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

時間: 新華0 分享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更加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下面是一些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有用。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童話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張性的情節(jié)反映社會生活的特點。

2、探究故事中離奇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諸種原因,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看圖復述,加以想象,培養(yǎng)故事復述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通過續(xù)寫,深入解讀文本,培養(yǎng)文本再造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誠實、正直、純潔的人格和心靈。

【教學重點】

1、理解童話中想象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2、分析故事中各個人物形象,揭露童話所反應的社會本質(zhì)。

【教學難點】分析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的關系,體會童話所揭示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法】看圖復述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

二、整體感知

1、走近作者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的童話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等。他的160余篇童話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

2、關于童話

文學體裁:兒童文學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張、擬人

語言特點:通俗、生動,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主題:以想象的手法和夸張性的情節(jié)反映社會生活。

3、正音正字

三、初讀文本

1、看圖復述故事

2、課文寫了哪些人物?

3、課文情節(jié)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的?

4、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騙”字進行活動的?

5、迅速瀏覽課文,將課文分為五大段,并且給每一段取一個小標題。

生:引子(1)愛新裝

開端(2~4)做新裝

發(fā)展(5~22)看新裝

__(23~31)穿新裝

結局(32~36)展新裝

6、你覺得上當受騙的是哪些人?

四、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的語句是哪一句?為什么騙術能步步行通?

生:“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騙子胡說那衣服具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無能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們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諛奉承的心理,因而騙術步步行通。

2、跳讀課文,思考:文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皇帝的形象?從哪里得知?

3、大臣、騙子、百姓、小孩子分別是怎樣的人,你能概括出來嗎?

4、第1段中,寫皇帝“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說明了什么?

5、第5段中,寫皇帝“心里的確感到不大自然”,皇帝為什么會感到不大自然?

6、當皇帝已經(jīng)感覺到了老百姓受的話是真的,為什么反而“擺出一幅更驕傲的神氣”,想“必須把這__大典舉行完畢”?

7、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根本看不見它,這是為什么?

8、整個過程中,只有一個小孩子敢說真話,這是為什么?

9、你覺得文中的哪一處人物描寫最傳神,說說好在哪里?

10、小結

一場鬧劇,圍繞“新裝”,通過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腐朽、自欺欺人的丑陋行徑。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敢說真話,讓我們的社會保持純凈,這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了。

五、布置作業(yè)

抓住人物特點,展開合理想象,續(xù)寫課文。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2

1.通過對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2.通過對三家子村滿語情況的調(diào)查,認識保護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性,樹立保護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的意識。

3.通過對三家子村的生產(chǎn)生活實物的調(diào)查,培養(yǎng)學生保護、尊重少數(shù)民族生產(chǎn)、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識,樹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團結、共同發(fā)展的觀念。

4.用分組合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提高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能力。

〔活動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學生為本運用不同的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確定匯報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準備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帶物品。

2.師生共同準備進行活動用的若干用具。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步入滿族世界。

1.上周,同學們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領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滿族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真是長了不少見識。今天,請這些同學向我們講述一下他們到三家子村的所見所聞吧。

2.(學生1和學生2一起到孫博士家)(多媒體顯示孫博士的家)

孫博士向兩位同學介紹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體顯示地圖)前去的路線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學生2:那我們就坐上汽車出發(fā)吧?。簞赢嫞阂惠v汽車開來,三位乘上汽車,汽車開動,出示課題。)(車上:孫博士向兩位同學介紹三家子村名字的由來)

4.學生1:前方有許多人。孫博士介紹:那是滿族人在舉行婚禮。一起去看一看。(多媒體顯示:滿族婚禮圖片)

二、角色表演、親身體驗。1.司儀:滿族婚禮現(xiàn)在開始。(學生把自己課前準備的服裝和道具裝配上。)2.司儀:好,現(xiàn)在我們?nèi)ビH!(學生站在兩側(cè)充當迎親隊伍)請新娘出門……過彩橋……躍火盆……拜天地……拜高堂……對拜……掀蓋頭……(多媒體放映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三、現(xiàn)場指導、猜猜看。新娘進門不許坐西炕,也不許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請在座同學猜猜看,這是什么原因?(多媒體顯示:滿族炕)滿族新郎說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長輩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對話:常用滿語和漢語對照如:臟——lata、說——lele……(穿插一名鄰居送禮物——悠車)(穿插一名小孩兒生病請求幫助——薩滿舞——治?。?/p>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3

