異者有之,不解者有之,無奈者有之,最終卻化作一笑,獨品出另一味道。這種超脫出傳統(tǒng)拘泥的作品,不愧為鬼才的畫作。

其實,個人認為,我覺得中國繪畫是最能彰顯我國文化特色的歷史產物,我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深厚底蘊,這不僅僅包括歷史,更囊括著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

面對文化,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維護我國文化積淀、傳承我國文化瑰寶;面對藝術,我們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發(fā)現生活之美、感受來自于藝術的強大力量;面對美術,我們要有一個欣賞的思想,發(fā)現生活的不同、感受來自美術的無限魅力。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3

摘 要:中西繪畫交流早在明萬歷年間就有,而清初的郎世寧則是公認的傳入西畫技法的第一人。郎世寧帶來的西方繪畫美學思想獨特的魅力在于融合了傳統(tǒng)宮廷畫思想,成就了郎世寧特殊的作品風貌。

關鍵詞:郎世寧;傳統(tǒng)中國畫;中西文化

Giuseppe Castiglione,漢名郎世寧,意大利米蘭人,生于1688年7月19日,是18世紀以西法作中國畫最有成就的畫家。由于對東方文化極度熱忱,促使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中國傳教。最初以傳播教義為目的他為了獲取傳播天主教的便利和權益入職內廷,為帝王作畫,并逐漸受到賞識和器重,至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日在北京病逝,他在中國的藝術生涯長達五十年。他的作品為了迎合當時封建君主的喜好,不斷在中西文化的撞擊中成熟,對當時的宮廷繪畫產生了一定影響。因其畫風受中西方繪畫的共同影響,所以采用中西摻和的畫法,縱觀郎世寧的作品繪畫風格特點可從以下幾類作品中比較與傳統(tǒng)宮廷畫的差異。

一、人物肖像畫

郎世寧在人物肖像畫方面,以當時先進于中國的解剖學作為造型依據,加之擅長運用逼真畫法描繪人物,體現出較強的寫實能力,因而受到好奇西方學術、藝術和科技的清朝皇帝的器重。郎世寧的肖像作品追求立體感、準確性、比例合理、暈染精細、凹凸分明。這一類作品的特點可以從他幾幅比較重要的作品當中如體現出來,其中比較典型的是《乾隆朝服像》《乾隆大閱圖》《孝賢純皇后像》《平安春信圖》等。他的肖像作品最具特點之處在于對光源的處理方面,他采用正面光源,拋棄西畫過強的光影對比,迎合傳統(tǒng)中國畫,這樣的革新使人物面部整體感覺更柔和更清晰,這是郎世寧歐洲畫法融合中國傳統(tǒng)技法的再創(chuàng)造。

二、紀實畫

郎世寧的紀實畫作品主要有《馬術圖》《萬樹園賜宴圖》《平定西域戰(zhàn)圖》《平定西域回部戰(zhàn)圖》《叢薄行詩意圖》《哈薩克貢馬圖》等。

這些大型紀實畫不僅拋棄了紀實畫常用的長卷形式,也拋棄了傳統(tǒng)中國畫因封建等級制度而過度夸大帝王地位的畫法,改為適當的人物比例,但在構圖中將主要人物置于顯著位置或者加強對主要人物的刻畫來強調君主或主要人物的身份特殊性。其特點表現在主要人物具有肖像特征,對人物服裝以及背景描繪具體而細致,層層渲染。郎世寧的紀實畫不僅在繪畫風格技法上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在構圖上都有別于傳統(tǒng)中國畫。

郎世寧紀實畫的構圖中將人馬、聚散、景物處理的富有節(jié)奏感,體現了畫面的虛實、物象的繁復,但又融洽和諧的關系,具有明顯的歐洲畫風。同時,他在繪畫中也嘗試從創(chuàng)作中爭得自由,盡量避免把近景遠景結合在同一個畫面中,紀實畫多采用宏觀遠視的方法,不僅使整個畫面感覺有縱深感,還使人物和周圍的環(huán)境符合實際比例,同時兼顧了中國人的視覺習慣又不違背西方人的作畫習慣。

三、花鳥走獸畫

在花鳥走獸類繪畫作品中,《嵩獻英芝圖》《聚瑞圖》《孔雀開屏圖》《九犬圖》《百駿圖》《五馬圖》《柳蔭雙駿圖》《萬卉同春圖》《仙萼長春冊》等是其主要代表作。在繪制這一類作品時,郎世寧發(fā)揮了他高超的寫生技法,用筆精到,宛然若生,利用西方透視和明暗作水墨畫。不管是馬匹、樹木、水流、土坡,還是花枝、鳥雀等,都非常注重質感的細膩表現。

