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時間: 新華0 分享

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自信心。好的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把握詩歌節(jié)奏,感受詩歌韻律美。

2.結(jié)合寫作背景,理解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語言美。

3.體會詩人堅強不倚的獨立性格和奮斗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誦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人情感。

難點:體會“我”這一形象及時代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小組交流合作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朗讀音頻以及作者的寫作資料。

學生:誦讀詩歌,解決生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營造情景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張圖片,請同學們觀察圖片,說說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么?(ppt播放圖片)(月亮、夜晚等)

由此,你能聯(lián)想到我們學過的哪些詩句?(可能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按睬懊髟鹿?,疑似地上霜?!钡龋?/p>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繪月夜晚景的詩歌,它并不是古詩,而是一首由白話文寫的新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沈尹默的《月夜》。

二、初讀詩歌,讀出節(jié)奏

1.出示學習目標,齊讀,明確重點。

2.比較新詩和古詩的區(qū)別。

這就是沈尹默的《月夜》,同學們,第一眼看到這首新詩,你覺得它有什么特點?與古詩相比。(語言通俗易懂、字數(shù)自由、沒有講究嚴格的押韻等)

3.朗讀詩歌

(1)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學生讀的時候,師明確詩歌重音?!拔摇薄绊敻摺薄傲⒅?。

(3)播放錄朗讀視頻,要求學生注意重音和感情。

(4)男女比拼讀。

(5)配樂齊讀。

三、再讀詩歌,感受意象

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詩中選取了哪幾個意象來一起構(gòu)成這幅月夜圖?這些意象各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意象——霜風、月光、樹、“我”。

霜風:刺骨的寒風。聽覺:突出風的大、猛烈。

月光:明明的。視覺:突出月光的明亮,給人以希望,使黑夜變得溫暖許多。樹:高大。傳統(tǒng)文化中有遮蔽、保護的作用,同時也代表著傳統(tǒng)、固執(zhí)。

“我”—不依靠。

四、精讀詩歌,感悟主旨

1.補充背景知識,探究意象的象征意義。(多媒體播放視頻)

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詩人向通過這首詩歌向讀者傳達出自己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以4/6人為以一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明確:“樹”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遮蔽、保護的作用,同時也代表著傳統(tǒng)、固執(zhí)。

“并排立著”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是掙脫、是倔強、也是追求獨立。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2.詩文主旨

在那個時候,具有這種追求思想自由,人格獨立,個性解放的青年知識分子不僅僅是沈尹默一人,還有很多比如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等,都具有這樣的思想。所以說,《月夜》不僅作者沈尹默具有這種進步思想,也表現(xiàn)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強大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五、拓展延伸,仿寫詩歌

1.仿照本詩,自選一種景或物,寫一首優(yōu)美且富有哲理的小詩。

2.分享一首小詩《自信的力量》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同時期的其他新詩,讀一讀,試比較它們的異同。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2

【教學設想】

一、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室資源優(yōu)勢,將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jié)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領會內(nèi)容大意。

二、在讀、講、議、寫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2.朗讀課文,疏通文句,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匯。

3.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作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網(wǎng)絡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網(wǎng)絡課程資源,閱讀體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網(wǎng)絡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的寫法以及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網(wǎng)絡教室、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課前讀課文,根據(jù)注釋弄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因特網(wǎng)或圖書館搜集有關資料(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皆可),如:諸葛亮生平、三顧茅廬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叭櫭]”“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zhì)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學生點擊以下網(wǎng)址查閱:

二、一讀課文,觸摸文本

1、點擊下列網(wǎng)站,聽配樂朗讀,注意聽準字音,把握停頓:

①字音: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恢弘()忠諫()菲薄()()

陟()臧否()()以遺()陛下裨補()

猥()自夙()庶()竭駑()鈍

咎()咨諏()()

②停頓:用“/”劃分下列句子的停頓節(jié)奏。

A然/侍衛(wèi)之臣/不屑于內(nèi)

B蓋/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使/內(nèi)外異法也

學生自主完成,不會的可以點擊以下網(wǎng)站(在線新華詞典)查閱:

工具書,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以小組為單位,就難詞難句討論交流,力求通暢地翻譯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如有疑難可以點擊以下網(wǎng)址:

三、細讀課文,解讀文本

1、(1)朗讀課文1——5自然段,讓學生閱讀《<出師表>賞析》一文。

(2)、討論:

①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議?是從哪幾個方面提出建議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本文陳述的重點是什么?

②就國內(nèi)政事的安排,諸葛亮提出了三條建議,這三條建議中哪一條是最主要的?為什么?

③文章第5段為什么插入對往事的回憶,去掉這一段文字,好嗎?

學生如答不出,可登陸下述網(wǎng)頁,進行了解:

2、齊讀課文6-7自然段,討論交流疑難,思考:

①課文第6段敘寫自己的生平(21年的經(jīng)歷),好象是逸枝衍菖,對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③作者認為,可以出師北伐的條件是什么?“出師“的戰(zhàn)略是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各組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如有疑難,可以查閱以下網(wǎng)站:

四、研讀主旨,感悟文本

學生再讀課文,教師設計相關問題,誘生深思。

提問:全文以議論為主,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請結(jié)合你的閱讀體驗,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自由發(fā)言。可以查閱《淺談<出師表>的藝術(shù)特色》一文的網(wǎng)站:

五、鏈接生活,直面忠誠

讓學生就“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忠”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教師組織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辯論時學生可查閱相關網(wǎng)站:

六、教師小結(jié):

《出師表》以“形勢”使對方震動,以“情感”使對方感動,以“措施”教導對方,以“事業(yè)”激勵對方,肝膽相照,情深意厚,一直為世人所稱道。封建統(tǒng)治者推崇諸葛亮,或由于他助劉興漢是正統(tǒng),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們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于“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則被賦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意。作為新世紀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胸懷祖國,心系人民,做時代的驕子,做人民的公仆。

七、布置作業(yè):

結(jié)合課后練習三,談談你對諸葛亮的認識,以《千秋諸葛我評說》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觀看《易中天評說諸葛亮》的視頻:

