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5)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
專題八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一)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
一、《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①時間:1848年
?、谔攸c:公開表達鮮明的政治主張: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發(fā)展生產力
?、壑行膬热荩簾o產階級革命和專政
④歷史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人類社會的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什么說《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
因為:《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完善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三)了解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三、俄國十月革命: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資產階級建立起臨時政府。
2.1917年十月革命,彼德格勒的武裝工人、士兵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3.歷史意義:
?、偈赂锩嵌韲鴼v史的轉折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另一條工業(yè)化道路,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
?、趯κ澜鐨v史的影響:如對中國的影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中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了解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主要史實,認識美蘇“冷戰(zhàn)”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影響。
1.政治: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冷戰(zhàn)”的正式開始
2.經濟: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的目的在于遏制蘇聯(lián),所以遠不止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
3.軍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華約)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二)了解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
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1967年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結果: 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格局,沖擊著兩極格局,促進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fā)展趨勢。
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961年誕生,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反映了新興獨立國家積極謀求維護國家的主權。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美蘇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三)了解蘇聯(lián)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1.蘇聯(lián)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1)原因:
?、?0世紀以來蘇聯(lián)經濟發(fā)展速度越來越慢;
?、诟隊柊蛦谭蚋母锏腻e誤導向;
?、畚鞣劫Y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
(2)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的實質:社會性質的變化
2.多極化趨勢加強:
(1)表現: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積極推行單邊主義;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發(fā)展中國家等多種力量并存。
(2)影響:
?、儆欣谙魅醢詸嘀髁x和強權政治;
?、谟欣诮⒐侠淼膰H政治經濟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3.總結兩極格局瓦解的因素:西歐、日本崛起,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發(fā)展,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
必修二 經濟模塊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了解鐵犁牛耕耕作方式的形成,了解都江堰的史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1.耕作方式的進步
?、僭忌鐣捍笠?guī)模集體耕作(刀耕火種)
②春秋戰(zhàn)國:精耕細作(鐵犁牛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用動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現
?、厶拼呵@犁(標志傳統(tǒng)步犁基本定型)
2.水利的興修:戰(zhàn)國時秦國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
3.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俎r業(yè)是古代中國最基本的經濟形式;
?、?amp;ldquo;男耕女織”式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成為中國農村的主要經營方式。
(二)列舉漢絲織,商、春秋、漢冶金,唐、宋、明、清時期陶瓷等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征。
1.絲織業(yè): ①漢代:絲織品經絲綢之路遠銷歐洲、中國被稱為“絲國”(素紗禪衣)
2.冶金業(yè):
?、偕讨軙r期:是青銅時代的繁榮時期
②春秋時期:鐵器時代的到來,春秋時期發(fā)明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
(意義:促進了鐵器的普及,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③漢代: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用來冶鐵。
3.陶瓷業(yè):
?、偬拼褐拼蓸I(yè)成為獨立生產部門(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谒未壕暗骆?zhèn)“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業(yè)的特點:
?、俟贍I、私營、家庭手工業(yè)三種經營形態(tài)并存發(fā)展;
?、谑止I(yè)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③古代手工業(yè)生產長期領先于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
?、苁止I(yè)生產規(guī)模大、分工細;
⑤手工業(yè)經濟是農耕經濟的附屬;
?、廾髑鍟r期手工業(yè)生產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三)列舉春秋戰(zhàn)國、唐、宋、明、清時期我國商業(yè)發(fā)展的概貌,了解我國古代市場與城市發(fā)展的史實
1.商業(yè)的發(fā)展:
?、俅呵飸?zhàn)國:私商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
?、谔疲荷虡I(yè)貿易蓬勃發(fā)展,絲綢之路空前繁榮
?、鬯危撼霈F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集鎮(zhèn)、夜市興盛。
?、苊髑澹荷虡I(yè)市鎮(zhèn),貨幣經濟(白銀),商幫
2.城市與“市”的發(fā)展
(1)唐代長安:
?、俨季终R,“市”與“坊”界限分明(坊市制);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場交易,商業(yè)交易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
(2)宋代東京:
?、偎未?amp;ldquo;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②整齊劃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復存在;
?、凼械膯㈤]不再由官方統(tǒng)一規(guī)定時間,出現夜市、曉市;
