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二學習方法 > 八年級地理 > 八年的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設計

八年的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設計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八年的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設計

  作為老師,準備好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成功教學的前提,想要一份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的教學設計嗎?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第一節(jié)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能舉例說明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歷史文化景觀,并以此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圖說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特征。

  4、 初步學會通過報刊、網絡等媒體收集、整理相關地理信息,印證北京的城市職能。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利用各類地理信息,說出北京具備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職能的基本內容。

  2、 能夠利用圖片等資料,展示北京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形成認識北京的好奇心和興趣。

  2、 激發(fā)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情感。

  3、 通過對北京歷史文化的了解,懂得尊重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形成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北京的城市職能

  2、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

  【教學難點】

  “水”與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關系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啟發(fā)式講述法等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

意圖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老師來北京拍攝的故宮、頤和園、北師大東門、鳥巢、水立方等圖片,告訴學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心中的北京,表達自己對北京的向往。

教師:北京是全國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國的心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首都北京,去感受她無窮的魅力。

學生觀看圖片,說出感受

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情感,導入新課

板書

第1課 祖國的心臟

一、北京的地理環(huán)境

設置問題

設問:我們在學習一個區(qū)域的時候,首先應該了解它的什么呢?

【點撥】在我們學習一個區(qū)域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環(huán)境。

【讀圖】展示“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圍示意”圖,讓學生讀圖分析北京的地理概況,完成P70頁【讀圖】的三個問題,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說一說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市的地形有何特點?

(我們這次去了慕田峪長城,切實感到北京的三面環(huán)山具有極佳的軍事防御價值,抵御外族入侵,這點是不親身感受所不能體會到的。)

3、完成P71“閱讀”,結合北京的地理位置,談談北京的氣候特點。

4、北京有哪幾條河流?有哪些水庫?(強調水對北京城建設的重要性,為后面探究埋下伏筆。)

5、你從家鄉(xiāng)去北京,會選擇哪幾種交通工具?

教師點撥后,讓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讀圖8.1“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圍示意”思考回答

啟發(fā)式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

讀圖思考,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讀圖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

過渡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北京地理位置重要,背靠群山,氣候四季分明,氣候適宜,交通發(fā)達、便利,所以新中國定都北京。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職能,作為一國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職能是什么呢?

板書

二、政治文化中心

活動安排

1、自學P71“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讓學生區(qū)分回答哪些是彰顯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顯文化功能的地方。繼續(xù)展示天安門、國家圖書館、奧運村、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大劇院、新華門、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圖片。

2、完成P73“活動”,區(qū)分文化場所類型。并舉例說明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

教師對學生選擇的答案進行評價。

學生積極踴躍回答或搶答。

展示圖片、激發(fā)興趣、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板書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

2、文化中心:科研機構、高等院所、文化體育場所

過渡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們國家的心臟。北京不僅今天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多個朝代的都城,特別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歷史文化名城。

板書

三、歷史文化名城

活動安排

播放MTV《北京歡迎你》

活動:觀看MTV,讓學生寫出從《北京歡迎你》的畫面中觀察到的能印證北京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

將《北京歡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學生分成四個組,讓他們邊唱邊觀察MTV的畫面,從中發(fā)現相關的文化景觀。對各組觀察的正確率,教師點評、總結,結合MTV里出現的京劇藝術,可以鼓勵學生唱幾句。

學生邊看邊唱邊記。

通過圖片認識北京的歷史文化。

學生唱幾句京劇。

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認同感,激發(fā)愛國的自豪之情。

板書

1、歷史文化遺址

2、民間藝術

3、地方戲曲

總結

北京是祖國的心臟,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為是歷史文化名城正以矯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們從MTV《北京歡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現代的一面,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現代的北京。

作業(yè)

上網查找、收集圖片等資料,編輯設計一份以“北京的旅游景點及路線”為主題的地理小報。

  【板書設計】

  第1課 祖國的心臟

  一、北京的地理概況

  位置 地形 氣候 河流 交通

  二、政治文化中心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

  2、文化中心:科研機構、高等院所、文化體育場所

  三、城市建設成就

  1、城市格局

  2、城市交通

  3、環(huán)境建設

  第二節(jié) 臺灣省的地理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讀圖了解臺灣省的位置、范圍,組成和居民概況,并能在地圖上填寫臺灣省的各種地理事物。

  2了解臺灣島的主要氣候類型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初步說明自然條件與物產、資源之間的因果關系。

  3識記臺灣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職能。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臺灣省地理概況。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學習進一步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難點

  1 臺灣的自然環(huán)境、“多山” 的地形及臺灣島豐富的資源;

  2.臺灣“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特點

  教學資源

  有關地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賞一組有關臺灣的圖片,之后提出問題:

 ?、龠@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诎⒗锷降墓媚锷钤谀膫€省?