教材分析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yǎng)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于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diào)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先介紹人物后敘事的記敘方法

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并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第一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為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臺,把瓢里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shù),但由于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跡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要地位,他積極培養(yǎng)后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chuàng)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zhuǎn)的文章風格,成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北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jù)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劃分朗讀節(jié)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jié)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jié)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5、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4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及古文知識積累,初步體會課文大意;反復誦讀,尤其讀準多音字。

2.體會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勇士形象。

3.體會文章選材善于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4.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獨立思考的思雎品質(zhì)。

5.課外拓展有關《戰(zhàn)國策》的知識。

教學重點:

1.積累古文詞語:謂、易、其(作語氣詞)、雖然、雖、休、寢、錯、倉等及出自《戰(zhàn)國策》的常見成語。

2.文章對“士”的作用的`強調(diào);選材的突出重點。

教學方法:

朗讀(多種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兩千年以前,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諸侯割據(jù)、群雄紛爭的戰(zhàn)國時代,各個國家或者為了使自己更強大,或者為了“轉(zhuǎn)危為安,運亡為存”,爭相養(yǎng)士,利用這些人在內(nèi)政外交上出謀劃策,“扶危持傾”,課文中唐雎這個人物,就可以使我們由一斑見金豹。

二、多種形式讀課文,讀準字音,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1.齊讀(邊聽邊糾正讀音)

2.分角色朗讀及指導

3.全班分成四組,分角色朗讀。

三、解答學生不理解的語旬

四、課外作業(yè)

1.書后練習二、三。

2.讀《戰(zhàn)國策》或有關資料,準備講故事。

五、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寫作意圖

1.全文采用對話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話與安陵君的話作比較,看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么。(采用學生的合理說法)

明確:因為拒絕與秦交換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對秦王先恭維,后委婉拒絕。唐雎是直接拒絕,態(tài)度堅決。

2.唐雎的語言與秦王的語言進行比較。

明確:唐雎是針鋒相對,后發(fā)制人,著眼點小——刺殺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脅恐嚇,著眼點大——進攻國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樣一個“士”的形象,意圖是什么?

形象: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勇士。

意圖:強調(diào)“士”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傾”,能使一個國家“轉(zhuǎn)危為安,運亡為存”。

二、文章寫法特點

1.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發(fā)揮想像,看課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節(jié)?(學生說,老師評點;老師說,學生評點)

明確:本文這種寫法的好處,簡潔明快,突出重點,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駁秦王關于“布衣之怒”的特點。

(1)舉哪幾個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舉了專諸,聶政,要離三個刺客的事例。

在他們行刺前分別有征兆:慧星襲月,白虹貫日,倉鷹擊于殿上。

(2)為什么要這樣說?

這是一種鋪陳渲染,增強對秦王心理打擊力量,以達到下文有效威脅秦王的目的。

三、問題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針對什么而言?師生互相交流看法。

2.讀文章后,有什么疑問?

如唐雎行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和識別事物的能力)

四、《戰(zhàn)國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語、寓言故事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5

一、課文分析

本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回信,是六朝書札中的名篇。該文以清俊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樂在林泉的情趣。因此,在教學中應通過讀讓學生盡情的欣賞這種美,引導學生調(diào)動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教學設想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欣賞山川之“美”上,讓學生盡情地欣賞。而欣賞美最直接最適宜的方法就是通過“讀”來實現(xiàn)。讀,則包括朗讀、研讀、誦讀等,其中朗讀也形式多樣,包括自讀、范讀、齊讀等。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所特有的個性和能力,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在美的享受中飽含深情地讀,從而真正地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下邊注釋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2、能夠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3、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畫面,簡練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點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教學難點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板書:山川)同學們,當看到“山川”這兩個字的時候,你們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描述,老師點評)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出你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也看出你們懷有對大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盡情的感受一番。(答謝中書書: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文