?、苌虡I(yè)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jiān)視,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四)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了解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fā)展的情況,分析其緩慢發(fā)展的原因。
1.重農抑商政策
(1)主張:重視農業(yè),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2)評價:
①合理性:在農業(yè)社會,重農抑商政策是必要的,它在穩(wěn)定小農經濟、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確保國家賦役攤派、安定社會秩序、維護政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诒锥耍旱堑搅嗣髑鍟r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統(tǒng)治階級仍然堅持重農抑商政策,違反了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和
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不利于社會進步。
2.“海禁”政策:
?、俸x:明清兩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②影響:嚴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使中國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
3.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佼a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qū)的絲織業(yè)中首先出現雇傭關系
②實質:雇傭關系
?、蹢l件:資金、技術、勞動力、市場、國家政策
?、芫徛l(fā)展的原因:明清王朝推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的政策。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
(一)簡述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了解近代民族工業(yè)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鴉片戰(zhàn)爭前自給自足為特征的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興起
(1)興起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主要原因),促進自然經濟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自由勞動力。
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概況
地點: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qū)
著名企業(yè):上海發(fā)昌機器廠(方舉贊、孫德英)、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陳啟源)
(二)了解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了解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yè)潮,認識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1.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zhàn)爭后)
(1)時間:甲午戰(zhàn)爭后到一戰(zhàn)爆發(fā)前(19世紀末20世紀初)
(2)原因:
①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跒橥炀让褡逦C,許多愛國人士“設廠自救”“實業(yè)救國”;
?、矍逭疄榻鉀Q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主要原因)。
(3)代表:張謇(大生紗廠)、榮宗敬和榮德生(保興面粉廠)、周學熙(“南張北周,榮氏兄弟”)
2.民族工業(yè)“短暫的春天”
(1)時間:一戰(zhàn)期間(民國初年,1912-1919)
(2)原因
政治環(huán)境: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②中華民國的建立提高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fā)他們振興實業(yè)的熱情;
?、勰暇┡R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fā)展實業(yè)的法令。
社會環(huán)境: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抵制日貨等運動)
外部條件: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原因)
(3)表現:紡織業(yè)和面粉業(yè)發(fā)展最迅速
3.影響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因素
(1)阻礙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huán)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推動因素:
?、偻鈬Y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瓦解 ;
?、谟捎跁r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yè);
?、廴罕娦苑吹蹛蹏\動的推動,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
?、軐崢I(yè)家的實業(yè)救國的思潮。
專題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一)概述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中共八大的正確探索,“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等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內容:
①農業(yè)(農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谑止I(yè)
?、圪Y本主義工商業(yè)
(2)意義: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
2.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1956)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基本建立
(2)內容: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中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4.
5.50-7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賾獙嵤虑笫?,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谝越洕ㄔO為中心;
?、郯l(fā)展經濟要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苌a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萁洕ㄔO需要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二)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三)了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四)概述我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興辦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和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
(五)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偾疤幔簣猿滞恋氐壬a資料公有制。
?、谔攸c:包產到戶。
?、圻^程:小崗村自發(fā)包產到戶→安徽、四川試行→全國推廣
?、芤饬x: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
3.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對外開放格局
①經濟特區(qū):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②沿海開放城市:福州等
?、?0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的開發(fā)開放,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
4.鄧小平南方談話(1992):指出計劃與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本質區(qū)別
5.1992年“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題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了解近代以來人們服飾、婚姻等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社會因素。
1.近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背景與原因:
?、偈芪鞣矫裰魉汲焙蜕罘绞降挠绊?
?、诮型饨煌男枰?
?、壅巫兏锖驼叩耐苿?
