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想國》讀書筆記范文
關于《理想國》讀書筆記范文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zhì)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一
讀《理想國》的過程中都是隨手做的筆記,它的內(nèi)容太過豐富,我并未選出一個特定的點來討論,姑且做一次系統(tǒng)的梳理并同時寫出感悟。
第一卷的對話主要圍繞著色拉敘馬霍斯與蘇格拉底關于正義的探討展開,色描述的是歷史的實然,他認為“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歷史是成功者書寫,正史和野史中的王權該怎樣評判?他認為凡是對政府有利的對百姓就是正義的,那么此處就涉及到一個公權與私權,國家自由與個人自由的關系的問題。色認為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制定的,不為被統(tǒng)治階級考慮,也即公權完全取代私權,國家自由完全取代個人自由。而蘇格拉底揭示的是歷史的應然問題,他認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tǒng)治者,當他是統(tǒng)治者的時候,他不能不顧老百姓的利益而只顧自己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在蘇那里,正義應該由道德原則來審定,法律是要整合社會各階級的利益,將正義最大化。蘇的這種看法實際上為立憲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對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都加以承認,然后最大程度地妥協(xié)。
色作為詭辯派的哲學家,認為“不正義的生活比正義的生活更好過”,這實際上是一個義利之爭,色追求實然層面的物質(zhì)利益,但又試圖用道德上的的正義予以解釋,在辯論的過程中用超驗、普遍的正義與經(jīng)驗的事實相結(jié)合必然會產(chǎn)生矛盾。
第二卷首先就三種善進行了探討,從有用到好到善,這是一個從物質(zhì)層面到去實體到終極先驗探索的過程,之后又繼續(xù)就個人正義與城邦正義探討,并提出對神的一些看法。在世俗利益層面上,人都是會行不正義的。而柏拉圖想要探討的是人的精神層面,在他看來,實然的、物質(zhì)的世界是一個虛假的世界,真正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應然的世界。把這個與東方文化中追求世俗利益,成為“帝王之師”的儒術做一下對比,即可見西方神學的根基。從個人正義過渡到城邦正義,在城邦在各個組成成分中,柏拉圖重點談到的是護衛(wèi)者,他將衛(wèi)士與狗作比喻,認為“兩者都應該有敏銳的感覺…昂揚的精神斗志…對敵人兇橫,對朋友溫和?!边@些強調(diào)的是他們的天賦品質(zhì),同時柏拉圖也注重后天教育,“體操鍛煉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這種教育方式不是把人教育成為某個目的對象,并非技藝層面的工具,而是一種真正的自主人格完善。音樂中包括的故事,而這是對兒童教育的第一步。在西方,科學、制度、法律、語言都有一個超驗的層面,這也得益于柏拉圖的世界由語言建構(gòu),尋求世界的本質(zhì)(defintion)。柏拉圖認為兒童故事應該審定,《荷馬史詩》中把神混同于人,這實際上還是一個關于歷史的實然與應然的問題,歷史的價值在于為今天和未來的行動提供借鑒,很大程度上歷史不是是什么,而是應該是什么,這就是希臘神話成為歷史的原因。
在談到神的時候,柏拉圖談到“神只是善的原因,而不是所有事物的原因?!边@與基督教的神學不同,基督教認為神是全能的,世界的一切都由神創(chuàng)造,且在柏拉圖的理論中,世界是本來就存在的,神不過是賦予了世界以理性、秩序。他對于惡的產(chǎn)生給予的解釋是,靈肉結(jié)合過程中激情欲望掩蓋了理性層面,或是善的缺乏導致了惡。柏拉圖需要構(gòu)造一個全善的神,以供衛(wèi)士遵從。
