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旅游知識 > 自駕游 >

自駕游-豐寧壩上草原

時間: 文樺0 分享

  豐寧壩上草原一般指壩上草原。

  壩上草原位于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麓的接壤地帶,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帶,又因氣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現(xiàn)泛指張家口以北100公里處到承德以北100公里處,統(tǒng)稱為壩上地區(qū)。就旅游地域而言,主要又分為圍場壩上(木蘭圍場)、豐寧壩上、張北壩上和沽源壩上等區(qū)域組成,是內蒙古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木蘭圍場縣-烏蘭布統(tǒng)大草原最為美麗,但距離北京也最遠。該地區(qū)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夏季無暑,舒適宜人,地勢平緩,多為丘陵草原,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全長約300公里左右,是理想的綠色健康旅游休閑勝地。

  壩上草原地形以山,梯田居多。山上有很多落葉松,建議秋天去。雖然很冷,但是景色還很美麗。往后走還能自己挖糧食,很有意思。

  歷史上的壩上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動的“T型臺”。這里秦代屬上谷郡,西漢屬上谷北境,東漢、魏晉時是鮮卑人之地,北魏時是御夷重鎮(zhèn),也是遼、金、元、清歷代帝王的避暑勝地。遼代蕭太后梳妝樓,歷盡千年滄桑,至今仍屹立在閃電河畔,金代景明宮、元代察汗淖兒行宮、清代胭脂馬場、狩獵場、張庫古商道、明代長城和古烽火臺及元代宏城遺址、九連城遺址等一大批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跡,至今尚存。遼代在燕子城,到這時開始有了旅游。城中的“清涼殿”專供皇室游獵用。在歷史上,幾千年來共有兩次 堪稱“出線”,一是中都建制,二是清中期經(jīng)濟高潮。先者因為政治因素,壩上草原成為全國注目的旅游地,后者因為張庫大道的開通,中原與外蒙貿易,壩上開始“開化富裕”。清王朝時期是壩上草原的輝煌鼎盛時期。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在圍場舉行“木蘭秋狝”的次數(shù)就達到了105次之多。通過“木蘭秋狝”,起到了“肄武綏藩”、鞏固邊防的作用,木蘭圍場也便以其獨特的地位而載入史冊。

  由于壩上地處要塞,夏季水草豐美,自古就是名人駐足的地方。早在遼代時,遼圣宗、興宗、道宗皇帝十幾次到壩上的鴛鴦泊—一帶游獵避暑。

  壩上歷史悠久,草原文化深厚.,700年前成吉思汗在這里指揮了金元大戰(zhàn)。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建行宮于旺兀察都(白城子)之地,立宮闕為中都,都城與宮闕仿大都(北京)而建,與大都、上都、和林并稱為元代四大都城,這里成為皇族避暑、狩獵、接見外域使臣的地方。

  現(xiàn)代史上,名人壩上行蹤更多。九一八事變前后,馮玉祥、吉鴻昌駐防過這里;宋哲元的29軍在這時同日軍作過戰(zhàn)。日軍東條英機從長春飛到壩上指揮對華北的進攻。1934年,蔣介石親臨布置防務,登城覽視塞外風光,說“我—向局處南方,今能一品塞外風光,何幸如之”。

  1958年,郭沫若率領全國文聯(lián)參觀團到壩上,其中有葉圣陶,肖二等多位名人。自92年以來小平同志、江澤民、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自到壩上看望村民、視察民情、開展再造三北防護林等工作。

  這里環(huán)境獨特,氣候溫涼,是華北著名的避署勝地,,境內中都草原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組成部分和精華,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有“沙平草遠望不盡”,“風吹白草天無際”,“深草臥羊馬”之詠。

  風云歲月故去,壩上草原輝煌再來,壩上旅游方興未艾, 張北、沽源、豐寧、木蘭圍場等壩上草原以文化濃郁的草原風情和優(yōu)質的服務,喜迎八方游客。

21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