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議論文 >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

時間: 淑賢744 分享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法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分析評論,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并說明道理,使讀者信服的文章。議論文三要素是什么你又知不知道呢?怎么寫好議論文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議論文三要素及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議論文三要素是什么

  眾所周知,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法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分析評論,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并說明道理,使讀者信服的文章。但這應用廣泛的議論文,卻令技工學校的學生望而生畏。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議論文難學難懂更難寫。說實話,議論文和記敘文、說明文相比較,有其本身的特點和難度,可是,再險的山峰也有攀登的途徑,再難的問題也有解決的辦法。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應如何解決閱讀分析和寫作議論文的難題呢?消除學生厭煩閱讀分析和寫作議論文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但關鍵是讓學生牢牢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弄清楚議論文“三要素”在文章中的位置、作用和相互關系。

  一、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

  議論文中的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明的觀點,是文章主題的集中表現(xiàn),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恰是文章的“靈魂”,正因為如此,論點應該是正確鮮明的。所謂正確,就是必須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等。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提出了“反對黨八股”的論點,不反對黨八股,人民就受損失,黨和革命就會遭殃,所以必須反對黨八股,這個觀點既正確又鮮明。例如圍繞“怎樣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這一問題,讓學生談看法,就會有“勤奮學習,一定會提高學習成績;課堂注意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就能提高學習成績”等眾多觀點,這些觀點同樣是正確鮮明的,議論文中觀點的鮮明,主要是指對問題的看法態(tài)度只能有一種,或贊成,或反對,或肯定,或否定,或表揚,或批評,不能含糊其辭,不能模棱兩可。“努力學習,能否提高學習成績?”這樣的觀點就不鮮明。“學雷峰,不實惠。學文化課沒用處。”這樣的觀點就不正確,如果議論文中的觀點不正確,不鮮明,就無法寫好議論文。所以,我們說,學習議論文,首先要在文章中確定正確而鮮明的論點。有了正確而鮮明的論點,就如同文章有了“靈魂”,有了“靈魂”的文章,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失去“靈魂”的文章,就如同一具僵尸,沒有生氣,沒有活力。

  二、論據(jù)是議論文的“軀體”

  如果說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那么論據(jù)恰是議論文的“軀體”,有了“軀體”,“靈魂”才會有依托。議論文中的論據(jù)是用來證明論點正確與否的根據(jù),必須竭盡全力為論點服務,并要做到翔實有力。論據(jù)怎樣才能做到翔實有力呢?這就要求寫作者選擇論據(jù)時,圍繞論點選擇那些有理有力的材料,要擺事實,講道理。在議論文中,論據(jù)不外乎兩大類:事實論據(jù),理論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是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概括,它是證明論點最有說服力的根據(jù),理論論據(jù)是被實踐證明和檢驗過的真理,同樣是證明論點正確與否的依據(jù)。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理論論據(jù),都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典型有代表性的,必須是為論點服務的。鄧小平同志的《講講實事求是》一文,就是選擇了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為論據(jù),充分有力地論證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和出發(fā)點”這一論點的正確性,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據(jù)有力。論據(jù)是寫好議論文的重要條件,但初學寫作議論文的學生,往往不能恰當選擇論據(jù),在寫作過程中,選用了脫離文章論點的事例作為論據(jù),即使事例再生動翔實,也不可能做到為論點服務,達不到證明論點的目的,論點有站不住腳的危險,這樣文章中的觀點誰又能信服?有的人選用的論據(jù),蒼白無力,這樣又怎能把道理闡述透徹?大量事實證明,選用論據(jù),一定要圍繞論點,讓論據(jù)確確實實完成為論點服務的任務。論點是文章的“靈魂”,論據(jù)就是文章的“軀體”,如果議論文沒有堅實而豐滿的“軀體”,那么“靈魂”就會成為一絲游魂,疲軟而不堪一擊;有了堅實而豐滿的“軀體”,文章才能更有說服力,更能使讀者信服而無懈可擊。

  三、論證是議論文的“服飾”

  議論文有正確鮮明的論點,也就有了“靈魂”,有了翔實有力的論據(jù),也就有了“軀體”,只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還不能使文章完美。怎樣才會使文章更美麗和吸引人呢?這就需要嚴密清楚的論證。有了嚴密清楚的論證,文章才會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主題突出。由此可見,論證是裝扮議論文的“服飾”。什么樣的“服飾”才是美觀得體的呢?我們知道,議論文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論述和推理都必須根據(jù)客觀事物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組織安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文章成為有機的整體。運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即論證方法理應負擔起這一責任。做到在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中,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運用論證方法時,要因文而異,使它真正成為文章得體而漂亮的“服飾”,穿戴后,更能使文章楚楚動人,達到應有的效果。毛澤東同志的很多文章都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蘊涵著巨大的邏輯力量?!墩撊嗣衩裰鲗U穼o產(chǎn)階級領導權的論證,運用了層進的論證方法,一層層講請道理,證明有了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勝利的論點是正確的。可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了,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工(下轉(zhuǎn)第105頁)(上接第121頁)作過程中,就應該安排好文章的論證方法,安排好文章的結構。論證既然是文章的“服飾”,穿戴時就應該得體,得體的“服飾”才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寫作時,首先要學會運用簡單容易掌握的論證方法,逐步全面掌握和運用多種多樣的論證方法,克服論證不嚴密的缺點,改正文章無條理的毛病,了解和掌握了論證的要求,如同文章有了美麗而得體的“服飾”,有了這樣的“服飾”,也就有了寫好議論文的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議論文的“三要素”之間緊密相聯(lián),不可分割。只有把“三要素”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才會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更加完美。實踐證明,弄清楚了議論文“三要素”之間的關系,也就尋找到了攀登“險峰”的最佳途徑。

  議論文范文篇1: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舍——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饑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么讓人心寒!比起施舍,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lián)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筑起冷酷高墻,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并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nèi)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fā)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于外物,發(fā)于內(nèi)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nèi)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么日后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么日后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于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并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議論文范文篇2:鉆石有價,我心泰然

  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內(nèi)心修籬種菊,即使如流往事,濤聲依舊,放棄執(zhí)念,便可寂靜安然。”真正的平靜正如此,面對鉆石的天價,唯有放棄心中的雜念,泰然處之,方能收獲價值。

  心之泰然,是坦蕩之果,唯有無視價值,方知價值可貴。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這是閑士隱者的追求,是清廉的表率。作為一代名臣的楊震雖無閑士隱者之志,但卻有清官廉士之心, 面對“暮夜無知”的誘惑,楊震頭頂天,腳立地,嚴詞拒絕了以金錢來換取仕途的虛假之人,并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暮夜無知?”的千古忠言。 真正的價值彰顯于自身,面對金錢,手不曾抖,眼不曾眨,泰然視之,方顯自身價值的可貴。

下一頁更多優(yōu)秀的議論文范文

21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