第三卷開篇談到死亡與地獄的哲學,蘇格拉底之死也證實了一種精神文化,死亡是肉體的朽壞,他們起初都是有罪的,猶太人在動亂中殺死了摩西,從托爾斯泰《復活》中也可以看出西方強烈的罪文化。之后又談論到詩歌的韻律,之所以音樂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也許是因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時間一過去,音樂就沒有了,音樂無處不在,耳朵關閉不了,而像美術就是空間的藝術,閉上眼睛就看不到了。對音樂的研究是理性的反思,對于生活層面的事柏拉圖是一概不管的。然后又談到酒,在柏拉圖那里,“喝酒與萎靡懶惰對護衛(wèi)者來說都是不合適的”這里其實又表現(xiàn)了柏拉圖的一個重要觀點,所謂情感觸發(fā)是人體內(nèi)的動力系統(tǒng),這是非理性主義者所看重的;而自識、反思、評價才是制動系統(tǒng),是理性主義者所看重的。通過柏拉圖對音樂等藝術教化作用的闡述,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藝術有肩負道德倫理的責任,但道德又容易被意識形態(tài)化,導致虛無與空洞。這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之爭了,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道德的監(jiān)護人作為父母姐妹應該怎么做?而后柏拉圖又對美的問題作了辯論,蘇說道“心靈有內(nèi)在的美,形體上又有一種與之相對應的協(xié)調(diào)的美---這樣一個既有外在美又有內(nèi)在美的人,在能沉思的鑒賞家眼中,豈不是最美的景象嗎?”這句古老的話在今日又重新見到其作用,和諧從人與自然的層面上升到人與人之間到現(xiàn)在的人的內(nèi)在關系的和諧。決定外在關系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市取決于人的個體心靈的內(nèi)在健康與內(nèi)在體驗。最后柏拉圖提出了一個“noble lie”,金銀銅鐵的品質(zhì)是天生就有的,但只有在后天實踐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柏拉圖提出了一個階級可流轉(zhuǎn)不僵化的理論,這是直至今日社會和諧的一個必要條件。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法制缺失就使階級流轉(zhuǎn)成了一個大問題。這個noble lie雖然高尚,但依舊是謊言,他可以使人心平氣和,為最高的真理服務也許說服了柏拉圖講出這個noble lie。
第四卷開篇柏拉圖就強調(diào)了全體公民的幸福才是整個國家的幸福,在古希臘“公民”身份是一種榮譽,柏拉圖強調(diào)“整體國家的幸?!保@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個公平與效益問題,政治倫理考慮的是公平問題,正如現(xiàn)在的西方代表是各個階層的代表,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質(zhì)上只是特定階層的代表。柏拉圖特別注重中產(chǎn)階級這個群體,“富有和貧窮,窮則驕奢、懶散貧則粗野、低劣,他們都要求變革”,中產(chǎn)階級代表了大多數(shù),這也是目前西方拉票的一個主要對象,當然這個也是技術層面的一些問題。緊接著柏拉圖又提出了有關城邦規(guī)模大小問題,第一要便于統(tǒng)治,第二社會的等級是以自身的能力調(diào)節(jié)的,不是僵死的,但是具體的法制涉及也是沒有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一點希臘城邦制度轉(zhuǎn)而民主的原因,規(guī)模一般比較小不至于無法管理。而后柏拉圖又談到不讓音樂翻新,因為音樂是用來陶冶心靈,而社會制度、思維模式、風俗習慣必須保持穩(wěn)定性,這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今日很多人所困擾的尋根必要性的原因,沒有傳統(tǒng)意識與歷史意識是很可怕的,人找不到自己的根,沒有穩(wěn)定的精神寄托也許會陷入恐慌或無聊。之后柏拉圖又談到城邦法律的問題,首先,規(guī)則意識問題,柏拉圖強調(diào)“不是所有的細節(jié)都得制定成法律”,這就涉及到公德中的潛規(guī)則與明文法律,其實現(xiàn)代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這兩者的關系協(xié)調(diào),法的神圣性是以政治的公正性與神圣性作為基石才可避免落入利益全套的任意性,這就體現(xiàn)了柏拉圖以“德”來奠基“法”的一個法理學基礎。