1、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解題:答謝中書書“中書”是官職,“書”指書信。意思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作者簡介: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字通明,字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jīng),創(chuàng)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

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①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音、節(jié)奏、感情等;

②示范朗讀。播放朗讀錄音,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調(diào),感情等;

強調(diào)讀音:夕日欲頹(tuí)未復有能與其奇者(yù)

強調(diào)節(jié)奏:四字句兩字一頓。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③指名朗讀課文,學生點評。

④全班齊讀,教師稍做點評。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借助課下邊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問題,現(xiàn)在組內(nèi)討論解決。

1、教師明確重點字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今指休息

夕陽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2、教師明確重點句子翻譯

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翻譯: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

②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翻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

③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3、理清思路,感受結構美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

四季常景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寫景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晨昏之景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抒懷――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小結: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寫景部分則以清俊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贊美與感慨收束。

(四)研讀課文,賞美景,品意境,悟真情

1、賞美景

文章描寫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它們的特點如何?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讀課文。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明確: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描寫山之高,水之凈,采用俯、仰兩種視角。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寫壁立千仞的石巖、五彩的山石、常青的竹木,寫出了這里色彩絢麗多姿的特點,采用平視的角度,靜態(tài)的寫法。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描寫一天中的變化,主要有猿鳥的鳴叫、魚兒的競躍,寫出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主要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寫。

2、品意境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請你任選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這里有()之美,你看()

提示:原文+翻譯/描繪

參考:

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這里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這里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你看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你看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你看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為背景,綠水作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3、悟真情

有個詞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說通過文章可以窺出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

1、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閑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則表現(xiàn)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與謝公相提。

2、表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闭埬惴e累幾句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2、上網(wǎng)搜集美景的圖片,配上本文恰當?shù)奈木?,制作一套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制作成功后發(fā)送到老師的郵箱:__@qq.com

3、借鑒本文寫景的方法,以霾為描寫對象,寫一個片段。(350字左右)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6

練習目標

了解一定的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

通過注釋、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

通過教師的試范賞析,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練習內(nèi)容

引入、朗誦(可讓學生朗誦)。

教師補充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背景材料。

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教師作點撥。

教師試析,學生評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作改寫練習。

練習過程

(一)引入

古代詩詞是我國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古代詩歌,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胸懷和講究煉字煉句的手法。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說出里面的主要人物(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把他的作品背出來,默寫下來,并講出大意。

(二)簡介古詩詞常識、作家、作品、背景

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詩體名,為近代詩詞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各種詩體的統(tǒng)稱。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這是一首四言古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队^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賞析(以練代析,詳見習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作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行,若出之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全詩語言質(zhì)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shù)摹?/p>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學生評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改寫練習(內(nèi)容詳見練習題)。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改寫散文

我北伐三郡烏桓,凱旋而歸,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高聳立在海邊的山島,使大海顯得寬闊浩蕩、神奇壯觀。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在秋風中,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旭日被海浪拋出地面,明月被海濤拋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運行,大海簡直可以包容一切!真是宏偉無比,博大無比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涌的波濤,洶涌喧騰,海面是多么浩瀚無際。真是幸運極了,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用詩歌來詠嘆自己遠大的志向!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特點。

3.學習作者從聲響、形狀、態(tài)勢等不同角度來描寫壺口瀑布的特點的方法。

4.領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xiàn)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于黃河壺口瀑布了,教師簡單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與形成。出示3張有關瀑布的照片,請學生判斷哪張為“壺口瀑布”。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繪一下3張中最喜歡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時的感覺。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化散文”家筆下的壺口瀑布,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一邊聽一邊畫出描寫壺口瀑布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及壺口瀑布的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根據(jù)剛剛聽讀的體會,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壺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說說文章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什么季節(jié)。在文中標出兩次所在的段落。

明確: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節(jié),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標導學二:分析壺口瀑布的特點

1.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明確:

(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xiàn)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目標導學三:體會黃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語氣應該由平緩漸漸提速,帶著驚嘆、贊美的語氣朗讀。

2.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請繼續(xù)朗讀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么?

