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祖母的頂針兒
祖母有個針線笸籮,里面裝有一個針線板,一頭纏著黑線,一頭纏著白線,有大小型號不等的針橫插在線團(tuán)上,線團(tuán)上有裸露的針鼻和帶有線頭的針兒;一把張小泉的剪子,經(jīng)常是合著嘴的;一些大小不均的紐扣,黑白摻雜;幾塊小布料,布色不一;還有兩個頂針兒,一個是銅色的,一個是銀色的。
這個針線笸籮,是祖父用扒了皮、曬干的柳條編制的,像是祖母的萬寶囊。
頂針兒,屬于做針線活時使用的“硬件”,是一個寬度不足二厘米,厚度像硬幣,開口,形狀像鐵箍。開口的作用是調(diào)試頂針兒的大小,頂針兒的內(nèi)側(cè)光滑,外側(cè)像有麻子的臉,一個坑挨著一個坑,密密麻麻。
祖母做針線活時,將頂針兒像戴戒指似的戴在右手的中指上,用頂針兒的小坑來頂針鼻兒,給針兒于力量,用現(xiàn)在的話兒說,真給力。
祖母時常盤腿坐在炕頭上,為家人縫縫補(bǔ)補(bǔ)。祖母將花白的頭發(fā)挽起發(fā)髻,用一個黑色的小網(wǎng)籠罩著,中間插一根銀簪,銀簪有個心形的墜,不停的晃蕩,露出的兩個白皙的耳朵戴著一對銀耳環(huán)。鼻梁子上架著一副老花鏡,黑邊,其中,有一個眼鏡腿稀松吧唧的,看人時,要低下頭,目光從眼鏡片的上方掠過,才能看清楚人的臉。斜襟盤扣的水藍(lán)色棉布衣服有些寬松,祖母從來不穿緊身的衣服,她怕顯得胸大。黑藍(lán)色的棉布褲子洗得有些發(fā)白,褲腿都沒有腰身長。
祖母坐下時的臀部好像比蹲著時還要顯得大。由于祖母個頭矮,身體發(fā)胖,所以,祖母盤腿坐在那兒,像一尊彌勒佛。半露出一雙穿著白色襪子的腳。祖母小時候裹過足,后來她自己給腳解放了,所以她的一雙腳比“三寸金蓮”大,比正常人的腳小,自嘲像個“半拉子”。
祖母做針線活時很安靜,臉上的肉雖然有些松弛,卻十分的有血色,眉眼含著笑意。她左手拿著縫補(bǔ)的衣服,右手穿針引線,中指戴著頂針兒,針線兒在祖母的手上,一停一頓,一上一下,一拉一扯,這就是祖母縫補(bǔ)衣裳時的狀態(tài)。
小時候穿著開襠褲,就是愛玩頂針兒,她就說,大孫呀!奶奶的頂針兒呢?給奶奶找找。于是,我就撅著小屁股,滿炕上的找頂針兒,找到了,我就會晃晃悠悠的給奶奶送來。祖母總愛這樣回憶我小時候的印象。
衣服最愛磨破洞的地方是袖肘,胸襟在衣扣處好撐開口子;褲子的臀部、膝蓋處總愛磨壞;衣服的領(lǐng)子、袖口和褲腳一樣,都容易磨損。由于,這些地方針線活最上手,所以,這些地方也是最愛上補(bǔ)丁的地方。換領(lǐng)子,接袖子,都是祖母的拿手針線活兒。
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祖母穿有帶補(bǔ)丁的衣服,這是祖母一生最奢侈的行為。
祖母做針線活像繡花,特別是縫補(bǔ)襪子跟時,用木頭襪樁撐著襪子跟,再鋪上一塊棉布,補(bǔ)襪子走針過線的動作,好像有韻律,一招一式像在打節(jié)拍。
我經(jīng)常與小伙伴們打鬧,鉆山,所以,我的衣服愛出硬傷,祖母見我的衣服又出現(xiàn)了撕扯的口子、刮出了三角口子,也不會責(zé)怪我,就會說,脫下來,奶奶給你縫上。祖母干活麻利,一會兒就縫補(bǔ)好。
那時的鄰里都愛串門,就像走馬燈似的,往來像走親戚。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最為普遍的行為是:相互借東西。什么都借,鹽、醋、火柴、米、面、頂針兒、衣服、被褥、自行車、錢……
記憶中,鄰家的王奶奶最愛來我家借頂針兒,她嚴(yán)守“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的信條。給我的印象深刻。她要是來我家還東西時,總不空著手,夏天多是送來自家產(chǎn)的時令蔬菜,冬天或許是送來一把旱煙。祖母的炕上,夏天少不了針線笸籮,煙笸籮,冬天還會再多一個火盆,用來取暖、燙酒,祖母煙酒都好。
祖母總是對王奶奶說,這頂針兒你就拿著用吧!這不,我家還有一個。這時,王奶奶總是很認(rèn)真的說,怎么能這樣做呢!你是怕我日后還管你家借東西呀!她們就是這樣,在這一借一還的過程中,好像拉出的話題沒完沒了,嘮嗑兒時間長,都到了該做飯的時候了,就是停不下來。
祖母管家,其中,有條家訓(xùn)就是:誰借了我家的東西,不還,誰也不許提起,更不允許主動去要,誰家還沒個難處。
一天,我放學(xué)回家,見祖母在炕上找東西,原來頂針兒沒了,我也幫著找來一會,沒有找到,脫口就說,一定是王奶奶借去沒還,我去要。
我的話音未落,祖母的臉子就落了下來。我自知是話說走了嘴,向祖母伸了個舌頭,做個鬼臉,跑出了房門。
如今,祖母走了,她去了天堂。祖母的頂針兒也沒了,我卻知道它躲在哪兒,它就藏匿在“慈母手中線”的這首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