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地理學習方法 >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人教版

時間: 舒淇4599 分享

相信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戆四昙壍乩碇R點人教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人教版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人教版

第一節(jié)、秦嶺——淮河線

1、秦嶺與淮河

⑴、秦嶺—淮河的走向:秦嶺—東西向,淮河—由南向東注入長江—黃海。

⑵、秦嶺—淮河流經的省區(qū):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

⑶、秦嶺—淮河的意義:①、一月0℃的等溫線;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線;

③、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④、濕潤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⑷、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見八年級地理(上冊)P77下面的表格題。

2、四大區(qū)域:

⑴、劃分及分布:秦嶺—淮河線、400mm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即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藏地區(qū)。

⑵、四大區(qū)域劃分圖:

第二節(jié)、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與第三節(jié)、青藏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

1、我國四大區(qū)域地理的差異:

地區(qū)

內容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青藏地區(qū)西北地區(qū)

地形

特征高原、平原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高原高原、盆地

氣候

特征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原、高山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

河流黃河、海河、

黑龍江、松花江長江、珠江雅魯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額爾齊斯河

主要

礦產石油、煤、鐵有色金屬、鐵、

水能鉀鹽、石油、

天然氣、水能石油、煤、

有色金屬

主要

農業(yè)區(qū)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渭河平原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平原、

寧夏平原、

河西走廊、

新疆綠洲

農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兩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

農作物小麥、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青稞、小麥、豌豆小麥、棉花、瓜果

主要

環(huán)境問題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澇、鹽堿化旱、澇嚴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1、我國氣溫、降水、地勢的分布呈現(xiàn)有規(guī)律的變化,反映了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顯著。

(1)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

(3)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在自然環(huán)境差異的基礎上,人類活動也呈現(xiàn)明顯的差異。

(1)我國農業(yè)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

(2)人口、城市、交通線表現(xiàn)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

(3)經濟發(fā)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3、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北和以南地區(qū)均有明顯的差異。

(1)秦嶺——淮河以北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收獲一次或兩年收獲三次。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2)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農田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收獲二至三次。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3)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qū)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氣溫和降水的影響(氣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響。

(4)秦嶺—淮河一線是溫度帶中(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干濕地區(qū)中(濕潤地區(qū)和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四大地理區(qū)域

1、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即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重點記四大地理區(qū)域劃分的依據(jù)和名稱)

第六章北方地區(qū)第一節(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

黑土地黃土地

1、位置:我國北方地區(qū)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北方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3、氣候:北方地區(qū)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屬于半濕潤區(qū)20_年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20_年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重要的旱作農業(yè)區(qū)

1、北方地區(qū)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本區(qū)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成為我國重要的旱作農業(yè)區(qū)。

2、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目前,國家采取了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才是這里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中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2000千米,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11、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速度大,其中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是壯族。

12、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騰沖市。

維吾爾自治區(qū)。

16、_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19、我國在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xiāng)等。

第二章

20、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1、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2、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4、黃土高原的特征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廣布,云貴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嶇不平。

25、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6、開以利用山區(q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27、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

28、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29、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0、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

31、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32、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帶、熱帶。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是依據(jù)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優(yōu)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臺風。

43、我國的內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來自于昆侖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48、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游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第三章

55、對于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使用。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jù)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qū)。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xiàn)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158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