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 > 高考輔導(dǎo)資料 >

高中文言文必備知識點

時間: 維維20 分享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文雅的口語為基礎(chǔ)的書面形式,在遠(yuǎn)古時代文言文與平常的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言文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文言文必備知識點

高中文言文知識1

1.文言實詞

一、古今異義

同一個詞古今意義發(fā)生了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古今異義。平時要注意積累古今異義的詞語;做題時要細(xì)心體察,不要望文生義,以今代古。

二、一詞多義

文言實詞往往具有幾個甚至十幾個義項,這種現(xiàn)象叫一詞多義。對常用的多義詞,要弄清其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的關(guān)系,系統(tǒng)地掌握詞義。如,“朝”本義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見帝王,便引申為“朝見、朝拜”;由“朝見”又引申為朝見的處所“朝廷”;又引申為朝代??忌朴诟鶕?jù)相關(guān)詞句(具體語境)準(zhǔn)確理解詞義。

三、詞類活用

古代漢語中有些詞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就是詞類活用。要掌握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名詞作狀語,結(jié)合語境進(jìn)行判斷。

四、偏義復(fù)詞

偏義復(fù)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教材中的偏義復(fù)詞的數(shù)量不多,因此要進(jìn)行歸納總結(jié)。平時訓(xùn)練要注意積累,考場作答要體察語境,認(rèn)真比較。

2.文言虛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高中文言文知識2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白話文用動詞“是”聯(lián)系判斷句中兩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斷句的主要特點是不用判斷詞,而以主語謂語直接相續(xù)。文言文表判斷的常見句式有:

1.用助詞“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斷。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夫戰(zhàn),勇氣也。粟者,民之所種。

2.在主謂間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例如:①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將項燕。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⑤環(huán)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則”“即”有“就是”之意。

3.動詞“為”和判斷詞“是”表示判斷。例如:①此為何若人?②問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憑句意去判斷。例如劉備,天下裊雄。

5.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例如:視之,非字而畫。

二、被動句

在動詞作謂語的句子里,主語不是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施動者,而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文言被動句有以下幾種:

1.在動詞謂語后邊也用介詞“于”,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例如:①而君幸于趙王。②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2.介詞“為”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3.在動詞前邊用“見”作為被動標(biāo)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又可以再在動詞后邊用介詞“于”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例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4.在動詞前邊用“受”,同時在動詞后邊用介詞“于”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例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5.在動詞前邊用介詞“被”作為標(biāo)志,例如: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蛘吲浜辖樵~“于”引出行為主動者,例如:燕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

三、倒裝句

(一)賓語前置句

在古代漢語里,賓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一般都在動詞(或介詞)的后面,但為了強調(diào)賓語,在一定條件下,就把它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賓語前置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在疑問句里,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安、何、誰等),一般提到動詞或介詞前。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誰與歸?④何以效之?

2.在否定句里,作賓語的代詞,也都提到動詞的前邊,例如:①時人莫之許也。②三歲貫女,莫我肯顧③彼不我恩也。

3.為了強調(diào)賓語,借助“之”“是”等的幫助,把賓語從詞的后面提到動詞的前面。這“之”“是”便成了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無其他義。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圖。

4.介詞賓語的前置。例如;①國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

(二)定語后置句

1.“……者……”為標(biāo)志。例: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

2.“……之……”為標(biāo)志。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三)狀語后置句

1.“于”為標(biāo)志的介賓短語。例: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季氏將伐顓臾》)

2.“以”為標(biāo)志的介賓短語。例: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

(四)主謂倒裝句

例;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虎丘記》)

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jīng)常省略,比白話文多見。

1.省主語。例如:(成名)喜而捕之,(蟲)一鳴輒躍去,(蟲)行且速。

2.省謂語動詞。例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賓語。①省動詞賓語。例如:權(quán)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②省介詞賓語。例如:秦王不懌,為(之)一擊缶。

4.省介詞。例如: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5.省量詞。例如:①蟹六(只)跪而二(只)整。②寒暑易節(jié),始一(次)反焉。

高中文言文知識3

A

按察、巡按、巡撫、行部:巡察;考查。

哀毀:居親喪悲傷異常而毀損其身。常作居喪盡禮之辭。“丁內(nèi)憂,哀毀逾禮,士大夫莫不感傷。”

B

1、不第:未中。

2、不期:未約定

3、簿書:檔案文書。

4、部內(nèi):管轄地區(qū)以內(nèi)。

5、不肖:不成器;壞人。

6、頻年、比年:連年 (邇年:近年)

7、便宜:方便適宜(如,便宜從事);便利(如,便宜施行)

8、卑鄙:出身卑微

9、鄙陋:見識淺薄

10、不過:不超過

11、不必:不一定

12、北面:面朝北,臣服

13、不虞:不測,預(yù)料不到

14、比舍、比鄰:相鄰

15、不就、不拜:不就任 (就拜:就任,就職)

15、不亦……乎:不是很……吧

16、秉國、當(dāng)國、柄政、用事:掌權(quán),執(zhí)政

17、卜bǔ居:定居

18、褊隘:心胸狹窄

19、不豫:不高興;天子有病的諱稱。

20、病革:讀音bìng jí,指病勢危急,病危。革:通“亟” jí

21、榜笞:鞭笞拷打

22、不豫:不悅,不高興;天子有病。

23、班列:位次(朝班的行列)

24、班師:還師,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

25、便殿:別殿。古時皇帝休息宴飲的宮殿。

26、不善:不友好

27、逋賦:拖欠賦稅

高中文言文必備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高三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大全

高一文言文知識點梳理知識總結(jié)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必背古文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語文古文重點句子及翻譯必考知識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9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