板書設計: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了解元曲的體裁特點;學習如何欣賞元曲作品;熟讀并背誦作品。

2、技能目標:品味詩歌精煉的語言特點;體會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國古代詩歌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民本情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

在朗讀的基礎上了解元曲的內(nèi)容,體會句意。

三、難點:

詩詞曲中意境的體會。

四、學法:

誦讀法、品讀法。

五、學情分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yǎng)浩的散曲作品。這是他赴陜西救災途經(jīng)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tǒng)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八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已經(jīng)有所了解(即:亡,百姓苦),但對“興,百姓苦”的理解還不深刻,不能很快地轉(zhuǎn)過彎來。教師要用教學手段和技巧,縮小學生與文本在內(nèi)容、時空、情感上的視界差距。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詩的氛圍,導入新課

我國是詩的國度,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為人們所傳誦。同學們也非常喜歡詩,喜歡我國古代的文學瑰寶。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品味元代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1、體裁介紹。

2、作者介紹。

3、寫作背景介紹。

(以上具體內(nèi)容均以課件形式出現(xiàn))

(二)、朗讀課文,把握結(jié)構(gòu)美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后,請兩位同學讀課文,集體糾音。

2、正音:巒()躊()躇()

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理解字詞的意義,了解詩詞的大意。(課件)

5、明確本詩的結(jié)構(gòu):這首詩由三部分組成——寫景、抒情、議論。

(三)、品讀、體會詩歌

1、第一層(寫景):課件顯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找到潼關的地理位置,并說說它在歷史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歸納明確:潼關內(nèi)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第二層(抒情):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勢想到其重要的歷史作用,自然就想到離潼關不遠的&39;長安和曾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但為什么詩人“望西都”而“意躊躇”呢?為什么經(jīng)秦漢處而“傷心”呢?

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歸納,明確: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何等繁華昌盛,而現(xiàn)在,昔日的奢華已不復存在,成了一片廢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詩人躊躇傷心?(宮闕萬間——做了土)

3、第三層(議論):詩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為歷代王朝的興衰而傷心之前中呢?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明確: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無比憤慨和深切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保ㄅd——大興土木,百姓受苦;亡——戰(zhàn)爭頻繁,百姓遭殃。)

(四)、總結(jié)、深化、拓展

1、品味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部分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部分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diào)沉郁,語速稍緩;議論部分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fā),應讀出悲憤難當?shù)恼Z氣。

2、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yè)關系的演講詞。本文緊扣中心“敬業(yè)樂業(yè)”展開論述。開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論點,闡明“敬業(yè)樂業(yè)”的主旨;接著論述有業(yè)之必要,再轉(zhuǎn)入論述主體,分別從敬業(yè)和樂業(yè)兩方面逐一論述;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jié)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nèi)涵。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敬業(yè)樂群、安居樂業(yè)、斷章取義、不二法門、言不及義、褻瀆、強聒不舍”等詞。

2.體會演講詞的文體特點。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

2.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jié)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

2.建立快樂學習觀:尊敬學習,就是尊敬自己。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jié)合。

2.指導學生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并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突破方法: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考和探究。

難點: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zhì)疑問難。

突破方法:結(jié)合練習四,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和辯論;還可以結(jié)合練習二提出的兩種論證方法,進行小論文或辯論提綱的寫作。領悟作者精神旨意時,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學習體驗,同時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良苦用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jīng)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演講的口語特色。

2.研討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zhì)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zhì)疑能力。

第1課時

一、問題設計、情景創(chuàng)設

設計(一)

由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體驗導入:問:你什么時間最快樂?(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問:雷鋒日記中有一句話“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你從這句話中想到了什么?

問:牛頓在實驗室作實驗時忘了吃飯,居里夫婦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終于發(fā)現(xiàn)了鐳……這些科學家們?yōu)槭裁茨苓@樣?(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小結(jié):他們不僅有偉大的理想,更有一種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他們以勞動為快樂,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為快樂,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可貴的敬業(yè)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教我們“敬業(yè)”“樂業(yè)”的文章。

設計(二)

米盧在擔任中國足球教練時,曾講過一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更引發(fā)了人們對生活態(tài)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皯B(tài)度”是一切事情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演講詞——《敬業(yè)與樂業(yè)》,讓我們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領悟人生價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先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了解的梁啟超。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并點明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做好標記。

多媒體投影需要注意的詞語,讓學生讀寫:

(1)敬業(yè)樂群:對自己的事業(yè)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2)安居樂業(y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斷,截取。章,篇章。

(4)不二法門:比喻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5)言不及義: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及,涉及。義,正經(jīng)的道理。

(6)褻瀆:輕慢,不敬。

(7)強聒不舍:嘮叨沒完沒了。

在讀寫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幾種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正確地掌握,比如讓學生自己尋找最容易寫錯的字詞并提問,或者個別同學在黑板上聽寫,也可以是同桌兩個人相互提問的方式。

教師介紹有關演講的常識。學生邊記邊思考,并且聯(lián)系在電視中所看過的大學生演講比賽等節(jié)目來體驗、理解。

2.自讀課文,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看法的語句。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fā)表對作者觀點的感受,小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讓學生來解決,因為有的問題,這個學生不會,可能別的同學恰恰理解得比較到位。找一個小組把組內(nèi)梳理的文章結(jié)構(gòu)提交全班,有不同意見可討論。教師可以借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解決學生的疑惑點,加強學生對議論文結(jié)構(gòu)的認識。

分析:本文共九段,總體結(jié)構(gòu)是“總—分—總”式,開頭部分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yè)與樂業(yè),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jié)全篇。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題目的來源,揭示全篇的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體,分三層進行論述。

第一層(第2~5段):論述有業(yè)的必要。

第二層(第6~7段):論述敬業(yè)的重要。

第三層(第8段):論述樂業(yè)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jié)全篇,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

學生分小組聲情并茂地朗誦這篇演講詞,甚至可以走上講臺做模擬演講式朗讀。試找出并積累幾條自己認為論述敬業(yè)與樂業(yè)最精彩的警句,讓學生體會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課文論述為什么要敬業(yè)時,舉大總統(tǒng)和拉黃包車這兩件事論證;論述怎樣做到敬業(yè)時,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一個共和國、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以兩種差距懸殊的職業(yè)作比,對比鮮明,說服力強。試仿照這種舉例論證的方法,為課文第3、4段再寫一組類似的論據(jù)。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舉事例的論證方法。

