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觀后感 >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

時間: 斯祺1212 分享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

  人之所以活著,不僅活的是肉體,更要活出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篇文章,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

  聽到從飛去逝的消息,淚水不覺潸然而下。而下了一夜的春雨似乎也還沒有從這悲傷中擺脫出來,依然綿綿不停。這是一個人情冷漠難以產(chǎn)生感動的時代,然而今天的網(wǎng)頁上這則消息后面的留言欄,帖子卻早早數(shù)以千計,并還在快速增加。雖然多是只言片語,卻像獻給叢飛的一朵朵潔白的小花,寄托著一個共同的哀思和感動——好人走好,此去珍重!

  生與死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可是,對人生意義的探求,卻早已成為久違的事情。當前,對現(xiàn)實利益的無度追求似乎就是許多人生活的全部,人生的精神境界被看作了虛無的東西而拋棄。所以,今天的中國,并不缺少財富,但缺少愛心;多的是會享受的富有者,少的卻是像叢飛一樣的奉獻者。“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純粹生存時間的長短,而“在于質(zhì)量,在于活得有價值”。這是叢飛臨終時對人生意義探索的總結(jié),也是他生前為之奮斗的寫照。因此,叢飛活著,就用生命唱歌,帶給人們歡樂;用愛奉獻,讓他人因他而活得更好。其生無疑是有質(zhì)量的生。正如詩人所說的那樣,有的人活著,其實已經(jīng)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卻仍然活著。叢飛的精神會延續(xù),他的人生價值還在延伸。

  人之所以活著,不僅活的是肉體,更要活出精神。肉體是暫時的,精神才是可以永生的。有哲學家曾說過,一個人的精神,如果能夠跨過時空,留在后人的思想中并影響著他們的行為,那么就可以稱他得到了永生。而許多中國古代的神話,如盤古、如夸父,死后身體化為山川河流,澤福后世,同樣寄托了人們對先人奉獻精神傳承的敬仰,而這些先人其實一直就活在我們的血脈中,從來就沒有“死”去。

  叢飛,一個平凡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偉大人格和精神品格的人,當他將自身的一切,金錢、歌聲、快樂、善良以及健康、生命和“眼睛”,化成縷縷愛心,傳播到最需要關懷的孩子和人們的身上時,就如充滿愛的鮮血融入了人們的血液,即便是他本人去了,他的生命和精神仍然要與這個世界同存同在。我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現(xiàn)實的身影,但我們卻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看到他的笑容,體會到他充滿青春活力的氣息。他的名字、他的精神以及他的生命并沒有消失,而會如雷鋒一樣,獲得永生!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高分作文

  去年在電視上認識到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便有這篇文的主要內(nèi)容:  叢飛是位著名的歌手。如果按他每場商業(yè)演出純掙上萬元,他早已過上了富有的生活。但他卻在10余年來對178個來自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貧困生進行捐助。叢飛的做法使妻子接受不了,因而和他離了婚;年幼的女兒也拋給了他,過度工作勞累,讓他得了晚期胃癌。他卻因住院貴,而選擇只吃藥物控制病情;他有時借遍了所有人,也沒人愿借給他這個“借錢鬼”……但叢飛從沒想過放棄,也從沒拖欠過一個孩子的學費。盡管他的固執(zhí)得不到別人的理解,但他仍拖著病去演出掙錢……  叢飛有過一句格言:“只要給我生命,我就要奉獻。有一年,我就奉獻一年。即便我以后不能再唱歌了,我還可以演啞劇和喜劇,一樣可以帶給別人快樂”。正如叢飛的格言一般,他只懂得奉獻,并不向他們索取回報。我覺得叢飛從他的語言和行為中都方顯出他的英雄本色,當他把178個需要他的幫助學習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時,他并不感覺到自己多了份累贅而是發(fā)覺自己肩上多了責任。現(xiàn)在,叢飛已成為深圳的驕傲,更成為了中國人的驕傲。他讓人們明白了人活著并不是有了金錢才叫做快樂,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種快感。這才是人們所需要的一種人的真善美。  我想這才是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初中生感動中國叢飛觀后感文章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十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一直做好事。叢飛是一名用愛心感動中國的“業(yè)余歌手”, 他是著名歌唱家郭頌的關門弟子,受過嚴格的聲樂訓練,還嘗試創(chuàng)作過歌詞。他在小品、啞劇、口技、魔術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詣。憑借這些,叢飛本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卻選擇了放棄安逸。

  從叢飛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懷著誠摯的愛心,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東等地的貧困山區(qū),認養(yǎng)資助一批批輟學兒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資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100多名貧困失學兒童和殘疾人,累計捐款金額超過300萬元。加入深圳義工聯(lián)10年中,他義工服務時間超過6000多小時,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占演出總量的一大半。而他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甚至到了生病無錢醫(yī)治的困境。他的家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房子只有58平方米,狹小的廚房除了安裝爐灶的地方,只能進去一個人,屋里沒什么值錢家當,唯一有些檔次的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他的主要收入來自商業(yè)演出,但常常是收到一筆演出費后,馬上就寄給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或給了殘疾人和孤兒。但是,命運總是那么無情,叢飛不幸患上了胃癌。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去世的10天前,叢飛做出人生的最后決定:向醫(yī)院鄭重提出停止靜脈補藥治療,僅保留鎮(zhèn)痛治療。叢飛說:“我希望能把這些費用用到其他有治療價值的人身上。”同時他簽署了捐獻眼角膜協(xié)議,決定奉獻最后一份愛心:“我死后,將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無償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就算我為社會所做的最后一次奉獻。” 這是叢飛的遺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想著如何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別人做點事情。奉獻,被叢飛視為生命中不可放棄的責任。他說:“個人享受是次要的,奉獻是我生命的需要,獻愛心是我的天職。”“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給我生命,我就要給別人帶來快樂。”多年來,他沒有為自己或家庭存下一筆款子,還四處借錢去幫助別人,以至于欠下了高達17萬元的巨額外債。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他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信念,為了幫助別人,再苦再累再委屈,他都能忍受,他都認為值得。他的心中只裝著別人,惟獨沒有他自己。這是一種多么無私的生命境界啊!叢飛長年累月奔波操勞。他這么辛苦為的是誰?是一群與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們。在叢飛的善良幫助下,183名兒童獲得讀書的機會。叢飛的精神是無私的,他犧牲了自己,卻圓了180多名兒童的讀書夢。我為他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動,叢飛的奉獻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我一定以叢飛為榜樣,做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無私奉獻的人,積極為國家、社會、他人做貢獻。

417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