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歷史 >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記憶是歷史學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復習周期越短、記憶效果越佳。所以最好在短時間內對知識進行高強度的復習,小編在這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第一分冊

  第一單元 古代東方

  第1課 古代兩河流域

  知道:

  1. 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亞洲西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fā)拉底河流經(jīng)的區(qū)域,東西兩面分別與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鄰、北接小亞細亞山地、南臨波斯灣,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境內。

  2. 楔形文字(釘頭文字)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都獱栙っ朗病肥怯眯ㄐ挝淖謱懗桑⑼ㄟ^泥板文字保留下來的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

  理解:

  1. 《漢穆拉比法典》的作用:為了更有效地規(guī)范王國的社會秩序,進一步鞏固王國的統(tǒng)治。

  2. 《漢穆拉比法典》的歷史價值:它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歷史的第一手文獻。

  第2課 古代埃及

  知道:

  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其地理范圍與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致相當。

  2. 古代埃及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專制統(tǒng)治:法老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專制君主,集政治、軍事、經(jīng)濟、司法和宗教大權于一身。他強化王權神授,自奉為神或神的后裔,將自己的意志視為法律,擁有全國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軍隊,掌握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吏的任免權。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負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發(fā)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因其字形與各種具體事物的形態(tài)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對后來腓尼基人創(chuàng)造字母文字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為世界文明奇跡,金字塔的象征意義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專制權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來世信仰的具體體現(xiàn);也古代埃及人創(chuàng)造性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埃及社會經(jīng)濟和建筑技術發(fā)展的一項具體成就。

  第3課 古代印度

  知道:

  1. 古代印度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2. 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3. 佛教迅速得到傳播,后逐步發(fā)展成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佛教、__、伊斯蘭教)

  理解:

  1. 印度種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種姓在理論上都是職業(yè)世襲,內部聯(lián)姻和排斥外人的社會集團,各種姓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 佛教創(chuàng)立和傳播的時代背景:

  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列國紛爭,政局動蕩,社會關系急劇變化。伴隨著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明顯上升,對婆羅門的宗教和種姓特權日益不滿,各種新教派、新學說廣為流傳,佛教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領域內“眾生平等”,因此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傳播迅速。

  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錫蘭(斯里蘭卡)、東南亞、中亞、波斯、希臘、埃及等地傳播佛教,使之并逐步發(fā)展為世界性的宗教。

  第二單元 古代美洲與黑非洲

  第4課 美洲印第安文明

  知道: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理解:

  瑪雅人對人類生活的貢獻:1.瑪雅人長于農(nóng)耕,用金石工具,從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煙草在內的40多種農(nóng)作物,后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2.瑪雅人在自然科學、建筑以及藝術等諸多方面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的文化遺產(chǎn),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第三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

  第6課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知道:

  1.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圍比今天希臘共和國的版圖要大一些,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qū)。

  2.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xiāng)村地區(qū)而形成的獨立國家,以小國寡民、各邦獨立自治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是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這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高度發(fā)展的繁榮時期,也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的全盛時期。

  4.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發(fā)展和全盛的簡況: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它是廣大平民與氏族貴族長達標100多年的斗爭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是平民在斗爭中逐步戰(zhàn)勝氏族貴族的結果。

  (1)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內容P26頁)削弱了貴族會議的權力,擴大了城邦政治的社會基礎首開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程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內容P26頁)徹底掃除了氏族制度的殘余,基本上清除了全體公民參與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礙,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

  (3)希波戰(zhàn)爭之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連續(xù)當選雅典十將軍委員會的首席將軍,對雅典的政治制度進行了補充調整(內容P27頁),保證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政治,開創(chuàng)了雅典歷史上的“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來了全盛時期。

  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影響和時代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城邦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推動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進步。但雅典民主政治畢竟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和外邦人則都被排斥在外。

  第7課 希臘古典文化

  知道:

  1. 《荷馬史詩》僅有藝術價值,也有史料價值;它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瑰寶。

  2. 古代希臘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為基本材料,以方頂柱廊結構造型為基本特點。

  雅典衛(wèi)城中的帕特農(nóng)神廟建成于伯里克利時代,是希臘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

  3. 歐洲歷史學的源頭可上溯到古代希臘。古希臘餓歷史學誕生于古典時代,是以“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及其《歷史》(敘事體,希波戰(zhàn)爭)為標志的。

  第8課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知道:

  1. 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開始了近500年共和國時期。

  2. 羅馬從建國初期開始平民一直為爭取充分的政治權利與氏族貴族進行長期斗爭。結果,平民相繼獲得了擔任各種公職的權利,羅馬共和國的社會基礎逐漸擴大;貴族特權逐步被廢止,貴族寡頭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歷史進入帝國時代。

  4. 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huán)地中海大帝國。

  5.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兩大部分: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

  6.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歐洲古代歷史終結。

  第9課 羅馬法體系

  知道:

  1.“十二銅表法”是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公民法”概念:隨著古代羅馬國家的壯大和發(fā)展,為了進一步有效地維護羅馬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經(jīng)濟利益,維系羅馬社會的穩(wěn)定和團結,羅馬政府在不同時期制定或頒布了一系列僅適用于羅馬公民內部的法規(guī)和文獻。被統(tǒng)稱為“公民法”。

  3. “萬民法”概念:從公元前4世紀征服意大利半島開始,直至進入帝國時期以后,羅馬國家為了調整和處理羅馬人與非羅馬人、以及非羅馬人之間的權利關系,相繼通過和頒布了一系列決議或法令。逐漸形成為一種適用于境內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統(tǒng)稱為“萬民法”。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頒布敕令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羅馬人與境內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別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萬民法”逐漸統(tǒng)一起來。

  理解:

  羅馬法體系的歷史價值和局限:

  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fā)展歷史體現(xiàn)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后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則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當然,羅馬法有其歷史局限性,它將奴隸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因為奴隸在當時只是其主人的財產(chǎn),不具有任何權利。

  高二歷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一、從“無為”到“有為”

  (1)原因:秦末戰(zhàn)火頻繁,社會經(jīng)濟破壞嚴重。

  (2)目的:為了恢復生產(chǎn)和安定人心,統(tǒng)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

  (4)結果:經(jīng)過六十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漢朝的經(jīng)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

  (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

  內: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重,割據(jù)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

  (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tǒng)一形勢的發(fā)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董仲舒其人:

  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fā)他的儒學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jīng)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

  三、儒學成為正統(tǒng)

  1、儒學興起的原因:

  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jīng)典,儒學得以大興。

  2、儒學教育狀況:

  (1)儒家經(jīng)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jīng)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jīng)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jīng)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guī),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tǒng)。儒學于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的地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1.2017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匯總

2.2017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3.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與歷史學習的幾個技巧

4.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5.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

6.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5)

熱門文章

9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