④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一些傳統(tǒng)習俗不適合近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2、物質生活的變化
服飾:鴉片戰(zhàn)爭后,西式服飾傳入中國。中國傳統(tǒng)的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并行不悖,中國出現服飾改良產生中西合璧的產物——中山裝和旗袍。
3.社會習俗的變化:辛亥革命對禮儀的革新意義重大,體現了民主共和精神
?、俳浑H禮儀的變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禮節(jié),用同志、先生等稱呼代替大人、老爺等稱呼,顯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诨樗锥Y儀的變化——倡導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內容;但這一習俗的變化主要發(fā)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及官宦人家。
(二)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火車、汽車等交通、郵電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它們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1.鐵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是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
2.近代郵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
3.電訊: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電報線
4.近代交通和通訊起步的原因:工業(yè)革命成果的擴展,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被迫對外開放,國人外改變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5.近代新式交通工具與傳統(tǒng)交通工具比較,有何進步之處?
?、贍恳齽恿Φ淖兓河扇肆?、畜力、風力轉向機械力(以蒸汽機、內燃機、電力為動力);
?、谒俣雀?
?、圻\力更大;
?、苜M用更低廉;
?、莞欣趪嬅裆?/p>
6.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俑淖兞巳藗兊某鲂蟹绞胶蜕罘绞?,加強了各地的聯(lián)系;
?、谕苿恿俗匀唤洕倪M一步解體,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鄞龠M了知識的傳播和信息的交流;
?、苻D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萃苿恿酥袊臍v史進程。
(三)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fā)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1.報紙:
(1)從維新運動時起,報紙成為宣傳政治綱領和開展政治斗爭的武器。戊戌變法期間的《時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等發(fā)揮著制造輿論、喚起民眾的重大啟蒙作用。
(2)報刊業(yè)發(fā)展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①提供休閑和娛樂,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
?、趫蟮罆r事信息,傳播知識,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坶_啟民智,宣傳政治綱領,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
④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2.電影:
?、?9世紀末,電影傳入中國。
?、?931年攝制的《歌女紅牡丹》是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3.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臺。
4.互聯(lián)網:中國1993年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由于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互聯(lián)網作為信息傳播媒介具有一些優(yōu)勢(如:信息傳遞更快捷,覆蓋面廣,應用日趨廣泛)等原因,互聯(lián)網發(fā)展極其迅猛。
專題五 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了解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fā)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1.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2.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時間 | 航海家 | 開辟的新航線 | 扶持國家 | 方向 |
1492年 | 哥倫布 | 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 西班牙 | 向西 |
3.地理大發(fā)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個地區(qū)和民族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各地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從美洲傳到世界的作物有:煙葉、玉米、可可、馬鈴薯。
(二)了解荷蘭興起、英國建立殖民帝國的主要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荷蘭的殖民擴張活動——“海上馬車夫”(17世紀)
?、俑偁幨侄危航M建大型商業(yè)公司,開展海上貿易,在美洲、亞洲等地進行殖民掠奪
?、诤商m造船業(yè)非常發(fā)達,憑借一支強大的商船隊,壟斷了世界航運業(yè),成為世界的“海上馬車夫”
?、塾绊懀喝〈?、西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北美阿姆斯特丹(即后來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2.英國的殖民擴張活動(英國是如何成為最大殖民帝國的?)
