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觀后感5篇_精彩電影影評
《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fā)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 嚴酷的現(xiàn)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zhàn)......
《攀登者》觀后感一
電影其實很不錯,只是演員陣容太過強大了,上映前大家對這部片子的期待值過高,導致現(xiàn)在有部分人認為導演毀了這部片子。誠然,這個故事或許還可以講得更好,但是對我來講,我已經(jīng)挺滿意了。
我為什么說滿意?
在整個觀影體驗中,影片中那種為國攀登的使命感、責任感壓的我心頭沉甸甸的,好幾次激動得眼含熱淚,心中對老一輩為國奉獻生命的前輩無限感激。在那樣的年代里,一窮二白的中國做出了很多偉大的成就,不只是登頂珠穆朗瑪峰這一件事,還有很多奇跡發(fā)生。。。。。。這些都是老一輩中國人用生命換來的,我很感激《攀登者》團隊為現(xiàn)在我們這樣一群00后、90后展現(xiàn)出這樣一種為國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家國,家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總是把這兩個字放到一起。然而當影片中,方五洲因為登頂夢想沒有實現(xiàn)而沒有成家時,許多人大罵感情戲太多。感情戲真的多嗎?或許很多,但是方五洲和徐瓔這一段感情戲一點都不生硬,反而很合理。沒有這段感情線貫穿劇本始終,這部影片反而會少了很多人情味,更會降低觀眾對方五洲的認可。如果沒有這段感情戲,觀眾不會知道方五洲為了登山這個夢想失去了多么珍貴的東西。觀眾心里只會想:看吧,這個人只是一個被國家主義洗腦的,沒有感情的登山機器而已。
談談徐瓔這個角色,一登場,從她的言行舉止中,毫不掩飾對方五洲的愛意,甚至在當方五洲登頂受人質(zhì)疑時挺身而出,這樣的姑娘太令人憐惜了。那么方五洲為什么沒有留下徐瓔呢?他不喜歡徐瓔嗎?顯然不是,當他爬上工廠頂部時,他目光炯炯盯著徐瓔時,所有觀眾都知道他要對這個姑娘說什么。
那句表白終究被一個壞消息打斷,國際上不承認中國登頂珠穆朗瑪峰。登頂三人組遭到質(zhì)疑,甚至被國家冷落,方五洲也因此受到巨大打擊,那句對徐瓔的表白也再沒有從他嘴里說出。其實徐瓔給了方五洲很多次機會,臨走前還特地過來問方五洲,那天在工廠到底要對她說什么。
然而她終究什么都沒有等到,最終帶著遺憾出國。這個時候的方五洲,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為什么不接受徐瓔?我嘗試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方五洲身上,我問自己,如果我獲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我有多么希望獲得認可。如果沒有人認可你怎么辦?你所做的一切還有意義嗎?更何況攀登珠穆朗瑪不僅僅是個人成就,更是國家領土之爭。
我想如果我是方五洲,我可能會瘋,愛情什么的,到那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因為我的整個人生都已經(jīng)陷入到自我懷疑、自我糾結的無限矛盾當中了。但是方五洲畢竟是方五洲,他很強大,導演給方五洲塑造成了一個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角色,這一點確實是影片的一大敗筆。方五洲的強大之處在于他沒有完全放棄再度登山,他把愛情埋在心里深處,并且堅持天天鍛煉身體,處心積慮的等待下一次國家征召他登山。
感情戲發(fā)展到這里并沒有結束,在國家登山隊集結時,方五洲遇上了歸國的徐瓔。這個時候兩個人的關系很微妙,仍然互相喜歡,但是誰也不敢開那個口。兩人心照不宣,但是在后面的登山?jīng)_頂過程中,一系列事情又讓兩個感情快速升溫。直到最后,方五洲那一吻,突然讓我有點心驚肉跳,差點就激動的哭了出來。這就像壓抑很久的火山,突然小小爆發(fā)了一下,他們的感情在這一刻終于升溫了,也讓觀眾心里甜了一下。
后面的故事不想再寫下去了,總之這段感情線的結局并不是皆大歡喜。方五洲終于在登山過程中,失去了徐瓔。從這一刻,我很深刻的感受到了,這群為國家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到底失去了什么。說不心痛是假的,我的共情能力真的很強,那一刻我眼里積蓄的淚水終于滑落了,心中涌起的無限敬意,不只是給方五洲,也給徐瓔這個堅強又羞澀的姑娘,也給所有的登山隊友。
身處新中國建國70周年的今天,我們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yè),很難去理解當年那些登山隊員不選擇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安定日子,而去選擇這樣一條艱難險阻。但是再仔細一想,我們今天不也有這樣一群無私奉獻的人嗎,那些邊防官兵、那些沖在科研第一線的科學家、技術員、那些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中國成就的人們,他們不也一樣繼續(xù)著方五洲那一代人的精神,讓中國能夠穩(wěn)定發(fā)展,并且逐漸走上偉大復興之路嗎?
