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隨筆>

許三觀賣血記隨筆

時間: 木蘭832 分享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讀完這部小說,大家都有寫有哪些隨筆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許三觀賣血記隨筆,希望你喜歡。

  許三觀賣血記隨筆篇一

  余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卻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違反那么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點不循常情,成了英雄。——王安憶

  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全書以主人公許三觀賣血的經(jīng)歷為主線,年輕時,許三觀出于好奇,同時證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賣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錢,在勝利飯店吃了人生中第一盤爆炒豬肝,喝了第一口溫過的黃酒。接下來,他因為大兒子一樂打傷了他人沒錢支付醫(yī)療費而賣血;又出于對出軌對象林芬芳的內(nèi)疚而賣血;自然災害時期為了全家人能去勝利飯店吃碗面而賣血;兒子們下鄉(xiāng)插隊,許三觀賣血給一樂補身體、增開銷又賣血給二樂的生產(chǎn)隊隊長置辦酒菜;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長、最艱辛的一次,一樂病重,為了湊錢治病,許三觀一路賣血賣到上海……在許三觀的意識里已經(jīng)根深蒂固的認為,賣血就可以解決災難。所以,當他六十歲得知自己已經(jīng)老到?jīng)]人再要他血的時候,他的精神崩潰了,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盡頭,站在大街上失聲痛哭,“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災難怎么辦……”

  主人公許三觀活得簡單而直接,在他固有的道德準則中,賣血并不意味著痛苦和磨難,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許三觀賣血記》用冷靜樸素、極具控制力的寥寥數(shù)筆,勾勒了一個有著頑強堅韌的生命力、面對苦難從容執(zhí)著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有著不同常人的倫理情感和生存思維這三個獨特維度的許三觀。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后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小說中,作者讓許三觀平凡的人生用對話、重復的敘述模式來呈現(xiàn),以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使“客觀的敘述”、“單純的對話”、“簡單的重復”達到“心動”的效果。

  故事情節(jié)看似荒誕可笑,跳躍性極強,但其實作者用不經(jīng)意的筆墨表現(xiàn)了苦難重壓下民間賴以生存的幽默和樂觀主義。比如過生日時,許三觀用嘴幫家人每人炒了一道菜,讓大家用耳朵聽著吃,到最后屋里的口水聲響成一片。小說與現(xiàn)實的距離被拉到最為接近的方位,掙扎在生活底層的人民表現(xiàn)出獨立面對苦難的本色。作者在書中嘗試用類喜劇的方式去解釋痛苦、消解痛苦,于是選擇用重復來制造這樣一種效果,在重復的過程中人的機械化得以彰顯,從而引發(fā)一種近似于自嘲的、笑著流淚的效果,讀者透過重復的苦難看到生命里難得的溫情也露出了悲涼的底色。

  許三觀是卑微的,只是“想吃一盤炒豬肝,我想喝二兩黃酒,我想賣了血以后就去吃炒豬肝,就去喝黃酒……”他以小人物簡單而實在的性格面對生活的艱辛磨難,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回環(huán)往復中勾起讀者帶著淚的笑。許三觀為了自己和別人的幸福不斷付出,并且為了家人可以不惜拿自己生命冒險,他是平凡的人,但絕不是平庸的人;他是卑微的人,但絕不是怯懦的人。

  許三觀賣血記隨筆篇二

  第一部分:情節(jié)內(nèi)容

  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賣血的經(jīng)歷是貫穿小說始終的主線,從小說開篇至結(jié)尾,許三觀一共賣了12次血。

  第一次是他碰到了鄉(xiāng)下來的阿芳和根龍,聽他們說賣血能掙35元錢,便和他們一起進了醫(yī)院,在故事開始的時候,許三觀就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人,35元對他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他要把錢用在刀刃上,于是他用這35元娶了媳婦、成了家。

  第二次賣血,是他的大兒子許一樂闖了禍,用石頭砸壞了領居家孩子的腦袋,他走頭無路,只好通過賣血去償還醫(yī)藥費。

  在這十二次的賣血經(jīng)歷中,最讓我印象深刻部分的是他為大兒子許一樂治病,奔往上海的途中一路顛沛流離、一路賣血攢錢,他為了給兒子治病,幾乎險些喪命,如果不是路上遇到好心人將他送往醫(yī)院及時輸血,恐怕他早已命喪黃泉。

  在讀這部分內(nèi)容的過程中,我的內(nèi)心無時無刻不為許三觀的行為所牽動,我時刻擔心著沒到下一個段落,他就會死去。然而直到我翻完整本書,他仍然完好的活在這個人世間,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倔強的、頑強的、勇敢的、就算瀕臨絕境也從沒想過放棄生的希望的社會底層的“小”人。

  許三觀的一生平淡無奇,乏善可陳,而他的壯舉就是賣血,他通過賣血一次次挽救家人的性命于水火之中,支撐家庭一次次地度過難關。

  書中另一個片段,當小城內(nèi)流言四起,街坊四鄰處處言傳大兒子許一樂并非許三觀親生時,許三觀對許一樂的感情從最愛到恨到接受和包容最后又回到最愛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了他勇于摒棄人言可畏、直面人生的溫情和豪邁。

  流言在某些時刻確實會對人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它具有強大的摧毀性,直到今天也是如此。難得的是許三觀敢于無視傳統(tǒng)的社會詬病,這確實值得身處于當今文明社會的我們所共同學習。

  第二部分:寫作手法

  小說從許三觀20多歲寫起,一直到他50多歲快60歲為止,前后一共經(jīng)歷了大概40年,在這40年中,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可以歸納為:1958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大煉鋼鐵;天災人禍導致的全國性饑荒;“”。