  承轉:課前,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查閱了很多臺灣省的資料,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寶島——臺灣島有哪些美稱,了解它有什么寶?為什么能有這些寶?

  引入課題 第十節(jié) 祖國寶島――臺灣省

  教學活動2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請學生讀圖:P50 “臺灣省地形圖”并完成:

  1)找出臺灣島、釣魚島、澎湖列島;臺灣的領土構成有什么特點?

  2)找出臺灣海峽、太平洋、東海、南海;臺灣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

  3)根據比例尺,估算高雄與廈門之間的距離

  2完成填空:

  臺灣島位于我國的( )海域。它北臨 ( ),東臨( ),南臨( ),西隔( )與福建省相望。臺灣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個島嶼組成,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二、居民與人口

  1、播放《臺灣的居民》錄像。

  2、結合課本內容,說出臺灣的人口和民族狀況。

  三、地形

  1請學生讀圖:讀圖2.28,思考:

 ?、倥_灣以哪一種地形為主?分布在哪里?

 ?、谂_灣山脈的走向有什么特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簡圖,請學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小結:臺灣島地勢東高西低。約2/3是山地,是由幾條平行山脈所組成的南北縱貫全島的臺灣山脈,山勢巍峨,群峰挺秀,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大面積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上有150多條河流,大多發(fā)源于中央山脈,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最長的河流濁水溪,全長186千米,濁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湖泊,既是發(fā)電能力很強的水電站,又是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

  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一:臺灣省之最

最大島嶼

最長山脈

最高峰

最大平原

最長河流

最大湖泊

  表二:臺灣省的地形及分布

主要地形

分布

地形區(qū)名稱

山 脈

平 原

盆 地

  2、思考題:根據高度表,你能大致說出臺灣海峽的水深是多少?說明海峽底部屬什么海底地形?臺灣海峽屬大陸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遺跡),可見臺灣島原是與大陸相連的。通過閱讀材料“大陸與臺灣”可讓學生了解臺灣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祖國統(tǒng)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

  四、氣候與自然資源

  閱讀P52課文“氣候與自然資源”,回答:臺灣有哪幾種氣候類型,各有什么特征?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影響?

  小結:臺灣島四面環(huán)水,北回歸線穿過它的南部。在熱帶、亞熱帶季風的作用下,臺灣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臺灣水熱條件優(yōu)越,植物種類繁多,溫暖濕潤的氣候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臺灣島贏得“寶島”之稱的美譽。

  承轉: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看看你找到了有關臺灣省物產的哪些美稱,如‘水產王國”、“東方甜島”、“森林寶庫”、“水果之鄉(xiāng)”、“海上糧倉”、“蝴蝶王國”、“美麗寶島”、“東南海上的鹽倉”。等,老師引導同學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設計結構圖進行分析。

  五、經濟

  1、觀看有關臺灣經濟的錄像。

  2、結合課本52~53頁內容,說說臺灣有哪些主要經濟部門?各有什么特點?

  物產豐富,大量出口農產品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工業(yè)

  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3、提出問題:臺灣省內的交通運輸方式有哪幾種?與外界的聯系方式以什么為主?臺灣與大陸之間如何往來?

