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對課堂的期望值:輕輕地握住手中的沙子
論教師對課堂的期望值:輕輕地握住手中的沙子
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眼見學生徜徉在自己所引領的文學殿堂之中,學生收獲的心滿意足或是意猶未盡對于自己來說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成就感。那么,課堂自然就是師生幸福交流的重要平臺。對于這個平臺的期望值,也正是每個教師對于生活的期望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對于課堂,到底應該有著多高的期望值才恰當呢?
引發(fā)我思考的緣于《鄉(xiāng)愁》這一課在不同教學班級的教學活動。余光中的這首抒情詩通俗易懂卻又飽含深情,面對一首回環(huán)往復、一詠三嘆的詩歌,自己首先喜歡上了它。備課間無意找到了滄桑感倍顯的朗誦作品與鄉(xiāng)愁的詠嘆調,如獲珍寶般我將其帶入了課堂。欣喜地發(fā)現(xiàn)第一個班學生的情緒在作品的詠嘆與訴說間由騷動化為了沉靜,音樂結束后,教室里靜靜的,學生口中似念念有詞地揣摩著詩中的情感。自己為這小小的成功激動不已,帶著這樣的情緒,所設計的教學流程:進入情境——欣賞形式——掌握方法——拓展練習如期展開。而且在與學生的交流間偶爾還能碰出意外的火花,如由《鄉(xiāng)愁》第二節(jié)對于妻子的思念聯(lián)想到的情感相通曲《濤聲依舊》;第四節(jié)游子望歸學生哼出來的《故鄉(xiāng)的云》;學生整體朗讀水平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讓我激動不已。一切都在共同探討、共同深入的氛圍中進行,下課鈴為此堂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回到辦公室,進一步追擊著這堂課的不如人意之處:流程不緊湊;讀的環(huán)節(jié)精致;語言不夠精練;問題設置過難等。將這些在上堂課出現(xiàn)的問題一一進行調整,讓自己的下堂課的預設盡可能完美,期待著下堂課與學生一起產生的更為和諧的共鳴。
帶著了然于胸的充分準備與期待走入教室,上課鈴醞釀著我的蓄勢待發(fā)。然而,課堂開始不到五分鐘,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進入情境中便開始出現(xiàn)差錯,一個頑皮的學生故意將頭貼在音箱旁,這一舉動引起了教室內一陣哄笑,從那一刻起,學生的情緒便很難集中起來,課堂畫面頓時陷入渙散。而《鄉(xiāng)愁》本身就難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不細細品味、以讀促情的話就很難生成詩歌與學生的對話,更遑論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了。而我對這一沒預設到的局勢想不到什么好辦法控制下來,心里打起了小鼓,盡管一個勁的對自己說:沒關系,找住興趣點以期再抓住學生。但情緒和注意力都很難集中在文本的解讀上了,更別說教學靈感,基本的教學流程都在自己勉強說教中和學生的勉強接受中進行,整個過程都是那樣干巴巴的,像沒有了水分的水果,光鮮和味道全失去了。不變的下課鈴響起了,隨著它踱出教室的步子卻是不甘而又酸楚的。
坐在辦公桌前,自己想了許久:為什么同樣的教案會有兩種不同的教學結果?為什么精雕細琢后的準備狀態(tài)還不及不夠成熟的教學效果?為什么自己的教學情緒會是漸入佳境與墜落谷底的不同感受?冷靜下來,漸漸有了一些答案:第一堂課的期望值居中,帶著輕松的心情披掛上陣,對于學生的反應沒有過多的期望,然而,隨著他們毫不掩飾地喜歡上《鄉(xiāng)愁》的情緒,我的激情隨之被調動,變成了一直水乳交融、和諧響亮的課堂交響曲。第二堂課理所當然地凌駕在第一堂課之上,對于學生和自己都有了明顯的要求。帶著此種沒有縫隙的期望值走上講臺,體味到的是高處不勝寒。
那么,每堂課是不是無為而治要好呢?或說不應該有期望值呢?我想不能完全否定期望值的價值,至少它是創(chuàng)造的來源,激情的先遣力量,也是備好一堂課的動力所在,所以它應該有!但是期望值也應該適中恰當,不要過高地期望課堂預設的作用,因為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有二:即精心的課堂預設與精彩的課堂生成。期望過高反而受了約束,如一些不成功的公開課,教師們在課堂預設上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是源于課堂生成均不夠理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心態(tài)不夠平和,這樣勢必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期望高導致處理偶發(fā)教學事件的能力降低,處理不當影響教師學生對話情緒,情緒低落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效果差進一步影響教師的自信心。如此一來,課堂便談不上精彩了。
就如握沙理論,握得越緊,流得越快。輕輕地握住手中的沙子,沙子就穩(wěn)穩(wěn)地停留在你的手上,以平和的心態(tài)淡然處之,留給自己和學生的將是一個愜意而和諧的空間。
本文作者:仇娟娟(微信公眾號:沙老師作文課堂)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