在第四卷最后,柏拉圖提到了城邦正義的四種美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智慧不是技術,而是知識,是理性支配之意;勇敢是意志支配實踐行動;而節(jié)制“是一種好秩序或控制了某些快樂與欲望”,它上承和諧,下承中道,是對于某些發(fā)自自身的向外的能量的克制,也順此引出了靈魂三分,理性需要控制非理性部分的欲望與激情;最后一點即正義,“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實行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正義就是擁有自己的東西做自己的事情”,用幾個簡短的字來說的話,即是“各安其分、各盡其能、各司其職”。統(tǒng)治者是腦,以理性支持;衛(wèi)國者是胸部,尋求激情、愛、恨;工匠、勞動者是腹部,受欲望支配,不容易受到理性控制。但柏拉圖并沒有否認欲望,他認為人的精神動力在于欲望,但欲望不應超越欲望的范疇,城邦正義、個人正義導致的是美德、理性。五種靈魂高度對應了五種政體,這將在后面被詳細講述。
第五卷主要有三個方面:1、同職同教2、婚姻家庭問題3、相論。首先柏拉圖主張給予兒童以同等的教育,無論男女。在格勞孔提到教授時會遇到裸露問題時蘇的回答很有意思“在理性認為最善的事務面前眼睛看著可笑的事物往往會變得不可笑?!痹诠畔ED,裸露與淫蕩完全是兩回事,古希臘人體繪畫比例的要求,神廟不準穿鞋等都體現(xiàn)了對身體的尊重。教育強調(diào)的是一個公共性質(zhì)上的,西方目前的教育也是家庭與公共教育相結(jié)合,而在中國古代,大多數(shù)人的教育是由家庭完成,就連皇帝也是如此。在婚姻問題上,柏拉圖提出,衛(wèi)國者妻兒公有,計劃生育同時還要優(yōu)生,對最好的后代予以培養(yǎng),最壞的不予以培養(yǎng),拿到現(xiàn)在來看,這是對于個體權力的侵略;衛(wèi)國者必須拋棄一切個人利益,不該有私人財產(chǎn),包括家庭,這樣的評判標準再一次體現(xiàn)了柏拉圖的應然探究,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糾紛的主要原因就是財產(chǎn)、兒女以及親屬的私有”,但他也只是對衛(wèi)國者這一個階層要求這樣嚴格。柏拉圖作為公有制的奠基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此后還有康德、馬克思都是走的這條路;而亞里士多德就是以經(jīng)驗主義、私有制為主要觀點,洛克的《政府論》對私有制的強調(diào),為英美立憲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五卷最后,柏拉圖提出了相論與哲學王。他強調(diào)的不是認識美的東西而是美本身。他區(qū)分了存在的兩種形式:being,是邏輯的,靜止的;existence,是對外顯現(xiàn)的,總是在交付自身與否定自身當中。變化則是在否定自身,而靜止則是在維系自身,死亡、衰老即是對生命的否定,黑是對光的否定。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是知識本位論,在尋求知識的四種特性:確定性、可分析性、可被言說與傳達性、普遍的必然性。這是對于experience層面流變的經(jīng)驗的否定,這也是意見與知識的區(qū)別。評判一幅畫是通過它本身的美而不是他的現(xiàn)實性,從價值意義上談論他的“相”的理念,從存在論意義上理解相難,但從認識論意義上,只有當感覺用文字、信息確定下來才是永恒的,唯有被記錄下來的信息才能永恒化。“哲學王”代表了哲學家與政治家的兩種品質(zhì),沉思與審慎。將沉思的理論理性與審慎的實踐理性相結(jié)合,政治哲學史是很高尚的,內(nèi)圣外王,柏拉圖雖然還是落入了一個理想化的陷阱,但這對西方哲學家的崇高地位,對數(shù)學、邏輯學、語言學的發(fā)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卷探討的問題如下:永恒與實在、真理與正義、教育環(huán)境、日光喻與線喻。哲學家的天性里,柏拉圖講到“永遠酷愛那種能夠使他們看到永恒的不受產(chǎn)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永恒的實在實體與變化的存在是有差別的,它超越流變,巴門尼德的being、畢達哥拉斯的數(shù)、蘇格拉底的定義、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存在、柏拉圖的idea,這些都是非流變的。