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詞語大全 > 典故 >

成語故事大全

時間: 國遠21269 分享

  成語故事包涵著我國從古代到現(xiàn)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過描寫生活的一些簡單的事,讓我們感覺到有趣從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成語故事精選,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成語故事精選1:

  【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zhèn)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nèi)容竟是告發(fā)周興與人聯(lián)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jié)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xiàn)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盤根錯節(jié)】

  東漢時有個讀書人名叫虞詡,他從小是個孤兒,由祖母把他養(yǎng)大。他為了報答祖母的恩情,一直侍奉祖母到90歲高齡壽終正寢后,才應太尉李修的聘請到他府里任職。

  這時,西羌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并州和西方的涼州同時受到嚴重的威脅。大鄧騭認為與其兵分兩地駐守,分散實力,還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并州而棄涼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鄧騭的意見。只有虞詡獨排眾議,他對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涼州的百姓不但熟習軍事,而且個個英勇善戰(zhàn);西羌之所以不敢入侵關(guān)中,也是因為畏懼涼州的百姓,而涼州百姓一向認為自已是大漢的一脈,才義無反顧地犧牲一切來捍衛(wèi)國家。今天如果照鄧意見,舍棄涼州,那對整個局勢恐怕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吧!”

  鄧騭聽到了虞詡的意見,認為虞詡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進行報復。

  過了沒有多久,朝歌發(fā)生民變,老百姓紛紛武裝起來與地主政府對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殺的事情發(fā)生,朝廷雖然一再派兵去鎮(zhèn)壓,卻始終沒法平息。

  鄧騭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報復機會,便找了個理由,把虞詡調(diào)去當朝歌的縣令。虞詡的親朋好友知道后,都很為他擔心,認為這次去一定兇多吉少,沒有一個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詡卻很有信心地笑著說:“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絕不會避開困難的事而專門去找容易的事來做。這就像我們在砍樹時,如果不遇到堅硬牢固的盤根錯節(jié),就顯不出斧頭的鋒利一樣。我去出任朝歌縣令,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后來,虞詡到了朝歌,很快表現(xiàn)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當?shù)毓倜裰g的糾紛和動亂。朝廷認為他有將帥之才,把他升為武都太守。不久以后,他又率兵大破羌人,為國家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官至尚書仆射。

  【輕慮淺謀】

  趙文王3年,趙國消滅了中山國,舉國歡慶,并封長子章在安陽郡,由田不禮輔佐。由于他們二人一向懷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擔憂。

  有一天,李兌跟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意志驕橫,黨羽眾多,欲望很大;而田不禮為人狠毒,貪婪無度,兩人彼此合謀,一定要生出作亂的事端。古人說‘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圖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到頭來互相鼓動作亂,我們得時時提防才行?!?/p>

  后來李兌又對肥義說:“依我看來,他們叛亂的中心是要權(quán)要勢,你正是災禍集中的目標,必然先遭禍害。為什么你不稱病不出,把權(quán)力交給公子章,卻偏要成為災禍攀登的階梯呢?”

  肥義聽了李兌的話很不以為然,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從前先父把王位托付給我時就說道,你不要輕易改變念頭和你的思慮,應該專心一致終結(jié)你的一生。……”

  肥義接著說:“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記錄在典冊上,假如我畏懼作亂,怎么對得起前人,變心臣子,罪大惡極,連刑法都不能容忍,況且貞節(jié)之臣必待災禍來臨,才能顯示操守;盡心之臣必待大難臨頭,才會彰明本色,決不違背我的誓言。”

  李兌感動得流著淚告別了肥義。此后,公子章和田不禮果然作亂,并殺害了肥義。“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常用來形容犯罪的動機。

  成語故事精選2: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程顥死后,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jīng)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對求學的態(tài)度尚且如此誠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學習機會。

  【懸梁刺股】

  晉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然而讀書讀到半夜的時候往往會打瞌睡,為了不因此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已的頭發(fā)上,另一頭綁在房梁上。這樣,每當想打瞌睡的時侯,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fā)扯痛頭皮,他就會清醒起來再繼續(xù)讀書。后來,孫敬終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也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侯學問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卻得不到關(guān)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努力讀書。每當他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侯,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xù)讀書。

  【磨杵成針】

  宋代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記載,李白幼年時,在路上碰見一個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鐵杵,說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很感動,改變了中途輟學的念頭,終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解釋: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成語故事精選3:

  【不逞之徒】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子駟,派人刺殺了鄭僖公,立僖公之子嘉為國君,即鄭簡公。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打算發(fā)兵討伐。可是還沒動手,就被子駟察覺,搶先一步,把他們通通殺死了。從此,子駟掌握了鄭國的大權(quán)。

  后來,子駟又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少給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師氏四家的土地,他們都非常怨恨子駟。于是,幾家就聯(lián)合起五家貴族及一伙心懷不滿的人,共同起來發(fā)兵討伐子駟。最后,他們攻入國都,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劫持了簡公。

  后來,子駟之子子產(chǎn),平定了這次叛亂,成為鄭國國君。

  【兵不血刃】

  東晉的屯騎校尉郭默作戰(zhàn)勇敢,曾與后趙的建立者石勒等作過戰(zhàn),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貫驕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為泄私憤竟然殺死了平南劉胤。事后,還大膽偽造詔書,誣諂劉胤謀反,向各州郡通報。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導怕朝廷無力懲處他,不但不向他問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職。

  陶侃知道這件事后,一方面上書朝廷請求討伐郭默,一方面寫信給王導,要求他采取果斷措施。信中有兩句話寫得非常有力:“郭默殺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當州官。難道他殺害宰相,也就讓他當宰相不成!”

  王導讀了這封信,受到很大的觸動,便派陶侃率軍去討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領兵作戰(zhàn)十分厲害,聽說他親自來討伐,非常焦急,打算率軍離開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還未離城,陶侃的大軍就已經(jīng)將江州團團圍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后難逃性命;想開城門投降,又怕朝廷要殺他的頭,真是左右為難。他手下的一名叛將見大勢已去,將他逮捕后開城門投降。陶侃終于不戰(zhàn)而取得勝利,平定了這次叛亂。

  【不得要領】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jīng)過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準。

  不幸的是,張騫經(jīng)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里。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并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nèi)?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保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jié)。

  后來,匈奴放松了對張騫的監(jiān)視。于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愿;見張騫后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里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guī)?,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shù)財物。

  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為他派出向?qū)Ш头g,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里,稱為大月氏?,F(xiàn)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tǒng)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里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愿了。

  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tài)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18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