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隨筆 > 好的隨筆摘抄

好的隨筆摘抄

時間: 宇鋒894 分享

好的隨筆摘抄

  怎么樣從隨筆中摘抄一些最精辟,最好的隨筆段落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好的隨筆摘抄,歡迎閱讀!

  好的隨筆摘抄篇一

  從炎夏到暮秋,或許,很久沒有看到我在你空間留下足跡,請別以為我不再關(guān)注你;或許,沒有聽到我議論你的信息,請別以為我已經(jīng)疏遠了你。其實,自從在網(wǎng)絡(luò)上認識了你,我就特別在意。正如你所言:“從來都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我同樣喜歡這段話,更喜歡這樣和你做朋友。

  真摯的朋友,無需虛偽的渲嘩和俗套的嘮叨,只需理解,心中掛牽著便是一份幸福。

  我真的擔心什么時候會失去你這樣清麗絕俗的友人。生活中很難遇到和你這樣性格相投的知音。雖未謀面,但在文字里邂逅,能從文字里讀出你的心聲。雖說不是形影不離,但一定是不離不棄。

  有時,怕看不到你聘婷秀雅的身影,怕聽不到你柔聲細雨的心聲,習慣無聲無息地進入你的空間,那怕就這樣在網(wǎng)絡(luò)里靠近,在文字里相逢??吹侥阈那橛淇斓奈淖郑冶阆惨缑忌?。

  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相遇,在文字里結(jié)識,彼此欣賞,相互尊重?,F(xiàn)在,因為性情相投,所以相互關(guān)注,因為在乎緣份,所以彼此關(guān)心。

  知道你高興時,總能展示自己俏麗多姿的一面。開心的時候,常常在空間里“臭美”一回,曬曬幾張靚照,釋放久久壓抑的心情。

  有時,你象只快樂的小鳥,舒張雙臂欲展翅高飛;有時,你象株荷蓮清秀芬香。

  你身著紅裝的時候,似春天盈盈盛開的牡丹艷麗奪目;你身配草綠色的輕裝,又似山中翠竹婷婷玉立;當你身穿白色衣裳時,就象天邊輕柔的白云飄逸高遠。你在雨中漫步的身影,更似一朵帶雨的蘭花,嬌柔迷人。這些風姿卓越的靚照,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你真實的一面。

  有時,看著看著,眼前的你又變成了一朵雪蓮,不,是一個夢!這個夢鼓動著我,無數(shù)次地攀登和追逐。

  你才思敏捷,妙筆聯(lián)珠,讓我刮目相看。

  空間說說盡是精美的段子,誘惑著我去品讀欣賞,感情就這樣隨著你文字的變化而起伏。有時跟著你嘆息,有時跟著你傷心。

  “我愿意,廝守一個人的熱鬧,尋找一份生命的簡靜。因為,只有在生活簡單中的人,才能享受那份從容與淡定,才能自然隨性,放牧心靈。”

  “愛,是心與心的相守與通融,友愛亦是如此。最好的愛是將一顆心安放在另一顆心上,彼此感覺得到,便是遇見的幸福。”

  一段段美妙的文字,句句都是你的心聲,更是你感情生活的晴雨表。

  你是個情感豐富的女人,有對愛情渴望的心語:“不再奢望什么轟轟烈烈的愛,只想要個不會離開我的人。冷的時候給我一件外套,難過的時候給我一個擁抱,就這樣陪在我身邊,只要說一句不離開,就夠了。”

  也有對愛情無奈的傾訴:“最難過的,不是不曾遇見,而是遇見了也得到了又匆忙地失去了。那種離別的痛苦然后在心底留了一道疤,它讓你什么時候疼,就什么時候疼,你連反抗的權(quán)力都沒有。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愚蠢和善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也有對生活淡然釋譯的心語:“在這渲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應自己的地方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的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jīng)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 有對父親追思的懷念之情:“父親,他曾是我家鄉(xiāng)的驕傲……那個年代的舞獅王……精通琴棋書畫……對音樂癡迷,口笛、橫琴、笙簫、二胡……父親寫得一手好字,記得兒時村里的揮春都有他的墨跡……可惜,我沒有接班父親的才藝……唯一留給我的是一本彩色的《本草綱目》,我一直攜在身邊……”