三、學生再讀全文,思考探究問題

學生再次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然后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yè)樂業(yè)”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lián)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yè)與樂業(yè)”總結(jié)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3)本文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色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jié)出“敬業(yè)樂業(yè)”的主旨后,分別談論了“有業(yè)”“敬業(yè)”和“樂業(yè)”三個問題。

“敬業(yè)樂業(yè)”的前提是“有業(yè)”,“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diào)了“有業(yè)”是做人之本?!熬礃I(yè)”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fā)憤忘食”的“敬業(yè)”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yè)”才是人生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shù)穆殬I(yè)(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fā)現(xiàn)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3)寫作特色:論證說理,引經(jīng)據(jù)典。

語言特色: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

四、小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了解演講詞的文體特點。

五、布置作業(yè)

1.文章告訴我們敬業(yè)樂業(yè)“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在作者眾多的觀點中,你是否有自己的疑惑或者不同見解?

2.反思自己在學業(yè)中的種.種態(tài)度和做法,談談學習本文后的啟發(fā)。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由落實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入手

上節(jié)課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還感受了演講詞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色,這堂課我們結(jié)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yè)”這個實際,看大家能否談得更真切、更精彩。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的巧妙之處。

先是學生發(fā)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作適當引導。

1.首先是設問巧妙:

①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p>

②業(yè)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

③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④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fā)出來的便是敬。

⑤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jié)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

⑥“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睘槭裁茨?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yè),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tài),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yè)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yè)性質(zhì),常常要和同業(yè)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yè)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

2.其次是語言的妙處:“今天所講,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我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有一種不可辯駁的力量,但話又說得很委婉;“我深信”“我盼望”,沒有生硬的號令,但誰又能不聽他的呢?作者將“敬業(yè)”和“樂業(yè)”轉(zhuǎn)化成了“責任心”與“趣味”,去生就熟,去繁就簡,全然一智者形象。

三、學生合作研討,質(zhì)疑問難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自由提出問題,把自己的疑惑點提交小組,討論思考。鼓勵其他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師可作適當引導。預設學生的疑惑點有: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yè)與樂業(yè)”中的“業(yè)”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yè)嗎?

(2)文中說,人必須“為勞動而生活”“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品味“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的表達效果。?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yè)”的含義并不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yè)。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所以,“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yè),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zhì)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其二,人既然是社會動物,其職業(yè)地位、從業(yè)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在特定的時代,拉黃包車的,即使再敬業(yè),也要飽受欺凌、困苦卑賤(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與大總統(tǒng)的生活判若天壤。這時要求拉黃包車的要安心、樂于拉車,可能嗎?合理嗎?梁啟超認為,木匠與政治家、挑糞的和軍人,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這個出發(fā)點是好的,只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在意識領域里真正消除等級的鴻溝。

(3)品味:就是“所有的職業(yè)都神圣,所有的職業(yè)都可敬”。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結(jié)論,后句是由結(jié)論得出的觀點,自然回答上文設問:“業(yè)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雙重否定句更顯立場鮮明。

3.教師發(fā)問: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jù)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fā)現(xiàn)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學生即席發(fā)言交流,鼓勵學生討論,踴躍作答,其他學生評析。教師適當點撥:那些普通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地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

四、體驗反思(多媒體出示)

1.課文中說:“事的性質(zhì),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庇终f:“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比欢?,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庇懻撘幌?,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此問題意在激發(fā)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判疑能力,辯證地理解人生問題。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

組織辯論賽:

教師依據(jù)學生情形,組織辯論雙方,由班級學習委員擔任本場辯論主席,教師作適當點評。辯題:想當元帥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結(jié):課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yè)不分高下,是勸告那些“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的人們,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yè),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進而體會職業(yè)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從現(xiàn)實的個人生活幸??紤],只有這樣,才能安身立命(儒家),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平和(佛家)。

拿破侖的名言,則是為了激勵人們樹立遠大抱負,努力挖掘自身潛能,勇于向命運發(fā)出挑戰(zhàn)。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職業(yè)分工的確有“尊卑”之別,任勞任怨地“敬業(yè)”未必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與獲得尊重。這時候,還要讓職業(yè)卑賤者“敬業(yè)樂業(yè)”,不僅不太可能,而且有維護既有等級秩序之嫌。拿破侖的話也有問題:在一支部隊里,元帥只能有一個,士兵卻需要千千萬,如果每一個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懷揣著元帥夢,那么這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也大為可疑。畢竟,社會所提供的“元帥”職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數(shù)“士兵”想當“元帥”又當不了士兵,人生豈不盡是一場失敗?

可見,兩種說法適用的語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觀也有區(qū)別。如果說,梁啟超教導人們要忠于本職、不可好高騖遠,體現(xiàn)了隱忍而自斂的中國人生哲學,那么,拿破侖鼓勵士兵要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型、外向型人生觀。

2.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說一說什么是真正的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快樂。學生談體會。

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師作適當發(fā)問、引導、點評。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1.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意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注明出處以及閱讀感悟等,書寫要清楚規(guī)范。

2.結(jié)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yè)”這個實際,深入解讀,談談感受。

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驗進行自省式閱讀,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3.請為“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yè)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我回腸蕩氣的情感,給我美的升華,語文是我生活里一幅永恒的圖畫。在語文園地里耕耘,我快樂!”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快樂學習的觀點。

六、布置作業(yè)

1.作者教我們怎樣感受職業(yè)中的趣味,你平時有這種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2.作者說“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嗎?既然這樣,你如何看待跳槽現(xiàn)象?