  六、主要城市

  1、請同學們讀圖2.32,找出城市臺北、高雄及臺南,結合課本內容說說它們的職能及旅游景點。

  2、欣賞臺灣城市旅游景點的圖片。

  教學活動3

  隨堂練習:讀臺灣省簡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數碼代表的城市:

 ?、賍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2)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峽A:_________大洋B:________ 島嶼C:_________

  (3)臺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你知道她有哪些“美稱”嗎?請你寫出來。

  (4)臺灣島位于我國的( )海域。它北臨 ( ),東臨( ),南臨( ),西隔( )與福建省相望。臺灣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個島嶼組成,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地理

  概況與區(qū)域開發(f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設施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原因,使學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繪制簡圖表示新疆地區(qū)地形分布特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繪制簡圖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響新疆農業(yè)發(fā)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學會辨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教科書呈現的資料以及課外收集的資料的閱讀、分析、歸納、提煉等思維過程,發(fā)現并總結本地區(qū)自然地理特征,獨特的環(huán)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區(qū)人口、環(huán)境、資源等問題的解決途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明確我國西部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2.能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對城市、人口和交通設施分布的影響。

  2.在能源開發(fā)過程應如何保護環(huán)境。

  教學策略

  對高山、荒漠與綠洲和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yè)教學主要采用地圖教學法、分析討論法。

  對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fā)主要采用討論法、講述法。

  教具準備

  新疆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內容 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展示:維吾爾族姑娘穿著民族服飾的圖片 請大家辨認一下,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這個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哪個省級行政區(qū)? 學生齊答;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講授新課

  一、高山、荒漠與綠洲

  承轉講述:新疆地處祖國的西部邊陲,是西部大開發(fā)的橋頭堡。首先讓我們來認識新疆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一)自然環(huán)境特征 展示:中國政區(qū)圖

  鏈接:地形與城市分布示意圖 活動問題:

  1.描述新疆在中國的位置特點,找出與新疆相鄰的國家有哪幾個。

  2.找出橫亙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脈,說出它們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兩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將上述山地和盆地在第41頁新疆輪廓圖中畫出(用鉛筆)。

  學生讀圖畫圖,教師巡回指導畫圖方法。(學法指導)

  教師總結:新疆的地形特點可以用“三山夾兩盆”來概括。 學生讀圖回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地處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北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八個國家相鄰,是我國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

  新疆北部有西北──東南向的阿爾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額爾齊斯河發(fā)源于此。中部有東西向的天山。南部為包括多條山脈組成的東西向山脈昆侖山。

  天山把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兩大部分,南為塔里木盆地,面積53萬平方千米,為世界最大內陸盆地。盆地中有面積達32.4萬平方千米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為準噶爾盆地,盆地中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我國第二大沙漠。學生學畫示意圖。

  (二)獨特的環(huán)境特征 承轉講述:新疆兩大盆地內都有面積廣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廣布,與新疆的氣候條件密不可分。

  活動:請大家在中國政區(qū)圖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東部距太平洋的直線距離。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比例尺公式。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遙遠,加之重重山嶺阻擋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很難到達新疆內陸,導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熱,日照長,溫差大,降水少,蒸發(fā)強。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學生量算,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

  計算結果:新疆東距太平洋達2500千米,南距印度洋1600 千米,距海洋遙遠。

  (三)人口、城市交通設施的分布特點。 呈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與綠洲圖 提問:請大家讀圖回答以下問題: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分布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原因。

  歸納講述:由于新疆地處亞歐大陸內部(據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測定,亞洲大陸的“ 心臟 ”──地理中心位于新疆烏魯木齊郊區(qū)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xiāng)包家槽子村),距海洋遙遠,導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潤下,在盆地的邊緣山麓地帶出現了許多綠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這些綠洲地區(qū),冰川冰雪融水還孕育了一些內流河。在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運輸是加強人類活動聯系的主要方式,方便了人民生活,因此交通設施的分布與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邊緣分布,將人口、城市和經濟活動集中的綠洲聯系起來,既靠近水源,也帶動了城市和經濟的發(fā)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新疆各綠洲之間相距遙遠,這勢必導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暢,信息通達度較差,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極大地影響、制約著新疆的經濟發(fā)展。面對這種境況,應從實際出發(fā),加大新疆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擴大新疆的對外交流,以加快經濟發(fā)展速度。 學生讀圖回答。

  呈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與綠洲圖 講述承轉:在加快經濟發(fā)展的同時,還應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環(huán)境特征,生態(tài)環(huán)境很脆弱,是我國荒漠化較嚴重地區(qū)。