他在運用西方寫生技法畫蘊含傳統(tǒng)中國元素的作品過程中適當添加了光影處理和明暗交界線的運用,使得花鳥走獸有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覺。

在郎世寧的這類作品中,他更多的是來塑造形體,減弱了筆墨線條獨立的審美意義,然而筆墨線條是中國繪畫和書法造型的基礎,對于受西方繪畫影響較深的郎世寧自然難以體會筆墨線條的微妙樂趣,更多的是在意形體結構的把握,所以筆法全無。雖然如此,但是也給予了這個外國人改變中國傳統(tǒng)中國畫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種作畫方式使他的畫體積感和真實感以及空間感更強。這種有別于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是對傳統(tǒng)中國畫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沖擊,在畫壇中開拓了嶄新的藝術天地。

四、郎世寧繪畫風格對傳統(tǒng)中國畫的影響

郎世寧在進入中國前學到的西方繪畫特點是寫實、寫生、忠于自然、忠于光源、忠于黃金分割、忠于人體解剖,力求再現生活;同時,他也被中國畫所體現的意境所吸引。因此,他嘗試著適應中國的欣賞習慣和宮廷的需要用西法畫中國畫,郎世寧學習中國畫技巧并不斷用中西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改造傳統(tǒng)中國畫。

總之,他致力于中西畫法的變通與折衷,對傳統(tǒng)中國畫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突破和嘗試。雖然我們可以站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或西方傳統(tǒng)繪畫各自的角度來評價郎世寧的繪畫,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他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這種特殊面貌中中西碰撞的藝術價值。

他的中國畫中和了中西方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因此要將他的作品放在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研究,郎世寧的畫代表著一種新的審美趣味和一個新的畫派,對后人在中國畫探索新的技法或表達形式上有所啟迪并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另外,郎世寧曾與中國士大夫年希堯探討西法透視,并用年之筆撰寫了《視學》,這也是一部詳細介紹郎世寧西法繪畫技巧的理論著作,也是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而且,郎世寧的油畫功底深厚,還給中國宮廷培養(yǎng)了一批學習油畫的宮廷畫家,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技法的融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4

美術作品是凝結在畫作上的畫家對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僅要能夠理解畫家高超的畫技,同時也還要能夠欣賞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內涵。這在具體美術作品中能夠較容易地實現,而在抽象美術作品中,由于其抽象性等特征,欣賞者較難理解其內涵?;诖耍覀冊噲D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的作者生平、生活環(huán)境以及政治背景等進行分析,使欣賞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美術作品。

一、通過對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的了解來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欣賞者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創(chuàng)作者留下的各種痕跡,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作品。例如,通過對創(chuàng)作者專業(yè)教育經歷的了解,欣賞者能夠理解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特點,以及創(chuàng)作者成熟時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跡,對于欣賞和理解抽象美術作品有很大的幫助。又如,通過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經歷,能夠使欣賞者了解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經歷的情感,從而能夠將對畫作的理性理解轉移到對畫作所表達的情感的感受上來,使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對荷蘭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樹》的欣賞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更加準確地認識和理解這幅畫作,同時對這幅畫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師從其叔叔——海牙派畫家富爾茲蒙德里安,得到了寫實浪漫主義的真?zhèn)?,這一經歷對其后來的創(chuàng)作影響巨大。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到寫實浪漫主義的特征——將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感通過寫實主義傾瀉而出。在青年時期,蒙德里安就讀于國立藝術學院,受到了象征主義、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1911-1914年間,蒙德里安受到了畢加索等立體主義的影響,因而形成了立體主義的風格,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出采用了透視和立體三維畫法的痕跡。在一戰(zhàn)期間,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畫作表現和平和發(fā)展的理念,因而開始使用中性的色彩,這也是《灰色的樹》中選擇灰色作為主色點的重要原因。這樣,通過對蒙德里安生平進行分析,欣賞者就能夠對《灰色的樹》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能夠看出在畫作中創(chuàng)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等,更能夠欣賞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偉大。