  也有流露對母親的依戀之心:“媽媽的味道……”。

  有對生活的感悟心得:“世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不是電,而是我們的念。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

  也有對明天向往的寄語:“……若懂得生命的溫暖,來自陽光下的每一種平凡,也就懂得了人生無須刻意追求圓滿,在繁華與凋零之間,我選擇隨遇而安,無論是誰,恩愛相伴。”

  知道8月25號你為房間添置了家具,生活充實,替你高興。知道8月17號你與同學相聚,心情愉快,為你開心。知道7月8日你獨自出外旅行,心情開放,就遙祝你旅途快樂!

  ……

  “我相信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在見到第一次,……就注定象棵樹一樣,生長在心里……”

  正所謂一次遇見,次次惜緣。只為相知相識,更為一份沉甸甸的友愛。

  “人生本沒有相欠。別人對你付出,是因為別人對你喜歡;你對別人付出,是因為自己心甘。因為喜歡所以心甘……”至此,默默地關(guān)注是我對你一份無聲的愛。

  好的隨筆摘抄篇二

  國慶節(jié)期間,隨著幾場連續(xù)綿綿秋雨,天氣瞬即轉(zhuǎn)涼。俗語云,八月凍桂花。桂花不凍,即使到了季節(jié)也不是按時開的。這是因為,桂樹開花對氣溫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20℃左右,且有雨水配合的情況下,桂樹才容易開花。桂花樹是屬于一種喜陰好涼的植物,早年在家鄉(xiāng),就曾聽有這樣一種說法:天涼凍桂花。一般來說,桂花開放之前,天氣都會乍寒幾天,或下場秋雨。立秋前后幾個月都沒下雨,氣溫一直偏高,往年中秋時節(jié)桂花就香飄千里。今年中秋節(jié)前后由于氣溫的原因,桂花香比往年延遲了半個多月。國慶期間,20℃上下的低溫陰雨,促使城區(qū)的桂花樹集中開花。清晨或夜晚,當你漫步東湖公園,處處桂香飄溢,直沁心脾。你看,一朵朵金燦燦的小小花朵,藏在滿樹的綠葉里,一虬虬擠擠挨挨,羞答答的綻放著迷人的清香,像繁星點點綴滿了樹,點綴著紅葉嬌艷的季節(jié)。站在桂花樹下,看它那小巧而精致的身影,禁不住去撫摸,卻又怕碰落它。一陣秋風吹過,夾雜著陣陣桂香韻漾,深深吸一口氣,更有那濃郁芳香,襲人心懷,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帶有一絲甜意,使人久聞不厭。

  桂花不同于桃花荷花梅花,非要到植物園才能一見。在灣沚,桂樹不僅遍布整個縣城,甚至在每個小區(qū),曲折幽微的小徑以致每一個角落,都香氣悠悠,一路不減。清晨,我在東湖廣場通向網(wǎng)球場的林蔭道打太極,通道兩邊的桂樹上,成撮的桂花星星點點,香氣撲面;晚上行走在人潮擁擠的東湖大道,不經(jīng)意間桂香飄落,喧囂頓時變淡遠退,夜晚一下子顯得沉靜怡人,柔情似水……繞東湖公園走一圈,沿路兩旁和湖邊,映入眼瞼的盡是一珠珠秋桂。這里的秋桂,不是單株獨樹,而是多株并排,形成一蓬一蓬的家族。細碎小花,粘滿枝頭,與綠葉相間。我從來沒看見過多株并蒂的秋桂,更沒見過這么大片的、花繁葉茂的群體桂樹同時開花。

  有人說,香氣濃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濃,不能兩兼”。然而,我認為,桂花卻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濃香遠逸,它那獨特的帶有一絲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聯(lián)翩,勾起種種美好的聯(lián)想。人民形容桂花香飄萬里,僑居外鄉(xiāng)的人聞到桂花香,就能在你眼前浮現(xiàn)出家鄉(xiāng)的山水,勾引起思鄉(xiāng)之情。“天香生凈想,云彩護仙妝”(朱熹)。所以人們歷來都說八月桂花十里香。桂花不但芳香襲人,而且樹枝挺秀,枝葉豐茂,冬夏常綠,它不以艷麗色彩取勝,不以嬌妍風姿迷人,卻因“天香云外飄”得到世人的獨鐘。有人形容桂花香是:清風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因桂花為秋天開花,故被譽為“金秋嬌子”。又以其清雅高潔,馥郁香濃……香飄四溢,而被稱為“仙友”。

