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民俗文化 > 諺語 > 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有哪些

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有哪些

時間: 宇晴1008 分享

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有哪些

  端午節(jié)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古今往來民間一直流傳著許多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018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歡迎大家閱讀。

  2018關于端午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xiāng)子·端午》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

  2018端午諺語推薦

  吃菜豆仔茄,吃了會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節(jié)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吃了端午筗,還有三更凍。(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廣東潮汕)

  鄉(xiāng)下不識字,過節(jié)過初四。 (福建)

  未吃五日節(jié)粽,破裘不甘放。 (臺灣)

  洗午時水,無肥亦嫷(漂亮)。 (臺灣)

  午時水洗目睭,明到若烏秋(大卷尾,鳥名) (臺灣)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臺灣)

  吃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老。 (臺灣)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廣東)

  五月節(jié),小噠埠廣東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節(jié)粽,破裘毋甘放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端午(五)請菩薩,端六發(fā)烏賊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江蘇)

  端午佳節(jié),菖蒲插屋。 (江蘇)

  端午節(jié)賣菖蒲 。(溫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 。(溫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浙江)

  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詩家端午吊離騷。 (南京)

  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的由來: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由來:紀念伍子胥

  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jié)的由來: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看了2018關于端午的詩句和諺語還看了:

1.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和諺語

2.關于小暑節(jié)氣的詩句和諺語匯集

3.關于端午節(jié)的諺語 端午節(jié)的諺語

4.端午節(jié)諺語 關于端午節(jié)的諺語

5.端午節(jié)的諺語 經(jīng)典的端午節(jié)諺語

6.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諺語

32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