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好方法
自己背的詞語和成語一定要及時復習,以免自己遺忘,課文中的詩句也要經常復習,自己在生活中也要嘗試著,讀到詩文想意境,看的景能物想到詩文。下面小編帶來的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好方法
一、識字與寫字:
1、學會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jié)。
2、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認識常用漢字1500個。
4、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1、能在生活環(huán)境中認字。
2、能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識字的能力。
1、養(yǎng)成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的習慣。
2、培養(yǎng)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3、養(yǎng)成不認識的字主動查字典的習慣。
二、閱讀
1、用普通話誦讀課文,回答問題,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
2、認識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的標點符號同,并能體會標點表述的不同語氣。
3、積累并背誦文中的好詞好句。
1、開展想像把課文中的故事接著往下編,培養(yǎng)想象能力。
2、誦讀兒歌和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文的優(yōu)美。
1、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邊看邊想,邊看邊做記錄。
2、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并能合理運用。
三、寫話
1、能按要求寫一句或幾句話。
2、學習使用句號、逗號、感嘆號等。
1、在寫話中能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
2、能模仿文中兒歌,自編淺顯的兒歌。
1、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每天寫一句話。
四、口語交際
1、能聽清楚別人講話的內容。
2、用普通話和別人交談。
能根據(jù)環(huán)境說幾句話。
1、聽人說話時注意力集中。
2、養(yǎng)成邊聽邊想、邊聽邊記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經驗總結
語文是三門主要科目之一,學好語文就需要同學們的不斷積累,而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語文學習方法。下面總結出五種小學語文課上的朗讀教學方法,一起來學一下吧!
學語文課上的朗讀教學方法
1.要保證讀書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
教師(或學校)可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guī)定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對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說實在的,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guī)蹈矩”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還是多讀讀吧。
2.應調動全體學生參與
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xiàn)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例如《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痹鯓硬潘阏_地讀?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
只有聯(lián)系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4.精選練點,錘錘有聲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讀、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讀法,可進行音變、氣聲的訓練?!鞍 钡木唧w讀法是:“靜啊(nga)、清啊(nga)、綠啊(wa)、奇啊(ya)、秀啊(wa)、險啊(na)。”還可告訴學生,隨著讀“啊”字,氣流也輕輕帶出,以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之功效?!渡嚼锏暮⒆印肺馁|兼美,行文活潑流暢,語言頗具層次美、節(jié)奏美、形象美,是進行朗讀節(jié)奏訓練的較佳訓練點。
“滿山遍野/都有/他們的腳印,在山岡,在竹林,在小溪,在草叢……帶著重號的讀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讀得輕快而短促,讀出明麗清脆,“在草叢……”要讀得漸慢漸輕并有余音,體現(xiàn)省略號的余味無窮。這樣讀,“大珠小珠落玉盤”,叮當有聲,錯落有致,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音樂美。同時,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5.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
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
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竿充數(shù)”和產生唱讀的溫床。
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作用又有區(qū)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zhí)教者要體現(xiàn)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不同級的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
從教材要求上講,小學語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級)的教學,著重是進行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 說、閱讀、寫話的訓練。從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七至八歲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在認識、理解事物或學習時往往要借助實物或形象。要學生掌握簡單的學習方法,具體說來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學習漢語拼音和簡單的漢字。
2.學會寫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記憶法、趣味記憶法、情境記憶法背誦課文。
4.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的方法。
5.通過先想后說的方法,說、寫完整的話,通順的話,規(guī)范的話。
6.課后能用復習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或家長要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手段,教會學生學習。這個階段中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多數(shù)是從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小學語文中年級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的中段(三、四年級)教學,著重進行段的訓練。通過對段的理解,段的練習,逐步過渡到 篇的訓練,這時的中年級學生,已是九至十歲。從心理特征上看,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漸發(fā)展起來,有意注意也隨之增長,能較為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行動。思維方式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從語文知識上看,學生已學會漢語拼音,能認識1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有了較為豐富的感性知識,因此,在這個階段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簡單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學會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課前預習找疑點,課堂筆記記要點,課后復習抓重點的方法。
2.學會用音序、部首、數(shù)筆畫的方法查字典、詞典,理解詞語。
3.學會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變化觀察法”(以方位為序進行觀察),“時間推移觀察法”(以時間為序進行觀察),“情節(jié)發(fā)展觀察法”(以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為序進行觀察),“移步換境觀察法”(以地點移動為序進行觀察)。
4.學會按時間先后順序,事情發(fā)展順序,總分思路順序介紹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分段的方法。
