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記隨筆:有一種生活,叫瓦爾登湖
心情日記隨筆:有一種生活,叫瓦爾登湖
“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瓦爾登湖》
其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生活。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忘了。
1845年,有一個男子在瓦爾登湖旁,親手搭建了一間小木屋,在這依山傍水之處,自給自足地生活了兩年。然后以這段隱居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本不朽名作——《瓦爾登湖》。
今年是該書作者梭羅的200周年誕辰。
在他僅四十四歲的生命中,一直默默無聞,他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生前并不為同時代人所賞識和重視。
事實上,他的名聲日隆,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后。
隨著科技與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破壞日趨嚴重,人們開始意識到,似乎有什么不對。
于是想起來,曾有個人很早就憂患并呼吁:回歸自然。
于是回過頭去看那些有點像一個孤獨的話嘮自言自語的文字,發(fā)現(xiàn)了一種迷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與自然的浪漫史,一種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一個具體化的自然的概念,還有人類永恒不變的希望接近自然并與自然融合的愿望。
8年前,我在阿哈湖水庫邊租了一間民房,住了兩年。
平時趕最早一班唯一進城的公交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到幾平米的小屋,打開我唯一的奢侈品電器——音響,放上淘來的黑膠碟,聽著那些穿越時空的聲音,看著那些久遠的人留下的文字,沉醉其中。
周末天晴時,帶上一本書,租一條船,劃到湖中間看書。不知過去多久抬頭看時,船飄到了山腳下,在湖光山色中流連忘返。
有次和公司同事一起出差回來晚了,邀她去我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出門時她說:“不知道你怎么能忍受這么清苦的生活。”
其實那時我剛從繁華的大都市回來,之前的工作、生活條件確實“好”得多,我卻感覺自己只是個工作機器,只有在湖邊生活期間,我才感覺,自己是活著的。
那時天地間萬籟俱靜,湖邊一整天都難得見到一個人,偶然天氣好時才會遇見幾對學生情侶。
現(xiàn)在的阿哈湖已經(jīng)改造成濕地公園,我再沒有去過。
我也在努力讓自己活得“現(xiàn)實”些,畢竟如梭羅那樣的思想家,有時也不得不去工廠打工,多掙點銅板維持生活。
事實上梭羅并非要人們都回到農(nóng)業(yè)時代,都去隱居,這也是不可能的事。
他只是告訴我們,人需要有警醒的生活,永遠在心中保留一塊屬于自己的凈土。正如他在《瓦爾登湖》的結(jié)束語中,向所有人宣講的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理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nèi)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與一位杭州的朋友是奇遇,因我們曾走過同樣的路,徒步進雨崩,在拉薩曬太陽,我們都很巧的——沒遇上。
半生浮沉后,他在杭州郊區(qū)有了一個馬場,有山有水,還有一大片桃林,池塘里有鴨有魚。
我在朋友圈的視頻中,看見他騎著一匹白馬,在草地上馳騁,就像史詩片中的勇士一樣。
昨晚在微信上采訪他,問他覺得現(xiàn)在的自己擁有什么?
他回答:“沒有擁有什么,只是做自己想或喜歡做的事情。”
隔一會又發(fā)來一條信息:“如果說擁有,只是在某些時候擁有簡單的快樂和幸福感,同時也給予了更多小朋友和成人,一種身心愉悅的生命體驗。”
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營造他所向往的生活,且心中有他人,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向不到的成功的。
但在一個視頻里,我還是看見遠處正在修建的高樓,和堆滿黃土的工地......
本來有些擔憂,想問問馬場是否會受到“侵襲”,可最后還是沒問。
我想,一個把生活當成信仰的人,沒有什么能真正毀掉他的理想國。
公眾號:雨軒小記(yuxuanxiaoji )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