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數學成績的課堂教學方法
提高小學數學成績的課堂教學方法
雖然六年級數學的課堂時間足夠多的多,但是還需要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的成績有所提高。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傾聽能力
傾聽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修養(yǎng)。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才能開發(fā)智力,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如在課堂上不認真傾聽,其結果往往是課后一問三不知??梢姡瑑A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1、要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使學生想聽.數學教學以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為主,所以數學課程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要設計好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并設置好鼓勵和激勵的措施。
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課堂活動,把音樂、游戲、情景劇等引入課堂。2、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使學生會聽.教師在上課之前應提前到班,督促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要讓學生在聽課前做到“心靜”。同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聽別人說話時應該全神貫注,要注視老師或同學的眼睛,不能東張西望、心猿意馬,盡量聽懂對方的意思;傾聽時不能打斷對方的話;有些學生能力稍微差些,在聽之前,老師要給學生提一些要求,如:“仔細聽,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哪些內容,等下要提問”這樣,學生有了目的,就會更加注意地去傾聽。3、是要養(yǎng)成學生傾聽的習慣.學生學會傾聽了還不夠,老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傾聽技能的訓練,要經常讓學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fā)言后,再讓學生復述剛才發(fā)言的內容,這樣慢慢讓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yè)設計時,創(chuàng)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后,可讓小學生自己為運動會設計獎杯:①每一樣圖形都要用上。②設計要科學,外形要美觀大方。③設計自主性作業(y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yè)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如:在復習了"購物"后,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的知識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篇數學日記,記錄下自己在購物的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說說自己買東西的經驗。兒童的心靈是很美麗的!在買賣過程中,有的賣主找多了錢給小朋友,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主動給賣主說,還退回正確的錢數給賣主,賣主連忙稱贊他聰明!通過這樣的自主性作業(yè),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對他們情感進行了表達,無形地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突破思維束縛,提升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發(fā)散思維的前提。思維的片面性表現(xiàn)在機械、呆板,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題目稍有變化,就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在數學教學中,根據題意開展變式訓練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訓練,是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廣闊性的有效辦法。
如在教學中,通過討論,征集出色解法,開啟學生思維,拓展解題思路,讓學生進行體型變換,再共同解決,這樣既增長了學生知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更加深了他們對同類型問題的本質的認識,同時更使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得到發(fā)展,使學生思維進入天高地廣的佳境。
克服思維惰性,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思維的惰性是影響發(fā)散思維的障礙,而思維的積極性是思維惰性的克星。所以,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例如,在教學《乘法初步認識》中,我先出示了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雖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爾后,我又出示3+3+3+3+1,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這樣的算式:3+3+3+3+1=3×5-2=3×4+1。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墻角”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墻角”的“角”,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提高小學數學成績的課堂教學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