5.學會用“摘句法”、“歸納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學會用“理序法”、“路標法”、“化整法”、“提綱法”、“首尾法”背誦課文。教師或家長在這個階段中,要開門見山地教給學生各種具體的學習方法,并在教學中進行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在練習中反復實踐。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的高段(五、六年級)教學,著重是進行篇的訓練,要在加強對課文條理、層次、內容理 解、篇章結構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布局謀篇的訓練。這時的學生,年齡已達十一、二歲。從心理特征上看,他們已能長時間地、有效地知覺事物,能區(qū)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維的發(fā)展已達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強。從學習方法上看,他們已基本學會和掌握學習語文知識基本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這個階段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學習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提高。
1.學會用“比較法”掌握不同類型課文的內容、結構、特點。
2.學會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通過邊讀、邊質疑、邊釋疑的過程得到新的知識。
3.學會用“連綴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審題歸納法”、“重點段落歸納法”、“課后問題歸納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學會用“課題分析法”、“重點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內容法”、“找文中總結、小結、過渡或議論等關鍵句法”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學會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
6.學會用“總結提高的方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使自己的學習方法更科學,更系統(tǒng),更完善。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經驗總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敝劣谶x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jù)這些教育理念,教師采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于現(xiàn)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huán)節(jié)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yǎng)。我們連續(xù)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wǎng)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鉆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后,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洞蠡依恰?、《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并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fā)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jù)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并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碑斘易屗麄冋f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庇械耐瑢W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边€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弊钣腥さ氖悄衬橙煌瑢W的發(fā)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象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xié)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fā)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yè):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么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tài)、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借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xiāng)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xiāng)的小河、家鄉(xiāng)的柳樹、家鄉(xiāng)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恒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wěn)步上升。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經驗總結
我是在小學語文這塊沃土中辛勤耕耘了十八年的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對于字詞教學有很多的體會與感悟,現(xiàn)在總結如下:
一、字詞的認讀
字詞教學的第一步是識字教學,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認讀字詞,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記憶識字與趣味識字相結合;生活識字與閱讀識字相結合等。
二、字詞的理解
字詞教學不僅僅是認讀,正確的理解也相當重要,對于字詞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書理解字詞;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重點字理解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利用找近義詞或者反義詞來理解詞語;拆字組詞法來理解詞語等。
三、字詞的積累
字詞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發(fā)散性。我在字詞教學中,常常讓學生來做一個詞語游戲——生字開花。即:根據(jù)生字的特點,鼓勵學生多組幾次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去想有由這個生字詞想到哪些成語、哪些古詩句、哪些俗語警句等,這樣孩子們由一個生字可以積累好多新詞,認識好多成語,俗語,古詩,名言,警句,這樣的字詞教學,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匯。
四、字詞的運用
字詞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運用了。所以,在字詞教學中,我讓不僅讓學生正確認讀,正確理解,豐富積累,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意識,我從興趣入手,展開星級運用闖關賽,如:1、書面運用要求:能用一個詞說一句話;能連用兩個詞些幾句話;能用更多的詞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甚至用給定的幾個意思毫不相干的詞語、句子等寫一篇小練筆。2、口頭語言的運用,就是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表述表達中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字詞。
總之,字詞的認讀——理解——積累——運用是字詞教學的四部曲,這是我在字詞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各位老師共同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經驗總結
一、整體與部分
有人提出“語文教育整體觀”。所謂語文教育整體觀,除了教材內容之外,在教學上,強調閱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
如何理解閱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從閱讀一篇文章來說,如果是強調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過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必須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因為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閱讀(整體)——分段閱讀(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體)。因為一篇文章是有結構的,是分段構成的,篇和段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一段之中,是由詞句表達的,段和詞句也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讀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當然,在讀某一段時,必須明確該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讀某一句話時,必須明確該句在這一段中所表達的意思;最后達到對全篇的理解。從學生的作文來說,一般也要從造句開始練習,再寫片斷,最后寫整篇文章。如果是整體輸出,從一年級就要寫成文章,豈不是要求過高了?