明確: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lián)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贊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小結:作者描寫了黃河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美之情。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體會了黃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請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黃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請學生發(fā)言)。這節(jié)課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方面繼續(xù)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側(cè)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1.在寫雨季的壺口時,作者寫“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確:側(cè)面描寫,從“我”的感受出發(fā),間接寫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使人感受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無窮。

2.你還能找到運用側(cè)面描寫的例子嗎?

明確:第三自然段,“當?shù)厝苏f,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币卯?shù)厝酥v的“豬毛被拔光”的事,側(cè)面體現(xiàn)壺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cè)面表現(xiàn)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4.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明確: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標導學二:品味本文語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明確:

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里霧氣彌漫”“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2.作者描繪雨季壺口瀑布時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找出你認為最有表現(xiàn)力的一句具體分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明確:本句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洶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沖”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

3.作者描寫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和腳下的深溝,找出相應的語段,仔細品味其語言特色,體會其意境。

(1)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p>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點展現(xiàn)了出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回味無窮。

(2)龍槽壺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p>

明確:運用“吸”“攏”“沖”“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

備課筆記

【學法指導】

分析描寫壺口瀑布的語言特點,應該從多種角度入手,修辭手法、用詞角度、句式特點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p>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時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p>

明確: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和長短句結合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后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標導學三:學習本文寫景的語言特點

作者調(diào)動多種感官,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并運用一系列具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結合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39;精神。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結合內(nèi)心感受,寫一個描寫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觀景臺上,我激奮的心情幾乎躍出胸腔。試想,面對這一湖藍得“暈”人的碧水,撲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奮呢?哪有意興不飛揚呢?我盡全力把身子往前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間的水域,似乎有一臺一刻不停運轉(zhuǎn)著的機器,生產(chǎn)出粼粼清波,后頭的清波驅(qū)趕著前面的,一齊向四面遞進,奔向湖岸;陽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閃動,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鋪于太陽底下;清波一波連著一波,波波相依,蔚為壯觀,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塊布滿無數(shù)皺褶的綠色大布;藍色的湖面映托著湛藍的天空,天空高遠,朵朵白云如只只綿羊,悠閑自得,似乎是不愿意離開這人間美景;湖面上水霧氤氳,繚繞著彎扭著盤旋著往天空升騰,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見了蹤影。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8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nèi)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fā)現(xiàn)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zhì)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xiàn)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xiàn)在又來繼續(xù)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fā)現(xiàn)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9

一、課題:

藤野先生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四、課時:

1課時

五、教具:

多媒體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是大家所熟悉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難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師是誰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解開這個疑問。

(二)想一想

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記敘的線索是什么?變換了幾個地點?根據(jù)地點變化,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板書略)

(三)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第一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干什么?(賞櫻花)指讀第二段:他們又在干什么?(學跳舞)他們做這些事應不應該呢?為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給補充一些歷史資料: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么年代?當時中國是什么樣的狀況?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四)學習第二部分

提問:想一想,作者寫了他與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從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這四件事,前兩件是詳寫,后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敘,贊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zhì)。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為什么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

提問:棄醫(yī)從文這一舉動表現(xiàn)了魯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精神?

(魯迅將個人的志愿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五)齊讀第三部分課文,討論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

1痹諤僖跋壬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認為哪一種是他最為敬佩的感動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2倍雜謖庋一位使魯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師,魯迅懷念他嗎?魯迅有哪些具體的懷念行動呢?

