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閱讀推薦 >

《八月》影評:用黑白影像致敬那個年代

時間: 子文834 分享

  編者按:《八月》并沒有預期中那樣完美,但相比今天國內(nèi)市場所謂的姹紫嫣紅還真有其獨到之處。準確的時代記錄,父輩無力的生活軌跡,下崗大潮鋪天蓋地的陰影,讓一個孩子眼中的八月盛夏變得如此焦躁而又蒼白。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八月》影評。

  孩子眼中的世界

  從很早開始,電影人就喜歡從孩子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孩子單純,質(zhì)樸,還未被外界的市儈和庸俗所侵擾,所以他們眼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可塑性,都沒有一定之規(guī),都會在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毫無人為干預的直接過度。這份純粹不僅是電影人對自己童年的回憶,更成為一部分觀眾對自己童年的共同追憶。特呂弗拍了《400下》,讓安托萬向著大海奔逃并在最后給了全世界一個驚恐的目光。托納托雷拍了《天堂電影院》,少年多多見證了親密鏡頭從無到有的社會變革。張大磊借《八月》中小雷的懵懂見證了下崗潮肆虐的北方生活。

  我原以為這會是一部賈樟柯式的作品,或者類似于《黑處有什么》那樣的帶有些許懸疑色彩的劇情片。可看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本片的故事好像汾河水涓涓細流,很難找到一處波瀾壯闊,或者驚濤拍岸的地方。哪怕里面有混混打架,警察抓人,可在孩子的眼里都一晃而過,無法給人以直接且強烈的心理震撼。但如果聯(lián)想到八月盛夏下崗潮的暗流涌動,家庭收入、人際關(guān)系的分崩離析,經(jīng)歷過的人就能體會那種透心涼的無力和折磨。孩子渴望成為英雄,可他所處的世界根本就不是一個需要英雄的世界。

  我們都在巨嬰國

  《巨嬰國》的下架在前段時間甚囂塵上,借助國家的力量迅速偃旗息鼓沒啥動靜。但對本書稍有了解的人還是難免會對書中部分文字產(chǎn)生共鳴。電影《八月》同樣帶給我們《巨嬰國》的感覺。懵懂無知的小雷,自認有能力的小雷父親,為了小雷進入重點反復努力的母親,一把年紀因媳婦鬧脾氣和父母鬧僵的舅舅,再或者廠領(lǐng)導的兒子,尋性滋事靠打臺球衛(wèi)生的小混混。每個人都沒有長大,每個人都不夠成熟。當然不止他們,包括觀看電影的各位,和正在碼字的我。

  影片中主人公所處的環(huán)境,想必許多80后并不陌生。大工廠制度的垮掉,讓曾經(jīng)的大鍋飯再也無法繼續(xù)下去。所謂的旱澇保收成為一紙空文,集體主義精神的發(fā)揮也只有運動賽場上拔河才曇花一現(xiàn),而整體的生活狀況,工廠效益就像那輛突然熄火的車,關(guān)鍵時候掉鏈子破壞所有人的性質(zhì),驚醒所有人的和諧夢。每個人都指望著工廠,每個人都等待著發(fā)工資的那一天,鍋里熱著的一碗面不僅是給小雷的僅有,或許也象征著工廠最后歲月給每個工人所殘留的價值。

  小雷渴望成為英雄,可以像李小龍一樣以一敵百威風八面,可回家之后卻讓媽媽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無法爭辯的爸爸也只能是說著片湯話打著圓場,無能為力的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面對廠領(lǐng)導兒子的謾罵,氣急敗壞的爸爸只能和老婆絮叨,最后竟然把小雷當做擋箭牌讓小雷出頭,父權(quán)形象可謂徹底崩塌。

