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說課稿:《玲玲的畫》說課稿
一、說教材
《玲玲的畫》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
課文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fā)下,玲玲開動腦筋,被弄臟的地方被“變”成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掩蓋污漬,還給作品平添幾分溫馨。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二、說學情
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意深刻,對啟發(fā)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較強的指導意義。剛升入二年級的孩子求知欲比較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情特點,結合本課內容,在三維目標基礎上,將本課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能力:會認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會寫四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試著用關鍵詞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讀懂爸爸的話,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二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本課重難點設置為: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直觀教學法、朗讀教學法、合作研讀法。
(設計意圖:本課面對的是二年級學生,低段孩子對直觀教學比較感興趣;同時新課標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學法:課前預習、朗讀感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激趣導入,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學生熟知、感興趣的問題“你們喜歡畫畫嗎?最喜歡畫什么?”將學生帶入情景,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距離。隨后揭開課題,板書、齊讀課題,并簡要闡述課文,順勢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感知內容,了解大意。
1、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通過多媒體展示自學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你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
2、借助多媒體,檢查生字詞?;脽羝故編匆羯?,去拼音生字(指名拼讀、同桌互讀,賽讀、集體讀等),留適當時間讓學生說如何更好地記住這些生字,讓學生找出本課難寫的生字“候、獎、拿”,老師給予重點指導書寫,為了進一步鞏固生字詞,幻燈片再次展示生字詞摘蘋果游戲。
3、在學生標好自然段序號的基礎上,指9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并再次思考:“你讀了、聽了課文知道了什么?”學生說,老師歸納概括。(配合幻燈片出示)
(設計意圖:1、新課標第一段有識字、寫字要求,并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夠掌握漢字基本筆畫和偏旁,學習獨立識字的方法。
2、檢 查學生生字詞認讀情況,能夠掌握學生是否對課文讀通、讀順,為研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三:研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能力,德育滲透。
此環(huán)節(jié)為了照顧課文整體美,我摒棄了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直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關鍵詞展開教學。
1、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玲玲情感變化的三個關鍵詞“得意—傷心—滿意”,教師順勢提問:“玲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變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文中找出分別描寫玲玲情感的段落,借助多媒體出示課前準備的三幅圖片進行對比,進一步了解玲玲的情感變化。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要求。)
2、在緊抓玲玲情感主線的基礎上,采用自讀、師范讀、指名讀、集體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讀文興趣,體會玲玲的情感變化,深度感悟文本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把畫弄臟,傷心的哭泣時,我這樣設計:“同學們,畫弄臟了,她那么傷心,又是如何做的呢?聽老師讀課文,(7、8自然段)拿起筆劃下玲玲的做法,誰來說玲玲的做法”。教師適時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嘴、動腦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3、借助幻燈片出示重點詞句爸爸的話。采用多種形式讀,在讀中背,背中悟。理解爸爸的話,懂得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設計意圖:再次借助讀書實踐,升華學生對課文內涵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走進生活。
為了更好的突出文本內涵,我對重難點進行了拓展延伸.—“幫幫老師”,教師出示一條布滿花朵的手帕,在手帕的一角卻破了一個洞,破壞了手帕的整體美感。教師順勢提問:“誰來幫幫老師?” 學生發(fā)動思維、展開想象,說出修補手帕的方法,使手帕變得更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不僅培養(yǎng)孩子說話能力和處理事的能力,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七、說板書設計
教學中板書必不可少,精心設計好板書,是有效教學之一,根據(jù)課文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5.玲玲的畫
得意—→傷心—→滿意
(壞事) 動腦筋 (好事)
【本文作者:二郎中心小學 王 靜】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