二、通過對創(chuàng)作者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對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能夠從源頭上幫助欣賞者認識到作者對于現實事物的認識能力。這樣,當作者把現實事物抽象地表現為畫作時,欣賞者就能夠理解作者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來表達這樣的主題和這樣的情感。因為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決定了創(chuàng)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時還影響著作者對于事物的認知和對于情感的體驗和表現程度。只有了解到這點,才能夠更好地欣賞抽象畫作。在對畢加索名畫《哭泣的女人》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畢加索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夠深刻理解為什么“女人”哭泣時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哭泣的女人》是以畢加索的情人多拉馬爾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多拉馬爾與畢加索維持了長達九年的情人關系,在兩人關系剛開始的期間,多拉馬爾與畢加索情感很好,兩人出雙入對。但是,兩個人性格都很強硬,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誰也不愿意妥協(xié),因而經常硬碰硬。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之下,畢加索開始動手毆打多拉馬爾,并且多次將多拉馬爾打暈。多拉馬爾也因此多次哭泣。畢加索不僅經常打多拉馬爾,還經常出言刺激她,使她傷心落淚。在這種背景下,畢加索以多拉馬爾為原型創(chuàng)造出《哭泣的女人》。當欣賞者了解了畢加索的創(chuàng)作過程之后,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夠理解畢加索刻意對其的丑化,能夠進一步地體會畢加索在創(chuàng)作時候的感情。

三、通過對創(chuàng)作者所處政治環(huán)境的了解來更加深刻地體會美術作品的寓意

雖然抽象藝術不直接表達現實社會,不直接表現政治問題,但是創(chuàng)作者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對其創(chuàng)作主題和創(chuàng)作思路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術作品的內涵。在里希特的畫作《派對》中,創(chuàng)作者就通過畫作來對明星托里亞尼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進行了批判。這種批判并不是來源于里希特的一時興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影響下產生的,因而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兩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國生活,后來沖破阻礙到了西德。在與民主德國有著完全不同政治氣氛與創(chuàng)作氛圍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適應。美國當時在德國的文化藝術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響西德的藝術發(fā)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進而發(fā)展了其政治波普風格,這在《派對》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能夠使欣賞者更加準確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掌握作品所傳遞的情感,這對于欣賞者鑒賞抽象美術作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對抽象美術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需要靈活運用社會學的視角,通過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及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等對作品進行全面、深刻和立體的了解,不斷提升對抽象美術作品欣賞能力。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5

【摘要】

美術欣賞課在中學教學中的宗旨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精神和能力的創(chuàng)新,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重視教師教學技巧的運用;結合現代教學和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從而促進中學美術教學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美術欣賞課;中學教育;美術教育

欣賞美術與進行美術都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整個美術欣賞過程是對欣賞者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經歷路程。在美術欣賞過程中,欣賞者面對作品時,會產生各種形象特征明顯的視覺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使欣賞者產生種種有關于各種事物或場景等的聯(lián)系與想象,從而使欣賞者在自己的這種想象與關聯(lián)之中產生作品的共鳴感。而這種共鳴感則是來自于欣賞者通過對藝術者所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體驗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視覺性思維活動。

一、美術欣賞課的概念

所謂欣賞,作為欣賞者來說,一幅作品表現形式往往在畫面上具有生動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觸動觀者記憶當中的某些形象畫面,且作品往往來源于從生活,能夠反映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滿足人們從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內心情感。因為藝術形式的不同,所以對人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藝術欣賞,就不會有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作為我們的基礎教育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審美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美術教育是一門發(fā)展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術性學科。在美術教育進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師能夠把所講述內容的情感傾注于美術課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去欣賞、體會美術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術課教室里,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課程資源,比如剪紙或泥塑,剪紙或泥塑相對而言藝術感染力濃厚,比較淺顯易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自發(fā)性學習的成效會更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加入課堂戶外教學,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大自然的藝術魅力。在這種多樣化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形成一種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型美術教學。

三、美術欣賞課在中學教育中的意義

通過教學實習,筆者發(fā)現學生對美術欣賞課重視程度不夠,并且興趣不高,甚至感到美術欣賞課是在耽誤時間。因此,我們應該在教育上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探究新方法,讓學生真正明白在中學教育中開設美術欣賞課的意義所在。

(一)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隨著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已成為教育教學的目標所在。美術欣賞課在素質教育體系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欣賞課,不僅可以提高藝術類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認識美術作品,提高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欣賞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眾所周知,在當今這樣一個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也處處存在著欣賞美的人。欣賞是一種審美能力,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往往能引起人們內心情感的共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直觀的教學用具、模型、范畫、多媒體、幻燈片等,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感知藝術美的能力,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術欣賞與美術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美術通過作用于人的情感,從而改變人的思想,進而影響社會。美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性格,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促進學生的身心成長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盵1](p89)。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在美術課上,利用可循環(huán)再造的廢物等拼貼畫或制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從而豐富了課堂生活,促使學生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學會了如何通過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擴大知識領域