把上面的感受和觀點寫在練筆本上。

資料鏈接

作者資料: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流亡日本,在當?shù)貏?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 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shù)遺產(chǎn),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局面。

二、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fā)表學術(shù)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yǎng)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huán)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jié)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5

一、說教材及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鳥鳴澗》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一輪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時而啼鳴于深澗之中。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tài)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致傳神地表現(xiàn)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閑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tài)而顯得富于生機和情致?;?、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

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充滿了靜謐的意境,但“花落”“鳥鳴”“月出”寫來靜中有動,動中見靜。是很成功的寫景詩,如同一幅線條清朗的水墨山水畫,正是王維所擅長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一些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yǎng)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根據(jù)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程標準,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能夠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復述出來。

3.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態(tài)度。

4.嘗試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lián)想和體會,通過誦讀,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復述出來。

二、說教法及教學手段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睘榱耸箤W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松,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采用“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制作了有關課件,把月夜的影視文件、能調(diào)動學生情感的優(yōu)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制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采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復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

四、說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這首詩就像剛才的音樂一樣,清新、雅致,恬靜、幽美,題目叫——《鳥鳴澗》。(齊讀課題)

“澗”這個字,它的偏旁是“氵”,我們可以推想“澗”跟——水有關。水在哪里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涌波濤?那應該怎么讀題目呢?誰來試試?(齊讀)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王維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jīng)夸他的詩“詩中有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么呢?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4遍,前2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后2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

1、學生自讀。

2、(屏顯古詩)指名讀。點評。

a你很會思考,夜靜春山空,“空”這個多音字你讀準了,真是一絲不茍。

b聲音清脆悅耳,讀詩正確流暢,很好。

c聲音響亮,把每個字的音都讀準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錯。

d讀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詩內(nèi)部的停頓,讀出了詩的韻味。

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么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時候呢?

指名回答,并說說依據(jù)。(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春夜)5、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到詩中一行一行仔細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再舉手。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花、山、月、鳥、澗)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

指名回答。(板書靜)

的確,這首詩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感受就是“靜”。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第一行:人閑桂花落

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屏顯:人閑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么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也包括張老師可能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么呢?(不作答)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么程度?(讓學生自由說,老師不評價)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呀,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纯础叭碎e”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zhàn)亂,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閑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說自己是——人閑。

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地輕柔、舒緩展現(xiàn)出來。(指名讀)

(女生齊讀、齊讀)

女生讀起來清清幽幽的,別有一番情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聽著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fā)覺夜是多么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夜靜春山空)同學們,鳥鳴澗這里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游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游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xiāng)了,山林也空閑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著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么詞語,什么句子來形容?

是呀,靜,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沒有了,空蕩蕩的。誰用朗讀來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

讓我們用朗讀來贊嘆這座空山吧!(男生齊讀、齊讀)

讓我們把這個“靜”字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屏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齊讀

3、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云)怎樣的云?

(薄薄的幾片云)是呀,一輪明月從云層中鉆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于是——(指名回答)是呀,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著。

“時鳴”怎樣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么會寫鳥鳴聲呢?

對,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說“鳥鳴山更幽”

我想,鳥兒此時一定是用它動聽的叫聲在贊嘆。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張養(yǎng)浩的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傳很廣,膾炙人口。張養(yǎng)浩是元朝官吏,曾做過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他任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整頓吏治,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渡狡卵?潼關懷古》就是他任陜西行臺中丞時,路過歷朝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頗有感觸,從而創(chuàng)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書寫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字里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調(diào),結(jié)尾二句,更是如同點睛之筆,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至今讀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說學情學法

由于初中學生詩詞知識積累少,涉獵面窄;學生頌讀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語言表達上較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釋詩詞內(nèi)容的淺顯層面,不能較深入地理解詩詞之美,詩人之情,以及詩詞所承載的中華精神文化的內(nèi)涵。因此,作為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教師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

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配合語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多次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精辟的用詞;幫助學生走進詩人所處的特定時空,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元曲的`積極性。

說教法

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縱觀世變,吊古傷今,恨時局之險惡,哀民生之多艱,氣勢雄渾,感情強烈、深沉。學習此詩,重在誦讀。但誦讀不能停留在同一層面,每一次誦讀都要有新的體驗和領悟。于是我采取聽讀、朗讀、品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法和教師啟發(fā)誘導相結(jié)合的方法,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啟發(fā)學學生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內(nèi)涵。同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多讓學生參與討論、探究、誦讀實踐,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2.反復吟詠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人道主義情懷。

重點難點

1、通過多讀多背,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

2、通過抓住詩歌關鍵字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由《三國演義》主題曲,給同學們營造一種歷史滄桑之感,設計話題引出嘆世、懷古是散曲流行的題材,《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懷古的名篇。

電腦課件出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介紹潼關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設題目的:縮短學生與潼關的空間距離)

明確:潼關內(nèi)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課前熱身

1.自由讀課文(使學生排除朗讀疑難,為理解文意作鋪墊。)

2.正音巒(luán)躊(chóu)躕(chú)闕(què)興(xīng)

3.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聽錄音范讀課文。(通過示范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明確朗讀時的節(jié)奏、重音、語氣、語調(diào)等。)

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理解文意,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文言的習慣。(具體操作:學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子,教師點撥總結(jié)后,課件出示譯文:

華山的山峰像趕集一樣匯集一方,黃河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澎湃,潼關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地勢險峻.抬頭望西都長安,心頭感慨萬千.我從秦漢故都旁經(jīng)過,看到成千上萬間宮殿都化為了泥土,不禁感傷無限.王朝興起,百姓受苦,王朝敗亡,百姓還受苦)

二、四邊互動

課件出示:

我朗讀、我發(fā)現(xiàn)、我感悟、我賞析

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用筆圈出你最喜歡句子?并說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請談談你的感受。

(設問意圖: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新課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

學生1:“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幾句是寫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歡。

學生2:我覺得“聚、怒”字應重讀,它寫出了峰巒和波濤的氣勢。

師:“峰巒如聚”是以動寫靜,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xiàn)了山峰的眾多與動感。“波濤如怒”句,以“怒”來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它傾注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chǎn)生的滿腔悲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點字詞進行詩歌賞析,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情感。

學生3:“望西都,意躊躕?!蔽液芟矚g,它可以讓我想象出作者此時神態(tài)和心情。

學生4:我覺得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覺。

師:躊躕的本義是猶豫不決的樣子這里是感慨萬千,非常痛心的樣子。作者面對西都長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學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曾經(jīng)是何等的奢華,何等的昌盛,現(xiàn)在只是一堆堆黃山,突現(xiàn)作者眼前。讀到這,我也非常傷心。

學生6:從這句詩中,我仿佛看到了戰(zhàn)亂中阿房宮那燒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師:這詩句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流露出一種昔盛今衰之感。

學生7:“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味最濃,從這句中,我好象看到關中逃難的饑民,在荒蕪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奔走著。

師:翻開歷史的畫卷,朝代的興衰造成的最終結(jié)果是百姓的苦難。(出示課件)一想到這個事實,詩人的情感充滿了悲憤,充滿著對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積累

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名句反映了這個主題?

