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親子教育心得:如何在青春期重塑親子關系
編者按:孩子進入青春期是父母最頭疼的時候,那么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好親子關系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心得吧!
了解親子關系之所以出現(xiàn)問題的幾個重要的原因之后,父母要如何改變?在改變的過程當中,要保持一種什么樣的信念來面對當下的這份關系,面對當下所有的問題?具體可以歸納為五句話:關系大于一切,能量大于一切,心門大于技法,順序大于選擇,體驗大于說教。
什么是關系大于一切?總結歸納起來就是四句話:“因為有關系,所以沒關系;因為沒關系,所以有關系。”這句話像繞口令般的話講的是: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比較融洽,那么不管發(fā)生什么問題,其實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即便是有一些小爭執(zhí)發(fā)生,他們依然相信父母的愛在、彼此的關系在,那么,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反過來說,若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平時的關系不好,那么所有發(fā)生的問題都有關系,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都可能引起世界大戰(zhàn)。因此,這一份關系,對于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講都至關重要。而要想知道他們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則要看父母和孩子各自在雙方關系中的狀態(tài)。
什么是能量大于問題?何為能量?有什么問題?世人在看待親子關系問題時、在親子關系遇到困境時,往往會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但卻很少有人會思考:我要不要去解決孩子的能量問題,要不要去解決父母的能量問題?對于一個人來說,能量比能力更重要。為什么說能量比能力更重要?通常,人們解決問題需要有能力,但是假如只有能力,而沒有狀態(tài)的話,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根本發(fā)揮不出來。就比如說,我們可以把一個孩子學習狀態(tài)好,說成他能量足,那么,他本來只有60分的能力,考試時卻可能超水平發(fā)揮而取得八十分的成績;而若是當一個孩子能量比較低(狀態(tài)不夠好)時,就算他有一百分的能力,考試時也可能只取得六十分的成績。所以,父母在去解決親子關系問題時,最好先看看能否給到自己和孩子能量,如果父母能夠給到彼此能量,使自己和孩子有能量去面對彼此之間的問題,比去想很多的辦法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什么是心門大于技法,心門不開技法不用?如果孩子的心門沒有真正向父母打開,或者說父母的心沒有真正向孩子打開的話,那么所有的技法都將失效,可以說,父母有一百種技法,小孩子就有一百種對抗的方法。如果父母僅僅只是把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對付孩子上面,那么就一定會面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這樣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都是在斗智斗勇,彼此之間很難有真真正正的親密和愛意。
什么是順序大于選擇?所謂順序,指的是什么呢?其實之前所講的“關系大于一切,能量大于問題,新聞大于技法,包括后面要講的體驗大于說教”,都是和順序有關的問題。如果父母把順序放對了,那么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會很簡單;反之,若是父母把技法放在最前面,而把其它幾點放在最后面,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困難重重。這就好比拿一把錯誤的鑰匙去開鎖,即便把鑰匙擰斷,也永遠永遠打不開你想要打開的那把鎖。
什么是體驗大于說教?為什么說體驗大于說教?比如,桌上有一杯開水,父母提醒孩子,開水燙,要離遠點,孩子卻置若罔聞,甚至越是制止越要去摸,這其實不是因為孩子頑皮,而是他根本不懂得燙的含義是什么。這時候,若是索性讓他碰一下,當孩子感覺到疼痛,自然就會很快縮手回去。此時,若是再要孩子去摸杯子,孩子肯定會躲得遠遠的。面對同樣一杯水,之所以孩子的態(tài)度會截然不同,就是因為他親身體驗到燙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
解決親子之間的問題,其實同樣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父母要想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不容易,不能只是要告訴他,你為他付出了多少,有多么的不容易,還要讓孩子能夠體驗到你的不易,只有實實在在地體驗過,孩子才能夠真真正正的明白為人父母的艱辛和不易。這也就是角色互換和換位思考。
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的爸爸媽媽會在心里嘀咕:我已經(jīng)知道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更多的體驗,要給孩子更多的能量,要去打開孩子的心門、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但是,我不懂得具體的溝通方法啊!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當中,我到底該怎么做呢?
在這里,建議父母用“溝通三文治”來和孩子溝通。意即是說,溝通要分為三個步驟走,很簡單的三個詞語:談情、說愛、講理。
談情,在跟孩子溝通之前,父母一定要先處理好他們的情緒,然后再處理事情。
說愛,在溝通中,父母要把對孩子的關愛充分表露出來;
講理,就是講道理,告別空洞乏味,巧妙地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