3弊詈笠瘓浠爸械摹傲夾姆⑾幀薄罷人君子”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六)總結全文

請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

七、布置作業(yè)

略。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寫作契機中談到: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tǒng)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chǎn)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nèi)涵蘊積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diào)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現(xiàn)。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tǒng)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jù)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把本文當作家庭題材的學習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復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所傳達的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閱讀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讀一讀、議一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課文研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中流淌著的濃濃的親情,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完成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本文屬課內(nèi)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找一會唱《讓愛住我家》的學生唱幾句,讓學生談談歌曲讓人感動的原因(親情)。由此導入課文。

(設計意圖:因為激發(fā)學習者的&39;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fā)展的支柱和動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感人的歌詞,使其感悟到親情的可貴,使學生在探討中與作者情感上產(chǎn)生溝通,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優(yōu)秀學生范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并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1、檢查閱讀效果:

⑴ 散步的人有哪些?⑵ 散步的季節(jié)呢?⑶ 散步的地點?

⑷ 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⑸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產(chǎn)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個結果的?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拔摇弊鳛椤吧嫌欣舷掠行 钡闹心暌淮?,恪守孝道,值得贊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妻子的無聲支持,其“賢惠”的品質(zhì)也值得贊美,婆媳關系向來是家庭關系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系,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探究點二:

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寫散步嗎?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么深刻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xiàn)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

《散步》這篇散文,從寫法上來講,以小見大,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美點”可尋。同學們可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和段落大聲自由朗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讓學生明確,所謂“美點”,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師可先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個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

你們還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點”嗎?

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yōu)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xiàn)比較對稱、意蘊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p>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yǎng)學生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拓展延伸(視時間情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與父母有過分歧嗎?當時你是怎么處理的?學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該怎樣做?(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

2、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談談我們應如何來表達對父母、對親人的愛?

六、小結全文

同學們,散步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兒,在作者筆下卻是別樣的溫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溫馨!

七、作業(yè)設計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寫一篇小文章,抒寫一下你與家人間的濃濃親情。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1

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l.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了解文意。

2.進一步體會文言虛詞“也”“而”的作用。

3.鞏固對“駢散結合”句式特點的理解。

(二)能力訓練點

1.引時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力求熟讀成誦。

2.扣住“文眼”認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再現(xiàn)美文的意境,由此體會文章所構造的優(yōu)美意境。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懂得并學會在受到挫折不幸時,應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曠達的情懷。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感受本文流暢婉轉(zhuǎn),抑揚錯落的語言風格,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語音。

二、學法引導

本文的語言代美,適于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語氣、語調(diào),再現(xiàn)文章所構造的優(yōu)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過找關鍵句,分析作者情感脈絡來完成。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正確理解文章意思,體會本文婉轉(zhuǎn)化美的語言特點,欣賞作者構造的優(yōu)美意境,這一學習重點,主要在反復誦讀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寫“醉”是表象,寫“樂”是實質(zhì),以“醉”寫“樂”的用意,是學習的難點,教師作適當分析后領會。

3.歐陽修的“山水之樂”,為什么不是他消沉墮落的表現(xiàn),而是他曠達情懷,積極的“與民同樂”的思想的體現(xiàn)?這一疑點需要教師聯(lián)系作者寫作背景,作此補充介紹,分析來解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利用工具書,書下注釋,自學文章,讀懂文意。

2.教師介紹“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們在表達語氣,情感方面的幾種情形,指導誦讀,體會意境。

3.教師設計思考題,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消除“疑點”。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語言,感悟優(yōu)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歐陽修早年曾協(xié)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時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觸動了保守派大官僚們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難伸,于是寄情于山水,與民同樂。他雖被貶滴,卻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樂。他自號“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實“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間,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樂而樂。他始終是清醒而自豪的。

(三)教學過程

1.由對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介語,引入課文。

2.學生自學課文,利用工具書,書下注釋,了解文章大意。疑難字、詞、句提出來,同學討論,明確。

3.指導誦讀

(1)聽朗讀錄音,學生輕聲跟讀。

(2)教師介紹“也”“而”在文中的用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先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一的朗讀訓練,提高對文言虛詞“也”、“而”的認識,接著朗讀全文,要求邊讀邊揣摩語氣。

本文共用21個“也”字,語氣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陳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紹人名)(3)感嘆(用于直抒胸臆)。若將本文細加揣摩,描述景物之