(學生先搜集,再出示課件)

附:

①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獜堄?/p>

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罴?/p>

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鸥?/p>

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鸥?/p>

⑤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這些反映百姓苦難的詩句,體現(xiàn)了作者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請同學齊聲朗讀,感受詩人們這片赤誠之心。

總結(jié)

作者借憑吊潼關古跡,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表現(xiàn)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tǒng)治者的憤慨。

朗讀實踐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diào),三個部分的語調(diào)、語速變化。

明確: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部分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部分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diào)沉郁,語速稍緩;議論部分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fā),應讀出悲憤難當?shù)恼Z氣。

2學生個別表演朗讀。(課件出示一組畫面)

3.播放《山坡羊潼關懷古》的新唱,讓學生想象詩人那種沉痛、憤慨之情。

4.當堂背誦《山坡羊潼關懷古》。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三年來的有關學習、生活等各種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讓學生重溫初中生活的歡樂與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才藝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得到表現(xiàn);

3.營造一個情意融融、心靈相通的環(huán)境氛圍,提供學生自主組織、積極參與活動的機會,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課程設計

一、成立活動小組

1.教師明確本次活動的學習任務:介紹本次綜合性學習中他們需要搜集的資料,活動的目的,活動的程序,并就這些內(nèi)容同學生進行探討,實現(xiàn)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

2.有效合理的分組。

根據(jù)活動的需要,成立若干專項小組:

策劃組(2~3人):負責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策劃、組織和調(diào)度,管理和督促其他各小組的工作開展。

產(chǎn)生方式:提出要求(明確本次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有參與活動的熱情,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調(diào)度能力)。同學自薦(學生根據(jù)要求自我推薦),師生考評(由教師和全班同學根據(jù)其以前的各次綜合性學習的情況,進行考核確定)。

班史編寫組:主編一名;編委五名,負責資料的整理、有關圖片的搜集和處理、撰寫班級英才小傳、版面設計等內(nèi)容。要求有工作的熱情、較好的文筆、能熟練操作電腦等;顧問(教師及編寫組邀請的有關人士,如出版社的工作人員等);資料提供;全班同學。

畢業(yè)晚會籌備組:主持同學由策劃組同學擔任。

節(jié)目組:由全班同學根據(jù)其志趣、愛好自由組成,每組人數(shù)原則上不超過9人,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準備本組的節(jié)目。節(jié)目要求主題突出、形式多樣、有感染力、有創(chuàng)意。并要在一周內(nèi)將其確定的節(jié)目報策劃組同學處,以供其統(tǒng)籌安排。

二、活動準備時間:2~3周

三、課堂活動

導入:播放電影《城南舊事》里的那首畢業(yè)歌。同學們,聽著這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記起了我們在剛跨入初中學習的第一學期學過的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吧,在課文中,當英子小學畢業(yè)時,就是伴著這首驪歌和老師、同學們告別的,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時光已悄悄過去,我們也站到了分離的路口。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我們在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中的最后一次學習活動。既是對初中三年生活的一次愉快的回顧,又是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的一番美好憧憬。下面,就讓我們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歡笑共同奮斗過的難忘歲月,重溫那份永存于心的舊日溫馨吧。

活動一:往日重現(xiàn)

主持人現(xiàn)場采訪。

1.說說你在三年里碰到的最高興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2.校園劇表演:初中三年學習生活的片斷(初中生活第一天、八年級的那次運動會、九年級的一次考試)。

3.佳作朗誦:《我的初中生活》、同學小傳──《我班的“體育明星”》。

活動二:今宵難忘

1.唱表現(xiàn)青春和中學生活的歌曲(形式上可以是合唱也可是獨唱,還可以挑選一些曲子自己填詞唱)。

2.表演學生自編自演反映中學生活的相聲、小品。

3.讓學生以舞蹈的形式來反映其學習生活和情感世界。

活動三:同一首歌

1.說句心里話(與任課老師深情話別)。

2.帶著祝福遠航(師生臨別贈言)。

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結(jié)束本次活動。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題的深刻含義。

2.抓住小說主要情節(jié)進行復述,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3.體會小說的心理描寫、結(jié)構(gòu)上的雙線交織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等藝術(shù)特色。

4.結(jié)合生活體驗,深層思考課文觸及的教育現(xiàn)象,領悟?qū)懽饕鈭D。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心理描寫,把握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2.了解小說的雙線交織的藝術(shù)特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處在青春少年的你們,也許有憂愁,有煩惱,有期盼,可是,你的心聲有誰知?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黃蓓佳的小說《心聲》,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傷感的故事。

二、新課

(一)、作者簡介

黃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1984年畢業(yè)分配在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85年調(diào)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任專業(yè)作家。1972年發(fā)表-作《補考》,現(xiàn)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請和我同行》等。

(二)、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詞。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瑯瑯láng發(fā)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學生速讀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說主要情節(jié)。

教師提問,后評價。

3、學生復述課文

提示:抓住時間、四個場景來進行復述。

學生復述。討論整理板書:

公開課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學后---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偷讀課文)(聽讀課文)(終讀課文)

(開端)(發(fā)展)(-、結(jié)局)

4、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跳讀課文,揣摩、感悟小說人物及主題

討論探究題:

(1)、為什么萬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讀時涌出了眼淚?

李京京從小和父母分開,跟鄉(xiāng)下的爺爺住在一起,內(nèi)心認同于淳樸的鄉(xiāng)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時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溫暖,并成為父母不合的犧牲品,幼小的心靈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境遇相似,對萬卡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這是他極力想朗讀課文的原因。

(2)、課文以《心聲》為題,“心聲”指什么?