  提問:請大家讀圖8.42回答: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區(qū)域發(fā)生?人們在這些地區(qū)生產和生活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歸納講述:簡單地講,荒漠化是指由于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在干旱和半干旱環(huán)境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區(qū)的土地逐漸退化,直至變成荒漠的過程。著名的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就是因為土地的不斷荒漠化而在版圖上消失的。

  在新疆,綠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區(qū)。而綠洲的外圍是茫茫沙漠,如果出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破壞植被,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資源,就很容易導致脆弱的綠洲邊緣的土地荒漠化。為了不讓樓蘭古城的悲劇重演,我們應從生產和生活的多方面著手,如培養(yǎng)優(yōu)良畜種,合理放牧、輪牧,采用先進灌溉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等來阻止大地的荒漠化。 學生自由發(fā)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呈現:板書提綱 總結講述: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獨特環(huán)境特征,重點了解了新疆以干旱為主的氣候特點和與之相適應的荒漠為主的自然景觀,這說明自然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同時人類是自然環(huán)境的產物,環(huán)境特征也會影響到人類的活動,干旱的自然環(huán)境導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綠洲和內流河沿岸;同時人類的某些行為也會破壞生態(tài),導致環(huán)境惡化。人類與環(huán)境應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 觀看、聆聽、回憶,抓住要點。

  (二)第二課時

  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內容 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新疆的農業(yè) 講述: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條件下,農業(yè)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本節(jié)第二部分,新疆的農業(yè)及能源開發(fā)。

  講授新課 講述: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僅120~150 mm,個別地區(qū)甚至不足50mm,這就意味著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滿足農業(yè)生產的需求。因此,新疆的農業(yè)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潤的綠洲,發(fā)展了特色鮮明的灌溉農業(yè)。

  活動:請大家閱讀第42頁課文及圖8.45、8.46、88頁分析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新疆的特色農產品有哪些?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2.“坎兒井”是一項什么工程?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3.在新疆及中國西北內陸的其他省區(qū)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fā)展,人口與水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認為應怎樣合理開發(fā)水資源? 學生讀書、分析、討論,學生回答。

  新疆的特色農產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種水果。

  穩(wěn)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播放:坎兒井示意圖的動畫 講述:坎兒井中的水來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帶。在山麓地帶,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滲,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帶,睿智的新疆人民從山麓開始,順著傾斜的地勢先開鑿豎井,然后利用豎井不斷疏通開鑿了地下暗渠,將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邊緣,維持著綠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氣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發(fā),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資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這廣袤的沙漠邊緣繁衍生息。 觀看、聆聽、思考、發(fā)問。

  二、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yè) 呈現:綠洲農業(yè)產品圖 歸納講述:新疆的瓜果特別甜,色彩也特鮮艷,這是因為新疆夏季熱量充足,由于空氣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強烈,利于瓜果著色,同時白天光合作用強,可以生成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溫很快,氣溫低,農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減少了對白天生成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晝夜溫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別甜。同理,由于光熱資源充足,降水稀少而且有比較穩(wěn)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為我國重要的長絨棉產區(qū)。

  但是目前新疆乃至整個西北地區(qū)都因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發(fā)展的困境。面對現實,我們應從生產和生活兩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緩解人—水矛盾。

  1.提高現有水資源利用率。如采用先進的灌溉方式:噴灌、滴灌等發(fā)展節(jié)水型農業(yè)。

  2.減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

  3.節(jié)約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沖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澆花等等。 聆聽、感悟。

  提問: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加快西部大開發(fā)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發(fā)揮新疆地區(qū)的優(yōu)勢,發(fā)展具有競爭實力的特色農業(yè)呢?

  三、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fā) 呈現:新疆油氣資源分布圖 承轉講述:新疆的經濟優(yōu)勢除發(fā)展特色農業(yè)以外,更主要是發(fā)揮能源優(yōu)勢。提問:新疆為什么成為中國重要的油氣工業(yè)基地? 答:新疆的兩大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潛力巨大。預測儲量占全國1/3以上,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氣就占全國陸地下天然氣的22%。有克拉瑪依、輪臺、庫車等大型油氣田。因此,新疆成為中國的重要油氣工業(yè)基地,成為西部開發(fā)的重要陣地。

  呈現:西氣東輸圖 提問:

  1.找出西氣東輸的起點和經過的省級行政區(qū)。

  2.西氣東輸工程跨越了哪幾個大的地形區(qū)和哪幾條大河?

