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8篇
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節(jié)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jié)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ji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1
清明節(jié)是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雖然我們也很思念親人,可是新人的墓離我們太遠,長途跋涉很辛苦,我打算做一次清明團子,在遠方祭奠新人。
前一天,我們就去超市買了做清明團子的材料??上]買到艾草,我們計劃用青菜代替艾草的顏色。
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床,與我一起進了廚房,來指導我做清明團子的步驟。首先,我將事先準備好的肉餡放進一個碗中,再用菜刀先豎著把幾塊豆腐干切成細條,再橫著切幾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豆腐丁。由于切菜不是很熟練習,動作和鋸木板一樣。最后把豆腐丁放進碗里,加小半勺鹽,兩勺醬油、香油,用筷子順時針攪拌2分鐘,餡就做好了。
接著我把洗過的青菜切成菜末,倒入事先裝進糯米面與小表面粉的大盆子里。因為我動作有些粗魯,面粉立刻撲了出來,像冒出一股白色的煙。接下來我就開始和面了。媽媽順手端來一碗水,慢慢地往裝面粉和菜末的大盆子邊緣倒下。干面粉經過水的滋潤與青菜的調色,變成了綠色的“泥巴”。我捏著“泥巴”,把它們滾成了個巨大的青色面團。
然后,我們把大面團分成許多小面團,搟成皮,和包餃子一樣地把準備好的陷包進皮里。再輕輕捏圓。最后把它們整齊地擺在蒸鍋中,它們就像一群可愛的綠色小精靈。
經過15分鐘的烹飪,清明團子新鮮出爐了!我立刻拿了一個嘗嘗味道。嗯!非常美味,超出我的預料!
清明團子不僅好吃,并且有很深的意義。它不僅紀念了已故的親人,同時讓我想起了最近在四川涼山森林大火中犧牲的31名消防戰(zhàn)士,他也讓我想起了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2
古代有詩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鼻迕鞴?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流傳至今,仍有許多習俗。吃清明團子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假期,我來到了外婆家。一進門,一股濃濃的艾草味撲鼻而來。只見桌上放著一個盆,里面裝著面粉,旁邊還有些艾葉。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正好趕上外婆做清明團子啦!我急忙地洗好手,準備大干一場?!白銮迕鲌F子首先要把艾草切碎,揉進面粉里,和成團,再放入模具里面……”外婆耐心地給我講解每一個步驟,可是我哪里心思認真聽,自顧自地把艾葉全倒進了面粉中。等到和面的時候,我才一拍腦袋:哎呀,那堆葉子還沒切碎呢,于是,我又手忙腳亂地把艾葉揀出來,不料弄得滿手面粉,一副狼狽不堪的模樣。
初戰(zhàn)失利,可是我怎甘心自己“做清明團子”的生涯就這樣結束。待到外婆把面團和好,我又自告奮勇地要求打模。我把面團切成一小個的,塞進模具,用力一壓,然后翻過來輕輕一拍,嗯,這回總算成功啦!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個個形狀迥異、大小不一的清明團子呈現(xiàn)在了眼前。它們按螺旋形盤放在白瓷盤里,遠遠望去,像一幅畫,散發(fā)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特有的親切感。
接下來的工作可就輪不到我啦!外婆把清明團子放在蒸籠架上,然后放到鍋里去蒸。約摸過了二十分鐘,只見鍋上冒出了一層熱氣。熱氣如煙霧般繚繞,雖只繞于灶臺旁,但這朦朦朧朧的夢幻感還是讓我不禁陷入遐思之中。直到那陣清新的艾草香鉆過我的鼻腔,才讓我清醒地回到了現(xiàn)實。
清明團子出爐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雖沒有放任何餡,但那種奇特的艾葉的香味也足矣了。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落下,為這別致的小點增添了幾分節(jié)日氣氛。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3
在人間的十月天里,和風細雨里,雨蒙蒙的清明如約而至,在這個飽含思念的日子里,你吃青團了嗎?
