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單位的詳細解析和造句
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 頒布了一系列天文研究采用的最重要單位,其中之一就是被稱為“天文單位”(簡寫為AU)的日地距離?!£P于詞語天文單位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詞語天文單位,供大家參考。
一、天文單位解析
天文單位是天文學中計量天體之間距離的一種單位。以A.U.表示,其數(shù)值取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 1964年決定采用1A.U.=1.496x10 ^8千米,自1968年使用至1983年底;又于1978年決定改用1A.U.=149597870千米,從1984年開始使用。此常數(shù)在20世紀60年代 以前系由所測的太陽視差 計算得出;60年代以后則據(jù)雷達天文觀測,由光速和單位距離光行差 tA 導出。一般用以計量太陽系中各天體間的距離。
二、天文單位造句
1、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2、地球也是一個,因為我們用天文單位。
3、一個天文單位等于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4、第二個行星帶距離它的恒星為20個天文單位,這相當于太陽系中天王星的位置。
5、寒冷的柯伊伯帶位于離太陽30至55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6、它每4.7天環(huán)繞恒星一周,其軌道為一個適度的橢圓,平均距離僅0.04個天文單位(為水星距太陽的十分之一)。
7、兩顆恒星引力間距最近時11個天文單位(天文單位是指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最遠36個天文單位。
8、相比之下,地球軌道只是一個天文單位。
9、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大約9300萬英里(1.5億公里)。
10、它可能會在距離太陽3萬個天文單位的地方被發(fā)現(xiàn)。
11、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9300萬英里。
12、他們發(fā)現(xiàn)圍繞星體的碟狀物質直徑大約130天文單位(120億英里)。
13、但現(xiàn)在晶體在兩個天文單位外被探測到,它沿一條陡峭的絕非自然形成的軌道精確地飛向地球。
14、一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5、如果他們真的存在,其中一顆行星應該在1.5天文單位的位置,因為這里可能處于恒星系統(tǒng)的可居住區(qū)域。
16、一天文單位等于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7、一個天文單位等于地球軌道的平均半徑,大約是93,000,000英里。
18、尼比魯距離地球.7950個天文單位,這并不是地球面臨的最關鍵期。
19、只有1.3個天文單位,意思是地球與太陽間距離的1.3倍。
20、他們發(fā)現(xiàn)了10個木星體積的星體存在的證據(jù),并且在10個天文學單位(天文學單位是一個長度單位,約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內沒有發(fā)現(xiàn)相對應的恒星。
21、光年是一段距離間隔,它是光傳播一年所通過的距離。光年常用作天文學的度量單位。
22、該圖片還捕捉到歐洲南方天文臺的8.2米單位望遠鏡,當時這些望遠鏡正在到處移動著觀察不同的宇宙目標。
23、平場圖像是由以圖片的均勻照明的場景,如天空在黃昏或單位灰色內部的一個天文臺圓頂。
24、比例尺度概念是古代計量單位制訂的另一代表,主要應用于天文學。它與中醫(yī)學在處理人身尺度問題時的思路是相通的。
25、為了度量天文距離,人們把光在一年中走過的距離當作一個距離單位。
26、據(jù)估計,奧爾特云的邊界應在50,000天文單位外,因此該天體依然位于奧爾特云內。
27、較早的紅外天文衛(wèi)星(IRAS)的一次失敗搜尋顯示,5倍木星質量天體的距離必須大于10,000天文單位。
28、內側行星帶距離它的恒星為3個天文單位——或者相當于太陽系中的行星帶與太陽的距離。
29、外側那些沿著軌道運行的彗星距離恒星最遠90個天文單位,最近35個天文單位;我們太陽系中的柯伊伯帶與太陽的距離為30到50個天文單位。
30、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即為一個天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