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
高考作文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寫好作文可以為自己的分數(shù)增加不少的優(yōu)勢。在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很大概率都會用當年的熱點新聞來作為閱讀材料。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一
失聯(lián)兒子的苦衷可理解不可諒解
母親患癌后,失聯(lián)9年的高考狀元終于聯(lián)系家人!自己過得不好,是離開父母的理由嗎?雖然媒體報道不約而同在標題上標注了“高考狀元”字眼,但人們并非特別關心這個特殊的身份,而是此事涉及的倫理親情和價值觀問題,觸發(fā)了公眾的強烈共鳴。
據(jù)報道,2003年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理科狀元楊仁榮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后來因一科缺考沒能順利畢業(yè),之后既沒考研,也沒參加工作。父親得知真相后當面質問兒子“你對得起我們嗎”,“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我們死……”2009年,在給父親發(fā)完最后一條短信后,楊仁榮便失聯(lián)了。
今年7月,楊仁榮的母親被診出癌癥晚期,因多年未能見到兒子,她選擇拒絕治療,表示想再見兒子一面,“如果兒子不回來就不繼續(xù)治了”。從網(wǎng)上看到母親尋找自己的消息后,他終于主動與家人取得了聯(lián)系。
面對此事,網(wǎng)友們感慨良多:有的說“這樣的娃娃,父母心寒”,也有人說“不了解,不評價,回來就好”,“只要回來就好,沒有必要再打擾這一家人了”。
確實,我們應該為楊仁榮的“浪子回頭”高興,祝福這一家人終于可以團團圓圓,對于個中的坎坷曲折,也沒有必要糾纏不休。但是,此事所折射的倫理親情和價值觀缺失問題,卻值得進一步探討。
在激烈競爭和快節(jié)奏的當今社會,人情日漸冷漠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囿于諸多因素,家庭成員之間似乎也存在這種傾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成為“人生贏家”,逼迫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培訓班,不堪重負的孩子和父母形同水火,甚至動輒離家出走……
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身上的問題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父母當然有必要好好反躬自問,但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孩子,也應該適當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今天,媽媽再也熬不住了,癌癥把我推向死亡的深淵。人總有一死,我并不懼怕死亡,盡管我還不到六十歲。但我不希望帶著遺憾和自責離開?;貋戆?孩子。讓我再看你一眼,媽媽的時間不多了?!彼甲有那兄?,楊仁榮媽媽的一封信《孩子,讓我再看你一眼》,令人淚崩。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面對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告而別,甚至長期失聯(lián)呢?失聯(lián)9年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句“在外面做得不夠好”太輕飄!
好男兒志在四方。沒做出一番事業(yè),反而落得個落魄境地,確實心中有愧。但是,有沒有實現(xiàn)自己預定的人生價值,與“?;丶铱纯础辈]有必然關聯(lián)。身處競爭之世,挫折乃至失敗都是常態(tài),倘若一落魄便失聯(lián),又有多少家庭會支離破碎?“無顏見江東父老”只是心魔作祟,父母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平平安安?!案改妇愦?,兄弟無故,一樂也”。經(jīng)商致富、大展宏圖固然是人生贏家,平平凡凡地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何嘗不是幸福人生?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壯志固然可嘉,但可以作為自我激勵,卻不可一朝落魄便付諸實踐。一句“在外面做得不夠好”就失聯(lián)9年,可以理解但不可諒解。遭受挫折磨難了,更應該回到溫馨的港灣,調整身心,整裝再發(fā)。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二
抗擊疫情,90后用青春筑起防疫長城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阻擊戰(zhàn)已經(jīng)進入關鍵時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年輕的面孔以不同的姿態(tài)奮戰(zhàn)在各個戰(zhàn)線上。他們或是沖在一線抗擊病毒,或是堅守崗位奉獻群眾,或是援助災區(qū),或是慷慨相助熱心公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后。
勇于擔當,以責任之心逆風前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肆虐之時,一群90后摒棄“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的思想,用稚嫩的肩膀,接過長輩手里的接力棒,挺身而出沖在防疫第一戰(zhàn)線上,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與病毒作斗爭。在家長眼里他們是孩子;但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場上,他們是優(yōu)秀的戰(zhàn)士。他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在醫(yī)院各個科室,為病患分擔痛苦;他們戴上口罩拿起小本,走訪在社區(qū)和街道中間,為居民解決生活難題;他們抗起攝影機,沖鋒在一線記錄城市美好故事,用責任和擔當奏響青春之歌。
正視困難,以奉獻之心守護家園。在深圳,90后店主每天免費給居民派發(fā)蔬菜;在武漢,90后小伙19天給醫(yī)護人員送35份盒飯;在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過程中,從全國各地奔赴工地的90后,他們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有一份熱就發(fā)一分光,將青春的旗幟插滿整個抗疫的戰(zhàn)場。