“也”,應有陶醉語氣,介紹人名之“也”,應是得意語氣?!吨熳诱Z類》卷三十九載,歐文公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原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shù)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原說是陳述句,改句則陳述中有感嘆,有陶醉山水間之意。又如“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其實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達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將它改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則消失殆盡了。

本文還用了25個“而”字,讀時要分辨輕重,凡表示轉(zhuǎn)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凡連接詞語而有調(diào)整節(jié)奏作用的,則可輕讀。

朗讀時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特點,注意節(jié)奏的緩急,語調(diào)的高低。

4.思考下列問題(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摯全篇。“醉”是事物的現(xiàn)象;“樂”是事物的本質(zhì)?!白怼薄皹贰倍侄际墙琛白砦掏ぁ闭f出,全文脈絡十分清楚,試根據(jù)你的理解填空:

(1)開頭一段介紹了醉翁亭,它包含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后一層介紹,其中跟文章脈絡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這句話。

(答案:(l)開頭一句話含兩個層次:前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環(huán)境美;后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脈絡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兩層;第一層寫,先用“”一詞領起,后用“”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先用“”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和四項內(nèi)容。這四項內(nèi)容是為結尾“”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這句話。

(答案:(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游樂,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樂,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后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太守眾賓、游人之樂,先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路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項內(nèi)容。這四項內(nèi)容是為結尾“太守醉”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3)結尾部分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這兩層中間用“”一詞表示語意的轉(zhuǎn)換。結尾部分用“”這句話,把“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答案:(3)結尾部分也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宴會散、賓客歸、禽鳥樂的情景:第二層寫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zhuǎn)換。結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把“醉”與“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5.教師小結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解釋“醉翁”及“醉”的意義時轉(zhuǎn)入對寫山水之愛,點出“樂”字。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點“樂”字。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與“樂”有關。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情形,并點出作者名姓,仍點到“樂”而“樂”中又嵌入兩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縱觀全文,“樂”字貫穿全篇始終,“樂”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四)總結、拓展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

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xiàn)。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淪表現(xiàn),實質(zhì)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fā)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五)布置作業(yè)

誦讀課文,熟讀優(yōu)美的寫景佳句。

(六)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讀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識,理清文章結構。

【過程與方法】

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本課的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難點】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種聲音的表演片斷。提問你知道洛桑采用的是什么表演方式嗎?引出課題。(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注釋,疏通文意。

2.找出難懂的字詞,分享交流。

明確:

(1)一詞多義

坐:眾賓團坐(坐下),滿坐寂然(同“座”,座位)

(2)古今異義

走:古—跑,今—行走

3.談談你讀完文章的感受。

明確:

(1)口技表演者的記憶非常高超;

(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順序?qū)懙摹?/p>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概括段意。

明確: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

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

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diào)所用道具的簡單。

2.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shù)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jié)M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五)小結作業(yè)

口技藝人究竟營造出什么樣的精彩場面呢?課下研讀文章剩余部分下節(jié)課交流分享。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3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吧酱ㄖ溃艁砉舱劇?,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辭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后分的描述方法。學習層次分明,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物者,窺谷忘反”一句的含義。

3、培養(yǎng)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音樂起,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和著優(yōu)美的音樂我們彷佛置身于藍天白云高山流水間。仰望:層巒疊嶂,俯視:流水淙淙。怎不讓人流連忘返忘懷得失。

這里的水很清,可見錦鱗游泳,當風乍起時,可卷起千堆雪;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這里的樹很茂盛,直入云霄。這就是喂魚錢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與長江三峽,桂林漓江并稱為“中國最著名的三條江河風光游覽線”。富春江到底有多美,現(xiàn)在我們就隨吳均游一次美麗的富春江。

二、簡介作者并解題

吳均,吳均南朝梁,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xiàn)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只留下這段優(yōu)美文字。當時人們寫信都習慣開篇描寫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達到打動對方的目的。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描寫一樣。

三.解析全文:

1.讀文。明確讀音和句讀

2.關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3.學生讀文并質(zhì)疑。

4.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時哪個詞語?(奇山異水)

5.文章那段寫奇山?哪段異水?為什么不先寫山后寫水?第一段和后面兩段是什么關系?