人類生活的世界是廣闊無垠和無比豐富的,對于每一幅美術作品來說,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不管是從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理念還是其他方面來講,每一幅畫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賞任何一幅美術作品,都可以讓我們接觸到一些平時涉及不到的領域,同時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正確認識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六)與各學科之間相輔相成

看似獨立的美術欣賞課,實際上是一門多樣性的科目,它與其他很多學科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諸如欣賞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從中不僅可以看到色彩、構圖等方面的運用,還能從中認識到畫面故事當中的歷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賞過程中需要一個人充分發(fā)揮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當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養(yǎng)、興趣愛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說,美術與各學科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聯(lián)系的。

結語

美術欣賞課是提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的寶貴資源,是完善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美術欣賞課可以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素養(yǎng),讓學生能通過微妙和溫柔的情感表達出具體的藝術作品,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萬慶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探索書系—藝術欣賞[M].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2012.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6

摘要:

教學中的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在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美術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和變革,用其獨特的優(yōu)勢去感化學生,實現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美術課堂 教學情境 情感培養(yǎng)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既要側重美術的藝術表現能力,又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才能夠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美術課堂上,學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賞美的意識,才會漸漸地產生創(chuàng)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術教師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術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發(fā)學生參與到美術課堂中,培養(yǎng)他們繪畫的興趣,由此可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從新課改以后,美術教育就把價值觀教育和情感教育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也成為美術教學的一大亮點。學生在學習繪畫時表現出來的情感將成為激勵學生前行的動力,需要美術教師的支持和鼓勵。但是現在的美術教學還是以學生的繪畫技巧和水平高低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審美培養(yǎng)少之又少,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要想改變美術教學的現狀,就必須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師的作用,調動課堂氛圍,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將對如何在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師生之間加強情感交流,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

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不是靠教師灌輸,而是要靠心靈的感受,在美術課堂上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給學生心靈上的啟迪。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還錯誤地認為教師比學生高一級,教師是管著學生的,使師生關系陷入僵局。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有利于美術教學,促進學生更加信任教師。美術教師在與學生情感交流過程中要講究策略,必須根據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美術課產生感情。電視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有位父親在教育兒子時,由于方法不恰當,缺乏良好溝通,兒子雖然最終考上了大學,但卻不愿意再去面對自己的父親,可見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美術課受到的關注比主科要少,又由于課時量少,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所以美術教師要通過課余時間與學生多交流,多談心,做朋友,用愛心去呵護學生。

二、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提高美術素養(yǎng)和情感

學生學習美術需要自由的空間,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顧自己講課而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學生學到的美術知識就得不到有效的練習,就會使學生厭煩美術課。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對于情感的培養(yǎng)要講究方法,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使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得到提高。在一個美術知識講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復習,學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國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契機,我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如下的情感目標:當你看到閱兵式的時候是什么感受?你認為閱兵式當中最感動你的是什么?學生會紛紛根據自己觀看閱兵式的情況進行熱烈的討論,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美術教師不僅要了解教學內容,還要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國家時事,教師掌握的技能越多,就會給學生更多的拓展空間。

三、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是情感教育和藝術教育并重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要想學生有豐富的情感,首先美術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才能給學生最優(yōu)的指導。美術教師要想教育學生,必須先從規(guī)范自己開始。情感教育建立在和諧、平等基礎之上,情感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切實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整合教學資源。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美術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大,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營造適合學生進行繪畫的課堂氛圍,提供學生情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教師的講課方式需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學時要精力充沛,要用自身的教學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與教師的教學產生共鳴。但是在現實工作中,由于教師的角色日益多元化,所以壓力會越來越大,給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美術教師要學會釋放壓力,調節(jié)情緒,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對學生產生情感激勵。

四、加強具有生活化的美術欣賞,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美術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增加美術欣賞的機會,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或者傳世名畫給學生欣賞,讓學生接受一場視覺的沖擊,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巧設教學情境。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習興趣是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同時,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比如教學生手工制作,帶學生野外采集,播放教育電影等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動力,為學生構建成熟的思維模式,不但深化了情感,還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集中在課堂之中,當教師發(fā)現學生有情緒激動或者逆反心理較強的時候,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到寄情于理,以情動人。美術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成長速度,如果美術教師在課堂上不注重學生的情感,時常對學生進行漫罵,這樣會極大地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方面的教學案例很多,大家可以去具體研究一下。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也能提高學生的情商。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要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根據時代的發(fā)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利用現代化教學裝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培養(yǎng)需要良好的氛圍,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質還不成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多方鼓勵,美術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和諧、有愛,給予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雙重幫助,促進美術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參考文獻:

[1]高暉.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4(25).