?、俳|印度公司進行商業(yè)活動和掠奪;
?、趨⑴c黑奴貿易獲得巨大財富;
?、弁ㄟ^發(fā)動商業(yè)戰(zhàn)爭奪取殖民優(yōu)勢,先后擊敗西班牙、荷蘭、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掠奪財富、實行種族滅絕政策、販賣黑奴
4.殖民擴張和掠奪是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殖民擴張和掠奪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之中,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
(三)了解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工廠制度的出現、瓦特改良蒸汽機和蒸汽時代到來的史實;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電能應用的重大發(fā)明和電氣時代的到來的史實;認識兩次工業(yè)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的影響。
1.工業(yè)革命——蒸汽時代
(1)進程
①英國工業(yè)革命從棉紡織業(yè)開始,出現一系列發(fā)明;
②工廠制的出現;
?、蹌恿Γ赫羝麢C的發(fā)明和廣泛應用(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蒸汽時代”到來;
④交通運輸業(yè):汽船、火車。
(2)影響:工業(yè)革命后,社會生產力發(fā)生巨大飛躍,列強為了尋找商品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不斷進行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氣時代
(1)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2)成就
①能源:電力的廣泛使用,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發(fā)電機、電動機、電燈、電影)
?、诮煌ǎ簝热紮C的發(fā)明和應用(汽車,飛機)
?、凼突ぃ簝热紮C的問世,直接推動了石油開采業(yè)的發(fā)展和石油化工工業(yè)的產生
?、茈娦牛弘娪嵓夹g發(fā)展迅速,使人們聯(lián)系更加方便和緊密(電話,電報)
(3)影響:改變了工業(yè)生產的組織形式,出現了壟斷組織,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正式形成。
專題六 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jié)
(一)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1.原因:
?、俑驹颍嘿Y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谥苯釉颍荷a和消費的矛盾激化
2.爆發(fā):1929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大崩潰為先導,出現瘋狂的股票拋售風
3.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強
4.影響:激化社會矛盾,資本主義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
(二)列舉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特點——國家干預經濟,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中作用。
1.內容:
措施 | 目的 |
①整頓銀行業(yè),克服金融危機 | 恢復銀行信用 |
②加強工業(yè)計劃指導 | 防止盲目競爭 |
③調整農業(yè)政策 | 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 |
④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 | 增加就業(yè)、刺激消費、穩(wěn)定社會 |
⑤保護勞工權利 | 緩和勞資矛盾 |
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 穩(wěn)定社會,早日擺脫危機 |
2.特點: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
3.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偎敲绹Y產階級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因而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陂_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發(fā)展的新模式,為二戰(zhàn)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改革提供了借
鑒,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
專題七 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了解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了解新經濟政策實施背景、內容及影響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 新經濟政策 | |
背景 | 外國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叛亂,物質嚴重匱乏,蘇俄面臨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 | ①長期戰(zhàn)爭對經濟的破壞。 ②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引發(fā)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 |
措施 | 余糧收集制 | 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
影響 | ①積極:它適應了戰(zhàn)時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軍事上的勝利,使蘇維埃站穩(wěn)了腳跟。 ②消極:許多措施超出了戰(zhàn)時需要的限度,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而且違背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最終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 目的:平息農民不滿,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解決國內政治和經濟危機,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
▲新經濟政策“新”:通過在一定限度內發(fā)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啟示:
?、偕a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诮洕ㄔO必須依據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guī)律。
(二)列舉“斯大林模式”經濟體制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1. 確立標志:1936年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經濟體制的表現:實行單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國家指令性計劃模式,排斥市場調節(jié),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片面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3.影響:
(1)歷史功績:國家能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重大成就,使蘇聯(lián)迅速實現了國家工業(yè)化,工業(yè)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2)弊端:
?、匍L期片面地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造成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落后;
?、陂L期執(zhí)行指令性計劃,壓抑了地方和企業(yè)的積極性,成為蘇聯(lián)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
4.經驗教訓:
?、僮裱洕l(fā)展規(guī)律;
②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fā),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
③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車窠洕鷳幢壤齾f(xié)調發(fā)展;
?、輵⒁馇袑嵄Wo農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了解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1.赫魯曉夫改革:選擇農業(yè)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開展大規(guī)模種植玉米運動等。
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縛。
2.戈爾巴喬夫改革:面對經濟改革的困境戈爾巴喬夫把改革重心轉向政治領域,國內局勢逐漸失控,1991年蘇聯(lián)解體。
專題八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確立:1944年,美、英、中等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2.內容:
?、俅_立國際貨幣制度:
a.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
b. 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
②建立國際金融機構: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IB)
3.結果:美元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形成。
4.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的形成——關貿總協(xié)定
①形成: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臨時適用協(xié)定書》
?、谧谥迹壕喖s方通過相互削減關稅和消除關稅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自由貿易。
(二) 知道歐共體到歐洲聯(lián)盟的發(fā)展過程,以歐洲聯(lián)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發(fā)展趨勢。
1.歐盟(EU)
(1)過程:
?、?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建立——西歐國家經濟一體化的開始。
?、?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
?、?967年三個共同體正式合并為歐洲共同體。
?、?993年,歐洲聯(lián)盟正式成立。
?、輾W元:歐盟單一貨幣,2001年1月1日正式啟用。淡化了歐洲地區(qū)的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了歐洲經濟的增長,推動了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
(2)歐洲統(tǒng)一進程的特征:從經濟一體化到經濟、政治一體化
(3)歐盟的性質: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聯(lián)盟組織。
2.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世界上第一個由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組成的區(qū)域經濟貿易集團
1992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國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1994年開始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正式成立。
3.亞太經合組織(APEC):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區(qū)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1989年,12國第一屆部長會議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召開,宣告成立。
1991年,中國和中國臺北、香港加入該組織。
2001年,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三)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fā)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1.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fā)展
?、?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簡稱關貿總協(xié)定;
?、谑澜缳Q易組織是由關貿總協(xié)定發(fā)展而來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形成。
2.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①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
?、诖偈垢鲊钏胶徒洕奶岣?