青團俗稱“青圓子”,因為這上等美味也唯有清明節(jié)前后才有,所以青團又叫“清明稞”。
我對兒時清明節(jié)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外婆把做好的青團拿給我,對著我說:"囡囡,吃幾個青圓子,只有吃了這青圓子啊,才真正算進入春天。"
把從野地里采摘的艾草細細切碎,用葛布濾出青綠的草汁來,與上篩得均勻的糯米粉一起揉成艾草面皮,然后把先前做好的餡料用清甜軟糯的面皮包裹起來----青團的餡料最常見的有鴨蛋肉松和紅豆餡。
餡料與面皮不斷融合,形成了不同口味的青團以及對同一個春天的期待。把揉好的青團往蒸籠上一放,待揭鍋之時,那撲面而來的味道似吹過樹梢的春風,似解凍澄澈的溪水,似一院子的花香,舒服、甘甜、芬芳。咬上一口碧綠綠的青團,軟糯糯的口感同紅豆的香在口中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是春天的味道。
時間從指縫中溜過,一眨眼,便已是七年之后。算起來,我離開外婆的日子又悄悄多了一年。當夜深人靜之時,偶爾想起那時已背上行囊的我,和看著我遠去背影的外婆。越行越遠之時,身后似有聲音傳來,依稀聽見一句:“清明節(jié)記得吃青團子……”
聲音越來越小,如牧童的笛聲終歸在這遼闊的大地消失于夕陽落日之下。我回頭,發(fā)現(xiàn)她已不在。
又逢清明,從街上買來青團,咬一口,還是春天的味道,將滿滿的思念都藏于這青團的柔軟之中,讓我想哭。
是青團讓我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給予我對生活永不失落的勇氣。愿你,也可以在每一年的清明節(jié),吃到那飽含思念的青團。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4
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到了。清明節(jié)有許多傳統(tǒng)習俗,不但可以給故去的親人掃墓,還可以到郊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學會了做清明團子。
看見別人都送了我們許多可口的清明團子。我看見奶奶手里拿著一個碩大的春筍,我說:“我今天要來學包清明團子”,奶奶說:“你先把手洗干凈”,于是我就興致勃勃地幫助奶奶去包清明團子。我拿了豆干、春筍、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凈,然后再把它們切成丁,加入調味品,這就成了包粑用的餡。我開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飛到了門上和我的袖子上、臉上。奶奶說:“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點點兒水,可是面團還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團里倒,一下子面團變得像稀糊一樣,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團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終于把面團揉好了。我把艾葉放到了高壓鍋里,因為熱度高,所以艾葉的葉看不見了,除了艾葉水,還有一些非常爛的艾葉莖。我把艾葉水全倒入了面團里,面團立刻變得非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攤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來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餡,把餡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時放了太多的餡,包起來的時候,餡全部都露了出來了,有時又包了太少,清明團子像泄了氣的皮球。我心想:“算了這樣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為包的次數(shù)多了,所以我包習慣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團子像一個個檢閱的士兵。
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清明團子,覺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學會了一個家務活,我很高興今年清明節(jié)學會了包清明團子。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難,就不會得到成功。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5
說到美食,大家一般會想到“今日映象”里的美食天地,那里的美食很多很多。今天我也要為大家介紹一道美食,它就是正儀青團子。我們今天就開始做香甜可口的清明團子了,我們要的粉團。餡,學校全部都幫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只需要準備盤子勺子就可以了。樓老師和大家說:“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發(fā)粉團子了!”我們拿到粉嘟嘟的小團子,我情不自禁的的拿起一把,做了起來,捏來捏去,我的手上都粘滿了小團子了,我用吃奶的勁搓了起來,樓老師說:“大家如果嫌團子太粘了,我們可以拿一點面粉放在粉團子上搓一下,就ok了!”我按照樓老師的方法做,果然我的 手不粘了。
我又開始做了起來,陳伊諾說:“施宇濤,你還蠻強的!”我微微的笑了笑,我想:我可不可以做一個大汽車呢?我一般想著,一邊捏著,我越捏越急,我頭上那不聽話的汗水一停不停的熘下來,我的“心魔”對我說;“施宇濤,放棄吧!”而我心中的“天使”對我說:“ 不要放棄,不要放棄!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可是我的的信心早已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好放棄了這次異想天開的想法,我又做了一個咸菜位的小團子。樓老師突然說:“好了,請大家把自己做的小團子去蒸熟吧!”我們一聽,就像螞蟻似的奔向食堂,我等了又等,我就想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我等了一會兒,香噴噴的小團子終于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只,往嘴里放,哇~~!好香啊!我連忙拿去給樓老師嘗嘗,樓老師也說好,我的心里正的好高興呀!