[2]張鋒.淺談美術課堂中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體驗[J].教師,2010(31).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7

摘要:

小學是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因此對各學科的學習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好奇心,引導學生開展獨特有趣的課堂學習,構建有活力,充滿趣味性的現代化課堂。小學生對美術有著天然的興趣,他們喜歡用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描繪自己喜歡的圖景,基于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與方式,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學習中開拓思維,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 高效課堂 教學研究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只是運用畫筆畫一些簡筆畫,然后讓學生進行臨摹,這不但沒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基于此,新課標中指出,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導方式,以此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案。

1、教師具有新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理念

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新課標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重新的審視,創(chuàng)造出有活力的美術課堂。在這方面首先需要教師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注意對學生培養(yǎng)方式的改變,美術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它不需要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只需要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達出來。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注重對小學生美術方面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美術知識掌握量的提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主要針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達力的教學,側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壓制每一個學生的自身個性。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對小學美術進行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增加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能力,對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行掌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不斷的美術實踐,提升美術繪畫能力。教師的教學理念是指引教師教學活動的方向標,在新的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而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改變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樹立起與學生平起平坐的意識,同時積極的參與到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同時讓老師體會學生的學習感受[1]。

2、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來展現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的思維形式,尊重學生的成長個性。小學美術學科有幾大特點,第一是對繪畫的線段使用以及色調使用進行講解;第二各種繪畫都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減少繪畫約束,注重學生主觀性的表達;第三,在繪畫中學生可以更加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盡可能的展現自己的夸張思維,創(chuàng)造出奇特的繪畫作品。因此,教師要卓有成效的將上述幾點重點把握,減少對學生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愛美術課堂。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評價,不能從傳統(tǒng)的從學生作品與課本作品的對比度來評價,在創(chuàng)造出新的評價辦法,著重考慮學生繪畫作品中所蘊涵的豐富想象力和事物表達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學生更加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若教師能夠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從此能夠主動繪畫,喜歡繪畫[2]。

3、運用最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美術教學情境

小學生很容易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而進行各種學習活動,針對這一點,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對寬松、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最新的教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目前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過于枯燥、單一的現象。多媒體教學方式集合了圖片、聲音、視頻等等方式,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增添了不少樂趣,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利用多媒體講述美術知識,需要教師精心地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別處轉移到美術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課堂價值。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仔細推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所能夠引起的教學價值,不能單純的為了謀和新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都要設置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堂導入上。教師在開始一節(jié)課之前,用影像或者視頻的方式導入課堂材料,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課堂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分析,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勇敢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鼓勵學生對作品所包含的思想進行研究。與此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隨意駁斥,損害學生的學習信心。其次,美術也包含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多種真實的美術圖片,讓學生對其有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自己的記憶和想象去創(chuàng)作,讓學生感受繪畫的的深層次魅力。同時,教師為了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各種美術展覽,提升學生的美術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3]。

4、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模式對各個學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情趣,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美術中所蘊涵的知識點,提升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chuàng)作和交流,勇敢說出自己對美術學習的見解,這些都是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辦法。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教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體的辦法,希望在以后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目標,然后為自己的課堂有效性教學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冬紅.追尋課堂教學的“真”———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校園(理論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淺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4):142.

[3]鄭萬余.有效互動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美術鑒賞論文1500范文篇8

【摘 要】

在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2010年甘肅省高中新課改正式啟動。高中美術欣賞課被正式列為必修課程,內容主要以審美教育、作品欣賞為主。高中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的精神涵義,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啟迪智慧,擴大知識面,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

美術欣賞;教學。

美術欣賞的概念

通常,人們把學校的美術教育稱作美育。其實,兩者是不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所謂美育是指“用美的觀念和審美形態(tài)(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來熏陶、培養(yǎng)人,從而提高他們的精神素質的一種教育?!币簿褪钦f,美育是以“美”為主題的精神陶養(yǎng)活動。而學校的美術教育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內涵。中外的美術史早已證明了“美既不是美術的唯一內涵,又不是美術的中心任務”?!懊佬g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藝術性形式存在,而非僅美的存在。”因此,美術教育所呈現的是具有豐富的文化觀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訴諸于人的情感、意識、意志、思維、技能、認知等多方面。所以說,學校的美術教育自有其內在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以及獨具美術內涵特質的教育理念。美育和美術教育是兩個獨立而互有滲透交叉的教育范疇。