第一層含義:對親情、友情的懷念(插敘、懷念)

萬卡的爺爺----他的爺爺(親情)

奧爾迦----妮兒(友情)

第二層含義:渴望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第三層含義:呼吁教師能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fā)展的機會。

(3)、對李京京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強、沉郁、認真,是一個真誠善良,自信勇敢,對生活有著美好的愿望,執(zhí)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歡程老師嗎?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師與許多好老師一樣,工作認真負責,愛榮譽,因此為了公開課精心準備。但她又與許多老師一樣,有著代代相因的缺點:搞一種虛假的教學,重視優(yōu)生,忽視一般學生。小說也表現(xiàn)了她難得的優(yōu)點:隨機應變,勇于改正錯誤。

(三)、創(chuàng)意思維

(1)、小說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種現(xiàn)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師重視對優(yōu)秀學生對教育,忽視像李京京這樣對學生,打擊了他們對積極性

第二、教師弄虛作假,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2)、通過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李京京的故事,啟示我們做事要認真,要有真情實感,要勇敢。教師對學生不能只看表面現(xiàn)象,應該深入理解學生內(nèi)心。

三、你說我說

同學們,李京京勇敢表露心聲,你是否也想說說自己的心聲呢?

學生暢談心中的愿望。

三、課堂小結(jié)

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思考。課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內(nèi)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纖麗的情節(jié)敘述和令人傷感的語言表達,感染著我們。在父母百般呵護下的同學們,遠沒有李京京對《萬卡》的理解深刻,但讓我們伸出雙手,給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齡人一些關愛吧。

四、布置作業(yè):

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和李京京相似的經(jīng)歷?無論是愉快的還是傷感的,都曾給你深刻的體驗,請選擇其中一段,用動情的文筆展現(xiàn)出來,不少于300字。

附:板書設計

心聲

公開課前想讀課文(開端)

情節(jié)回家路上偷讀課文(發(fā)展)

次日放學聽讀課文

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結(jié)局)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9

學習目標:

1、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4、借助課文注釋及詞典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掌握文中對句意表達起關鍵作用的實詞。

5、從立意、選材、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課文,為與下文的比較閱讀作準備。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論作戰(zhàn)前取信于民,戰(zhàn)爭中掌握戰(zhàn)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jié)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主要過程:

一、正讀

(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diào)。)導入:古代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等導入。

1、個讀、齊讀課文。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獞x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獞x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獞x出“解說”的語氣。

2、再讀課文。

二、點讀課文: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zhuǎn)向閱讀課文注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注釋,一個一個地讀。)

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注釋。

2.學生質(zhì)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鄙安加信孚獄績軾焉靡

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注釋的理解。

5.再朗讀課文。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

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

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zhì)疑。

四、品讀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第一自然段: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0

【教學步驟】

一、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激情導入新課

二、自由誦讀,理清層次,體會作者情感

三、深入課文,引導比較賞析

1、縱向比較:

⑴文中三幅海上圖景有什么變化?這對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

(重點圈讀三幅圖中描寫風云雷電的詞句,把握環(huán)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⑵隨著暴風雨的逼近,海燕的&39;表現(xiàn)有什么變化?文中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尋讀三幅圖中描寫海燕神態(tài)、聲音、動作的詞句,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zhàn)愈勇的英姿)

2、橫向比較:

⑴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xiàn),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

⑵比較烏云、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3、拓展比較:

聯(lián)系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nèi)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師生共同總結(jié)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認讀生字,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三)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并標記讀音。

2.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nèi)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了解一些詞語的句中義,并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導入新課: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記敘過曹劌的故事。曹劌即曹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被腹嗽S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腹?,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庇谑腔腹烁铘斍值?,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盡復于魯。

(出示文言,教師講述故事大意)

曹劌,不但勇力過人,而且智慧亦有過人之處。

(二)誦讀活動

1.教師范讀課文。

活動策略:

朗讀時語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內(nèi)的停頓,最大限度地便于學生理解課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其他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三)讀文正音

1.學生端坐,師生齊聲朗讀。

2.請學生認讀下列詞語。

曹劌又何間焉小信未孚下視其轍望其旗靡

(四)讀文欣賞

1.請學生自讀第1段,結(jié)合注釋,翻譯句子,了解大意。

學生活動要求: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譯。要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對方朗讀、翻譯中的失誤與不足。

2.明確段中重要詞語的解釋。

齊師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稱“春秋無義戰(zhàn)”,這是對統(tǒng)治者而言的,追究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魯莊公也是不光彩的;但當齊國大軍壓境,就魯國人民而言,奮起抵抗,反侵略的愛國意義就非常清楚了。

曹劌請見:請,請求,動詞。見,拜見,動詞。

肉食者:周代禮制規(guī)定,天子食用牛;諸侯平時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時食用豬、犬,朔日才能食用羊。這是當時生產(chǎn)力低下的必然結(jié)果。

孟子說“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可見當時,一般庶人很難吃到肉。

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職的人,當政的人。

肉食者鄙:鄙,鄙陋,相當于孤陋寡聞,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zhàn):即“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介詞,憑,用,靠。

犧牲玉帛:這是四種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詞。牲,指牛、羊、豬。犧,指純色的牛、羊、豬。帛,指絲織品。

神弗福也:福,賜福,保佑,動詞。

忠之屬也:這是忠于職守的一類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一戰(zhàn):就是“可/以之一戰(zhàn)”,可以憑借這個條件與敵人打一仗。

3.了解第1段對話的層次并背誦。

學生活動策略:

可以利用對話的形式,兩個學生為一組,逐層練習背誦。先試背,再齊背,還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4.小結(jié)第1段。

(五)課堂小結(jié)

運用對話的方法,圍繞著“遠謀”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組材。曹劌的“遠謀”表現(xiàn)在,他使魯莊公明白,戰(zhàn)爭的決勝條件是民心的向背。

