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后感:思索活著的價值
《活著》主要講述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最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jīng)過幾番波折回到了家,卻發(fā)現(xiàn)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yǎng)大兩個兒女,此后更加悲慘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后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guī)锥嚷錅I,并不是正因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向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diào)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活著》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說它荒誕,是正因這部小說資料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里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夸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xiàn);說它真實,是正因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說的許多資料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戶外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資料,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nèi),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于消極,過于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正因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好處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tài)而已。
《活著》無疑是一部經(jīng)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謬贊。 我認為我們年輕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味道”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職責。
本文作者:根正苗紅小紅花(公眾號:根正苗紅的青春少年)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