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二學(xué)習(xí)方法 > 高二語文 >

浮士德讀書心得體會5篇

時間: 巧綿21291 分享

  浮士德是一部誕生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偉大作品。

  浮士德讀后感1

  在年輕時,歌德說他的作品包含著他生活中的全部歡樂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樣——他是在利用自我的藝術(shù),把自我那惡魔般的本性,自我的那顆靈魂轉(zhuǎn)述給周圍世界。“抱怨人類的命運,我已經(jīng)厭倦于這么做了,我只是在實實在在地描繪人,好讓人們從他身上看到自我。如果他們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樣辦,那就讓他們?nèi)ジ硬话埠昧恕!?/p>

  生命的整和。浮士德老博士在書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虛,那些脫離現(xiàn)實的知識,又只使他獲得了一副博學(xué)的頭腦,卻沒有使他獲得生存的力量,這是生命中的老年。靡非斯特為了獲得與天帝打賭的勝利,步步引誘浮士德,將年老的浮士德變得年輕,讓他經(jīng)歷了兩次感情、宮廷、美的幻夢,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是生命中的年輕時代。瓦格納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還強于常人,只是沒有得到實體的小人,就應(yīng)算是生命之初。這三部分的整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其中的特質(zhì)資料不盡相同,下方談?wù)勛晕业臏\見:

  作品以一個人類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人類對自身的迷惘為啟,而這種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時所發(fā)。深思的結(jié)果也只能是對生命的無奈。所以,這種自然貼近生活,關(guān)于你我的問題讓讀者也將自我的生命融入,一齊來思考,共同來關(guān)注,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啟發(fā)。人的一生涵蓋了許多,回過頭來想想?yún)s又寥寥。理想中的“我”與現(xiàn)實中的“我”達成協(xié)調(diào)一致,就應(yīng)說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理想的“我”越飛越高,讓另一個“我”不停地追趕,永遠不滿足,似乎也永遠不會到達理想中的“我”。人們正是這種不斷的執(zhí)著的追求中認識自我。生命在哲學(xué)好處上的長短就應(yīng)是由這種追求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生命的好處在于實現(xiàn)理想,證實價值。

  老浮在聽到人們擁頌他后,期望以后自我的潛力拯救病苦中的人們,他說:“這天即將結(jié)束,明天還要開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隨太陽,將眼前的景致永遠留住,那有多好!但是,太陽不因我的美夢而隱退,肉體不因我的渴求而長出羽翼。精神上的追求和現(xiàn)實中的真實,難求一致呀!”得到完美的東西總想與人分享,看到悲痛的東西總想替人分擔(dān),多么高尚的情懷,但你的潛力有限,有時只能苦苦承受這些自我壓在自我身上的不能讓更多的人體味到的完美,讓痛苦的人不再悲哀的重擔(dān)。人們苦苦受著精神的煎熬。想行動,卻舉步維艱。生命的力量告訴我們,僅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創(chuàng)造一切的,只有行動,才有期望。于是,人們不懈的努力。很多東西,當(dāng)我們意識到時,已經(jīng)是時過境遷或者事過境遷,而老浮則算是“幸運”的一個。

  魔鬼靡非斯特讓老浮回到年輕時代。在靡非斯特的誘-惑下,浮士德愛上了瑪甘淚,在他們的完美憧憬中,浮還是失去了她,快樂與享樂不是長久的,人生的終極好處不在吃苦,也不在享樂,而是每一天都比昨日進步。在這個好處上說,就要不斷努力,才能找到至高無上的存在,在經(jīng)歷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痛楚之后,浮士德又重新煥發(fā)了精神,他認為活著就要不志追求,不懈努力,那種至高無上的存在才是自我的奮斗目標。這種認識的寬泛性、概念化,不得不說是因為浮士德取得短暫歡樂大受靡非斯特的幫忙,沒有自我太多的努力,故而這種認識是理想中的境界。

