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讀后感:友誼、智慧與隱忍
《教父》讀后感:友誼、智慧與隱忍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經典之作,書的封面上就是一句頗有誘惑力的話語,尤其是對于處在低谷的男人——“《教父》是男人的圣經,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扉頁上也有短短的六個字“激發(fā)個人成長”,或許像每一個被誘惑買了此書的人一樣,這兩句話讓我從對《教父》和《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猶豫中選擇了前者。
書中是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里面夾雜著利益的紛爭和人性的抗衡,忠誠、友誼和暫時的忍讓、完美的謀劃,構成一個能夠成為教父的唐必須具備的品質,因為唐·柯里昂的名言之一“我費了一生精力,試圖不讓自己變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孩子能夠粗心大意,但是男人不行。”教父唐·柯里昂和新一代的教父唐·邁克爾,在創(chuàng)建家族帝國和復興家族事業(yè)上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卻也并不是完美的,其實并沒有完美的人生,人們都是生活在無限的累之下。
1
從邦納塞拉的女兒為保自己的貞潔而被兩個富家子弟毆打住院,法庭卻宣判他們仍可逍遙法外開始;從好萊塢的大明星約翰尼·方坦從昔日無限風光,到現(xiàn)在被妻子百般奚落開始;從面包師納佐里尼的女兒想要自己的戀人留在美國,而沒有正常的途徑開始,我們知道在現(xiàn)實社會中,正義是有可能會被放逐的,努力和天賦也許會被一瞬間忽視,正常的法規(guī)制度在具體問題上,并不一定能夠行得通。當所有的正規(guī)途徑無法解決這些棘手難題的時候,他們想到了一個共同可以求助的對象,那個在“地下政府”神一般存在的教父——唐·柯里昂。他不會拒絕帶著真誠友誼來求助的人,除了他是天生的熱心腸之外,還有一點,換個書中的說法——“知道極地探險家在通往北極的路上要沿途存放口糧,防止日后某天會需要食物么?那就是我父親的人情。”他學會了用友誼構筑一道墻,一道除了家人之外堅不可摧的防護墻。友誼是付出和回報,但并不是一味的施予,面對殯葬師邦納塞拉的求助,教父一度想拒絕,不是因為他能夠為他帶來什么,
而是曾經他不拿教父的友誼當回事,“我不會把友誼硬塞給不需要的人,尤其是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越是容易得來的東西,就越沒有被珍視起來的理由,友誼如此,愛情亦是如此。生命本來就充滿了不幸,這些不幸總是在教會你曾經因為幸福過頭而忽略了的、本該明白的東西,如果你還沒有醍醐灌頂?shù)念D悟,它們就一直堅持在身邊,直到你真的懂了,學會了拒絕和接受,力爭與放棄。
2
不在憤怒的時候做決定,也不在誘惑中亮底牌,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因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教父的大兒子桑尼·柯里昂是個男子漢,雖然脾氣暴躁、風流成性,但是面對父親的遭遇和妹妹的不幸,他沒有坐視不理,他選擇用盡全力去保護。然而,一旦方向錯了,越努力離成功就越遠。面對毒販索洛佐,他簡單沖動的提問,瞬間暴露了心底的想法,為父親遇刺埋下了禍根;面對妹妹的求助,他又一次魯莽地行動,根本沒去想想在大動干戈的緊張時刻是不是一個圈套,就這樣一步步走上了對方設好的圈套。所以,性格決定命運,而每個人也只能有一種命運。
3
我們總是喜歡在虛幻的故事中演繹人生哲理,分析起來總是頭頭是道,可回過頭來再看看這一路匆匆忙忙、踉踉蹌蹌的腳步留下的生命痕跡,在哪一個緊要的關頭沒有一堆道理可循?沒有一堆先例能夠借鑒?但是,仔細想想你真的選擇對了么……有些事不應該去問別人,只能問自己。列儂說,“5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關鍵在于快樂。上學后,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么,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如果真的把一本書作為“男人的圣經,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總感覺單薄了一些,書中包含的是智慧和真理,而生活不僅僅需要智慧和真理,因為邁克爾一開始并不像涉足家族生意,作為第二代成功的教父,他想安安靜靜的上學,安安靜靜的和他的凱在一起,但是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事情不是非做不可,做了也不值得再次提起,不需要給自己找什么正當?shù)慕杩?rdquo;。父親已經倒下了,兄長被殺害了,一個家族還在指望著生存,他只能放棄自己的生活設想,想方設法來做點什么。幾年的隱忍,歷練,最終換來了家族的興盛與仇家的消失,開始贏得了新的尊敬和臣服,唐·邁克爾。
讓朋友低估你的優(yōu)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陷。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文藝小礦工
公眾號:寫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