所以,中國真的永遠不缺方五洲這樣的人。
身為中國人,真的很自豪。
《攀登者》觀后感二
國慶檔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在祖國70周年華誕前夕,在如火如荼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中,隆重登上了大銀幕。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氣勢恢宏的閱兵儀式,看到中華之崛起,無不為之動容。祖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憧憬,更是對厚重歷史的銘記。‘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很高興有好的電影作品,可以講述大國崛起背后的故事,這些沉甸甸的歷史,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譜寫出一曲動人的主旋律,更給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我認為,影片的意義,不應當只局限于制片的格局、演員的演技和特效的水準,盡管這些已為不少影評人詬病,但是如果跳出影片框架,深挖電影真正想要呈現(xiàn)的故事立意,往往能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糧。以下是我觀看《攀登者》的一些感受,希望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獻上我對祖國母親的一份祝福。
《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攀登隊3名成員成功從珠穆朗瑪峰北側登頂,卻因為沒有留下寶貴的影像資料,受到國際質(zhì)疑,沉寂15年后,他們重組中國登山隊,并帶領9人再度登頂,用實力丈量出珠峰新高度,自我證明的故事。影片有兩條線,故事主線—挑戰(zhàn)珠峰,為國爭光;故事側線—愛情和信仰,從選擇到融合。方五洲、曲松林和杰布三人,歷經(jīng)生死,終于成功登頂珠峰,方五洲為救曲松林,丟掉了攝影機,曲松林為了攀登第二階梯,凍傷腳落下殘疾。三個英雄凱旋而歸,卻在國際的質(zhì)疑聲中,歸于沉寂。為救自己而舍棄的影像資料,成為曲松林打不開的心結,橫在他和好兄弟,也是救命恩人的方五洲之間。15年后,三兄弟在祖國的號召下再聚首,經(jīng)過重重困難,打開心結,終于再次丈量珠峰,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而在另一條線里,方五洲與徐櫻相愛,但是受到未竟之事的阻礙,沒有表露心跡,直到在徐櫻的協(xié)助下,方五洲二次登頂珠峰,卻因為珠峰環(huán)境艱險,徐櫻體力不支犧牲,兩人陰陽相隔,留下無盡遺憾。我認為影片幾處情節(jié)設定,現(xiàn)在看來可能難以理解,結合史實食用更佳。
首先,為什么曲松林對救命恩人有恨。1960年的登山行動,比實際想象中的意義還要重大。為什么香港澳門回歸,舉國歡慶;為什么申奧成功,萬人空巷;為什么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決不讓步;為什么自古以來,祖國領土主權神圣不可侵犯。處于新時代的中國,有足夠的自信和實力,有在國際舞臺施展手腳的地位和話語權,我們也許忘記,祖國也曾背負著屈辱的歷史,也曾弱小過,被剝削被欺負過。而今天中國的嶄新姿態(tài),就是憑借著不服輸?shù)木窈皖B強拼搏的毅力,從弱小,一步步發(fā)展壯大,一次次向世界證明我們的強大。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的交界處,尼泊爾人在1953年從珠峰南側成功登上珠峰,中國卻從未登頂,因此遭受到主權領土的質(zhì)疑。自己的山,自己卻沒有能力攀登,憑什么說珠穆朗瑪峰是屬于中國的呢?正因為種.種不利的國際輿論,才有了1960年的登山行動,這次登山行動承載的,是打破國際質(zhì)疑,捍衛(wèi)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的巨大責任。