敢于吃苦,以必勝之心抗擊疫情。處在抗疫攻堅時期,90后不逃避,他們自覺肩負起抗擊疫情的重任,始終保持必勝的決心不改。缺少護目鏡,自己做;為了節(jié)約防護服,一天不喝水不上廁所;為資助前方物資提前復工加班加點。他們努力在歷練中成長,承擔起青年人對這個社會應有的責任。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有許許多多的90后,奮勇向前,以青春之我,擔國家之重擔,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的使命,用青春筑起防疫的長城,點贊,中國青年!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三
為孩子成長注入體育基因
薛原
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鐘愛的一項運動,當越來越多的家庭將體育視作孩子成長的標配,當體育文化在校園里真正扎下根系,體育帶來的改變,將在更深層面影響著我們。
寒假將至,不少孩子的寒假計劃中都有體育的內容。林林總總的體育冬令營,北方的孩子可以選擇冰雪運動,溫暖的南方適合開展水上運動,還有豐富多彩的球類項目可供選擇……讓孩子的寒假動起來,帶來的不僅是身心健康和快樂,如果將視野拉開些,不知不覺間,也許映射著生活方式的變化。
童年的記憶里,體育應該是閃耀著溫暖亮色的那一塊成長拼圖。那些被稱為“國_”的體育項目,也往往和家庭、學校、朋友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0后”“70后”的童年里總有一張乒乓球臺,“80后”“90后”的記憶中,常有三大球的身影相伴。就像美國孩子會將棒球看作家庭生活的組成部分,歐洲孩子的童年烙印著足球的印記并伴隨一生。從體格到人格,運動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為無數(shù)家庭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最終,也融匯進一個民族的筋骨和精神,帶來更為深入和持久的變化。
為孩子成長注入體育基因,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齊心協(xié)力。體育應當成為撬動素質教育的重要杠桿,這不止體現(xiàn)在對體育課、大課間的重視和落實上,也應當體現(xiàn)在對如何度過寒暑假的規(guī)劃和引領中。在學校體育師資尚有缺口的情況下,合理引入更多社會體育培訓力量,使孩子的體育生活更為多元和專業(yè),也是當下切實可行的路徑。如今,“小眼鏡”和“小胖墩”在青少年中占比高等現(xiàn)象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視,體育運動這張“藥方”是治本之策。
日前,由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的《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明確提出,通過組織體育冬夏令營等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愛好,促進青少年掌握體育技能,養(yǎng)成終生體育消費習慣。這不僅是為體育消費培育當下和未來的市場,也是在為民族的未來培育更加健康挺拔的脊梁。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鐘愛的一項運動,當越來越多的家庭將體育視作孩子成長的標配,當體育文化在校園里真正扎下根系,體育帶來的改變,將在更深層面影響著我們。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四
這個春節(jié),我們以“靜”致敬
沒有春節(jié)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jié)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常態(tài),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jié)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jié)。
然而,這個春節(jié),真的不一樣。一個現(xiàn)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還在持續(xù),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與心態(tài),過好這個春節(jié),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jié)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jié)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guī)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fā)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zhàn)線上的“勇士”都已經(jīng)動起來了,他們?yōu)榱烁嗳说纳踩?,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么自駕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門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F(xiàn)在,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zhàn)勝疫情。
此時,“動”的沖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系。現(xiàn)在,不少地方已經(jīng)動起來,或是響起村里大喇叭,“各過各的節(jié),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fā)提示信息,“春節(jié)在家發(fā)信息,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沖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tài)”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在這里,我們鄭重倡議:如果你沒有非去不可的地方,請靜心待在原地,人在哪里,健康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年;如果你不是那些一定要“逆行”的醫(y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黨員干部、及時傳遞信息的新聞記者以及運送救援物資的相關人員,請靜心待在原地,讓“逆行”少一些壓力、給堅守多一些鼓勵、為信息打開更多通道。此時,的愛意是距離產(chǎn)生美,的善意是守好責任田。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zhàn)勝病魔、戰(zhàn)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五
農家女考上北大為何“感謝貧窮”?
