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第一單元知識點有哪些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jù),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七年級歷史下第一單元知識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七年級歷史下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1課 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
統(tǒng)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tǒng)一全國)
滅亡:618年(隋煬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諸多方面創(chuàng)規(guī)立制,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朝代,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新局面。具體表現(xiàn)在:選官制度上開始實行科舉制;在經濟方面開通了連接南北的大運河。
1、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
①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②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長度和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④四個組成部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⑤連接五條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⑥開通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2、科舉制(隋煬帝)
①創(chuàng)立(隋朝):隋文帝開始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chuàng)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最為重要。武則天:首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③發(fā)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舉制的積極影響: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革,加強皇帝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官吏選拔范圍。2)推動教育發(fā)展。3)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續(xù)1300多年。
三、隋朝的滅亡
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時間:618年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以長安為都城,李淵就是唐高祖,并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
(1)主觀原因:他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他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2)客觀措施:①任用賢能。唐太宗廣納賢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房謀杜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創(chuàng)于隋朝);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③經濟方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④邊疆管理。唐太宗時期先后擊敗東、 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
三、女皇武則天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在科舉考試方面創(chuàng)立了殿試制度和武舉,親自面試考生,后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時期)
(1)措施:①任用賢能。任用賢相姚崇和宋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③經濟方面。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編修經籍。
第3課 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出現(xiàn)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yè):紡織業(yè)品種繁多,蜀錦冠于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的青瓷、 邢窯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業(yè):長安城人口百萬,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有市:商業(yè)區(qū)和坊:居民區(qū))。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意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松贊干布。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4、唐玄宗時,將金城公主嫁尺帶珠丹。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特點:開放,充滿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詩::①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②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③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唱,深受大眾歡迎。
2、書法:唐朝最著名的書法家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3、畫家:唐朝最著名的畫家是閻立本和吳道子。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與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 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 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鑒真東渡:唐朝最富影響的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貢獻。(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東渡失敗,第6次才成功,雙眼失明)
二、與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歷盡艱辛,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玄奘的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頻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國來華的原因):
A、唐朝政權強大,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B、唐代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C、玄奘、鑒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陸交通發(fā)達。
四、唐朝的對外政策:對外開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對我們今天的啟示:A.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fā)達,文化先進才能對于國外產生輻射力和吸引力.B.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弱的轉折點)
1、原因:A、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B.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C.節(jié)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D.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jié)度使,逐漸擴張勢力。
2、人物: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
3、結果和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
二、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結果:被朱溫與其他藩鎮(zhèn)聯(lián)合鎮(zhèn)壓,但給唐朝統(tǒng)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三、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四、五代十國: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xiàn)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jù)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影響:五代十國雖然是一個政權分立的時期,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學習歷史的竅門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時候,歷史知識點不是不需要記憶,而是需要去理解。我們能夠理解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記。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單獨閱讀書上的文字,還不足以真正理解了這些歷史內容。我們可以借助地圖、表格、繪畫,以及改編的故事來理解。
歷史比較法的運用。比較分析法在很多學科得到廣泛應用。歷史比較分析法可以能夠更好的幫助你理解和分析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響力。如古代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對比;英國、法國、美國、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
地圖和圖表的使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很多歷史讀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圖、表格和繪畫。這些設計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歷史。地圖可以清晰的看出歷史的地理沿革、關隘位置、行政區(qū)劃。一般來說,歷史表格主要是對某些歷史事實的歸納和總結,有時候會采用經濟學和統(tǒng)計學的方法。
對人名、地名的記憶。很多歷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記憶,或者記在后面,忘記前面了。我們可以把某一個歷史人物與相關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好記憶了。如漢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張騫出西域;建立察舉制。單一記憶人名、地名難以牢固記憶,需要我們把人物、地名、事件聯(lián)系起來。這樣記憶還比較全面些。
如何短時間提高歷史成績
1、 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guī)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lián)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紙龃痤}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注,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七年級歷史下第一單元知識點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