而登山隊的隊員們,無疑背負著這份濃縮的責任和全國人民的期待。曲松林在片中問方五洲:“如果是你,在自己生命和影像資料中,會選擇保護哪一個?”方五洲的答案也是影像資料,這就是說,隊員們早已把登頂珠峰,為國爭光這件事看得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所以當方五洲為了保護曲松林而丟掉影像資料后,曲松林撿回來的生命變得無比卑微,15年沉寂的生命于他,已變成一種折磨。但是如果影片把祖國高于個人,為祖國犧牲天經(jīng)地義定為基調(diào),我認為是不妥的。為祖國爭光固然可貴,可是祖國是由千千萬萬個有著愛國心、民族魂的中國人構成的,隊友的生命就不可貴嗎?身為隊長的方五洲,在危險中選擇拯救隊友的生命,這同樣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同樣無可厚非。最后兄弟二人冰釋前嫌,是因為曲松林作為前線副總指揮時,突然感受到隊友的生命,相比登頂,更是令人無法割舍的責任。
其次,為什么方五洲不向徐櫻吐露心聲,兩人相愛卻一直錯過。雖然在拯救隊友,舍棄影像資料這件事上,方五洲從未后悔過,但是他們歷經(jīng)艱險登頂,卻并沒有讓中國得到國際的認可,他的心里必定是充滿苦澀的。更何況影片中,男主總是遭受同胞的誤解和侮辱,國外質(zhì)疑也就罷了,連手足相連的國人也不相信他們登頂,內(nèi)心的悲憤誰又能解?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古美人配英雄,這個與英雄失之交臂,背負滿滿心債的男人,只好把兒女情長放在一邊了。
再次,為什么徐櫻明明病情嚴重,還要身處險境,親力親為。我認為這種表達略顯夸張,卻有一定深意(也可能確實是導演沒有把故事編好,我強行找出的深意)。高原肺水腫來勢兇猛,而徐櫻還沒有完成她的任務,所以不能倒下。她知道她是方五洲最相信的人,幫助他實現(xiàn)理想抱負也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她也知道錯過中央氣象局預測的最后窗口期,身為氣象組負責人,剩下的堅持和風險必須由她一人扛起。所以她選擇在最虛弱的時候拖著病軀,向上攀登,只為更精準地判斷珠峰上的氣象,隨時和沖鋒隊保持聯(lián)系。如果說方五洲在漫漫歲月長河中,一直不忘初心,永遠是那個堅毅、果敢、威武的硬漢形象,那么徐櫻就是那種外柔內(nèi)剛,并且不斷進步成長的高級知識分子形象。他們的愛情,從最開始方五洲在徐櫻與祖國交給他的任務之間進行選擇,到后面并肩作戰(zhàn),直至最后徐櫻不惜犧牲自己助方五洲完成任務,發(fā)生了質(zhì)的轉變。這種轉變實現(xiàn)了愛情的升華,愛情和愛國看似分裂,熊掌與魚不可得兼,實則水乳交融,愛情與信仰交織在一起。至于結局為什么是悲劇的,我想大體是因為悲劇把好的東西捏碎了給人看,才能觸動人心底最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吧。
最后,片中一系列完成任務式的過場表演,包括總指揮、黑牡丹出現(xiàn)的意義,都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注意是1975年)。但是影片對這些形象的塑造確實存在問題,不僅沒有還原人物形象,還混淆視聽,抹黑了他們的地位。比如的英勇領導,在片中變成胡亂指揮;黑牡丹本是登頂女性第一人,訓練有素,在片中變成給李國梁添亂的傻白甜。
從總體上講,《攀登者》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故事,有著非常崇高的主題思想,加之演員表演功底突出,動作戲和特效保持了較高水準,本應是一部上上乘的口碑佳作,只可惜有些主題表現(xiàn)得不夠突出,對于不了解歷史的觀眾,甚至會造成一些曲解和誤會。但這并不妨礙我們?nèi)フJ識這段歷史,并以此勵志,向上攀登。就像影片中的那句話“山就在那里”,我相信中國電影一定可以打造出“建國宇宙”,也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佳繁榮富強!
