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贊美小孩的文章(2)
父母贊美小孩的文章:贊美孩子 留住笑臉
說實話,看完電影出來整個人都不好了,那些小孩子的臉一直在腦海里縈繞,繞來繞去都是些笑臉,盡管都是源自一個又一個悲傷的故事。這就是孩子,無論上天和現(xiàn)實帶給他們多糟糕的境遇,都泯滅不了他們那種的快樂,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的快樂。而作為大人,此時此刻最想的是馬上找一種方式或者是找到一個出口盡最大可能幫助這些孩子。。。建議在影院門口設(shè)置九個不同群體的捐款箱,也能讓看后的觀眾的愛心得以釋放。
《有一天》是華誼兄弟投拍的一部公益電影,華誼旗下的周迅、韓庚、馮紹峰、袁姍姍、張涵予、安以軒、徐帆、斯琴高娃、王千源、熊乃瑾、詠梅、馮嘉怡等12位明星都有幸參與其中。電影由九個小故事組成,分別關(guān)注的是:貧困兒童、被拐賣兒童、聾啞兒童、讀寫困難兒童、智障兒童、盲童、肥胖兒童、少數(shù)民族留守兒童和服刑人員子女。其中,讀寫困難兒童部分用了動畫的表現(xiàn)形式,肥胖兒童和少數(shù)民族留守兒童用了寫實的手法。尤其是肥胖兒童和少數(shù)民族留守兒童,全部都是真人出演,是最震撼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個人最喜歡服刑人員子女的那段故事,也是影片的最后一段收尾,同樣是讓我飆淚飆到高潮的一個故事。服刑人員子女可能是最容易讓社會忽略的一個群體,其實也是最缺失愛的一個群體。就像近期發(fā)生的哈爾濱延壽縣殺警越獄事件,大家在關(guān)注新聞的同時可能根本沒有想過三個罪犯有沒有子女,如果有他們的子女看到這一幕會是怎樣?與那些殘障兒童相比,這些孩子往往更難以得到人們的關(guān)愛,除了會存在一些偏見外,心靈上的孤獨往往讓人感覺更無從下手。對待這樣一個群體,需要用更加真誠的心去跟他們交流。短片中的小女孩父親就是服刑在押人員,正是家庭這樣的磨難讓這個女孩有了更成熟的心智,但作為大人,我們不應(yīng)該把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快樂還給她嗎?
要知道國人溺愛孩子在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我們經(jīng)??吹降囊彩墙?jīng)常做的,都是這樣的場景:倘若是燉的一只雞或是一條魚,父母基本上是不動筷子的,任由孩子在碗里翻來造去地吃,直到孩子吃飽吃夠了,父母才吃點兒子的殘羹剩菜。不論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愛都給予孩子,而不要求孩子回報什么,也就壓根沒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對他人的愛。而影片中的女孩所做的事情正是當(dāng)下大部分有子女的家庭中所缺失的,那就是對父母的愛。父母無法對她盡責(zé),她也無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樣經(jīng)常跟父母親一親、抱一抱,她對父母所有愛的都凝聚在每天省下的一口果醬里。當(dāng)周迅不小心弄灑小女孩辛辛苦苦攢起的果醬,問她為何不把蓋子擰緊時,她說:“我怕爸爸打不開,因為他只有一只胳膊。”這句話一出當(dāng)時我就淚奔了。愛是相互的,當(dāng)一個家庭有了困難,作為這個家庭年紀最小的一個成員,這個女孩選擇了分擔(dān)。我們時常贊美父母對子女的愛,而這個女孩所做的可能是很多為人父母為人兄弟姐妹的都做不到的。
不要有偏見,公益電影也能很好看。我就是抱著這樣的偏見陪朋友走進電影院的,看完卻久久不忍離去,哭得稀里嘩啦的。電影帶給人的不止是感動,還有一種思考。影片中的人物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卻因為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多年來養(yǎng)成的一種麻木冷漠而忽略了他們。這部電影恰恰就是以一種能讓你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這一個半小時內(nèi),靜下心來,聆聽他們的聲音。
父母贊美小孩的文章:父母贊美孩子要實事求是
編造謊言表揚孩子,或者表揚孩子并不是優(yōu)點的“優(yōu)點”,常常不能讓孩子信服,也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
我的一個客戶,曾經(jīng)與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兒水火不容。
在媽媽眼里,女兒一無是處,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孩子”;而在女兒眼里,媽媽是個吹毛求疵、不近情理的人。
這位媽媽來咨詢過我之后,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批評指責(zé)過多,決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多賞識女兒。
她真是個很負責(zé)任的媽媽。聽了我的建議后,當(dāng)天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用起了“賞識教育法”。