?、酆艽蟪潭壬弦种屏藝H經濟貿易關系中的強權政治。
(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為各成員國提供建設性和公平合理的解決貿易糾紛的方案。)
3.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
中國是關貿總協(xié)定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復關申請;2001年11月多哈會議上,中國被正式批準加入WTO。
4.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
①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的一個契機,標志著世界大市場對中國的開放,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長遠利益;
②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必將有力地推動全球經濟繁榮與發(fā)展;
?、蹤C遇和挑戰(zhàn)并存:我們應該積極面對,趨利避害,深化改革,增強企業(yè)國際競爭力,利用好世貿規(guī)則等,才能在世界中贏得市場。
(四)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認識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矛盾、環(huán)境問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1.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因素:
①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迅速提高,是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
②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技術手段;
?、蹆蓸O格局結束,提供有利國際環(huán)境;
2.問題與對策
▲存在的問題:
?、侔l(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轉嫁污染、環(huán)境污染嚴重;
?、诎l(fā)展中國家科技落后、與發(fā)達國家發(fā)展差距拉大。
▲對策:
①堅持對外開放;
?、诩纫焖侔l(fā)展本國經濟,又要關注和防止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和諧發(fā)展;
?、奂哟罂萍纪度?,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
?、軋猿挚沙掷m(xù)發(fā)展戰(zhàn)略;
⑤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藜訌妳^(qū)域合作等。
必修三 思想文化模塊
專題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貢獻。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學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觀點 |
儒家 | 孔子 |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②政治思想:主張“德治” |
孟子 | ① “仁政” ②“民貴君輕” | |
荀子 | ①天人關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義); ②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 |
道家 | 老子 | 哲學思想: 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樸素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
法家 | 韓非 | ①法、術、勢結合,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zhàn); ②認為歷史是發(fā)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
墨家 | 墨子 | “兼愛”“非攻”,崇尚節(jié)儉(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yè)者利益) |
2.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amp;ldquo;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②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基礎。
(二)知道罷黜百家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
1.思想來源:董仲舒將法家、道家思想糅合進儒家,形成新儒學
2.成為正統(tǒng)思想:漢武帝時期,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適應了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
(三)知道朱熹的理學以及地位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
2、思想來源:儒學+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主要內容: 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倫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4.宋明理學的歷史作用: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積極——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四)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結合他們的基本觀點簡要說明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fā)展。
1.“異端”李贄:
?、偬魬?zhàn)正統(tǒng)思想:反對“存天理,滅人欲”,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诜裾J儒家思想的絕對權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儒家經典也不是“萬世之至論”。
?、叟険舴饨ㄉ鐣囊恍﹤鹘y(tǒng)觀念。(如主張男女平等,個性自由發(fā)展,反對貞節(jié)觀)
2.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僬紊希号芯鲗V?
