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人物的主要事跡材料
春秋人物的主要事跡材料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fēng)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zhàn)火連天。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春秋人物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xué)習(xí)!
春秋人物主要事跡1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后,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jīng)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rèn)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fù)。
盡管管仲十分熱中于仕途,曾三次踏入官場,卻都因得罪了官僚而遭到放逐、罷黜的命運,但他并不氣餒,他的知己好友鮑叔牙了解他,并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經(jīng)濟上的援助,而管仲也不辜負(fù)鮑叔牙的厚望,孜孜不倦,從不懈怠。
后來管仲獲聘輔佐齊國的公子糾,而鮑叔牙輔佐了弟弟,管仲和鮑叔牙早有先見之明,各自護送公子糾和弟弟到魯國和莒國,當(dāng)時的齊襄公是個殘暴的昏君,而在一次內(nèi)亂中被齊國大臣所弒,當(dāng)襄公崩逝的消息傳來,兩個公子都急于趕回齊國去登基,這時,魯莊公命令管仲,趕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狙擊趕路的弟弟,管仲那一箭確是射中了弟弟的銅制衣帶的鉤,也許是天命所定,弟弟從草地上爬起來,繼續(xù)駕著馬車,一行人不分晝夜的趕回齊國去登基了。
即位后的弟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這一天在書房里,齊桓公正思索當(dāng)時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的情景,這時鮑叔牙進(jìn)來看見齊桓公臉上的肅殺之意,便說: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話,一定要以管仲為相,并說明了管仲有經(jīng)世濟民的才能,齊桓公聽罷也就欣然同意,起用管仲為相。
自從管仲當(dāng)了宰相之后,齊國國運蒸蒸日上,無論是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稅賦等等,莫不兼顧,除此之外,管仲還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齊桓公和管仲立下誓約,與諸侯歃血為盟,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充分的發(fā)揮了“尊王攘夷”的精神,南征北戰(zhàn)、無堅不摧,終于,齊國在諸侯國里脫穎而出,成為最富強的國家。
由于管仲有獨特的見解,有堅忍不拔的毅力,有框復(fù)天下、成就大事的自信,終日枵腹從公,因此染了風(fēng)寒,性命垂危!他一向極為注重禮節(jié),曾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就連他身染沉痾,也不愿失禮。齊桓公前來探視,并喂食管仲湯藥,管仲感激涕零,說:“臣一生之中有兩大樂事,一是結(jié)交鮑叔牙這個知己,二是遇到像您這樣的明君。但遺憾的是臣再也不能為齊國百姓效命了”,說完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像管仲這樣有抱負(fù)、有恢弘氣度的宰相實在不多,而這也正是他留名青史的原因啊。
春秋人物主要事跡2
齊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呂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wèi)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于內(nèi)亂后,呂小白與公子呂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chǎn)魚鹽,經(jīng)濟富裕,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jìn)國家的統(tǒng)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經(jīng)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jié)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shù)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后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rèn)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春秋人物主要事跡3
越是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勾踐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孫,周王朝建立后,勾踐的先人被封在會稽守宗廟,故建立越國。生卒約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踐即位后不久,即敗于吳國。
兩年后,吳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并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后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zhàn)敗以后,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忍辱負(fù)重,不斷等待時機,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jīng)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xùn)”,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fù)起來??墒菂菍Υ藚s毫不警惕。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zhàn)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乃步吳之后塵,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shù)戎T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伯”(霸)。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諸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jié)束,霸政趨于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后的一個霸主了。
勾踐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范蠡隱居于“陶”(此地四通八達(dá),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經(jīng)商致富,曾經(jīng)三擲千金于天下。
春秋人物主要事跡4
孟嘗君姓田,名文。他的父親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因為孟嘗君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按照當(dāng)時的習(xí)俗,說這樣的孩子一旦長得跟門框一樣高了,對他的父母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父親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親舍不得,堅持著把他養(yǎng)大了。
長大后,他問父親為什么不要自己,父親不耐煩地說出緣由。不曾想,孟嘗君的一番話令父親大吃一驚。孟嘗君說:“人生究竟是受制于天呢,還是門框?如果受制于天,那你再憂慮也是沒有用的,如果受制于門框,那就把門框抬高就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孟嘗君的才能越來越顯現(xiàn)出來,父親也拋棄了偏見,讓他主持家政。父親去世后,他接替了父親的爵位及封地。
孟嘗君的門下有三千多門客,他們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到了孟嘗君這里,都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聽說了孟嘗君的名氣,就邀請他到咸陽去,說是要拜他為丞相。孟嘗君的門客們知道后,都極力反對,可是,孟嘗君猶豫一番,最終還是到秦國去了。秦昭公親自歡迎他,孟嘗君則把一件純白的銀狐皮衣送給秦昭公作見面禮,秦昭公十分高興,命人把它藏在內(nèi)府的庫里。
秦昭公本來真心打算拜孟嘗君為丞相,可是,他的大臣說:“這個人是齊國的貴族,手下又有那么多的門客,他當(dāng)了丞相,一定事事先替齊國著想,哪里還會想著我們秦國呢?”