  在故事的敘述中,作者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歷史,而是通過人們的“說”來表達特殊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的遭遇。例如第十八章整個章節(jié)用的都是“許三觀對許玉蘭說:‘……’”這樣的句式,讓許三觀一股腦兒的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考的有關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大煉鋼鐵的內(nèi)容都說出來,這樣的表述方式相比于鋪陳描述更容易拉近讀者與主人公之間的距離。

  同樣,對于“”的理解,作者也是讓許三觀“說出來”,既符合人物所處的社會層次,又能更深刻的啟發(fā)讀者的思考,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作者有意減輕歷史感,而人物所“說”卻又飽含歷史感,使讀者們不經(jīng)意間陷入對歷史、對“”的重新思考。

  《許三觀賣血記》又較為成功地講述了一個“活著”的故事,余華自己說,他在《在細雨中呼喊》中感覺到人物會說自己的話,在寫《活著》的時候無法再將自己的意志加諸于人物,并且讓人物自己說話的敘述角度讓他感到非常舒服,而在《許三觀賣血記》中,人物完全是自己在說話了,這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可謂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和轉(zhuǎn)折。

  最后,用意大利《晚郵報》對該書的評價作為文章的結(jié)語:《許三觀賣血記》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內(nèi)容的典型性,和它發(fā)人深省的主題思想,這部小說不同于普通的悲劇或喜劇,它是一出悲喜劇,就像是給無味的白米飯中添加了新奇的調(diào)料。

  許三觀賣血記隨筆篇三

  看完《許三觀賣血記》后,我的心里像五味瓶一樣,各種各樣的感覺全都涌了出來,尤其是當看到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次血的時候,結(jié)果血管頭卻說,他的血現(xiàn)在只能當成油漆了,可憐這個許三觀竟然在自己想為自己賣血的時候,卻已經(jīng)沒有了這個機會。

  這也許就是許三觀的命,他一共賣了11次血,有好幾次都差一點把他自己的命給丟了,但他每一次賣血都是為了別人,有一次是為了林芬芳,有時是為了他自己的兒子,有時是為了他的妻子,還有時是為了他的鄰居。我覺得他這樣也挺好,因為不管怎么說,許三觀也是經(jīng)過了“”,大災荒的人,雖然他的妻子許玉蘭曾讓許三觀覺得很頭疼,但是他還是健康的活了下來,我認為這樣的日子在舊社會的中國還是很好的,而且余華的作品通過許三觀有利的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

  首先賣血以前要和血管頭搞好關系,并卻要送血管頭一些好東西,這樣血管頭才可以讓你的血合格,即使不合格也沒有關系,誰交給他送禮了呢?所以到了后來,換了一個新的血管頭,許三觀的血就不合格了。而且,在許三觀的兒子一樂和二樂去農(nóng)村插隊落戶,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們受苦,許三觀和妻子許玉蘭把一樂、二樂的集體戶長請到了家里,但因為家庭貧困,許三觀又賣了一次血,這兩位戶長吃得很好,所以許三觀家對此也放了心。

  再說說“”的時候吧!“”的時候許三管家并沒有逃出劫難,許三觀的妻子許玉蘭也不知道得罪了誰,被上了大字報,整日被攪得不得安寧,不但白天不能在家里干活,而且不是被成群成群的人批斗,就是得在胸前掛個牌子在大馬路上站著被人嘲笑。 許玉蘭被他們帶走后、到了下午才回來?;貋頃r左邊的頭發(fā)沒有了,右邊的頭發(fā)倒是一根沒少。他們給她剃了一個陰陽頭,從腦袋中間分開來,剃得很整齊,就像收割了一半的稻田。但最慘的并不是許三觀家,而是縣長家,因為在“”的時候,所有當官的人和有知識、有文化的都將受到批斗??h長,那個大胖子山東人,從前可是城里最神氣的人,從前見到他時,他手里都端著一個茶杯,如今他手里提著個破臉盆,邊敲邊罵自己,罵自己的頭是狗頭,罵自己的腿是狗腿……”這就是“”呀!好人反倒成了壞人,而壞人到變成了好人,以前誰得罪了你,現(xiàn)在你就可以整他。高考的了狀元,反被人們厭惡,高考交白卷,反而成了人們心中的偶像。那些莘莘才子們被淪為知青,文學家們被打進了牛棚。我想在“”時候,許三觀家的情況其實并不差,反倒可以說算較好,因為既為家破人亡也為有生死離別。

  在新社會的家庭中,日子應該越過越好,可許三觀家卻越過越壞,一樂得了肝炎,家里花了很多錢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和經(jīng)濟條件下自然不夠,剛剛因為二樂的事情賣血不到1個月的許三觀,不得不打破規(guī)矩,本來賣血要等到三個月以后才能繼續(xù)賣,但為了一樂,許三觀只好有去賣血,但李管頭說什么也不讓他賣,于是他只好到別的血管頭那里去賣血,但賣血的錢肯定不夠支付昂貴的醫(yī)藥費的。所以他只好四處借錢,鄰居、朋友能借的他都借了,一天上午,他借了11戶人家,但有8戶人家都借給了他。后來許三觀也老了,血在管頭的眼里,已不再是血,而是當油漆都不夠格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情況也不是沒有的,比如為了求別人辦事,總會有一些人走后門,不通過正當渠道辦事情,但更可惡的有一些部門是明知對方求自己是違法的行為,甚至違法的事情,但他們?nèi)匀粸榱俗约旱睦嫒プ?,拋開人們百姓的利益去做,現(xiàn)在這種所謂的“人民官”已經(jīng)越來越少,中國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許三觀賣血記隨筆相關文章:

1.必看的經(jīng)典文學書籍分享

2.《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3.胡歌推薦過的書籍分享

124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