生命、記憶是從哪里產(chǎn)生?肉體消亡、自我又活了,到底是有還是無?人出于本能意圖永生,意識直觀的判斷與人的存在論與認識論相關。在此內(nèi)知覺領域語言領域時,永恒性就在其中。否定永恒性就是對存在論與認識論的動搖,這種哲學起源于巴門尼德,永恒的being是哲學的基礎,從意識的內(nèi)知覺(也即反省、直覺而不是經(jīng)驗感覺)里得出了圓、數(shù)的being的相關永恒性。唯有being能夠被言說,擁有名稱,當感覺之物消逝時,定義仍有。永恒就是真,真不會自我否定,它保持邏輯一貫性,具有普遍必然性,既符合內(nèi)在的原則,又可被外在的某個實存檢驗,既是觀念科學向內(nèi)的求真,又是經(jīng)驗科學向外的求真。從這個角度來看,相對論的建立使得知識論坍塌,人們不再相信有單一的、純化的實體存在,這也許也可以作為中國人對于一神遲遲不肯接受的原因?!罢胬淼年犖槔锏故怯幸粋€健康的和正義的心,由節(jié)制伴隨著”,認識真理因而正義。
而后柏拉圖又談到了哲學的非實用性,正是這種非實用性決定了學術高于世俗權力的權威,并且不受它的控制。祭祀、文字記錄的地位是高的,但學術本身的價值意義又常被權力忽略。在西方教皇權力高于皇權的時代,世俗權力被神權壓制,與中國稍作對比,就明白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為何出現(xiàn)不了像西方那樣的一個教士階層。理想主義有必要提出一個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狀態(tài),西方的大學,大多數(shù)是在神學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xiàn)世主義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中國的教育在神圣性取消后就開始強化現(xiàn)世主義,強調(diào)技能訓練。神圣性是一種理想主義,放棄理想主義,經(jīng)濟權力興盛,公平正義真理會被遺失,落入現(xiàn)實主義的極端。人的道德提升是被動的,蘇格拉底的被呼喚,柏拉圖的被提升,因此人民需要被教育。這就是日光喻的一個核心所在,教育實際上就是再添加人后面的光照,光照不同人的能力也不同,前提思維、思維模式、看問題的清晰度就不同,也即柏拉圖的啟示說。光本身不作為認知的對象或認知的主體,只是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梁,就如方法本身所起的作用一樣。眼睛睜開,只有對象沐浴在光之中才能被看見,思想打開,只有對象沐浴在理性之光中才得以通透?!把劬λ哂械哪芰θ∽蕴査懦龅纳淞鳌保@樣的比喻,也即物的存在封閉在自身之中,物的存在因光照而超越自身的封閉性顯現(xiàn)于外。“天上的哪個神的光,使我們的眼睛能夠很好地看見,使事物能夠很好地被看見嗎?”世界的顯現(xiàn)與存在要進入言說就必須有光,而討論光則必須要追溯到光源?!吧圃诳梢娛澜缰兴a(chǎn)生的兒子就是太陽。太陽跟視覺和可見事物的關系,好比可理知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理知世界一樣…知識的對象不僅從善得到可知性,而且從善得到自己的存在與實在,雖然善本身不是實在,他的地位和能力都高于實在。”這段話揭示的善即是終極光源,而后半句即是從知識論和存在論兩個角度來分析善,知識論研究顯現(xiàn)與語言問題,存在論研究超越意識之外的一種實在的終極追求,但容易陷入獨斷性與神秘性。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二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zhì)疑,并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zhí)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終于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zhí)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zhí)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chǎn)術所產(chǎn)生的效果?