  再往下看,浮以自我的力量為主導(dǎo),經(jīng)過很多環(huán)節(jié)找到的海倫。與海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卻被兒子搞得完全破碎,這一次的痛苦是一次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的徹底失敗,他對希臘古典美的追求也以杯具結(jié)束,留給他深深印象的恐怕更多的是自我的奮爭過程,而那些所謂的美,快樂都離他而去。這就是努力后的極短暫的所謂“成功時刻”。

  在那里,我要感謝浮士德,讓我不再為渴求成功所累,過程才是人生價值的關(guān)鍵,而成功只能被看作更高價值實現(xiàn)的起點。這樣,你才能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我,向至上邁進。生命原先如此美麗,它沒有給你任何所謂的痛苦,而是讓你充分展示自我。

  浮士德讀后感2

  《浮士德》講述的是德國中世紀一個古老傳說,年逾半百的煉金術(shù)士浮士德向魔鬼出賣靈魂,換取青春和愛情。歌德借這個題材演繹了廣闊、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內(nèi)容,為人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響徹寰的凱歌。《浮士德》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括哲學(xué)、神學(xué)、神話學(xué)、文學(xué)、音樂等各方面的知識;形式錯綜復(fù)雜,其中有抒情的、寫景的、敘事的、說理的種.種不同因素,有希望式悲劇、中世紀神秘劇、巴洛克寓言劇、文藝復(fù)興時期流行的假面劇、意大利的行會劇以及英國舞臺的新手法、現(xiàn)代活報劇等等?!陡∈康隆肥歉璧聝A注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宏篇巨著,值得細細品讀。

  浮士德自強不息、追求真理,經(jīng)歷了書齋生活、愛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業(yè)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都有現(xiàn)實的依據(jù),它們高度濃縮了從文藝復(fù)興到19世紀初期幾百年間德國乃至歐洲資產(chǎn)階級探索和奮斗的精神歷程。在這里,浮士德可說是一個象征性的藝術(shù)形象,歌德是將他作為全人類命運的一個化身來加以塑造的。當(dāng)然,所謂全人類其實是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一個先進知識分子典型形象的擴大化罷了。同啟蒙時代的其他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并無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階級視為全人類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陰暗的書齋,走向大自然和廣闊的現(xiàn)實人生,體現(xiàn)了從文藝復(fù)興、宗教改革、直到“狂飆突進”運動資產(chǎn)階級思想覺醒、否定宗教神學(xué)、批判黑暗現(xiàn)實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與瑪甘淚的愛情悲劇,則是對追求狹隘的個人幸福和享樂主義的利己哲學(xué)的反思和否定。從政的失敗,表明了啟蒙主義者開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虛幻性。與海倫結(jié)合的不幸結(jié)局,則宣告了以古典美對現(xiàn)代人進行審美教化的人道主義理想的幻滅。最終,浮士德在發(fā)動大眾改造自然,創(chuàng)建人間樂園的宏偉事業(yè)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從中我們不難看到18世紀啟蒙主義者一再描繪的"理性王國"的影子,并依稀可聞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呼喚未來的聲音。

  浮士德讀后感3

  歌德著的《浮士德》,我總算把它看完了,這是我今年讀書計劃的第三本書??赐赀@本書,我大口大口地喘著氣。這不僅是因為這本書厚得像磚頭一樣,讓人望而生畏,還在于書中有許多我不甚理解的地方。幸虧有郭沫若在翻譯完此書時寫的“‘浮士德’簡論”,讓我稍微有了一點頭緒。

  《浮士德》的故事情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老年歌德在中世紀的書齋中煩悶苦惱,和弟子瓦格訥出外郊游,遇到一條黑色的尨犬。原來這尨犬是天上降下來的惡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變成的,他和上帝打過賭,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煩悶。如果浮士德感到滿意了,那么浮士德便不能成為主人,反而為惡魔所有。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外套變成一朵浮云,載著浮士德和他一起云游世界,去完成他精心設(shè)計的任務(wù)。

