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自然科學知識>

針眼是怎么形成的

時間: 謝君787 分享

  針眼病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較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多因內(nèi)熱外毒攻竄上炎導致.其主要特點是胞瞼近瞼緣部生小癤腫,局部紅腫疼痛起硬結(jié),易于潰膿,形成針眼病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針眼是怎么形成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針眼的形成

  1、風熱之邪直襲胞瞼,滯留局部脈絡,氣血不暢,發(fā)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積熱,火熱毒邪上攻,致胞瞼局部釀膿破潰。

  3、余邪未清或脾氣虛弱,衛(wèi)外不固,又感風熱之邪,則引起本病反復發(fā)作。

  針眼的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jù)

  胞瞼局部癢,紅腫疼痛;胞瞼邊緣捫及麥粒樣硬結(jié),壓痛拒按。

  病證鑒別

  1、胞腫如桃胞瞼皮膚紅赤,高腫難睜,狀如桃李,腫痛拒按,白睛赤腫。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眼瞼炎性水腫。

  2、眼丹發(fā)病部位同針眼,但眼瞼赤痛漫腫,質(zhì)硬拒按,常有惡寒發(fā)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3、眼癰發(fā)病部位在眼瞼皮下,較針眼病勢兇猛,紅腫熱痛甚,化腐成膿范圍大,可波及全部眼瞼。并有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相關檢查

  1、眼部檢查:初起胞瞼局部腫脹、微紅,按壓疼痛,且可捫及形似麥粒的硬結(jié)。甚者紅腫焮熱,胞瞼硬結(jié)壓痛拒按,繼之紅腫局限,硬結(jié)軟化成膿,隨之膿點潰破(外麥粒腫膿成潰破在眼瞼邊緣,內(nèi)麥粒腫潰破在眼瞼內(nèi)的瞼板面)。若病變靠近外眥部,則疼痛明顯,可見患側(cè)白睛紅赤,甚至白睛紅赤腫脹嵌于瞼裂,同側(cè)耳前可捫及腫核。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針眼的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風熱之邪初犯胞瞼,風邪為甚,故辨證以胞瞼腫脹、癢甚以及舌脈為要點;熱毒上攻胞瞼,故辨證以其局部紅腫癢痛及脾胃積熱的全身癥狀為要點;脾胃虛弱,正氣不固,時感外邪,辨證以針眼反復發(fā)作及脾胃虛弱之全身癥狀為要點。

  治療原則

  未成膿者內(nèi)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膿者切開排膿。

  證治分類

  內(nèi)治

  (一)風熱外襲

  癥狀: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并伴有頭痛、發(fā)熱、全身不適等,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

  常用藥: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銀花、連翹、竹葉、蘆根、甘草。

  (二)熱毒上攻

  癥狀:胞瞼局部紅腫,硬結(jié)較大,灼熱疼痛,伴有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shù)等。內(nèi)熱重,故伴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shù)等癥。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

  常用藥:石膏、炒山梔、黃連、生地、丹皮、藿香、當歸、升麻。

  (三)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

  癥狀:針眼反復發(fā)作,但諸癥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熱,或扶正祛邪。

  方藥:屬脾胃伏熱者,宜選清脾散加減。屬脾胃虛弱者,宜選四君子湯加減。

  常用藥:石膏、梔子、黃芩、防風、薄荷、升麻、赤芍、枳殼、藿香、陳皮、甘草。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當歸、白芍、山楂、神曲、麥芽。

  外治

  1、手術(shù):膿已成者,應行麥粒腫切開引流排膿術(shù)。外麥粒腫在眼瞼皮膚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平行,必要時應放置引流條,每日換藥至愈;內(nèi)麥粒腫則在瞼結(jié)膜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垂直。

  2、針刺法:針用瀉法為主。選取太陽、風池、合谷、絲竹空,以疏風清熱、消腫止痛。脾虛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1次。

  3、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陽穴三棱針點刺放血,有較好的瀉熱止痛消腫效果。每日1次。

  4、針挑法:適用于針眼反復發(fā)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區(qū)附近尋找皮膚上的紅點或粟粒樣小點1個或數(shù)個,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以三棱針挑破,擠出少許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看過“如何治療針眼”的人還看了:

1.針眼怎么形成的

2.為什么會長針眼怎么辦呢

3.后期斗雞眼是怎么形成的

4.眼睛散光是怎么形成的

5.3周以下兒童大散光是怎樣形成的

6.沼氣是怎樣形成的

針眼是怎么形成的

針眼病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較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多因內(nèi)熱外毒攻竄上炎導致.其主要特點是胞瞼近瞼緣部生小癤腫,局部紅腫疼痛起硬結(jié),易于潰膿,形成針眼病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針眼是怎么形成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215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