背景:“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苯眨黄?8歲女生關于自己、關于貧窮、關于希望的文章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強烈反響。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新京報發(fā)表梁鑫的觀點:一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對貧窮能有如此認識和理解,值得敬佩,但這不足以形成輿論“感謝貧窮”的理由。有點兒社會經(jīng)驗的人都應該明白一點:絕不能因為家庭困難的王心儀考上了北大而感謝貧窮,也不能因為考上北大的孩子寫了一篇《感謝貧窮》而感謝貧窮。王心儀能考上北大,絕不是因為她家庭貧窮,而是因為她在家庭貧窮的情況下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她努力奮斗的結果,而不是貧窮的生活狀態(tài)的結果??嚯y沒有意義,戰(zhàn)勝苦難才有意義。這一個案可以給家庭困難的孩子帶來信心,但絕不能因此而肯定貧窮。輿論不能因為這樣一個個案,或直白或暗暗地感謝貧困,因為還有很多像王心儀一樣生活在貧窮狀態(tài)下的孩子,但他們并沒有王心儀的這份韌勁,在與自己的同齡人的競爭中早早地退出了;也不能因為一個階段性的結果值得欣慰,要去感謝貧困,因為王心儀還很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經(jīng)歷很多事。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么富裕?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么扶貧工作?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斗,但輿論如果借機將貧窮的狀態(tài)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小蔣隨想: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這其實是一種深刻而戲劇化的表達。任何思維正常的人都明白,苦難絕不是什么“善類”,更沒有“育人”的打算,它是對身心的嚴重傷害,甚至會扼殺人的生命。能夠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往往是靠堅韌、拼搏、奮斗,甚至還需要一點天賦、機緣、運氣。所謂“人生老師”“感謝貧窮”,是脫離苦海者的回顧性自勉。他們慶幸自己沒有被困苦和貧窮擊倒,將苦難和貧窮視為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相信未來的自己會更加堅強和勇敢。他們感到慶幸,是因為還有很多人沒能走出苦難與貧困的泥沼,或繼續(xù)受煎熬,或在痛苦中逝去。后者不可能感謝貧窮,也不會覺得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他們沒有心思談詩意,無法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談感想。后者未必沒有努力和掙扎,沒能擺脫困苦有各種原因,很難說他們有“錯”。無論對個人而言,還是從國家著眼,減少直至消滅貧困都是重中之重,社會不可能“眷戀”苦難和貧困。就本例而言,貧寒子弟考上北大,值得祝賀。王心儀表達的是,看到曙光者對黑暗的告別,以反諷的手法對苦難致“悼詞”。18歲的王心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會遇到其他人生坎坷,希望她繼續(xù)拼爭、不要迷茫。對眾多看客而言,不能刻板解讀一個18歲女生“感謝貧窮”。不然,反倒顯得幼稚可笑。
高中語文時評作文經(jīng)典素材積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