6.概括總結水的特點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正側(cè)結合)

7.讀這段文字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你聯(lián)想到哪些詩句?(知識拓展)

8.山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哪些手法寫的?

9.讀這段文字應什么語氣?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10.怎樣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欲忘反?!甭?lián)系生活實際或自己的體驗談談你的感想。(聯(lián)想“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見吳均是個什么樣的人?再預見一下,他寫信的內(nèi)容。(當時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他在《與顧章書》中說:“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后,將要到石門山去中去隱居。因此,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在寫景的字里行間,抒發(fā)作者當時的情感。)

12.思考一下這篇文章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情感?此時你想對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說些什么?

13.為什么不把最后寫景的那句話搬到抒情句前?(言有盡而意無窮。像電影片尾展示的越來越遠的景物鏡頭)

四.小結全文,總結手法。

駢散相間,動靜互見,正側(cè)結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謝吳均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小品文,讓我們認識了富春江。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夠親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異,天下獨絕的富春江。

五.作業(yè):

給吳均寫幾句話-----書想書之言。

板書:

水(異):清深急

山(奇):山高樹寒鳥鳴禪囀猿鳴

感想:息心忘返

【教學反思】

講此文時因為借助了多媒體,有聲有色,所以講解不是很費勁,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因而整體效果比較好。

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構思講解的:

一.文與人結合

學文一要學寫法,二要學精神。本文我們不但要學清晰明了的寫作方法還能學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良好心態(tài)和崇高品質(zhì)。特別安排了一個讓學生結合生活或自己的情況談感想的問題,這樣更能很好的將文章與實際有效結合。

二.學與思結合

“教”為了“不教”。教師的啟發(fā)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我們在給學生提出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再思考的能力。既然讓他們思考就是為了加深他們對此內(nèi)容的印象,那教師的問題一定要圍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提出。而且問題不要全部簡單直接化,要有一些讓他們稍轉(zhuǎn)一下彎才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那樣才會有一種“路轉(zhuǎn)溪橋忽見”的驚喜。

三.讀和寫結合

朗讀是教學的基礎。讀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義。最后我設計一個作業(yè)-----讓他們給吳均寫幾句話。這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進一步延伸。孩子們了解了吳均的身世和處境,理解了吳均為人和品質(zhì),就不怕無話可說。

每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讀起來都陶醉,講起來都應手,回味起來仍有遺憾:

此文覺得有點頭重腳輕,開始太羅嗦,結尾太倉促。對課文的延伸拓展不夠到位。

初中語文教案內(nèi)容篇14

1.題目:講課題目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本節(jié)課主要的授課目標,需要學生達到的基本能力。如讀準、認識、正確書寫生字,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通過何種方式來完成何種教學目標。如通過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對修辭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課程學習,在情感價值上要求學生產(chǎn)生什么樣的變化和提升。如學習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堂課使學生掌握的基本內(nèi)容,類似于知識與能力。如讀準、認識、正確書寫生字,理解詞語。

難點:教學中,學生應該掌握的,但是難度稍大的知識。如運用排比造句。

4.教學方法

直接寫出講課方法,無需闡述。如講授法。

5.教學過程

(1)導入

根據(jù)導入方式進行書寫,格式為:通過......方法,導入課程。如通過故事導入課程。

(2)新授(該部分學生可根據(jù)自己個性化的講課思路,進行調(diào)整)

①一讀學生聽錄音或教師范讀。使學生掃除閱讀障礙,理解大意;(古詩類需加上釋題及作者介紹環(huán)節(jié))

②二讀分段或分角色朗讀。找出每段寫作特色或情感,注意朗讀節(jié)奏與情感表達,古詩意象均可;

③三讀整體閱讀,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抒____感。

(授課過程注意互動,可以采用分組、辯論、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形式進行)

(3)總結

通過提問總結課程

(4)作業(yè)布置

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布置作業(yè),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5)板書設計

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設計板書。

219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