(六)課后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背默第1段,熟記詞語的含義及特殊用法。

第二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請學生提問并回答重點語句的含義。

2.背誦第1段。

(二)誦讀活動

齊讀第2、3段。

(三)交流活動

1.請學生自讀第2、3段,結(jié)合注釋,翻譯句子。

2.請學生明確字、詞語的含義。

公與之乘:乘,乘一輛戰(zhàn)車。

春秋時期,戰(zhàn)車是方形的.,大約寬3米,駕上馬以后,全長也有3米左右,就是說一輛戰(zhàn)車大約占9平方米的路面。

車上有三個乘員。指揮戰(zhàn)車的指揮人員(主帥或?qū)ⅲ?,一個是右,也叫戎右,即車右,是保護指揮人員的;一個是御,也叫御戎,即御馬駕車的人。

每輛戰(zhàn)車后一般跟有15名徒步的士兵。在主帥和各級將領的戰(zhàn)車上,插旗安鼓。主帥車上插旗兩面,一般將領車上只插一面,用以標志主將和各級將領所在的位置。鼓是銅制的,主帥擊鼓,發(fā)出攻擊的命令,各級將領聞聲擊響各自車上的鼓。在戰(zhàn)鼓齊鳴的號令下,所有戰(zhàn)車一起沖上前去,所有的徒步士兵也一起沖上去。

公將鼓之:鼓,擊鼓,動詞。

齊人三鼓:三鼓,擊了三次鼓,文言中數(shù)詞與名詞直接連用,翻譯時要將量詞補充出來。

3.探討、交流第2、3段的內(nèi)容要點。

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并將文中內(nèi)容進行概括。

4.齊讀第2、3段。

5.背誦第2、3段。(出示背誦提示)

學生活動策略:

按照戰(zhàn)斗的進程先試背,再齊背,然后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四)提高升華

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長勺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了他的戰(zhàn)略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為戰(zhàn)爭勝利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擁護,戰(zhàn)斗中要抓準戰(zhàn)機,在“彼竭我盈”時反攻,在“轍亂”“旗靡”時追擊。這就是曹劌的戰(zhàn)術(shù),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長勺之戰(zhàn)”的取勝之道。

但是,為什么作者要在戰(zhàn)前寫“其鄉(xiāng)人”對他的勸阻?

學生活動要求:

沉思默想,調(diào)動積累,學生間相互提示、補充、豐富。

(五)小結(jié)全文

學生活動要求:

能夠概括本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每一段的層次。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及時評價。

(六)課后作業(yè)

背默3、4兩段。

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zhàn)

伐……戰(zhàn)前,民心向背

戰(zhàn)……戰(zhàn)中,抓準戰(zhàn)機

克……戰(zhàn)后,有勇有謀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2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研讀3—5段并歸納第一大部分內(nèi)容。

二、研讀6、7段。

三、講清“寓情于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情況:

1、檢查背誦1、2段。

2、這兩段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

二、研讀3—5段。

1、指導朗讀3—5段,要求有層次感。

2、補充如下注釋: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裝。

痛恨:痛心,遺憾,要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

所以:表原因連詞,要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

計日而待:時間不長,屈指可數(shù)。

良實: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善良誠實之人。

親賢臣,遠小人:親,親近;遠,遠離。都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闕:通“缺”,缺點。

3、結(jié)合注釋,弄清語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分析并討論:

“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⑴這句話是諸葛亮希望后主劉禪干什么?

⑵這樣做有什么重大意義?

、這三小節(jié)作者又向后主劉禪提出了什么建議?(親賢遠佞)

三、小結(jié)第一部分

四、研讀第二部分

1、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層次感。

2、補充如下注釋:

躬耕,親自耕種。躬,身體,此處是名詞作狀語。

聞達:聲名遠揚。

庶竭:希望竭盡。庶,讀shù,連詞,表希望。

驅(qū)馳:本義是策馬前進,此處引申為奔走效勞。

托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托付,動詞活用為名詞,指托付的事情。

爾來:從那時到現(xiàn)在。

3、翻譯6、7段(以敘事為主,可直譯)

4、思考,回答問題:兩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nèi)容是什么?(要求學生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5、歸納大意:借分析句子含義,講“寓情于敘”。

6、背誦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默寫3—7段內(nèi)容。

2、完成“辨析·比較”題三、四。

3、預習第三部分。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3

教學要點:

1、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2、了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chuàng)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chuàng)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出處及寫作背景:

選自《岑參集》。

岑參(714-770),江陵(現(xiàn)在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二、字詞:

裘qiú衾qīn瀚hàn羌qiāng掣chè白草折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帶的天空。胡,指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

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子。與珠簾都是指軍中上層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兩端用角質(zhì)裝飾的弓。

瀚海沙漠。

闌干縱橫的意思。

三、詩句分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層: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西北早雪,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zhuǎn)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著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致,是為千古名句。這個比喻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創(chuàng)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壯觀景象,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了無限的溫暖與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第二層:用反襯法寫雪天的奇寒。

風雪肆虐,散入珠簾濕羅幕,在帳內(nèi)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帳外守衛(wèi)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zhàn)士抗嚴寒斗風雪的豪邁氣概。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第三層:用夸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圖景。

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xiàn)在眼前:冰雪覆蓋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云低垂。百丈萬里是夸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別,自有一番難言之情我愁云才愁,為下文送別做鋪墊。

以上為第一部分:描寫漫天大雪中邊塞酷寒的奇麗景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第一層:寫軍中設宴餞別。

各種樂器助興,氣氛熱烈,友情洋溢。這些樂器充滿異域情調(diào),更添征人的悲壯情懷。帳內(nèi)宴飲的熱鬧場面,熱烈氣氛,更襯出帳外之苦寒,如此大風都吹不動紅旗,世界好像被封凍了。帳外之寒又反過來襯出帳內(nèi)送別情景之熱。

作者把宴飲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來寫,體現(xiàn)出他當時濃重的離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惡劣天氣歸京而擔憂;另一方面為歸客去后自己留邊的孤寂而傷懷。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進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二層:寫輪臺東門送別。

最后四句從下面寫送別之情,頭兩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與天氣;后兩句寫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依依不舍,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

作者緊扣當時當?shù)氐墓?jié)氣風物去描寫送別場景,且將離愁別緒含蓄于敘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四、總結(jié):