秦昭公一聽,有些后怕,馬上把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后悔沒有聽取門客們的意見,冒險到秦國來。到了這時,只得想方設(shè)法地逃出去。他打聽到秦王身邊有個受寵的妃子,便托人向她求救。那個妃子叫人傳話說:“叫我救你們并不難,不過我也希望能有一件銀狐皮衣?!?/p>
皮衣只有一件,已經(jīng)獻(xiàn)給秦昭公了,哪里還能要回來這時,有一個門客站起來,說:“您放心吧,我有辦法?!?/p>
當(dāng)天夜里,這位門客便潛入王宮的內(nèi)府庫里,把那件銀狐皮衣偷了出來。
孟嘗君把銀狐皮衣送給了那位妃子,妃子果然在秦昭公耳邊大說好話,并一再為孟嘗君求情,秦昭公真的釋放了孟嘗君,并發(fā)下過關(guān)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國。
孟嘗君一刻不敢停留,急急忙忙往函谷關(guān)趕去。他怕秦昭公反悔,半路上更改了通行證,連自己的姓名也換了。半夜里,他們來到函谷關(guān),只見關(guān)門緊閉,根本無法出去。依照秦國的規(guī)矩,關(guān)口要在雞叫的時候才能開關(guān)放人,可現(xiàn)在離雞叫的時候還早,如何才能過關(guān)呢?
正在大家愁眉苦臉的時候,忽然有個門客學(xué)起了雞叫,他一聲接一聲地叫著,竟把關(guān)里的公雞引逗得全都叫了起來。
守關(guān)的兵士以為天要亮了,便開了關(guān)門,放孟嘗君他們出去了。
孟嘗君他們出關(guān)不長時間,秦國的追兵就趕到了。原來,秦昭公真的后悔了,他要殺掉孟嘗君,可惜追兵晚到了一步,孟嘗君已經(jīng)跑遠(yuǎn)了。
其實,這兩個立下大功的門客初到孟嘗君門下時,許多人還瞧不起他們,自從有了這次經(jīng)歷,大家都很佩服他們。
孟嘗君回到齊國,當(dāng)了齊國的相國,他手下的門客就更多了。
一天,有一個叫馮諼的人,聽說孟嘗君善待門客,就穿著草鞋來見他。孟嘗君把他安頓在門客們居住的傳舍里,讓傳舍的舍長善待他。誰知,這個馮諼每天吃飯的時候,都用手指彈自己的佩劍,一邊彈,一邊唱:“長劍回去吧,吃飯沒有魚?!?/p>
孟嘗君聽了,覺得很有趣,就對舍長說:“給他魚吃。”
馮諼吃到魚了,可是,他依然彈劍唱歌:“長劍回去吧,出入沒有車?!?/p>
于是,孟嘗君給他備了馬車。
這個馮諼“得寸進(jìn)尺”,又彈劍唱道:“長劍回去吧,沒有錢養(yǎng)家?!?/p>
孟嘗君一打聽,知道馮諼家里有個老娘,馬上派人送去許多吃的和穿的。如此一來,馮諼不再唱歌了。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他的封地薛城去收賬,臨行前,馮諼問孟嘗君:“回來的時候需要買點什么?”
孟嘗君說:“你看著辦吧,家里缺什么,你就捎點什么回來?!?/p>
馮諼到薛城之后,收回了十萬利息錢,他用這些錢置酒宰牛,把所有借債的人召集在一起,大家開懷暢飲。酒至半酣,他讓眾人把債券拿出來一一核對,有能力付出利息的,重新約定期限;沒有能力付出利息的,就把他們的債券一把火給燒了。
馮諼對大家說:“孟嘗君放債,是為了讓貧窮的百姓過上富裕的日子,之所以收利息,是為了養(yǎng)活那些門客?,F(xiàn)在,已經(jīng)富足的百姓與我約定了付利息的期限,還很貧窮的百姓,孟嘗君已經(jīng)免除了他的債務(wù)這是多好的主人啊,我們可不能辜負(fù)他呀!”
眾人一聽,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十分生氣地問他:“你把債券都燒了,我這里的三千人吃什么?喝什么?”
馮諼說:“我臨走的時候曾問您需要買點什么,您說,家里缺什么,就買些回來。我覺得您這里什么也不缺,就是缺少對老百姓的‘情義’,所以,就為您把‘情義’買回來了?!?/p>
孟嘗君這才恍然大悟。
后來,齊王聽信謠言,罷了孟嘗君的官,他的三千門客一哄而散,只有馮諼一個人陪著他。他們回薛城的時候,百姓出城百里迎接,場面之大,讓孟嘗君十分感動。
孟嘗君對馮諼不停地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看了“春秋人物主要事跡 ”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