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末考試知識點
高一歷史的知識點整理對復習和鞏固知識很重要,所以很多高一學生認為歷史的學習只靠死記硬背,枯燥乏味。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砀咭粴v史期末考試知識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期末考試知識點
一、漢朝
1、中朝(內朝):由皇帝親信近臣(侍從、秘書)構成(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決策,導致由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決策之外,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2、刺史制度: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內容:中央的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別負責起草詔令、審議和執(zhí)行。尚書省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相權一分為三,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三省六部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機構的行政效率。
2、科舉制:隋唐以后,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婆e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
☆評價科舉制:
進步性:a.科舉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b.這種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c.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試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范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婆e制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選官方式,其實是一種將“天下英雄”誘入掌權者能夠控制的范圍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設立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行使宰相職權,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3、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了宰相財權;
4、設樞密院掌軍政,分割了宰相軍權。
四、元朝
1、中央:設中書省作為行政機關,替代三省,直接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
2、地方:實行行省制(行中書省的簡稱),加強了中央集權,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高一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有哪些特征?
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原始晚期)
②多種經營模式長期并存(官營、民營、家庭)
③地域分布廣、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分工越來越細、技術先進
④生產水平長期于世,產品遠銷歐亞非
⑤官營:長期占據統(tǒng)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斷萎縮私營:不斷發(fā)展,明中后期逐漸占主導地位,某些部門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官營:規(guī)模龐大、行業(yè)眾多、分工細致、組織形式嚴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產軍用品和皇室、貴族消費品;
私營:主要生產民間消費品
家庭:手工業(yè)是農戶的一種副業(yè),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賦稅,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場出售。
⑥與農業(yè)發(fā)展密切結合,受農業(yè)制約
高一歷史重要??贾R點
經濟重心的南移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時間:南宋時期。
南方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發(fā)展的表現:
1)水稻躍居全國糧食作物首位;
2)太湖流域成為全國的糧倉,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3)經濟作物的種植很普遍;
4)桑蠶業(yè)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
5)官府在杭州、蘇州、成都等地都設有官辦的絲織作坊,江浙一帶出現了“機戶”;
6)南宋末年,海南島已發(fā)展出較為先進的棉紡織工具;
7)江西景德鎮(zhèn)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海上絲綢之路:
1)背景:由于西夏的興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業(yè)的繁榮和經濟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視并鼓勵海外貿易。
2)三大外貿港:廣州、泉州、明州。
3)表現:在貿易港口設立市舶司;設有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貨貿易的“番市”。
4)大宗貿易商品:香料、絲織品和瓷器。
5)路線:以中國泉州為起點,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波斯和阿拉伯。
6)影響:不僅是宋朝政府獲得了巨額的財政收入,也給通商各國的文明進程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