全詩共18句,以雪為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jié);由雪而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復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贊嘆,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xiāng)之思念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這首詩奇麗、豪放的風格,正是岑參浪漫、豪邁、樂觀的詩風的本色,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

附板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岑參集》

第一部分:寫邊塞大雪奇寒的壯麗景象。(照應白雪歌)

第一層(1~4句)寫邊塞大雪紛飛的奇景。

第二層(5~8句)用反襯手法寫雪天的奇寒。寫景

第三層(9~10句)用夸張的筆法總寫邊塞冰天雪地、愁云慘淡的景象。

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情景。(照應送武判官歸京)抒情

第一層:(11~14句)寫軍中設宴餞別。

第二層:(15~18句)寫輪臺東門送別。

課后小結(jié):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4

教材分析

說明文是以客觀的傳播科學知識為目的,因此說明語言往往是簡潔準確,平易樸實的,但是讀了李漁的《芙蕖》以后,一縷清新的空氣就會撲面而來。因為本文獨辟蹊徑,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紹說明了芙蕖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同時又將說明文的格局與散文的抒情交融,形成典型的生動說明的風格。

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要與周敦頤的《愛蓮說》從寫作目的的角度比較探究,從而區(qū)別說明文與散文(記敘文)的不同之處。

重點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教學設想:

區(qū)別說明文與記敘文的不同,提高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領悟本文別具一格清新活潑的`語言風格,同時也要學習這篇說明文結(jié)構(gòu)的嚴謹,祥略得當?shù)葘懽魈厣?。另外,作為文言文閱讀,本課有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等文言現(xiàn)象,需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把握其規(guī)律,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學習了兩篇關于蓮花的文章,要因勢利導去品味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審美意義,聯(lián)系詩歌名句,加強學生的文學積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對照注釋準確地翻譯課文,流暢地朗讀課文。

2、比較探究說明文與散文(記敘文)的不同

3、把握本文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學習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p>

4、學習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多種修辭手法,形成清新生動的說明語言的特色

5、學會恰當?shù)剡\用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比較探究《芙蕖》與《愛蓮說》的異同,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的區(qū)別。

2、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學習理解文言文。

3、合作與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體會井然有序的說明順序。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提高學生的說明文閱讀能力

難點:

比較生動說明和平實說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突破:

將古漢語的學習和現(xiàn)代漢語聯(lián)系起來,在沿革演變中去辨析理解文言文,從寫作目的的角度比較說明文與記敘文的不同,再從說明文的五要素的角度分步突破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1、預習讀課文,對照注釋翻譯課文,勾出需要重點掌握的詞語和句子

2、畫出各段的中心句,初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3、查資料了解作者情況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往今來,蓮花常常被人們所親睞推崇,那端坐蓮花寶座的佛祖成了參禪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尋常百姓將“魚戲蓮葉間”的畫面賦予了“連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對蓮更是愛得癡狂,周敦頤愛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潔,楊萬里愛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明艷,清朝戲曲理論家李漁酷愛蓮花,竟然以此為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李漁的《芙蕖》

二、了解作者,檢查預習

明確:(多媒體出示)

李漁:字笠翁,號覺世稗官,清初著名的戲曲理論家和戲曲作家。戲曲論著《閑情偶寄》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主張“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覬傳后人”

三、解析題目

1、正確注音。明確:fúqú

2、提到芙蕖我們并不陌生,什么是芙蕖?

明確:蓮花

3、你對芙蕖了解多少,交流討論教師小結(jié)(從芙蕖的外形、結(jié)構(gòu)、用途及習性等方面介紹)

明確::芙蕖又名蓮花,荷花,芙蓉,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中國。根莖(藕)肥大多節(jié),橫生于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花高托于水面之上。果實為蓮子,圓形白色堅果,蓮子與藕皆能食用。

4、這段文字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表達目的是什么?

明確:說明,為了介紹芙蕖這種植物,給人傳授有關的科學知識

初三下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引入及討論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回憶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xiàn)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qū)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xiàn)代派或后現(xiàn)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xiàn)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jié)詩在結(jié)構(gòu)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shù)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jié)結(jié)構(gòu)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jié)的情境,意味發(fā)生了變化,如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xiàn)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3、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4、“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反復朗讀“誰不愿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xiàn)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xiàn)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xiàn)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nèi)容表達的聯(lián)系,并在鑒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五、練習:根據(jù)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免費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5

一、新課導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發(fā)表白話詩九首,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詩的先河。沈尹默作為北大名教授,他發(fā)表的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首詩的存在,中國首次面世的這一小批現(xiàn)代詩歌作品才可以說真正地顯示出現(xiàn)代性。這首詩在文學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樣的魅力呢?

二、作者簡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拔逅摹边\動時期,作為北大名教授,和魯迅、陳獨秀等人輪流主編《新青年》雜志,代表作《月夜》《落葉》《三弦》等。

三、背景資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國歷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卻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發(fā)的時代。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新詩誕生了。新詩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靈魂的新,即思想的現(xiàn)代性。追求“科學”與“民主”,人的個體的覺醒,思想解放、個性獨立遂成為這一時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國人有了主體意識。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是沒有“我”(指獨立存在的意識)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詩中,“我”才大量出現(xiàn),例如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僅是新詩誕生的一個標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學誕生的標志。

四、細讀感悟

1.讀出節(jié)奏;感受意蘊。

2.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繪出來。

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霜風寒月的冬夜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著,充滿了美的意蘊。

3.如何理解“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

表面上寫的是一個冬夜,環(huán)境是蕭森的,人物是孤獨的。實則反映了&39;五四&39;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cè)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

(注:這是一首很隱晦的詩,看似是紀實,實則運用象征的手法,蘊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緒。)

4.詩中“樹”有什么象征意義?“我”和樹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我”怎樣的精神?

要點:“樹”象征著古老的觀念,傳統(tǒng)、穩(wěn)健、根基深厚、固執(zhí)而迂腐。

“并排立著”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是掙脫、是倔強、也是追求獨立。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5.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在嚴寒下不妥協(xié),在孤獨中不退縮,這首詩表現(xiàn)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強大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22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