?、诮洕希悍磳χ剞r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鬯枷肷希?amp;ldquo;經世致用”,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
專題二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發(fā)明 | 發(fā)明概況 | 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
造紙術 | ①西漢:發(fā)明植物纖維紙; 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 有利于信息的記錄、儲存、傳播和繼承,促進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fā)展。 |
印刷術 | ①隋唐:發(fā)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 | 為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
火藥 | 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藥配方的記錄; ②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兩宋進一步發(fā)展。 | 改變人類作戰(zhàn)方式;成為歐洲資產階級戰(zhàn)勝封建勢力的重要武器。 |
指南針 | ①戰(zhàn)國:司南(四大發(fā)明中歷史最為久遠) ②北宋:指南針發(fā)明,并用于航海。 | 為哥倫布發(fā)現美洲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提供了技術保證。 |
(二)概述漢字和繪畫的起源,知道東晉、唐、宋時期的著名書法名家,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
1.漢字與書法
(1)漢字形體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演變趨勢:由繁到簡)
(秦通行)(秦末)(漢) (漢末)(晉)
(2)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
朝代 | 著名書法家 | 代表作及擅長 |
東晉 | 王羲之 | 尤擅行書;代表作《蘭亭序》《喪亂貼》等,號稱“書圣” |
唐代 |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 分別創(chuàng)立了楷書中的歐體、顏體、柳體 |
懷素、張旭 | 擅長草書 | |
北宋 | 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 都以行書名世 |
2.繪畫:
(1)山水畫的藝術特點(出現于山水詩興起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畫的精粹。)
①以自然風景為主要的描繪內容;
?、谠陬}材上,特別講究布局構圖,突破時空限制;
?、墼谒囆g風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觀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寫。
(2)文人畫的藝術特點(文人畫是北宋以后中國畫的主要藝術形式。)
?、僮非笫闱閷懸怙L格;
②注重詩意;
③強調個性表現,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
(三)知道詩經、楚辭和漢賦的文學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人的文學藝術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長篇小說;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1.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以現實主義為其創(chuàng)作風格,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詩經》的精粹,民間歌謠,反映社會下層勞動群眾的生活。
2.楚辭:戰(zhàn)國時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其特點為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華美,句式自由靈活;(代表:屈原——《離騷》)
3.唐詩:
?、?amp;ldquo;詩仙”李白:浪漫主義。其詩風狂放熾烈,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象豐富,手法夸張,意境深遠。是盛唐氣象在文學上的體現;(《早發(fā)白帝城》《蜀道難》)
?、?amp;ldquo;詩圣”杜甫:現實主義。其詩風凝重沉郁,憂國憂民,語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經歷了離亂和漂泊。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三吏”“三別”)
4.宋詞:
?、偻窦s派: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剛健豪放。蘇東坡,辛棄疾。
5.明清小說:四大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記》(明代,吳承恩)、 《紅樓夢》(清代,曹雪芹)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思想,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1.維新變法思想
①康有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還借用進化論觀點論證了君主立憲是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的。
?、诹簡⒊壕S新思想的主要宣傳者,發(fā)表了一系列鼓吹變法的文章,指出變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蹏缽停悍g《天演論》,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傳入中國,認為人類社會同樣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演法則支配,不能及時進步的民族就會被別的民族滅絕。
2.維新思想的影響:
?、傥煨缇S新是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一次愛國運動;
②戊戌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啟蒙運動,開闊了知識分子們的眼界,提高了他們參與政治的熱情;
?、劬S新派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觀上也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芫S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專制制度,要求實行君主立憲,沖擊了封建思想,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帝制造輿論,掀起一股尊孔復古逆流。
2.標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4.主陣地:《新青年》
5.基地和中心:北京大學
6.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
7.主要內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谔岢碌赖?,反對舊道德;(攻擊以孔子和儒學為代表的舊禮教,舊道德)
?、厶岢挛膶W,反對舊文學;(胡適提倡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魯迅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8.思想影響:
①新文化運動是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批判封建專制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趯Υ龠M民眾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覺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
?、凼且粓鋈娴奈幕D型運動,促進了文化的普及與繁榮,推動了國民素質的提高;
④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
(三)知道李大釗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方面的貢獻,
①開始傳入: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后,一些新文化人士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
?、谙到y(tǒng)介紹: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專號》,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認識它們分別在推動辛亥革命和國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義:
(1)內容:
?、倜褡逯髁x:“驅除靼虜,恢復中華”,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爭取實現民族的獨立自主
②民權主義:“創(chuàng)立民國”,即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
?、勖裆髁x:“平均地權”,即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漲價歸公
(2)評價:
?、俜e極性:三民主義在辛亥革命時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鼓舞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理論旗幟,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
