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寫樹的鄉(xiāng)土散文:樹娃兒
學(xué)習(xí)啦:樹娃兒不是樹蛙的兒子,在村人的心目中,世間萬物一律平等,人小時候叫娃兒,樹的小時候就叫樹娃兒。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樹娃兒》這篇文章吧!
樹娃兒,絕不是樹蛙的兒子,是我家鄉(xiāng)吳家坪對樹小時候的叫法。在村人的心目中,世間萬物一律平等,人小時候叫娃兒,其他活物小時候也叫娃兒。豬小時候叫豬娃兒,驢小時候叫驢娃兒,雀兒小時候叫雀娃兒,樹小時候叫樹娃兒,……
村子周圍,樹娃兒隨處可見,田間地頭溝溝畔畔,路邊崖下坑坑洼洼,只要落點雨,說不定哪里就會冒出一棵兩棵,或者一簇兩簇,混在草中間,或者相互擠在一起。它們并不計較土地的肥瘠,冒出來,就拼命地呼吸空氣。生在肥地上,一年個子就會超過草許多;生在瘠地上,一年也長不了幾片葉子,個子肯定高不了。無論高個子還是矮個子,樹娃兒在這干旱出了名的地方,很少有能長大的,大多活一年兩年就干死了,或者被牛羊啃了,除非長在人注意的地方,并有人照顧它。
最常見的樹娃兒有臭椿樹娃兒和榆樹娃兒,這兩種樹最多。村里一般不要,多長在村子周圍隨便什么地方。一到春天,臭椿樹上結(jié)出蜻蜓翅膀狀的籽,一簇一簇的,白綠相兼的顏色,十分好看,我們叫它咕咕等。如果不嫌棄它淡淡的臭味,可以摘一朵橫放在嘴邊吹,發(fā)出咕咕等的聲音??斓较奶?,咕咕等顏色漸漸變成橘黃,完全到黃色時,就成熟了。隨便一陣風(fēng),就會將它們帶走,旋轉(zhuǎn)著飄蕩著,累了,就落到什么地方,翅膀變成褐色,最后死去,種子便等待時機發(fā)芽。榆樹的籽叫榆蝶兒,書上叫榆錢。也是到春天,榆葉才長出芽,榆蝶兒就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也就幾天時間,完全長大,嘴饞的娃兒,會揪了吃,勤快的媳婦,會擼了撿干凈,拌上雜面蒸一種叫焪焪的熟食,大人娃兒都愛吃。當然是在榆蝶兒嫩的時候。再過幾天時間,榆葉長大了,榆蝶兒長老了,綠色漸褪,變成白色時就成熟了,開始被風(fēng)帶走,然后扔在什么地方,等待發(fā)芽。
臭椿樹和榆樹的籽很多,成熟的時候,隨風(fēng)鋪天蓋地地在空中盤旋,唰唰唰地響著,落得到處都是。能發(fā)芽的,大多是擠在一起的。有雨或者潮氣,單個的存不住濕氣,群聚的會有一些幸運的吸收濕氣,發(fā)芽生根。大多慢慢腐朽,化為塵土。
洋槐樹娃兒也能見到一些,比臭椿樹娃兒和榆樹娃兒要少一些。原因可能是洋槐花兒粉嘟嘟的,誰都知道甜絲絲的很好吃,又是一串一串的,好采摘。但凡能夠得著的,都會被人采去,或者生吃,或者蒸成焪焪。到花敗了,豆角一樣的籽莢漸漸掛滿枝梢。成熟后的洋槐樹籽并不立即落去,冬天葉子都落盡了,籽莢還一掛一掛地在風(fēng)中搖擺。到第二年春天應(yīng)該發(fā)芽的時候,大多還在樹上,要落下來,除非籽莢腐爛了難以承重,或者被鳥不小心弄下來。人又不愿爬上去摘了種,能有機會發(fā)芽的籽,自然不會太多。
柳樹也常見,有籽,但無法發(fā)芽,和白楊樹桐樹之類一樣,要么栽枝子,要么分串枝。栽下去時都已經(jīng)足夠大,不叫娃兒,叫碎。如碎柳樹,碎白楊樹,碎桐樹。要在什么地方栽根柳栽子(扦插的枝條),或者白楊,由大人決定,大多都在村道荒地畔,除了折柳秧兒玩,孩子們不關(guān)心它們。村里的桃樹杏樹,才是娃兒們關(guān)心的。
桃樹杏樹大多在村里的園子里。遺漏在園子里的桃核杏核,在春天會發(fā)芽,鉆出地面,被哪個娃兒發(fā)現(xiàn),就會成為學(xué)習(xí)栽樹的工具性的玩具。大人們栽樹,娃兒們看,然后看到長在園子里桃樹娃兒杏樹娃兒,不管長的是不是地方,總要小心地挖出來,根部帶些土,叫抬,找到認為合適的地方,就抬過去挖個坑栽上。卻又不懂人挪活樹挪死,今天栽在這里,過幾天又會抬到那里。有時候會一天澆幾次水,有時候又忘了澆水。直到學(xué)會熟練移栽,或者玩得失去了興趣,才忘在一邊。這些樹娃兒,大多活一段時間,要么干死,要么栽的不是地方,被牛羊啃掉,或被大人們拔掉。
娃兒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有許多事要嘗試著干。栽樹娃兒玩,不過是學(xué)會生活的一種玩法而已。在他們長大之后,覺得生存的這片土地太過貧瘠,就會走出去,嘗試著過另一種生活。這時候,他們才會懂得“樹挪死人挪活”這一道理。于是,曾經(jīng)的抬樹娃兒玩,便成了鞭策自己把握好生活的一種美好記憶。
作者:劉旭
公眾號:南北文學(xué)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