那一天,媽媽對女兒撒了一個慌。
吃晚飯的時候,媽媽笑著對女兒說:“今天我在路上遇見了你們的班主任王老師,王老師對你的評價很不錯啊,她說你很善良,樂于助人……”
媽媽期待女兒的臉上出現(xiàn)更自信、燦爛的表情,覺得這是女兒能夠繼續(xù)進步的動力。因為那時她相信我的話,相信賞識能夠改變孩子。
但讓她迷惑的是,女兒只是對她輕蔑地撇了一下嘴,斜了她一眼。
媽媽不解,以為女兒不相信她的話,就加重語氣說:“你班主任真的對你的表現(xiàn)很滿意,她說……”
“你真虛偽,我們班主任根本沒在家,她到外地學(xué)習(xí)去了。”女兒生氣地扔下了碗筷,煩躁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媽媽碰了一鼻子灰,飯也吃不下了。
這位媽媽剛開始接觸賞識教育法,并不能很好地運用它,結(jié)果常常弄巧成拙。
有一天,她看到女兒在鏡子前梳妝打扮,為了拉近與女兒的距離,她走上前去跟女兒套近乎。
“閨女,我發(fā)現(xiàn)你越來越漂亮了。瞧,你的頭發(fā)多有光澤啊!你的皮膚也越來越白了……”
女兒是個愛美的女孩,但一直對自己的容貌不自信,常常覺得自己的頭發(fā)不像別人的頭發(fā)那樣又黑又亮,自己的皮膚也沒有別的女孩那樣白。
此時,媽媽的話反而戳到了她的痛處。
看著鏡中媽媽的影像,看到她有些不自然的表情,女兒有些惱怒,皺了一下眉,狠狠地瞪了一眼媽媽,說:“我發(fā)現(xiàn)你真的很虛偽。”
媽媽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她開始懷疑我說的賞識教育法的有效性。
編造謊言表揚孩子,或者表揚孩子并不是優(yōu)點的“優(yōu)點”,這常常不能讓孩子信服,也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父母也容易對孩子失去威信,影響教育效果。
年齡越大的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會越全面、清晰,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更不要進行不切實際的表揚。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表揚小語時的一次經(jīng)歷。
那是小語3歲時的一件事。
那段時間,小語很不喜歡吃雞蛋,尤其是煮雞蛋,雞蛋對她來說,就像苦藥一樣難以下咽。這有時會讓我生氣,覺得小語太挑食。
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發(fā)現(xiàn)餐桌上有一些雞蛋皮,小語嘴里正嚼著什么,小語的奶奶在廚房里不知忙什么。
我以為那個煮雞蛋是小語吃掉的,就走到她跟前很高興地對她說:“哦,小語很棒啊,吃雞蛋了。”
小語聽到我的話,繼續(xù)嚼著嘴里的食物,沒有說話,有些害羞地低下頭,不知所措。
那些天,為了讓小語吃雞蛋,我和婆婆曾想了很多辦法。“以后小語就每天吃一個煮雞蛋,就像今天一樣……”我“趁熱打鐵”說。
還沒等我說完,小語就跑掉了。
一會兒,婆婆過來了,她告訴我那個雞蛋是她吃掉的,小語一口都沒吃。
“吃雞蛋事件”沒有對小語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這讓我明白,實事求是的表揚,才可以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此后我就注意實事求是地表揚孩子。
小松在小學(xué)的時候,有一次他自覺地寫了一篇自命題作文《動物園趣事》,他描寫了去動物園乘坐駱駝的經(jīng)歷。
小松寫完后,高興地拿來給我看:“媽,我寫了一篇作文,你看看怎么樣。”
說實話,那篇作文寫得的確不怎么樣,段落組織有些混亂,大多數(shù)句子干巴巴,就是記流水賬,還有一些錯別字。
不過,也有幾個寫得不錯的句子,如“靠近駱駝時,我聞到了一股臭烘烘的氣味”,“坐在駱駝背上,我看到地上的人都成了一個個小矮人”。
我看了看作文,對小松說:“你能主動寫作文,很好,說明你并不是一個對學(xué)習(xí)不用心的孩子。你這幾個句子也寫得不錯,很形象。”
小松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如果你再改進一下,這篇文章就會更棒了,比如把整篇文章按時間順序調(diào)整一下結(jié)構(gòu),一些句子再仔細斟酌一下。”
小松很耐心地聽著,有些得意于自己的杰作。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實事求是地評價孩子,可以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獲得激勵,既能幫助他發(fā)揚優(yōu)點,又能幫助他改正缺點。
表揚要實事求是,就是要求父母所表揚的孩子的內(nèi)容,是孩子身上真正存在的特點,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表揚不是忽悠他、哄騙他。
看過“父母贊美小孩的文章_如何贊美小孩文章”的人還看了:
4.對孩子贊美的話語
父母贊美小孩的文章(2)
上一篇:父母掙錢不易的文章
下一篇:父母與子女間代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