關于閱讀課要“讀整本的書”。讀書和學習閱讀是否有區(qū)別?學生的課外閱讀當然要讀整篇、整本書。但是小學的語文課不能強調讀整本的書,整本書也只能節(jié)選作為教材。閱讀教學要教學生學習閱讀,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體讀。不能因為強調整體而忽視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視了整體,必須是整體——部分——整體地去讀。
二、分析和綜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體性的特征,思想的發(fā)生是整體的……有機的思想的整體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是相關聯(lián)的,認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讀書就要“整體輸入,整體輸出”。這里將思想與思維方法混為一談。分析與綜合是人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是彼此相反又緊密聯(lián)系的過程。學生學習語文離不開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
語文教學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讀全篇課文之后,分段學習:讀段時要理解段中的詞句。其優(yōu)點,可以對字、詞、句、段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理解得具體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處,過多運用分析法往往忽視對全篇課文的理解和運用,容易削弱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時期由于語文教學過于提倡分析,造成語文教學出現(xiàn)支離破碎的語言堆砌傾向,這是我們不贊同的。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如一只瓷花瓶,整體觀賞十分美麗,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會失去花瓶的美。同樣,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把握,才能體現(xiàn)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讀一篇文章的目的,從理解的角度講,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內涵,理解字詞句的目的也是為了能讀懂全篇。從運用的角度講,學了語言就是要會表達,學會說話、作文,學習遣詞造句,也是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著眼于整篇,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語文教學的綜合方法,就是著眼在 篇章的讀寫和積累上。閱讀中,重視對 篇章內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訓練中,重視全篇的朗讀、默讀、背誦;作文中,重視思想內容的正確性、謀篇的完整性。這是其優(yōu)點。目前在扭轉過多的分析時,強調整體和綜合是正確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為語文教學的綜合法,其不足之處,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夠,往往也影響對 篇章的理解,如果連一句話都表達不清,也難寫出通順的文章。就如編織器物,如果原材料質地不好,必然會影響編織器物的完美。所以著眼全篇,還要打好字詞句的基礎。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最完善的辦法是在語文教學中將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運用:既著眼于篇,又要把字詞句基礎打得牢固。語言訓練,并不是只作語言分解性的訓練,對小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綜合性語言訓練;進行讀書、背誦、作文訓練,積累語言。但是讀書也不能囫圇吞棗,作文有了構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寫。我還是主張:講讀課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過必要的詞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須落實在 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賞,去運用。
三、內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淡化形式”。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語文的內容和形式是統(tǒng)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講:“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別不開的,沒有高度的語言藝術,表達不出高深的思想。”從語文的選材來說,除了內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須要從文章形式著眼。關于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qū)別,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設置有明確要求,既要重視“豐富的語言積累”“注重情感體驗”,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這個目標體現(xiàn)在各學段中,尤其在第三學段,關于閱讀的第5條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边@些要求既說明閱讀和閱讀教學是不同的,又說明注意文章表達方法和過去教師大講文章表達方法知識也是不同的。我們要正確地理解這句話,是“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也就是說,對于小學生不能要求過高,重點應放在精彩的、邏輯嚴密的詞句表達上;高年級適當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結構的合理性,開頭、結尾的生動和深意。要指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優(yōu)美語言,“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就是說,對“文章表達方法”不能由教師去講知識,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體會”、去“領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些都說明“課標”是非常重視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思想和語言的統(tǒng)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從“課標”制定以后,在語文教學中都很重視學生的語言感悟,這是很正確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詞。好像一談理解就給人一種教學的陳舊感。這是有待商榷的。這里必須明確感悟和理解的關系。
人的認識是由感知——理解——應用構成的過程。理解是人的認知過程中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屬于你所有?!睂W習任何知識,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讀書不理解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語言的感悟、欣賞和運用。因為理解就是將事物內在的聯(lián)系和關系揭示出來,認識事物的本質。語文教學中的理解,就是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間、人物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明白一段話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話中的句子讀通,要讀懂一句話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有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釋。我們反對的是讓學生抄寫辭典上的詞的概念,為了考試去死記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詞,尤其是一些成語,就要先把詞的本義弄明白,再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說,對語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對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詞句,使重點詞句的內涵具體化為一種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寫的是什么。(2)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間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深入讀書,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內容的要點,還要能綜合地感受思想內涵,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課文內容。(3)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通過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情語,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的共鳴。從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維過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開的。
語文教學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階段,還要引導學生有所感悟。要觸動學生的感情,使之動情,才能有所悟。學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個性特點,同一件事情,每個學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個性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