  他們首先來到了萊普齊市的一家酒店里,參與了一些無聊大學(xué)生的胡鬧。接著被引進“魔女之廚”,嗑了一劑魔湯,于是浮士德便返老還童,變得年青了。接著就是和可憐的瑪甘淚的戀愛,并且生了一個私生子。瑪甘淚把私生子溺死,自己也最終被丟進牢里。浮士德在經(jīng)過一段“林窟”的幽居生活,又領(lǐng)略了一次“瓦普幾司之夜”后,終于殺進牢里,欲救瑪甘淚?,敻蕼I不從,受到審判——死刑。第一部分告一段落。

  故事最難解的還是在于第二部分。在現(xiàn)實和虛幻之間,浮士德一覺醒來,來到了一個“風(fēng)光明媚”的地方,并且感到精神百倍。他去謁見皇帝,皇帝荒淫無恥,一天到晚想著尋歡作樂。皇帝想見古代美人海倫,結(jié)果海倫真的來了。在“騎士廳”的表演場合,是海倫和巴黎斯的戀愛。浮士德吃醋,把魔術(shù)的鑰匙觸到巴黎斯身上。精靈們都爆炸了,化成了煙霧,浮士德暈倒,失去了自覺。

  舞臺回到了第一部開篇的中世紀的書齋中,一切的陳設(shè)原封不動。在這里,原先受過靡非斯特訓(xùn)示的“學(xué)生”如今變成了“學(xué)士”,如今反而把靡非斯特訓(xùn)斥了一頓。浮士德的弟子瓦格訥守著中世紀的煉金術(shù),在那兒制造著“人造人”,公然造出了一個小仔仔何蒙古魯士。但他只能蜷縮在一個玻璃瓶里,在玻璃瓶里蛻化不出來。在“古典的瓦普幾司”之夜,何蒙古魯士想蛻變,想發(fā)育,“希圖放恣情欲”而把玻璃瓶撞破,閃爍,燃燒,然后變成了一團火焰,消失掉!

  浮士德追求海倫,在靡非斯特的誘導(dǎo)下, 銷售工作計劃 終于成功,并且生了一個兒子叫歐福良。他是一個“天才兒”,放蕩不羈,追逐“少女”,飛求戰(zhàn)爭,結(jié)果是“縱身于空中”,墜地毀滅。海倫也因悲苦而消逝,同時把浮士德帶到了空中。

  在空中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對談,表示他想填海。浮士德因為幫助了那位驕奢淫逸的皇帝,皇帝給了他一帶沿海的地面,讓他去填海,結(jié)果填海成功。在填海成功的土地上有一對老夫婦,但浮士德因為不滿他們坐在這老式的小禮拜堂里,于是便想用新的房子和土地和他們交換,但兩位老人不從。浮士德便讓靡非斯特去把他們趕走,因為態(tài)度驕橫把兩位駭死兩位老人。浮士德不免為此“憂愁”,被“憂愁”對著他的眼睛一吹,使得浮士德雙目成盲。在倒下去的那一刻,因為有了開拓疆土的行為,使得他感到了滿足,并且喊出了“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按照契約的規(guī)定他不得不為靡非斯特所有,但天界的仙使們卻把浮士德救出。在天上,遇到了那位瑪甘淚,她要用心把他指導(dǎo)。天上的至尊者是一位光明圣母,歌德在最后喊出了:“永恒之女性,領(lǐng)導(dǎo)我們走?!比珓〗Y(jié)束。

  這就是《浮士德》大致的故事經(jīng)過,看完全劇,我不得不為歌德那高超的寫作技法而嘖嘖欽佩。他把現(xiàn)實和虛幻,古代和現(xiàn)代,如此巧妙地摻雜在一起,確實讓人嘆而觀之。其次,歌德寫作此劇前后用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從1773年歌德25歲時的“原浮士德”開始寫起,一直到1806年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完成,那時正是青年歌德的“狂飆突進”時期。歌德寫作第二部是在1797年歌德49歲開始寫作的,一直到1831年,也就是歌德逝世前一年時才完成第二部的寫作。從25歲一直到83歲,這部作品伴隨著歌德從青年時代開始一直到壯年、老年時代,這期間的時代跨度,是我不得不嘆而觀之的第二個原因。因為有了這部偉大、宏大的作品,才確立了歌德在世界文藝界中的不朽地位。