  一方面,他告訴兒子人不可以低下高貴的頭顱,另一方面他卻百般乞求工人文化宮售票員大姐網(wǎng)開一面讓他和兒子進去看一場免費電影;一方面他和老父親反復強調(diào)人都是靠能力混飯吃,可在酒醉之后妻子的咄咄逼人下恨不得撕破臉面大打出手。這樣的角色絕不止小雷爸爸一個人,他所代表的,正是多少年來巨嬰國的無數(shù)男同胞,希望有棵大樹讓自己乘涼,從未考慮過自己成家立業(yè),讓自己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旦大樹倒下,那他的生活也就徹底毀掉了。

  驟變的城市,失意的父輩

  影片中的小雷或許始終無法理解父母糾結(jié)的原因。對他而言,上不上重點初中或許并不重要。可對父輩而言,那個時代的驟變卻足以改寫他們預設(shè)的生活軌跡,或者徹底毀掉他們對美好的生活殘存的期望。原本平均工資的左鄰右里,突然之間都失去了工作收入,原本相安無事的廠區(qū)大院,突然變得人性惶惶糾紛四起。原本渴望憑這些工資安安穩(wěn)穩(wěn)到老,看孩子長大后順利接班進廠,分房結(jié)婚再生子的父輩,被下崗潮的不宣而戰(zhàn)被打得潰不成軍。想當年太原某雙職工家庭就曾因上初中的孩子要10元班費而全家自殺!就因為夫妻二人全部下崗家里實在沒有一分錢!這種人間慘劇今天說起來只能是故事,可就當事人而言這不是悲劇么?

  曾經(jīng)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廠區(qū)大院,曾經(jīng)看電影不花錢的工人文化宮,曾經(jīng)見面客氣相互串門的街坊鄰居,都在那個夏天變得焦躁而彷徨。小雷可以帶著自己的雙節(jié)棍混跡于人跡罕至的田間地頭,廠區(qū)深處,可承擔著家庭重任的父母卻不得不面對時局的變化,生活壓力的驟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進發(fā),讓無數(shù)人的心思活絡了。而下崗潮的突然來襲,則讓無數(shù)久居大院依托大廠生活的死心眼失去了生存的方向和資本。

  你可以說他們因循守舊,但這是時代造就的問題。個人在時代洪流面前永遠不過滄海一粟。突然風向變了,突然就讓年過半百的他們自主創(chuàng)業(yè),突然就讓他們個個都有絕活自謀生路,這可能么?驟變的城市,失意的父輩,都不過是時代的淘汰者。

  那年八月,我還是個孩子

  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對小時候的生活情境總是歷歷在目。暑假八月是最開心也最放肆的日子,除了去看姥姥姥爺,就是在炙熱的太陽下和最好的朋友跑來跑去不舍得回家。電影《八月》雖然用黑白色調(diào)表現(xiàn),但陣陣蟬鳴下的燥熱還是讓鏡頭外的我感同身受。小電風扇來回轉(zhuǎn)動,心生喜歡的大姐姐就在家對面,讓自己害怕的小混混總是威風凌凌,太多的場景似曾相識,勾起我無數(shù)的回憶。

  蓋了章的游泳證,自己做的雙節(jié)棍,最熱門的雙卡錄音機,家門口的臺球案子,工人文化宮門前的打架斗毆,僻靜小樹林的勒索錢財,都好像自己身邊的故事。而姥姥姥爺?shù)膭裎?,社區(qū)醫(yī)生的來了又走,家長里短之下更讓我們追憶那段時光的溫暖和輕松??山?jīng)歷過這一切的我就一定能準確描述那個年代么?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時候的我也和小雷一樣年紀,只顧著貪玩,記憶是不全面不立體的。真正能描述那個時代的只有父親母親。因為他們才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

  影片中有一段,小雷的父親看電影《遭遇激情》潸然淚下,這或許是他生活的寫照。郁郁不得志的他面對愛情,家庭與事業(yè)的無助,在電影中【激情】的煽動下淚流滿面。那個八月是酷熱的,能如實記錄下那個八月,對經(jīng)歷者來說是好事。因為那樣的歲月如此茍延殘喘,如此頹唐慘淡,如此令人記憶難忘。

  公眾號:燕子李三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393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