《攀登者》觀后感三
我一直很期待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不差,但是大家對它的期望特別高,所以有點失誤都會成為遺憾。 明明是個震撼人心的電影,前兩次攀登和遇險的那些鏡頭很刺激很精彩。 可惜最后登頂時,留的鏡頭太少如果隊員有登頂在上面留下一點中國人怎么怎么的話語,把大家的那口氣抒發(fā)出來就好了。
本來我挺激動的,結果突然方五洲就想著徐櫻去了,感覺一口氣不上不下得為什么到最后方五洲還是只想著徐櫻呢。如果最后只是默默放下化石暗示一下,回憶少點就好了 這種電影有愛情的部分其實可以,但可惜攀登者的愛情部分描寫有點多,少一點像瑯琊榜,愛情在大義之后那種遺憾的愛情才值得人回味,這里面的愛情著墨太多,導致大義太少。相機和測量義的意義很重大,有好幾次人們?yōu)榱吮Wo這兩樣東西愿意犧牲自己,但個人覺得描寫有點少。特別測量儀描寫太少 如果李國梁的愛情就留下為黑牡丹的拍照、黑牡丹心軟提前十秒和最后的信就好。徐櫻和方五洲的愛情多一點知己和遺憾就更好,現(xiàn)在電影的徐櫻的犧牲,沒有讓我感覺她是為國犧牲,像只是為了成就方五洲任性的后果。如果像瑯琊榜中林殊與霓凰郡主那樣雖然相愛,但為了大義國家犧牲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就好了。(感覺導演想拍這個感覺的,但拍過了) 這個電影整體是值得看的, 1960年英雄登頂卻被懷疑外國不承認,我們國人就也不承認……可笑就因為相機丟了。曲松林本想犧牲自己保護相機,卻沒有完成遺憾了很久。 但李國梁卻為了相機犧牲了自己,很悲傷,但也解開了他的心結
還有就是曲指揮官,當時讓李國梁再來幾遍的時候,他本來去了,一個瘸腿的指揮官都能在3分鐘內(nèi)完成比吳京震撼力更強,為啥要刪除?
這一次的登頂我們不但補上了照片還測量了中國的高度 最后的成龍大哥出場,可以表現(xiàn)出胡歌的角色楊光一直沒有放棄攀登的愿望,值得尊敬 我最遺憾的就是為啥要刪除這句話 “幾億人民就只想著吃飯這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這句話是攀登者這部電影的一個基調(diào)啊!為啥要刪除呢?而且預告片都出來了卻刪除了…… 我想知道導演怎么想的。方五洲是老師的那個時候,我就希望他能說一些能打臉學生的話,結果他直接就吃癟了…… 傷心……
還有一點我不能理解,這里面的女性角色就是戀愛和脫后退的嗎?無論是女醫(yī)生還是黑牡丹還是徐櫻都應該是有自己的發(fā)光點的。結果這部電影全是要靠男性角色拯救……
最后的紀錄片花絮,讓我感覺到敬佩。1975年留下的的梯子, 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它的作用。前人的努力值得敬佩啊,
也沒有想到我看文字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看電影卻沒有那種感覺,哎!