  同時我也對這部作品的翻譯者郭沫若先生懷著深深的敬意。郭老是在1919年中國的“五四”愛國學(xué)生運動期間開始翻譯此作品的,那時郭老28歲,當(dāng)時中國的社會現(xiàn)狀又恰好和歌德的“狂飆突進”運動非常相似,一直到1928年郭老譯完《浮士德》的第一部。再過二十年,也就是在1947年郭老56歲時翻譯完《浮士德》中的第二部。從28歲一直到56歲,時間跨度差不多三十年。翻譯一部作品,前前后后竟然化了差不多三十年的光陰,這是我對郭沫若先生懷著深深敬意的第一個原因。其次,在翻譯這部作品的過程中,為了和原文的意思更加接近,有時為了一、兩行詩句的正確翻譯,竟然要花費郭老大半天的時間,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怪不得郭老在翻譯完此書時會生一場大病。搞翻譯工作的人,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想象到的。這也是我對郭老懷著深深敬意的第二個原因。

  看完《浮士德》如此恢弘的巨作,顯然有些地方還有我不甚了解的地方。郭老建議會德文的朋友最好是原版的和中文的對照一起來讀??上覍Φ挛囊桓[不通,同時對西方的歷史以及古希臘的神話故事等方面的知識,顯然我掌握得還不是十分豐富。雖然有這么多的缺陷,但并不妨礙我對這部偉大作品的熱愛,因為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偉大的人寫出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再經(jīng)過郭沫若這樣的文學(xué)大家的翻譯,使得我備加珍惜我現(xiàn)在的閱讀時機和動機。我也相信,即使再過幾十年,到了我年老的時候,也會和歌德、郭沫若一樣,隨時翻出這本書,在現(xiàn)實和浪漫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

  讓我們懷著朝圣般的熱情,用心體會這部偉大作品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吧!不僅是現(xiàn)在,而且是在將來當(dāng)我們都年老了的時候。

  浮士德讀后感4

  《浮士德》這部史詩般的巨著,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詩人歌德傾注了六十年心血完成的。以前我讀過,由于內(nèi)容的博大精深、跳躍性的思維、典故應(yīng)用較多……造成了閱讀上的障礙——難以讀懂,就半途而廢了。當(dāng)今人們讀書的狀況,如《浮士德》舞臺序幕里所言:民眾未必慣讀第一流的佳品,卻亂七八糟的讀得太多。

  這些年,我自己越來越覺得,要讀書就必須讀一流的,翻閱十本平庸的書,不如用心讀一本經(jīng)典。正巧,在圖書館看到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浮士德》,一翻,文筆還可以,那就先易后難吧。于是,在熟悉了基本內(nèi)容后,再細細的拜讀原著,效果不錯。

  談幾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個引人入勝的角色——魔鬼靡非斯特

  本書以文藝復(fù)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主要塑造了兩個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代表善的正面形象的浮士德,一個是代表惡的反面形象的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是生活在中世紀的一個飽讀詩書的博士,長年枯燥的書齋生活,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但他的骨子里依然透著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魔鬼與上帝打賭:上帝認為,雖然人類會不斷的犯錯,但他們是積極進取、永遠向上的。而魔鬼則相信,施展他的魔力,用、權(quán)勢、財富、名譽……能引誘人類走上怠惰、墮落的道路。

  于是,魔鬼與浮士德簽約:浮士德活著時,魔鬼永遠是他的仆人——滿足浮士德的一切需求;但只要浮士德在表示滿足的一瞬間,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永遠做魔鬼的仆人。于是,人、惡魔、天使、幽靈、普通民眾……在人間、天國與地獄間,演繹了一場跌宕起伏,誘惑與反誘惑的如夢似幻般的悲喜劇。