  古詩云: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而為佳節(jié)。誰知林樓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張九齡《感遇》)中亭地白樹棲鴉,冷霜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忽起故園想,冷然歸夢長。(元•倪瓚《桂花》)常言道:八月桂花遍地香。有個傳統(tǒng)革命歌曲也是這樣唱的: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舉起來……這些話也許是針對其它地方或者以前的桂花而言。在我的記憶里,我們這里的桂花一般在八月中秋之后,才開始慢慢的黃放開來,慢慢的香鋪開去……要等到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也就是國慶左右才真正的開始像歌里唱的那樣登堂問鼎,遍地的開,遍地的黃,遍地的香……

  兒時的老家,那時的桂花很少,我可以說從來沒有看見過桂花樹,更沒有看見過桂花。小時只是聽母親說起她小的時候,在她們家當?shù)乜匆姷墓鸹ㄔ鯓拥暮每矗鯓拥慕瘘S,怎樣的香到很遠很遠之外,怎樣的用桂花來做糕點,做湯圓心子,泡開水,做桂花酒怎樣的好吃,好喝;或者偶爾在書里讀到這個詞語;或者就是晚上對著天上的圓圓的月亮,癡凝著月宮里傳說的桂花樹神思遐想而已••••••聽到母親說起桂花的情形,仰頭凝望著月宮里傳說的桂花、吳剛、嫦娥、玉兔,我對桂花就更加的神往了。更讓我鐘情的是,我在浙江臺州當兵期間,軍分區(qū)大院內(nèi)有一棵幾百年樹齡的桂花樹,長的比我們家三層樓還要高,很茂盛,樹圍三米多,冠幅像一把巨大的傘,枝繁葉茂,四季常綠,即使在嚴寒的霜雪中,仍然英姿挺拔,密重的樹葉籠罩著枝條,一襲墨綠凸顯著莊嚴肅穆。每年秋季開滿金黃色的花朵,清純幽雅,沁人心脾,樨韻流芳,彌漫整個分區(qū)大院,彌漫整個臨海城。開花期間,一夜之間,地上就會掉下厚厚一層桂花米,清晨許多家屬都會來收集桂花米,回去或泡茶、或用糖腌用作飲料、或用做炒米糖。

  二十年前,我還曾親手在庭院栽了五棵桂花樹,隨著歲月的更迭,桂樹逐年長高,幾年前已經(jīng)開花,不過,就算今年花開得最盛。閑暇時,一有空,我喜歡一個人在院內(nèi)走動,感受整齊潔凈的環(huán)境,理清紛煩亂雜的思緒,為健身,也為反省,最后總會在那幾棵桂花樹下停留會兒,只因它的清新可人和寓意獨特。此物飄香之時,正值八月中秋之際。此刻,所見所聞,讓我禁不住借物生情,感觸萬分,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想到兒時的中秋團圓,雖說離家在外已近五十年,但那濃濃的親情、淡淡的鄉(xiāng)愁還是不由地涌上心頭。夜晚,站在桂花樹旁,仰望長天,一輪明月當空。我想,這裊裊桂香飄千里,直抵云天,是否和月宮中的桂香融為一體?