《攀登者》觀后感四
做好了大哭一場的準備,結果一滴眼淚都沒流出來。只要升國旗我就起雞皮疙瘩,這不能算。
首先,我個人不是一個共情能力很強的人,文藝作品中情感的表達需要非常細致才能夠打動我,這部電影沒有達到這個程度,眼淚只能達到盈眶的程度,就是流不下來。
其次,比較讓我出戲的一個點是,在溫度那么低的山上,所有人的整張臉都露在外面,我能理解五官對演員情緒表達的重要作用,但是我替他們冷,零下幾十度,臉都得凍木了。
最讓我覺得震撼的一個地方是最開始曲松林為了往上爬在珠峰上把鞋脫掉的那個鏡頭,為了登頂不顧一切。
登山的過程是反復出現(xiàn)的,就是一個攀登,刮風,翻滾,再登,再刮,再滾,前半程比較揪心,很緊張,后半程確實有點疲勞了。
在感情線方面,吳京和章子怡沒什么cp感,李國梁和黑牡丹之間的感情鋪墊的太短促,以至于在后面黑牡丹和其他人的反應對比太過于強烈讓我覺得不至于,楊光和醫(yī)生之間我覺得有一條暗線!
《攀登者》觀后感五
之前看過一條評論說 演員很努力 奈何導演不爭氣 我在猶豫之余 出于對歷史的了解和登山英雄的緬懷 依舊去看了 觀影之后 發(fā)現(xiàn)果然如此我驚訝于這么好的題材 導演竟然可以拍出這樣的效果
故事一開始 故事的敘述還是正常的 老隊長犧牲的那個片段可以說是整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 隊長那句“我們自己的山 我們自己登上去” 著實讓我動容 but 越往后 電影的走向越崩壞
神奇的感情線電影一共有兩條感情線 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讓人覺得猝不及防 疊加尷尬 導演極力想要通過兩對情侶的生離死別來表現(xiàn)登山的悲壯 只可惜事與愿違 觀眾除了覺得尷尬還是尷尬 此外 在主題為登山 意在歌頌登山英雄為了祖國 為了民族尊嚴能夠奉獻一切意志的電影里硬要插入兩對情侶的愛情故事 實屬考慮不周 實踐起來只會力不從心 像導演這樣硬擠硬塞 只會導致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豐滿 以及鏡頭分配的混亂 難以引起共鳴 如若一定要加入愛情因素 重點突出方五洲和徐纓一條即可 另外導演為了營造氛圍 刻意地安排了過多的煽情鏡頭 結果就是讓人沒有辦法代入故事中 其實在了解了相關故事的前提下 不需要煽情 也足夠震撼人心 導演需要做的就是把故事講好 講清楚 令人失望的是 導演并沒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歷史事實沒有被還原 這是最失敗的地方剪輯部分非常混亂 故事線破碎 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顯得很突兀 觀影前對登山英雄不畏犧牲精神的動容在看電影時完全沒有機會抒發(fā)
再具體說說人物部分胡歌飾演的楊光一角 這個人物出現(xiàn)的作用我認為意在表明攀登意志的傳遞 除此之外 沒有什么別的用處 這點在影片最后的片段得到了體現(xiàn) 缺點依舊是生硬;黑牡丹這個人物是本片最讓人生厭的角色 這個形象在電影里的意義不知道是什么;總之 盡管演員很努力 但是因為導演的不靠譜 人物這一方面 真是一言難盡;再舉個例子 方五洲這個角色 在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后 因沒有影像記錄 遭受質(zhì)疑時 內(nèi)心的憤怒與無奈應該是很值得細說的 而導演只是用寥寥幾筆帶過 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沒有具體的闡述
與同期上映的其他兩部電影相比《攀登者》在上映前是最讓我期待的 然而觀影感受也是最差的 不論是過程還是回味 都讓人十分失望 尤其是配音和口型對不上這點真的很影響觀感
藝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但如果沒有忠于實際忠于歷史事件 就別談什么改編了
本片還算差強人意的可以說是畫面的給人的震撼 不過也就這樣了
或許換個導演 電影的層次會更上一層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