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感慨端午的散文隨筆:又逢端午

感慨端午的散文隨筆:又逢端午

時間: 家志1175 分享

感慨端午的散文隨筆:又逢端午

  學習啦:瘦小的父母用他們的肩膀把我們托出大山,我們越走越遠,父母卻越來越老了,祝愿父母身體安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又逢端午》。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總是忙忙碌碌的影子。

  季節(jié)悄然復始輪回,近在父母身邊的我,轉眼之間有二十幾個年頭沒有回家陪父母過端午節(jié)了,似乎又遠在天邊。總以交通不便,孩子上學為諸多借口,聊以安慰自己惴惴不安的心。年邁的父母每每在電話那頭總是安慰我說“沒關系,沒關系,你們好著就行!”每當此時我就啞口無言,匆匆掛斷電話。

  現(xiàn)今孩子遠離我到外地上學去了,說今年不回來過端午節(jié)。我就早早地計劃回老家陪父母一起過節(jié)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牽掛80多歲的父母。那段時光,心情有說不出的輕松與快樂。夜深人靜時,孩提時過端午節(jié)的點點滴滴就像電視劇情節(jié)一樣,清晰在腦海中放映,一切還是那樣溫情、幼稚……好像就是昨天發(fā)生的故事。

  端午夾雜在芒種的節(jié)氣里,注定了端午節(jié)是一個忙碌的節(jié)日。有記憶的童年里,父母總是忙忙碌碌,風風火火,腳步從未停歇過,兄弟姐妹六個,張口要飯吃,伸手要衣穿。上個世紀70—80年代,一個極其偏僻的小村莊里,出門干活都是肩挑背扛,收成又低,能維持一家人基本的生計都是極不容易的事情了,何況還有四個孩子在上學。

  每年春季父母是萬萬不敢怠慢與松懈的。雖然父母不識字,但懂得春種一粒子,秋收萬棵子這簡單的勞作道理,冬季孩子就不至于餓肚子。在布谷鳥的“割麥插秧、割麥插秧”的急促的啼叫聲里,左鄰右舍的大人們就像一個陀螺不停的旋轉,與節(jié)氣賽跑。這播種的季節(jié)里,要忙著挖地扦插山芋藤,種黃豆、綠豆、芝麻,大片的山坡開荒出來種上玉米;搶著時間收割油菜,緊接翻田栽秧,還要忙著采夏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忙各的事情,沒有一個空閑的人。記得那時,每天晚上父親就給我們安排好了第二天下午放學回來所要干的農活,而端午節(jié)就夾在這農忙的日子里,誰有空閑過節(jié)呢。

  端午那天,我們還沒有起床時,父親就把糕點分成四份:一把面姜,兩個冬瓜酥(一種糕點),外加一個雞蛋。那天,我們也早早起床,首先就是盯著那四份糕點,眼睛滴溜溜轉,都想挑選最多的那一份。拿到糕點那一刻時,我們都是情不自禁地把糕點捧在手里,放在鼻子上聞了又聞,然后小心的一片一片地放進嘴里慢慢地吃,都生怕自己第一個吃完,然后看著他人吃饞嘴的窘相。每次吃完后都用舌頭把大拇指與食指添了又添,最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巴還在吧嗒吧嗒的回味,至今嘴唇邊還有那種酥酥油香脆的味道。糕點吃完后,如果不是上學時,我們都幫父母打雜干活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留著兩顆冬瓜酥到晚上吃,想在妹妹面前顯擺,結果妹妹鬧著就哭了。父親叫我給妹妹一個,我沒有同意,妹妹就更瘋狂地哭了。父親一氣之下,給我兩個栗鑿(一種敲打腦袋的方式),說叫你們一起吃完,你非得惹火根。這便是記憶最深的一個端午節(jié)了。

  今年的端午節(jié)剛好配著周六周日,忙完中考監(jiān)考工作后,吃完中飯就匆匆回老家了。

  我走到村口時,父親已經在哪兒等著我了。人群里,一個遠房的嬸嬸,她笑著對我說:“盛,你爸爸今天一大早就來我家小店里買雞腿,帶魚,肉、酒了,說你一家人要回來過節(jié)。”暖暖的父愛涌上心頭。

  八十五歲滿頭銀發(fā)的父親還搶著要幫我提東西,這萬萬使不得的!

  “爸,你走穩(wěn)就行了”。我小心地對父親說。父親樂呵呵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回來過節(jié)就好,回來過節(jié)就好”。

  媽媽告訴我,你爸今天不知道跑到村口多少次了,就接你們回家過節(jié),說你端午節(jié)沒有回來過。真的我很慚愧。父母忙前忙后,泡茶拿糕點,媽媽昨天就把五香蛋煮好了,弄得我像個客人似的。

  每次回家母親是最忙的一個。一會兒,媽媽就去廚房里忙碌去了,父親當幫手。一桌豐盛的晚餐就擺在桌上了,父親拿出了白酒,我清楚父親是不喝酒的,“不要開,爸,我也不喝”。

  “過節(jié)嘛,怎么能不喝點酒呢?”不等我插話,“以前是爸爸買不起酒”。

  “來,我陪你喝點!”從不喝酒的父親說“陪我喝點”,我臉火辣辣的。

  看著父親高興的樣子,我不忍心勸他不要喝。我慎重地把三錢三的酒杯小心地斟上三分之一,捧到父親面前,“爸,您就這么多!”母親在旁邊附和著,你爸這么多夠了。

  “兒子難得回家過節(jié),給我倒上一杯!”

  我又虔誠地給父親敬上一點,還是不到半杯。媽媽一個勁的叫我多吃菜,母親廚藝在十里八鄉(xiāng)小有名氣,但媽媽一直喃喃自語“我老了,燒得不好吃了,咸了?淡了?多吃點菜。”還是當年的媽媽的味道。

  端午節(jié)早上,父親早早把茶泡好了。糕點擺滿了八仙桌:面姜,綠豆糕,花生,南瓜子,雞蛋、咸鴨蛋,還有冬瓜酥。父母一個勁地叫我吃這個吃那個,陪著父親喝著茶,聊著天,父親講做夢都沒有想到現(xiàn)在日子這么好,只是老了吃不下了。

  糕點吃飽了,媽媽一再要我吃個粽子,說吃了端午粽,身體像粽一樣結實、硬朗。我相信母親的話是有道理的。剝開粽葉,濃濃的臘肉味撲鼻而來,摻和著端午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我學會了靜靜聆聽,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出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仔細聆聽父母千百次的重復叮囑、嘮叨。此時,幸福鐫刻在父母深深的皺紋里,久久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陪伴的日子總是短暫的。臨走時,媽媽又準備了茄子、干豆、辣椒、腌菜,裝了滿滿兩袋。

  父母健在,兒女幸福。家還是那溫馨,?;丶铱纯?,多陪陪父母,我默念著。父母又把我送到村口,又千叮囑萬囑咐,好像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

  每一次這樣的離別,都洶涌著無以言說的揪心,需要好長好長時間才能慢慢愈合。

  公眾號:豐鎬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


39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