從這次做清明團子,我和朋友的關系有親近了許多許多。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6
春風輕輕地吹過江南大地,萬物也在微風中漸漸復蘇,煥發(fā)著勃勃生機。池塘邊的田埂上,幾株嫩綠的艾草在微風中翩翩起舞。每當看到它們,我總會想起清香甜糯的青團子。
每逢三四月,媽媽就會去市場上買一些新鮮的艾草回來。看到那些青翠欲滴的艾葉時,我就知道,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吃上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青團子。
等媽媽將手頭上的家務活忙完以后,擱置了一陣子的艾草和其他的原料陸續(xù)被搬進廚房,我的內心就開始激動起來,迫不及待地隨著媽媽進入廚房??粗鴭寢寣⑸l(fā)著獨有香味的艾草洗凈,放到缸中不停的搗著,嫩綠的汁液在不斷地擠壓下一點一點的從艾葉中流了出來,留在了缸底中,不一會兒就積了小半缸。此時,媽媽將汁液倒入碗中,只見青綠的汁液在燈光地照耀下一閃一閃地,看得我如醉如癡。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裝著艾汁的碗從眼前被端走,我才回過神來。轉頭一看,媽媽正用糯米粉揉面呢!只見她雙手靈活地上下翻飛,不時添加一點清水進去,動作之快看得我都快要發(fā)暈了,直到一條綠色的細流從我眼前溜過,傾入白色的面團中,我才從半暈半醒的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再定睛一看,只見原本白的發(fā)亮的面團,只十幾秒的功夫就換上了一件柔和養(yǎng)眼的青綠色衣裳。這時,媽媽將冰箱中的豆沙餡和芝麻餡取了出來,開始包起了青團子。在她飛舞的雙手中,一個接一個的青團子不斷成型,圓圓的團子整齊地排在菜板上。媽媽還用干凈的毛刷在青團子上刷上了一層油,這些青團子像列隊的士兵整裝待發(fā),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我的內心愈發(fā)急不可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不停地嚷嚷著要媽媽馬上將青團做好,媽媽只得將我從廚房里“請”出去。在客廳里只能聽到廚房里鍋中的熱水咕嘟咕嘟的沸騰著,油煙機嗚嗚作響的聲音。我想進去看看青團子在鍋中的樣子,卻又沒法子進去,只能一邊懊惱自己心太急以至于被“請”了出來,一邊在腦海中想象著青團子在蒸鍋中的樣子。
“寶貝,吃青團子!”隨著母親一聲呼喚,我飛一般地從房子奔了出來,望著正冒著熱氣,外表上更加晶瑩飽滿的青團子,我立馬咬了一口,哇!外面的面層又軟又糯嚼勁十足,里面的餡香甜可口而又不膩。
——我沉浸在青團子的美味中,久久不能自拔。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7
過幾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所以今天,我和媽媽、奶奶一起到紫金港校區(qū)的校友林去采艾草,準備做清明團子。我還帶上了可愛的小白兔,讓它也品嘗一下大自然賜給它的美食。
我們爬到半山腰,奶奶說:“到了,我們就在這兒找艾草吧?!笔紫人闪艘豢冒?,告訴我們怎樣識別它。艾草的葉子有點像迷你楓葉,青綠色,最明顯的特點是:背面是銀白色的,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霜似的。但是,艾草與其他許多野草長在一起,很難分辨出來,怎么辦呢?于是奶奶教給我們一個決竅:只要把一大片草翻倒,就可以看到銀白色的葉子,那就是艾草。于是,我們就按照奶奶說的辦法采艾草。沒有多少時間,我們就采到了很多艾草,裝滿了袋子。當然,我也沒有忘掉小兔子,我把它放出來,讓它歡歡喜喜地吃草。
我們拎著滿滿的艾草,聞著淡淡的清香,心里充滿喜悅,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已經看到一個個圓圓的清明團子發(fā)出誘人的香味。
學生做清明團子日記8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大詩人杜牧筆下,清明節(jié)的杏花村是讓“欲斷魂”的“行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對于我們硤石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清明節(jié)前的食堂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因為我們學校組織了清明節(jié)做團子活動。
今天上午老師說下午要做清明團子,要在班里七八個人一組分好小組。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都沸騰起來。到了下午,大家都排好隊,懷著興奮無比的心情走向了食堂。剛到了那邊,我們看見幾個家長志愿者已經準備材料開始做了。老師叫我們坐位子上,可是還沒等坐下,同學們已經把正在和面的家長志愿者團團圍住了。我在一個家長旁邊看見他在揉一大團青色的東西,老師說那是糯米粉和艾草汁混合而成的。我看阿姨一邊用力揉面,一邊加進了一些糯米粉。我看著奶奶和阿姨們揉啊揉,真想趕快吃上一個。但是現(xiàn)實總比想象的殘酷,我等了好久,他們也沒有揉好作文https://Www.ZuoWEn8.Com/。旁邊的一位家長看著我有點心急,于是給我講起了清明節(jié)的來歷。我正在思考介子推為什么要躲進山里面的時候,突然聽到陳思琪說:“青團揉好了,可以做青團子啦!”我聽到后趕緊飛奔回位子上。只見家長們已經把一大團面揪成了一個個小面團。拿起陳思琪給我的小面團,我讓她教我怎么做。首先在團子中間挖個坑,用勺子把紅豆沙放進坑里面,再把它搓成一個圓圓的面團,最后輕輕按壓,放在鋪好的油紙上。我按照這種做方法連續(xù)做了好幾個團子,最終這些團子都被拿去蒸了,
過了一會兒,香噴噴而又軟糯糯的團子就上桌了,我吃了兩個,感覺非常美味,甜而不膩,微微帶著艾草的清香??纯雌渌瑢W,有的連說好吃,還用一次性手套打包,說要回去給媽媽嘗嘗。
回到教室,我的嘴里還留著團子的味道。經過這次學校組織的活動,我們又知道了一個很重要的清明習俗——做團子吃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