美術欣賞決非單純地觀賞,而是使學生在審美對象與主體精神地交互中,發(fā)展和豐富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力。實踐證明:學生在大量的優(yōu)秀、豐富的美術作品欣賞后,記憶儲存積累逐漸增加,視覺審美能力和品位會得到提高;在此基礎上進行美術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會相應地提高。當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只有將美術欣賞與美術創(chuàng)造聯(lián)系起來,才是充分體現價值和達到目的的欣賞活動。美術創(chuàng)造是美術欣賞的目的之一,美術欣賞是美術創(chuàng)造的前提,為學生將來的創(chuàng)造活動打基礎。

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

美術作品的多層性。美術作品是由多種層次和涵義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英國著名藝術史家和批評家艾瑞克·牛頓將藝術品比作可一層層剝開的洋蔥,表皮是“再現層”,表皮之下一層稱為“詮釋層”,再往里一層則稱為“審美層”。牛頓的這一妙喻,清楚地告訴我們:美術作品包含著多層次的信息。對一般人來說,眼睛所看到的是存在的事物,而藝術家的眼睛所看到的卻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藝術美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看到美術作品的表面涵義,而且要理解它的深刻意蘊。

美術欣賞的差異性。美術欣賞是一種與個人主觀因素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再認識和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學生在這一活動過程和效果上表現出的差異性是正確實施美術欣賞教學時不容忽視的問題。心理學家布爾勞在進行了顏色知覺實驗后,提出了四種欣賞類型:

(1)客觀型;

(2)生理型;

(3)聯(lián)想型;

(4)性格型。他認為不同心理——生理類型的人在接觸美術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異;而且文化、經驗等個人因素也會影響欣賞的結果。

美術欣賞的直觀性。美術又稱視覺藝術,美術欣賞的過程離不開視覺的參與。用一般性的語言轉譯美術作品的信息,是難以具體而詳盡地表達人對作品的感覺。我們不應僅僅是教學生讀批評家的闡釋,更要訓練學生看美術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術欣賞境界是欣賞者直接與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地、形象地、直觀地呈現信息,就可優(yōu)化美術欣賞教學過程。

美術欣賞的階段性。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各種形式的美術品(如繪畫、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賞者思想感情的過程,同時也是擁有一定審美能力的欣賞者對美術作品進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的過程。一般來說欣賞分為三個階段:

審美注意和審美期望:在這一階段時,欣賞者對藝術作品產生精神需求,是進行審美的心理動因,也是進入審美的初始狀態(tài)。在這一階段內,人們在意識上對審美對象產生興趣,表現為欣賞者對審美對象的高度注意。

審美感知與審美情感:對美術作品的色彩、線條、形體、構圖等發(fā)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關系。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反映直接作用于欣賞者視覺的對象特征總和,從而使人感受到悲哀、歡快等各種情感。情感在審美中是一個中心問題。美術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領域。如萬里長城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拉菲爾畫的《圣母像》激起人們愉悅愛慕親切的情感,古希臘雕像《拉奧孔》使人觀后有痛苦的體驗。美術作品在引起欣賞者的激動和共鳴中,喚起了優(yōu)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種種思想感情,在潛移默化中使欣賞者接受某種道德情操,受到某種精神品質的熏陶,從而改善人們的情感狀態(tài),影響人的行為。審美情感可以說是審美過程中的心理動力。

教無定法,我們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應該正確把握美術欣賞的特點,引導學生多層次的、直觀的理解作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征,幫助他們了解美術的知識與規(guī)律。從他們對作品的感知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創(chuàng)造活動打好基礎。以科學的認識過程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學生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和各種能力,發(fā)展思維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將教育的作用發(fā)揮揮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為培養(yǎng)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赫伯·里德著,呂廷和譯:《通過藝術的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周楷:《關注快速發(fā)展的美術欣賞教學》,《中國美術教育》

李群等:《高中美術欣賞課“網絡五段式”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驗》,《中國美術教育》

朱建軍:《讓學生了解一點美術的構成法則》,《中國美術教育》

于明:《淺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情感共鳴》,七彩美術網

劉北吉:《美育心理學》

193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