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創(chuàng)業(yè)指南>辦事指南>政策法規(guī)>

2017教育政策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2)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教育政策法規(guī)

  一、教育法制的有關概念

  (一)教育法制——概括來講,教育法制是指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制度的運行,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教育法律意識、教育法學教育和研究等。

  (二)依法治教——指在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guī)范化。應明確以下幾點:

  1、依法治教的主體:包括各級行政機關、權力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

  2、依法治教的范圍:包括國家機關管理教育、舉辦學校、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教育十分明顯的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經費撥款、舉辦校辦產業(yè)、捐資助學等有關教育的活動。

  3、依法治教的依據:包括專門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以及其他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

  理解“依法治教”這一概念必須與“以法治教”、“以罰治教”相區(qū)分。

  注意區(qū)別“教育法制”與“教育法治”。前者是指與教育法律制度有關的概念,后者則與“依法治教”基本相同。

  (三)教育法——是體現統(tǒng)治階級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教育活動的行為規(guī)則的總稱。

  教育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法與某些教材上使用的“教育法規(guī)”內涵、外延基本一致;狹義的教育法專指有關教育的法律。我們一般是從廣義上使用教育法的概念。

  (四)教育法律規(guī)范(簡稱教育法規(guī))——指通過一定的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具有自由內在邏輯結構的一般行為規(guī)則。

  二、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二)受教育機會平等(三)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四)權利和義務相一致(五)教育法制統(tǒng)一

  三、教育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一)教育法律的功能體現為統(tǒng)治功能和社會功能。

  (二)教育法的作用是調整有關教育的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有關教育的活動”,專指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培養(yǎng)人的教育活動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其它活動。

  “社會關系”專指前述教育活動中產生的教育內部及教育外部關系。

  第二節(jié) 教育法律規(guī)范

  一、教育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和特征

  教育法律規(guī)范是由教育法律所確定的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其特征與一般法律規(guī)范的特征基本相同,即具有規(guī)范性和概括性。

  二、教育法律規(guī)范的結構

  (一)法定條件——法律規(guī)范適用的條件和情況。 (二)行為準則——法律規(guī)范中指明的行為規(guī)則的基本要求。 (三)法律后果——當某種條件或情況出現時。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做出或沒有作出“行為準則”要求的某種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時,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法律責任。

  三、教育法律規(guī)范的表現形式

  (一)憲法中關于教育的條款

  (二)教育法律

  1、教育基本法律 又稱“教育的憲法”或教育法規(guī)體系的“母法”。 2、教育單行法律 (三)教育行政法規(guī)

  1、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比較全面、系統(tǒng)規(guī)定。 2、規(guī)定——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部分規(guī)定。 3、辦法——對某一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規(guī)定。

  (四)地方性教育法規(guī)

  1、執(zhí)行法、補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guī) 2、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guī)

  (五)教育規(guī)章 按照制定發(fā)布機關教育規(guī)章可分為兩類:

  1、部門教育規(guī)章 2、政府教育規(guī)章

  教育法規(guī)體系

  層 級

  形 式

  制 定 機 關

  第一層次

  憲法中關于教育的條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層次

  教育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

  教育單行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

  第三層次

  教育行政法規(guī)

  國務院

  第四層次

  地方性教育法規(guī)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大或其會

  第五層次

  教育規(guī)章

  部門教育規(guī)章

  國家教育委員會及國務院部委

  政府教育規(guī)章

  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

  《教育法》的基本內容

  《教育法》分十章八十四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我國教育的性質、方針、基本原則 2、教育管理體制 3、教育基本制度 4、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權利和義務 5、教育經費的籌措體制 6、違反《教育法》的法律責任

  《教師法》的主要內容

  《教師法》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教育人事法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從事某一職業(yè)的人制定的單行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2、教師的任用制度 3、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和考核 4、教師的待遇

  5、違反《教師法》的法律責任

  另外,《教師法》還對教師的申訴制度作了較為完整的規(guī)定。

  第三節(jié) 教育法律關系

  一、教育法律關系的含義及其特征

  教育法律關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和調整的、表現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聯系的社會關系。

  二、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

  可以成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機關,其他國家機關,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者、學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和其他公民等。

  三、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

  教育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教育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即教育法律關系客觀化的表現形式。

  (一)物

  1、不動產 包括場地、房屋和其它建筑設施以及場館等。 2、動產 包括資金、教學儀器設備等。

  (二)行為

  1、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2、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行為 3、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教育教學行為

  第二講 教師與法

  第一節(jié) 教師的法律地位

  一、“教師”的法律含義

  法律意義上的“教師”是指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可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

  (一)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二)教師必須從教于學?;蚱渌逃龣C構。 (三)教師具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

  二、教師的權利

  教師的權利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賦予的權利。是國家對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可以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的許可與保障。

  (一)教育教學權(二)科學研究權 (三)管理學生權 (與工作有關的權利)

  (四)獲取報酬待遇權(五)民主管理權 (六)進修培訓權 (與自身利益有關的權利)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

2017教育政策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2)

教育政策法規(guī) 一、教育法制的有關概念 (一)教育法制mdash;mdash;概括來講,教育法制是指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制度的運行,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教育法律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51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