  據(jù)傳說,古代每年中秋之夜,桂子如雨,落于天竺。月落桂子,自然只是傳聞,但唐、宋卻因此而得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月中雖不能落桂子如雨,但桂能結(jié)子,確是事實。明代李時時珍曾對桂子做過考察:桂子卵圓形,灰藍色。李時珍認為它“辛溫無毒,小兒耳后月蝕癥,研碎敷之。”由于傳說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稱作“桂魄”。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句:“侵夜可能爭桂魄。”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有中秋詞:“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這兩處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詞,而傳說中的月宮也叫“桂宮”。從上面的詠贊中我們看到,自古以來,人們常把桂樹和月亮、廣寒宮等聯(lián)系一起。原來關(guān)于這,還流傳不少神話或傳說。據(jù)明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載:“月桂高五丈,下有人??持?,樹瘡隨合,其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這則神話說的是漢朝河西人吳剛,學仙修道時觸犯天條,被罰在月宮砍桂樹。但是,不論他怎樣砍伐,樹總是隨砍隨合,千萬年過去了,吳剛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樹,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吳剛也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徒然銷魂”的生活了。但據(jù)說,每逢中秋佳節(jié),吳剛可以在樹下稍稍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jié)。所以中秋節(jié)這一天,人們賞月時看不到吳剛彎腰舉斧伐桂的影子。毛澤東在《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中有:“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用的就是這個典故。至于吳剛捧出的“桂花酒”,則相傳是仙人的飲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此處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桂樹花發(fā)于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據(jù)《晉史》載,晉朝郗某對策考第一。武帝問他,他回答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猶桂林一枝。”應試及第稱“折桂”,即由此而來。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世以登科為折桂,此謂郗說對策,自謂桂林一枝也,啟唐以來用之。溫庭筠詩:‘猶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于是,“蟾宮折桂”,就成了舊時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也由于“蟾宮折桂”借寓仕途通達,所以唐宋以來,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競相種植桂花。至今各地還留有不少當時種植的古桂大樹。

  好的隨筆摘抄篇三

  一直保持著一種習慣,閑暇時喜歡到新華書店看看,進入寬敞明亮的書店,清雅幽靜的營業(yè)大廳里,書架上書籍琳瑯滿目,分類擺放,外國名著,國學經(jīng)典,醫(yī)學保健,少兒讀物,文學藝術(shù),科學與技術(shù),飼養(yǎng)種殖……一目了然。徜徉在書架前,欣賞著心儀的書籍,品味著先賢文字詮釋的哲理,字字珠璣,如沐春風,亦如醍醐灌頂,飄飛的思緒驛動的心靈瞬間安放,身心均沉浸在文字營造的美妙意境氛圍中,忘卻了塵世也忘卻了時光。

  留戀往返在這些飄香的書架間,輕輕觸摸著平整光滑的扉頁,心里忽然涌上一陣暖流,溫馨美好的記憶在腦海中一一浮現(xiàn),恍惚中我看到了幾十年前的那個小小的自己……

  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除了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割草喂兔子,母親做飯我坐在鍋臺前燒火外,其余的時間就是和村里年齡相仿的女孩們玩擺石子、跳方,挑皮筋,丟手絹,藏字,藏貓貓,玩到盡興時總是推遲回家的時間,然后母親總是在等了又等的情況下,開始沿街尋找,而我總是很不情愿地跟著她的身后,眼里心里仍是意猶未盡的游戲。直到有一天傍晚,姐姐寫完作業(yè)后,從她的書包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小小的書。

  這是什么書?與學校發(fā)的枯燥難懂的課本截然不同,不僅每篇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圖畫,畫中人物表情,服裝等各不相同,人物旁邊的山石樹木花草都畫地栩栩如生,而且整本書的故事內(nèi)容瞬間攫取了我的心,使我對它一見如故。我按捺不住自己急切的心情,等姐姐看完合上書頁的同時,我提出要看,“你能看懂嗎?再說這是借同學的同學的書,人家說了千萬不能把書搓皺了,這是新的呀。” 看著姐姐經(jīng)心在意的樣子,我連忙表示看完立刻給她,并保證毫發(fā)無損。當晚,我安靜地坐在燈光下,翻開仍然帶著淡淡墨香的書一頁一頁仔細地閱讀,盡管其中有很多字不認識,但大體故事情節(jié)卻能夠懂。我平生第一次對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早晨起床后,我又情不自禁地把書拿到手里,仔細地看著封面,包括封底,知道這本書價格兩角八分 。“這種書叫連環(huán)畫。”姐姐接過書,得意地告訴我,看著我滿頭霧水的樣子接著說“新華書店里有賣的。”那一刻,“新華書店”在我心目中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而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讓我在腦海中不停地產(chǎn)生無限遐想……