  3.西氣東輸的實施,將為東、西部地區(qū)帶來什么好處?

  4.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中如何體現經濟效益的基本準則呢?

  學生讀圖、分析、討論作答。

  答: 1.西氣東輸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氣田輪南,途經新、甘、寧、陜、晉、豫、皖、蘇、滬9個省市,目的地是長江三角洲。

  2.西氣東輸工程自西向東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幾個大的地形區(qū)及黃河、淮河、長江、京杭大運河等水系。

  3.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帶動當地相關行業(yè),如建筑、鋼鐵等工業(yè)的發(fā)展,為當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大大促進西部經濟的發(fā)展,縮小了東西部的經濟差距。同時,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緩解了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能源短缺的問題,從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氣價格比進口天然氣要便宜,這也降低了東部地區(qū)的生產成本;天然氣是潔凈能源,改善了東部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

  4.西氣東輸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實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環(huán)保的管理體系”。在設計和施工上處處強調對環(huán)保的要求。如嚴格規(guī)定28米寬的施工區(qū)域,對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須是草類能夠生長,為保護羅布泊地區(qū)80多只野駱駝,專門追加了近1.5億元投資,增加管線長度15 千米等等。這些措施充分體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平性、持續(xù)性和共同性原則,相信這樣的工程必將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雙贏”。

  課堂小結 呈現:板書提綱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新疆的特色農業(yè),了解了西氣東輸的線路所經地區(qū),西氣東輸工程實施的重大意義。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fā)的重要陣地,一定會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而不斷發(fā)展,新疆的明天會更美好,西部的未來會更燦爛。 聆聽,觀看。

  布置作業(yè) 收集新疆發(fā)展的資料。

  第四節(jié) 貴州省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利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貴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貴州的貴州省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問題

  3、了解貴州省環(huán)境保護的有利措施

  4、了解貴州省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貴州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qū)區(qū)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貴州有較全面的了解,認識到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貴州環(huán)境保護的有利措施和資源利用的成功經驗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啟發(fā)談話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引入)長江從青海發(fā)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進入第二級階梯的云貴高原。今天我們學習位于云貴高原東部的省區(qū)——貴州省。

  (板)第三節(jié) 貴州省的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況

  課堂活動1:引導學生讀圖8-56、8-57、8-57

  ①,貴州位于中國的什么部位?是否瀕臨海洋?

 ?、谡f出貴州大致的經緯度范圍?

  ③找出與貴州相鄰的省級行政單位

 ?、苜F州的主要地形類型是什么?貴州的地勢特征是什么?

  學生思考分析、小組交流、師生歸納總結

  二、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問題

  課堂活動2

 ?、儋F州主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哪些?

 ?、谫F州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墼斐少F州石漠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思考分析、小組交流、師生歸納總結

  三、環(huán)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課堂活動3

  指導學生讀“貴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圖8-60

  四、資源利用的成功經驗

  課堂活動4

  貴州資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經驗?

  貴州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課堂小結

  課堂作業(yè)

  第五節(jié) 黃土高原區(qū)域發(fā)展與居民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圍。

  2、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3、運用資料,了解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運用資料,說明黃土高原區(qū)域發(fā)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標根據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黃土高原的學習,加強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啟發(fā)談話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黃土高坡》導入

  自然地理概況

  課堂活動1,引導學生結合圖文8-65、8-66、8-67、8-68

 ?、冱S土高原的位置、范圍

  黃土高原氣候的特征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改變

  課堂活動2,引導學生結合圖文8-69、8-70、8-71,填表

傳統(tǒng)生活方式

現代生活方式

食物結構

民居

交通方式

通信方式

  區(qū)域發(fā)展與生活質量提升

  課堂活動3、引導學生結合圖文8--72、8-73

  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②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課堂小結


八年的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八年的地理下冊第七章教案設計

2.八年級下冊地理第八章測試題

3.八年級地理公開課教案

4.八年級地理第五章教案

5.八年級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

73203