讀經(jīng)典的書猶若制作和品茗我們云南的“功夫茶”,不經(jīng)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三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最本質(zhì)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fā)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xiàn)和反映人全面發(fā)展的本質(zhì)內(nèi)涵,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動力?!笨茖W與人文的結(jié)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shù)娜司徒邮芟嗤慕逃?、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內(nèi)容都做了規(guī)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后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里接受考驗,積累經(jīng)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通過了的優(yōu)秀的人還要接受最后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zhuǎn)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里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tǒng)治者的崗位??梢?,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己,不斷接受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峰。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局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該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這種觀點現(xiàn)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边@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能力自身發(fā)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 另外,我認為《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jié)合在一起,最好結(jié)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他們的統(tǒng)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簽的方法從而使優(yōu)秀的男人和優(yōu)秀的女人結(jié)合,他們?yōu)榱吮3种卫碚咂贩N的純潔,對于優(yōu)秀的者的孩子帶到托兒所進行撫養(yǎng),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己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秘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況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jié)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jié)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xiàn),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并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說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xiàn)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盡可能實現(xiàn)。
在《理想國》的最后,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里還是我們死后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保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理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圣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直追尋!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四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睍械慕逃枷刖偕羁蹋屛沂芤骖H多。
《理想國》中強調(diào)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皟和A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yǎng)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yǎng)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zhàn)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yǎng)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現(xiàn)在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fā)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么形式,就能生成什么形式” 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guī)矩,如要盡孝道,注意發(fā)式體態(tài)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卻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jīng)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于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fā)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fā)得越早,就開發(fā)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fā)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理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
《理想國》中很重視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接受音樂和體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愛智和激情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合適當才能達到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特別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叭绻崆笆遣恢赖臇|西,結(jié)論和達到結(jié)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知道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況下結(jié)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只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理想國并護衛(wèi)著它。在《小學教育學》中有介紹,小學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于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小學教育都應該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fā)展。所以,教育應該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發(fā)掘和培養(yǎng),才能和諧的發(fā)展。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五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于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是不怎么樣的,因為在我們今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應該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知道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么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應該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必須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許我們的了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面對自己的閱讀的困難。
我們知道,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作于古希臘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的背景讓我們知道柏拉圖的思想是屬于那個時代的,當然我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說他的思想不可以啟迪我們今天的人們,相反的是,柏拉圖的著作啟發(fā)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開發(fā)他們自己的思想的領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古希臘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學”的意思,這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是一個名字,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說的一個內(nèi)容,在后來人們的翻譯的過程中西方人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時是翻譯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詞根,所以英文的翻譯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們的國人在翻譯英文的時候翻譯為了"共和國","國家篇"或者是我們今天在理解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一種關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設的一種期待,你是否理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或者理解那樣的文本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無法回避的想到我們自己的環(huán)境和我們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適合于我們自己的生存,于是我們翻譯的理想國也就在這樣的了解中定了下來,其實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圖的是一個十分的現(xiàn)實的政治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理想的環(huán)境中想象的東西,可是我們曲解了柏拉圖的理解,從題目的翻譯上我們就可以看的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知道那是一個經(jīng)過當時現(xiàn)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于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關于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后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zhàn)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jīng)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后,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結(jié)束,戰(zhàn)爭的結(jié)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圣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zhàn)敗了,于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nèi)受到自己的統(tǒng)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己的考察結(jié)束后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現(xiàn)在我們自己的面前。
關于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nèi)绾稳ダ斫庹x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diào)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需要從我在上一次的筆記中說的,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fā),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fā)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學王的統(tǒng)治下或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qū)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樣的原因我們在分清了這樣的正義的劃分后,我們就要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和古羅馬的烏爾比安說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蛟S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qū)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是一個級別的劃分,或許還有一個秩序的要求,這一點是我在課堂的討論中從同學的言論中得到的啟發(fā),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說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圖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圖的關于人應該各做個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nèi)在的素質(zhì),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于自己的稟賦,所以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yè),那是正義的。這是柏拉圖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倒出個人的正義,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于當時的城邦的正義的,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關于正義的描述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于這些,在我們今天討論的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的正義了,所以對于這樣的問題對于今天的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這里不做更多的論述。
相關文章:
5.理想國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