②局限性:a、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b、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2.新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 | 新三民主義 | |
民族主義 | 突出反滿,斗爭矛頭指向清政府 | 一是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 二是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民族壓迫。 |
民權主義 |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愛” | 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 |
民生主義 | 平均地權 | 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謀求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生活。 |
作用: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二)了解毛澤東思想在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方面的主要內容,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階段 | 時期 | 著作 | 標志 |
萌芽 | 國民革命時期 |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 |
形成 | 井岡山時期 |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提出,標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
成熟 | 延安 時期 |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新民主主義論》 | 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闡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
新發(fā)展 | 新中國成立后 | 《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
3.深遠影響:
?、僦笇Я酥袊嗣袢〉昧诵旅裰髦髁x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谑邱R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三)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1.形成與發(fā)展:
?、傩纬桑?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鄧小平理論開始形成的標志。
?、诔墒欤阂?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③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2.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核心內容:“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4.歷史意義
?、僦笇Я烁母镩_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谑邱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四)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
1.精髓: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2.基本內容: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fā)展的主要成就,簡要說明科技進步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
1.重大成就
時間 | 重大成就 | 作用與意義 |
1964年 |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我國由此跨入核國家行列 |
1967年 |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 |
1970年 | 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
1973年 |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 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第二次綠色革命” |
1983年 | 研制出第一臺每秒向量運算1億次的“銀河”巨型計算機 | 標志著中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
2003.10.15 | 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號載人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 | 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2.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①兩彈一星打破了美蘇對中國的核壟斷和核威脅,展示了自己的實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我
國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安定的環(huán)境;
?、陔s交水稻的發(fā)明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圯d人航天工程成為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將為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知道我國的“雙百方針”,概述改革開放后我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狀況。
1.“雙百”方針
(1)提出: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2)內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風格的藝術可以自由發(fā)展;在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即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3)意義:“雙百”方針是建設新中國科學文化事業(yè)的正確方針和根本保證。
2.改革開放后文藝事業(yè)的繁榮
(1) 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二為”方向的提出和“雙百”方針的繼續(xù)執(zhí)行:1979年10月,鄧小平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新時期文藝工作的總方向。
(3)影響:
?、傥膶W藝術創(chuàng)作再現勃勃生機 ;
?、隗w育事業(yè)也取得喜人成就。
(三)了解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及其主要成就,認識“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作用。
1.社會主義教育的興辦:開展以識字為主的掃盲教育,開辦工農業(yè)余學校
?、倨茐模?amp;ldquo;上山下鄉(xiāng)“運動;
?、谡猩贫取⒔虒W體制被破壞殆盡;
?、塾绊懀?amp;ldquo;人才斷層”,“文化斷層”,全國文盲和半文盲人數急劇增加,嚴重影響現代化建設。
3.新時期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977年恢復高考;
②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新時期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方針;
?、?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強調堅持以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一)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塔哥拉和雅典的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1.智者學派——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主張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2.蘇格拉底: “認識你自己”
?、俜磳χ钦吆鲆暤赖?、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識” 。
?、?amp;ldquo;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了“自我”。
?、蹖硇缘淖鸪绾蛯λ枷胱杂傻淖非?,并為此付出了生命(與18世紀啟蒙思想的特點極為相似)。
3.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
(二)知道文藝復興初期“三杰”和《十日談》、《哈姆雷特》,簡述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1.文藝復興初期“三杰”
?、俚。骸渡袂?/p>
?、诒≠で穑骸妒照劇?amp;mdash;—“人曲” :諷刺教會的虛偽和腐敗;揭露批判貴族的等級觀念;歌頌人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郾颂乩耍喝宋闹髁x之父