  星期天,我獨自一人去了新華書店,家離縣城不遠,大約40分鐘就到了。書店大門朝北,門口的右邊有一位出租連環(huán)畫的老大爺,用線繩扯起條條橫線,連環(huán)畫騎在線上,周圍圍滿了看書的人,租一本書2分錢。精彩紛呈的連環(huán)畫讓我眼花繚亂,我要不要也租一本呢?帶著疑問我邁進了書店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帶拐角鑲著玻璃的木櫥柜,柜臺分上下兩層,底板傾斜著分別擺放著三行書,我把雙手放在膝蓋上支撐著,玩下身來慢慢地挪動腳步,眼光一一掠過那些書籍,驚喜的心情溢于言表。最后我的目光鎖定在一本薄薄的《李爺爺?shù)募沂贰飞?,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布兜里的零錢能夠輕松地買下這本書。

  回家的路上,感覺腳步就像踏在云層上一樣越來越輕松,擁有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本書,心情既激動又興奮,我不時地按一下書包,感覺著書的真實存在。估計再有10分鐘的路程就要到家了,我再也抑制不住對新書的渴望,依著干凈的橋邊石,拿出書小心地打開,生怕會讓書頁折上痕跡。一陣淡淡的墨香隨著清爽的山風撲面而來,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四周靜悄悄的,偶爾會聽到小鳥的清脆鳴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一口氣把書讀完,小心裝好后繼續(xù)上路,腦海中還不時地回想著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

  從此我很便細心地積攢父母給的每一分零花錢,而積攢下來的的零錢全都變成了一本本連環(huán)畫。從連環(huán)畫的故事中我讀懂了許多人生道理,漸漸地我的書越來越多,《岳家小將》《封神演義》 ,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電影劇本《女交通員的故事》戲劇連環(huán)畫《海棠紅》《王寶釧》,武俠《七劍下天山》《十三妹》,抗戰(zhàn)英雄《橋隆飆》傳奇英雄《燕子李三》……。童年的時光因為這些書而充滿著無限樂趣。

  初中時喜歡《少年文藝》,記不清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書中感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文字就像一條清澈的山澗流泉,無聲地滋潤著我年少的心田,陪我入眠伴我成長。上高中時校園流行張愛玲的書,瓊瑤小說,王國真詩集,席慕蓉詩集……,和三個女同學合買過《傾城之戀》,晚上回到宿舍,輪到誰便手不釋卷,通宵達旦,第二天早晨起床,所有熬夜讀書的同學都有一雙熊貓眼……當年讀書幾近瘋狂的畫面現(xiàn)在想起來讓我不禁莞爾。

  幾天前看過一篇文章《垃圾堆上的閱讀》,一位名叫楊拉布尼的女士,小時候就喜歡讀書,可是家境貧困的她只能幫忙撿些破爛度日。結(jié)婚后由于丈夫沒有固定工作,而且要養(yǎng)活四個孩子,她只能又開始撿破爛幫忙貼補家用。可是她仍然喜歡讀書,尤其是在撿到書的時候。于是便有了攝影師米凱·阿爾伯特為她拍攝的那張《垃圾堆上的閱讀》的照片,盡管那天烏云翻滾,暴風雨就要來臨,可這絲毫不影響并妨礙她坐在垃圾堆上讀書的高漲熱情,“她用知識武裝起來的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嘲笑了世間不肯閱讀的卑微”。書不僅使她忘掉了煩惱和周圍惡劣的環(huán)境,改變了她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如今,每次去新華書店都會給自己買幾本書,回家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缺少了當年那種如饑似渴地急切讀書情結(jié)。夜幕降臨,柔和的燈光下,茶香滿室,墨香習習,可是當年的那個我呢?

  想起作家孫犁《故事和書》中說“我曾寒酸地買過書:節(jié)省幾個銅板,買一本舊書,少吃一碗燴餅。也曾闊氣地買過書:面對書架,只看書名,不看價目,隨手抽出,交給店員,然后結(jié)賬。經(jīng)驗是:寒酸時買的書,都記得住。闊氣時買的書,讀得不認真。讀書必須在寒窗前,坐冷板凳。”

  書香依舊,惟愿那顆讀書的心也依舊。

175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