  惡魔靡非斯特能說會道,還能聲情并茂的唱歌。他語言詼諧、生動,滿嘴盡是鮮活的俚語、俗話,油腔滑調(diào)的俏皮話迭出,冷嘲熱諷,嬉笑怒罵,極盡能事。

  他機智、聰明,善于應(yīng)變,也許用狡猾一詞來形容更為貼切——畢竟他是惡魔呀。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在底層老百姓生活的酒店里演唱的那首《跳蚤之歌》,他將深得皇帝寵愛的貪官污吏比作跳蚤,揭露了他們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以至于一人當(dāng)官,雞犬升天的丑惡嘴臉;對德國封建專制的朝廷進行了尖銳、粗野的諷刺。

  魔鬼常常正話反說,真亦假來假亦真,不禁令人捧腹。通過神氣活現(xiàn)的魔鬼,《浮士德》對大學(xué)課程的僵化、學(xué)者的迂腐、教會的黑暗與教士的虛偽貪婪、官員們無官不貪、皇帝的昏庸無能、封建專制的荒.唐腐敗……進行了無情的譏諷與批判。

  魔鬼的戲弄嘲諷,將中世紀丑陋的社會現(xiàn)狀和盤托出。讓我們加深了對黑暗的中世紀的了解。言為心聲:其實質(zhì)是歌德借魔鬼的嘴,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仿佛是作者的代言人。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角色;當(dāng)然,他的本質(zhì)還是惡的,常常表現(xiàn)得冷酷、瘋狂。

  對這位譯者,充滿了敬意

  浮士德讀后感5

  《浮士德》是詩劇——全篇都是由不同體裁的詩歌組成的。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詩劇。去年在閱讀《世界五千年》時知道:在古希臘,看戲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模瑹o論貧富,幾乎所有的公民都常??磻?。為了討得觀眾的歡心,劇作家們總是苦心孤詣地揣摩劇中的每一句對話,細心構(gòu)思每一個故事情節(jié)。

  因此,每一個詞句都那樣優(yōu)美,每一段對話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古希臘的劇本都是用通俗的詩體寫出來的,那時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的悲劇家和喜劇家;古希臘開創(chuàng)的戲劇,奠定了西方戲劇藝術(shù)的基礎(chǔ),并一直延續(xù)至今,可見西方戲劇的歷史源遠流長。

  《浮士德》原作是為在劇場演出的多幕詩劇,整部書都是用各類詩歌來演繹的。中文版有幾種:有全部是詩歌版的;我讀的是散文版:將德國的詩歌用流暢、優(yōu)美的散文來體現(xiàn)作品高度的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可見難度有多大!原著中的很多情節(jié)來自圣經(jīng)、希臘神話、歐洲古老的民間傳說……故而俚語、俗語、典故、明喻暗示頗多。

  譯者知識廣博、文字功底扎實、貼切翻譯,常常讓人感覺仿佛是在欣賞鮮活、詼諧、風(fēng)趣的中國元曲。為了讓讀者順利的閱讀,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幕戲都有簡明扼要的解說,畫龍點睛的劇情分析,注釋詳細,往往帶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為了加深對原著的理解,很用心的附上一些與主題相關(guān)的資料,如借鑒、引用德國專家們的見解……用心良苦呀,這二百多頁的注釋——占原著三分之一的篇幅,讓我們獲取了很多哲學(xué)、神學(xué)、風(fēng)俗、歷史、藝術(shù)等知識,受益匪淺。真是要感謝這位非常敬業(yè)的譯者。

  對我來說,通過閱讀這些高品位的著作,用以提升自己的文學(xué)修養(yǎng)與觀察世界的眼光。后來發(fā)現(xiàn),一旦基本讀懂后,再結(jié)合注釋,一幕戲,一幕戲的慢慢欣賞劇情、細細品味語言,越來越品出點味道。漸漸的,開始脫離注釋,全身心的沉浸于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劇情之中,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的德國劇場。深感《浮士德》猶如中國的《紅樓夢》,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

相關(guān)文章:

1.《浮士德》讀后感范文5篇

2.浮士德知識悲劇讀后感范文5篇

3.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范文

4.顧城的詩讀后感作文5篇

5.關(guān)于鄉(xiāng)土中國的讀后感5篇

6.讀《浮士德》有感800字

7.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范文5篇

34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