2.文藝復興高潮時期: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談》對人的贊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
而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
3.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傩叛錾系奂纯傻镁?因信稱義),無須教士和教會介入,無須購買贖罪券——否認了教皇的權威;
②人人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對話。
5.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反對禁欲主義,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價值作用。
(三)列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1.背景:
?、?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谧匀豢茖W的發(fā)展,理性成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人物 | 國家 | 代表作 | 思想觀點 | 意義 |
伏爾泰 | 法國 | 自然權利學說,天賦人權 | ||
孟德斯鳩 | 法國 | 《論法的精神》 | “三權分立”學說(美國1787年憲法最早實踐) | 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
盧梭 | 法國 | 《社會契約論》 | ①“主權在民”; ②“人生而自由”; ③“社會契約論”。 | 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并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
▲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
3.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比較:
(1)共同點:都注重人的價值,性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2)不同點:
時間 | 地點 | 背景 | 思想武器 | 矛頭 | 內容 | 影響 | |
文藝復興 | 14-17世紀 | 中心:意 | 資本主義萌芽 | 人文主義 | 神學 | 提倡“人性”,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 | 引發(fā)了歐洲范圍內的宗教改革 |
啟蒙運動 | 17、18世紀 | 中心:法國 | 資本主義發(fā)展 | 理性 | 封建專制主義 | 提倡“理性”,旨在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 引發(fā)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革命 |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一)概述牛頓的主要成就,認識經典力學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
1.牛頓:創(chuàng)立經典力學體系
(1)內容:
?、倥nD運動三定律;
②萬有引力定律。
(2)歷史地位:
①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大飛躍;
?、诔蔀榻茖W形成的標志;
?、劬哂畜@人的預見力和巨大的理論指導意義。(如海王星的發(fā)現)
(二)簡述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1.達爾文與進化論:
(1)形成標志:1859年達爾文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
(2)主要觀點:
?、僮匀唤缰猩锏奈锓N是不斷進化的,是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
?、谧匀唤邕M化的規(guī)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③ 達爾文還提出人類起源于古猿的觀點。
(3)意義:
①思想上:挑戰(zhàn)封建神學,否定了神創(chuàng)論,促進思想解放;
?、诳茖W上:把發(fā)展變化思想引入生物界,開創(chuàng)了生物科學發(fā)展的新時代;
?、壅紊希哼M化論傳入中國,對維新變法運動和新文化運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三)列舉瓦特和愛迪生的主要發(fā)明,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1.瓦特改良蒸汽機:
應用:
?、?amp;ldquo;萬能蒸汽機”首先運用于紡織業(yè);
?、谡羝麢C還推動交通運輸:汽船、火車;
意義: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蒸汽時代”的到來。
2.愛迪生與“電氣時代”
①理論基礎: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
?、趷鄣仙?發(fā)明大王):發(fā)明電燈。在紐約創(chuàng)建第一個發(fā)電站,把輸電線變成網絡
③意義:城市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物質、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四)知道相對論、量子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意義。
1.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倩A: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趦热荩赫J為時間和空間都與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并非全盤否定牛頓力學,而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③意義:是對近代物理學理論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變革,量子論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標志人類邁進現代科技時代。
2.普朗克與量子論:
①內容: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他認為輻射像物質一樣,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單位量子來實現的。
?、谝饬x:讓人們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物理學中的傳統(tǒng)觀念,使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觀念都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探索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
專題八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一)知道《唐璜》、《人間喜劇》、《戰(zhàn)爭與和平》,認識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影響。
1.拜倫: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唐璜》,詩中描述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游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丑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爭的戰(zhàn)歌。
2.巴爾扎克: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人間喜劇》,其中包含90多部小說,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作品痛斥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無情,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罪惡,被稱為“社會百科全書”。
3.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
(二)知道凡高和畢加索,簡要說明其主要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
1.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極其強烈,富有個性,充滿了火一樣的熱情,他被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
2.畢加索:立體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格爾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軍轟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zhèn)格爾尼卡為背景,采用了立體主義和半寫實主義等多種手法與風格,描繪了戰(zhàn)爭帶給居民的傷亡和驚恐,整個畫面給人以極大的震憾。
(三)知道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和多樣性。
1.貝多芬:德國音樂家,既將古典音樂推向新的高峰,又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其代表作為九部交響曲。
2.主要作品:《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以及《第九(合唱)交響曲》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